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565778阅读:来源:国知局
[0113]在粘接剂层施加位置III,在位于载体带83上侧的导向辊84c的下侧,以隔着载体带83和由该载体带83支承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而与该导向辊84c、84d对置的方式,配置有辊子85a、85b。并且,在粘接剂层施加位置III,设有粘接剂带放出辊87,在该粘接剂带放出辊87上,支承有粘接剂带86的卷筒86a。粘接剂带86由粘接剂层86b、贴合于该粘接剂层86b的一侧的第一剥离覆面层86c和贴合于该粘接剂层86b的另一侧的第二剥离覆面层86d构成。从卷筒86a中放出的粘接剂带86经过导向辊88,并被向辊子85a与支承于载体带83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之间输送。
[0114]在该过程中,粘接剂带86在从卷筒86a中放出后,在到达导向辊88之前,处于第一剥离覆面层86c被剥离而露出粘接剂层86b的状态。接着,向辊子84c与辊子85a之间输送粘接剂带86,以使露出的粘接剂层86b与支承于载体带83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的下表面的树脂基材4接触。粘接剂层86b被棍子84c、85a按压于元件集合体母板B的下表面的树脂基材4而接合在该元件集合体母板B上。在该状态下,元件集合体母板B与粘接剂带86被输送到棍子84d与棍子85b之间,在此,第二剥离覆面层86d被从粘接剂层86b上剥离。剥离的第二剥离覆面层86d由卷绕辊89b卷绕。
[0115]下表面施加了粘接剂层86b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支承于载体带83,并被输送到复合膜贴合位置IV。在该复合膜贴合位置IV,配置有作为下表面贴合膜的复合膜90的卷筒90a,从该卷筒90a中放出的复合膜90被配置于导向辊84e下侧的导向辊91按压在到达了导向棍84e的下方位置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的下表面施加的粘接剂层86b上。这样一来,复合膜被贴合于元件集合体母板B。载体带83在导向辊84e的位置被从元件集合体母板B上的光学膜片21f上剥去,卷绕在卷绕辊82上。之后,元件集合体母板B变为被复合膜90支承。为了在输送方向上驱动复合膜90与元件集合体母板B,可以设置一对驱动辊91a、91b。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复合膜90构成为由遮光膜层与具有耐冲击性和散热性的膜层构成的层叠体。但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普通的背面保护膜来取代该复合膜。
[0116]上表面贴合了光学膜片21f、下表面贴合了复合膜90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被输送至光学显示元件切割位置V。在该切割位置V具有接收复合膜90的合成树脂制支承带92与切割刀93,切割元件集合体母板B而将各个光学显示元件1切开。用于该切割的机构及动作众所周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7]图14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光学显示元件处理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单元制造装置。该装置与图12所示的装置80相比,基本的结构及动作是相同的,所以,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4所示的装置与图12所示的装置8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辊子84c与辊子85a之间通过而在下表面施加了粘接剂层86b的元件集合体母板B与载体带83及第二剥离覆面层86d —起构成层叠体,该层叠体卷绕在辊子100上。卷绕在辊子100上的层叠体在另一工序中被从辊子100中放出,进行复合膜贴合位置IV及光学显示元件切割位置V处的处理。
[0118]本发明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在母板B上配置成纵向一列的显示元件1中。图15表示其一例。在该情况下,显示元件1配置在母板B上,以使端子部分lc相对于列的方向朝向横向。贴合可以通过利用与联系图8而说明的动作相同的动作,从列的前头依次将预先切割的光学膜片21f贴合于显示元件1的显示部Id来进行。取而代之,也可以在列的全部显示元件1的显示部Id上贴合光学膜21,在之后的切割工序中,切下光学膜21的多余部分。
[0119]另外,本发明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柔性片结构的显示元件中。图16及图17表示该例。在显示元件为有机EL元件的情况下,可以使元件自身为厚度较薄的柔性片结构。参照图16,柔性片结构的光学显示元件101为具有短边101a与长边101b的矩形形状,具有沿短边101a设置的端子部分101c和具有纵向长度L与横向宽度W的显示部101d。该显示元件101在制造阶段形成于由聚酰亚胺这样的耐热树脂材料构成的基材102上。制造工序与针对图3说明的工序相同,将树脂基材102呈膜状地形成在玻璃基板3上,在其上形成例如有机EL显示元件这样的光学显示元件101。与图3的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材102上形成一个显示元件。与联系图3而说明的工序相同,在基材102上形成光学显示元件101之后,在该显示元件101的上表面贴合光学膜2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与图8所示的贴合机构20相同的机构。在该情况下,从光学膜卷筒22中放出的光学膜21具有与图16所示的显示元件101的宽度W相对应的宽度。在图17中,示意性地表示了贴合部的结构。贴合部的作用与前文针对图8所述的作用相同,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120]以上虽然针对特定的实施方式图示、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决定。
【主权项】
