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642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具体地涉及一种其中设置有电路板的电子 单元的外壳。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能够实现不同功能的电子单元对指定的场所进 行监测和控制,例如,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根据需求在例如工业生产线等需要对温度、 时间、工件进行控制的场所设置例如温控器、计时器或者计数器等电子单元作为控制终端。 通过这些控制终端,可以对例如工业生产线等需要进行实时控制的位置进行有效地监测和 控制,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率,并大大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成本。现有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子单元的外壳一般都采用大致一样的结构,而根据实 际使用需要在外壳内设置不同功能的电路板,以实现各种控制终端所需要的功能。常见的 电子单元的外壳如后附图1-3所示,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其中收容有电路板4的电子单 元的装配状态图,其中,外壳1由可彼此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组成,且在 上下壳体2和3彼此固定连接在一起时,该上下壳体2和3之间包围有放置电路板4的空 腔。进一步,如图1-3所示,上壳体2和下壳体3分别包括大致呈矩形的底壁31和沿着底壁 31的外周边缘垂直于底壁31延伸的侧壁,当上下壳体2和3彼此固定连接时,它们的侧壁 彼此对应地对接在一起,以使得该上下壳体2和3之间包围形成放置电路板4的空腔。在 后附图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上下壳体2和3之间包围的空腔中收容有一块电路板4。该电 路板4由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32所支撑,且该至少三个凸台 32相对于下壳体3的底壁3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至少三个凸台32中的每一个 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的端面为平面。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例 中,电路板4由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形成的四个凸台32所支撑,且该四个凸台32 相对于下壳体3的底壁3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更为具体地,在该示例性实例中, 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形成的四个凸台32中的两个分别形成于底壁31和两个彼此 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且剩余的两个形成于底壁31和垂直于该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 侧壁的结合部,这样形成的该四个凸台32相对于下壳体3的底壁3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 称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电路板4可以通过四个凸台32被支撑在空腔中。进一步,如图 3所示,在下壳体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止挡突起33,该多个止挡突起33从侧壁朝向空 腔内部突出,以在将电路板4放置于凸台32上时防止该电路板4在垂直于底壁31的方向 上产生意外的移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单元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并不仅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意选择凸台32和止挡突起33的数目和结构形状。例 如,可以选择将多个凸台32形成于底壁31的内侧面上靠近该内侧面几何中心的位置,或者 分散地形成于该内侧面上,只要能够满足支撑电路板4的强度需要即可。进一步,在上述示 例性实例中,多个止挡突起33设置于凸台32的竖直方向的上方,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意选择在侧壁上形成止挡突起33的 数目和位置、以及其结构形状,只要该止挡突起33能够在将电路板4放置于凸台32上时防 止该电路板4在垂直于底壁31的方向上产生意外的移动即可。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外壳中,仅仅能够放置单一厚度的电路板4。也就是说,当 需要放置在外壳中的电路板4的厚度发生变化时,就需要更改凸台32从底壁31的内侧面 凸出的高度,或者止挡突起33面对底壁31的端面与凸台32远离底壁31的端面之间的距 离。从而在面对不同厚度的电路板4时,需要重新设计、制造收容不同电路板4的外壳,从 而提高了制造成本,并使得设计过程变得繁琐。进一步,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外壳中,上下壳 体2和3之间的空腔内仅仅能够放置一块电路板4,这样的结构非常浪费空间进一步,由于 该外壳中仅仅能够放置一块电路板,在有多种控制或监测需要的场所需要放置多个电子单 元,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浪费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该电子单元的外壳能够通过 简单的结构克服上述缺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该上下壳体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上下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时,该上下壳体之间包围有 放置电路板的空腔;该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包括矩形底壁和沿着底壁的外周边缘垂直于底 壁延伸的侧壁;该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该 下壳体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该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该 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突 起。通过具有以上结构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能够在该外壳内放置不同厚度的电路板, 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外壳对多种厚度电路板的适用性,大大提高了该外壳的适用范 围,降低了使用该电子单元的设备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也形 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上壳体的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该上壳体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 称分布;并且,该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该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 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电子单元的外壳中的上壳体上也设置一块电路板,从而 大大提高了外壳内空腔的利用率,并且在有多种需要的场所,可以通过在同一电子单元的 外壳内放置不同的两块电路板,从而满足不同的需要,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节省空间。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 少三个凸台分别形成于该下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该底壁和垂直 于该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且该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 个凸台分别形成于该上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该底壁和垂直于该 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保证形成于上下壳体的底壁上的多个凸台 对电路板的支撑强度。
