综合下料式硅片分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746发布日期:2018-09-14 23:0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太阳能电池片直接过程中使用的自动化设备,具体的,其展示一种综合下料式硅片分选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硅片分选一般采用人工或通过直线模组来收料;

直线模组收料方式机构体积大,速度慢,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人工取料时,设备须处于暂停状态,下料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综合下料式硅片分选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下料式硅片分选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综合下料式硅片分选机,包括设置于机台一端的进料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另一端的且与所述进料装置配合使用的下料装置;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圆盘下料机构和直线传输下料机构;所述圆盘下料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旋转圆盘、均匀设置于所述旋转圆盘上的若干抓取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且于所述抓取机构相对应的料盘座、以及可抽动设置于所述料盘座上的与所述抓取机构配合使用的下料料盘。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传输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输送料带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料带模块末端的顶升分料料带模块、设置于所述顶升分料料带模块两侧的侧边进料模块;所述侧边进料模块对应设置有错位升降进料盘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错位升降进料盘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升降线性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线性模组上的若干下料料盘。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旋转圆盘的吸盘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吸盘安装板上的吸盘。

进一步的,所述吸盘由伯努利吸盘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末端设置有与所述下料装置配合使用的来料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料料盘配合使用的料盘装料检测器、以及与所述下料装置配合使用的下料通路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机台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料装置配合使用的透明罩。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由透明亚克力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构紧凑,减少对生产产地的占用,操作方便,且能够持续进行硅片分选的持续做业,保证产品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展示一种硅片分选机:

包括设置于机台一端的进料装置、以及设置于机台2另一端的且与进料装置配合使用的下料装置1;

下料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圆盘下料机构3和直线传输下料机构31;

圆盘下料机构3可转动设置于机台上的旋转圆盘4、均匀设置于旋转圆盘4 上的若干抓取机构5、设置于机台2上的且于抓取机构5相对应的料盘座6、以及可抽动设置于料盘座6上的与抓取机构5配合使用的下料料盘7。

直线传输下料机构31包括设置于机台2上的输送料带模块32、设置于输送料带模块32末端的顶升分料料带模块33、设置于顶升分料料带模块33两侧的侧边进料模块34;侧边进料模块34对应设置有错位升降进料盘组件35。

错位升降进料盘组件35包括设置于机台上的升降线性模组351、以及设置于升降线性模组351上的若干下料料盘352。

抓取机构5包括连接于旋转圆盘4的吸盘安装板51、以及设置于吸盘安装板51上的吸盘52。

吸盘52由伯努利吸盘构成。

进料装置末端设置有与下料装置3配合使用的来料感应器。

机台2上设置有与下料料盘7配合使用的料盘装料检测器、以及与下料装置配合使用的下料通路按钮8。

机台2上方设置有顶板9,顶板9上设置有与下料装置3配合使用的透明罩 91。

透明罩91由透明亚克力构成。

本实施例使用时,通过来料感应器检测到来料时,抓取机构5进行来料抓取,后旋转圆盘4转动,带动抓取机构5到达相应下料料盘7上进行下料;

值得注意的是:

通过对应设置圆盘下料机构3和直线传输下料机构31,其将直线收料和圆盘收料集合于一体,可将需下料量大的无聊通过直线传输下料机构31下料,同时将下料量较少的物料通过圆盘下料机构3进行下料。

下料料盘7个数为若干,可根据分拣要求进行定义,相邻两个或多个下料料盘7定义为同种产品投放盒,料盘装料检测器来提示作业人员此下料料盘7 的放料情况;

某一下料料盘7的料盘装料检测器检测装料已满时,通过料盘装料检测器提示做业人员此下料料盘的放料情况同时通过下料通路按钮8进行料盘已满操作,下料装置自动越过此下料料盘7,做业人员进行下料料盘7取放;同时次状况亦可适用于产品抽检,在需抽检时,按下下料通路按钮8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机构紧凑,减少对生产产地的占用,操作方便,且能够持续进行硅片分选的持续做业,保证产品制备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