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和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19132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 4
[0069]
[0070] 从表4中可W看出,随着Ag厚度的变化,背电极为lOOnmAZO+lOnmAg+lOOnmAZO组 成的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为56. 4W,在500nm~SOOnm的波长范围下透过率为17. 1 %;背电 极为IOOnmAZO巧OnmAg+lOOnmAZO组成的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为57. 62W,在500皿~800皿 的波长范围下透过率为10. 6%,等等。由此可W看出,金属层的厚度对电池组件输出功率W及透光性影响明显,所W控制其厚度是关键。
[0071] 从表4中也可W看出,背电极为lOOnmAZO+lOnmAg+lOOnmAZO组成的电池组 件的输出功率为56. 4W,在500皿~800皿的波长范围下透过率为17. 1%。背电极为 80nmAZ0+10nmAg+80nmAZ0组成的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为55. 39W,在500皿~800皿的波长 范围下透过率为6. 2%。由此可W看出通过变化背电极中各层的厚度,可W调节电池的发电 功率和光透过率。
[0072] 在农业溫室大棚中,作物的生长对红光波段有很强的依赖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的电池组件,具备较好的红光透光性,适宜于安装在溫室屋顶,在发电的同时满足农作物的 生长需求。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适合应用于农业大棚。
[0073]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池组件的示意图。图5可W作为图3所示实施例 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中该背电极的第一透明 导电氧化物层为AZ0,该背电极的金属层的材料为Ag,该背电极的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 也为AZ0。
[007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通过前电极与非晶娃层连接;非晶娃层与背电极 连接,将前电极导入的光转换为电流;W及背电极将电流导出,该背电极的第一透明导电 氧化物层为AZ0,该背电极的金属层的材料为Ag,该背电极的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也为 AZO,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透明背电极的非晶娃薄膜电池组件不能在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同 时又能具备较好的红光透光性的问题,进而实现背电极的非晶娃薄膜电池组件即能在具有 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又能具备较好的红光透光性的效果。
[0075]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 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 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W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 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设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 所必须的。 阳076]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 分,可W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77]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掲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 实现。例如,W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 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W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W结合或者可 W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W忽略,或不执行。
[0078]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W是或者也可W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 示的部件可W是或者也可W不是物理单元,即可W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W分布到多个 网络单元上。可W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 的。
[0079]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W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W 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W两个或两个W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 元既可W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W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08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W用通用 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W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 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W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W将它们存储 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 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运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 硬件和软件结合。
[0081] W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来说,本发明可W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背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 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为0. 5%~3. 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 围为 IOnm ~300n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掺杂的所述金属元素为铝或镓或硼。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为掺杂有 铅的氧化锌层。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还包括: 金属层,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贴合设置,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 为 3nm ~20nm。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银或铝。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还包括: 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金属层的第二面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 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 为 0? 5%~3. 0%〇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 围为 IOnm ~300nm。9. 一种背电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包括: 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 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为0. 5%~3. 0% ; 金属层,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贴合设置,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 为3nm~20nm ;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金属层的第二面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 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 为 0? 5%~3. 0%,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在硅薄膜吸收层上沉积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所述硅薄膜为需要沉积生 长背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的硅薄膜; 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上沉积所述金属层;以及 在所述金属层上沉积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0. -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背电极,所述背电极包括: 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 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为0. 5%~3. 0% ; 金属层,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贴合设置,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 为3nm~20nm ;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金属层的第二面贴合设置,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 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材料层,在所述薄膜材料层中,所述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 为 0? 5%~3. 0%, 所述电池组件包括: 前电极,与非晶硅层连接; 所述非晶硅层,与所述背电极连接,用于将前电极导入的光转换为电流;以及 所述背电极,用于将所述电流导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应用于农业大棚。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和电池组件。该背电极包括: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为掺杂有金属元素的薄膜材料层,在薄膜材料层中,金属元素的掺杂浓度为0.5%~3.0%。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透明背电极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不能在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同时又能具备较好的红光透光性的问题。
【IPC分类】H01L31/0224, H01L31/0376
【公开号】CN105140311
【申请号】CN201510404407
【发明人】李沅民, 何颜玲, 彭长涛, 许永元, 沈章大, 赵沙桐, 郭勇
【申请人】福建铂阳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