1.一种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输送方向上对由树脂基材与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至少一个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构成的元件母板被支承在耐热性母基板上而成的母板结构体以所述显示元件朝上的状态进行输送的步骤; 使具有粘接面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延伸的载体带与在该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母板结构体的所述显示元件接触而利用该载体带自上表面支承所述母板结构体,在该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母板结构体的步骤; 从由所述载体带支承、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母板结构体中剥离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步骤; 一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剥离了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所述元件母板,一边在其下表面贴合下表面贴合膜,通过使该载体带及下表面贴合膜中的一方或两方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使所述元件母板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该载体带及该下表面贴合膜中的一方或两方支承着输送的步骤; 从下表面贴合了下表面贴合膜的所述元件母板的上表面剥去所述载体带的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母板至少包括配置成与所述输送方向平行的纵向列的多个显示元件,所述方法包括将剥去了所述载体带的所述元件母板与所述下表面贴合膜一起切割为各个显示元件的切割步骤。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剥离了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所述元件母板被卷绕成卷筒,从该卷筒中放出所述元件母板,进行所述下表面贴合膜的贴合步骤。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元件为有机EL显示元件。5.—种处理元件母板的方法,所述元件母板具有至少一个烧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输送方向上对由树脂基材与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至少一个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构成的元件母板被支承在耐热性母基板上而成的母板结构体以所述显示元件朝上的状态进行输送的步骤; 使具有粘接面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延伸的载体带与在该输送方向上输送的所述母板结构体的所述显示元件接触而利用该载体带自上表面支承所述母板结构体,通过使所述载体带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在该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母板结构体的步骤; 从由所述载体带支承、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母板结构体中剥离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步骤。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剥离了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所述母板结构体与所述载体带一起卷绕成卷筒的步骤。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母板结构体与所述载体带一起卷绕成卷筒的步骤之前,包括一边利用所述载体带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输送所述母板结构体,一边在所述母板结构体的剥离了所述耐热性母基板的面上形成粘接剂层的步骤。8.—种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光学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为在通过使挠性薄膜结构的光学显示元件经过多道工序来制造光学显示单元的情况下,处理该挠性薄膜结构的光学显示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一侧形成有粘接剂层的载体带一边以该粘接剂层朝下的状态在所述光学显示元件的输送方向上移动,一边使该载体带的所述粘接剂层与该光学显示元件的上表面接触,在该载体带上接合所述光学显示元件,由此,自该上表面支承该光学显示元件, 通过使所述载体带在输送方向上移动,贯穿多道所述工序地移送所述光学显示元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方法及处理元件母板的方法,能够在不使用具备真空吸附功能的吸附盘的前提下将形成于树脂基材上的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与玻璃基板这样的耐热性基板一起向后续工序移送。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方法为:对于在玻璃基板这样的耐热性母基板上支承由树脂基材与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至少一个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构成的元件母板而成的母板结构体,使粘接带以该耐热性母基板在下的状态与其上表面接触,通过利用该粘接带自该上表面支承该母板结构体并使粘接带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将该母板结构体向后续工序输送。
【IPC分类】H01L21/683, H01L21/677, H01L51/56
【公开号】CN105321862
【申请号】CN201510390892
【发明人】中西多公岁, 徐创矢, 小盐智, 村上奈穗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公告号】WO201601780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