4[0013]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 少三个凸台中的至少一个凸台远离该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支撑杆。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 少三个凸台中的至少一个凸台远离该上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支撑杆。通过这样的结构,当上下壳体均支撑一块电路板且上下壳体彼此固定连接时,通 过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的凸台端面上形成的支撑杆,能够止挡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支 撑的电路板,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电路板朝向下壳体的意外移位。进一步,通过上壳体的底壁 内侧面上的凸台端面上形成的支撑杆,能够对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的电路板进行止挡, 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电路板朝向上壳体的意外移位。较优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 少三个凸台为四个凸台,该四个凸台中的两个凸台分别形成于该下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 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剩余的两个凸台形成于该底壁和垂直于该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 一个侧壁的结合部;并且该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为四个凸台,该四 个凸台中的两个凸台分别形成于该上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剩余 的两个凸台形成于该底壁和垂直于该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较优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单元的外壳,该突起远离设置其的该底壁的端面 为平面。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结构组态,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 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收容有电路板的电子单元的立体视图;图2是图1显示的现有技术的收容有电路板的电子单元的下壳体的立体视图,其 中下壳体上支撑有电路板;图3是图1显示的现有技术的电子单元的下壳体的立体视图,其中电路板还没有 支撑到下壳体上;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下壳体的立体视图,其中电路 板还没有支撑到下壳体上;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电子单元的下壳体的局部立体视图,其中 具体显示了凸台的结构形式;图6和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不同厚度的电路板支撑于凸台 上的正视图;其中,图6显示了厚度为Hl的电路板支撑于凸台上的状态,图7显示了厚度为 H2的电路板支撑于凸台上的状态;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的收容有电路板的电子单元的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电子单元可以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且能够被用作温控 器、计数器、计时器等具有各种功能的电子单元。而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态, 以及使用状态,以下的实施例将以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电子单元为基础进行说明。[0027]下面将参照后附的说明书附图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单元与图1-3显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单元的基本构件和构件 设置方式大致相同。具体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单元的外壳与图1 和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单元外壳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单元的外 壳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该上下壳体2和3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上下壳体2和3 固定连接在一起时,该上下壳体之间包围有放置电路板4的空腔。该上壳体2和下壳体3 分别包括大致呈矩形的底壁和沿着底壁的外周边缘垂直于底壁延伸的侧壁。该下壳体3的 底壁31内侧面上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32,该至少三个凸台32相对于该下壳体3的底壁31 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该至少三个凸台32中的每一个凸台32远离该下壳体3的底 壁31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该底壁31的方向延伸的突起34。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是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电子单元为基础进行说明的,其中壳 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形成的凸台32为四个,且该四个凸台32中的两个分别形成于底壁 31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且剩余的两个形成于底壁31和垂直于该两个彼此平行 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这样形成的该四个凸台32相对于下壳体3的底壁31长度方 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电路板4可以通过四个凸台32被支撑在空腔中。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下壳体3的四个凸台32中的每个凸台32的远离下壳体 3的底壁31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底壁31的方向延伸的突起34,该突起34也用 于支撑电路板4,且该突起34支撑的电路板4的厚度于凸台32支撑的电路板4的厚度彼此 不同。例如,如图6和7所示,当电子单元中需要设置厚度为Hl (例如,该Hl为1. 6mm) 的电路板4时,该电路板4支撑在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的端面上,而当电 子单元中需要设置厚度为H2(H2 <H1,例如,该H2为1.2mm)的电路板4时,该电路板4支 撑在设置在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的端面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两 种不同厚度的电路板4设置在电子单元的外壳1中,而不需要重新制造不同的外壳。进一 步,该突起34从凸台32的端面伸出的长度根据实际使用中需要支撑的两种厚度的电路板 之间的厚度差确定。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突起34从凸台32的端面伸出的长度等于 较厚的电路板4的厚度Hl减去较薄的电路板4的厚度H2。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将 较厚的电路板4设置于其上形成有突起34的凸台32的端面上,需要在电路板4与突起34 相应的位置形成切槽41,以便于该电路板4支撑于凸台32的端面上时,凸台32端面上形成 的突起34可以通过电路板4上形成的切槽41露出,从而该突起34不会妨碍电路板4支撑 于凸台32的端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该外壳内放置不同厚度的电路板,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 实现了对多种厚度电路板的适用性,大大提高了该外壳的适用范围,降低了使用该电子单 元的设备的生产成本。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突起34从凸台32远离底壁31的端面沿着远离底壁 31的方向延伸,同时,该突起34也沿着垂直于凸台34的侧面和底壁31的内侧面的方向朝 向空腔内部延伸。但是,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强该突起34的支撑强度,本实用新型 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意选择突起34的形状,只 要能够保证支撑强度即可,例如,该突起34也可以仅形成为从凸台32远离底壁31的端面沿着远离底壁31的方向延伸。如图4-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背景技术介绍的现有技术的电子单元外壳一样, 在下壳体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止挡突起33,该多个止挡突起33从侧壁朝向空腔内部突 出,以在将电路板4放置于凸台32上时防止该电路板4在垂直于底壁31的方向上产生意 外的移动。但是这样的结构并不是必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和设计需要,任 意选择止挡突起33的设置方式和形状,只要能够使得电路板4设置于下壳体3中时不会在 垂直于底壁31的方向上产生意外移位即可,例如,可以在下壳体3的侧壁上开槽,或者将电 路板4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到凸台32或突起34的端面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使得上壳体2也形成为与下壳体3类似甚至相同的结构。例 如,在上壳体2的底壁内侧面上也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上壳体2的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 该上壳体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该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 该上壳体2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该底壁的方向延伸 的突起。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电子单元的外壳中的上壳体2上也设置一块电路板4,从 而大大提高了外壳内空腔的利用率,并且在有多种需要的场所,可以通过在同一电子单元 的外壳内放置不同的两块电路板,从而满足不同的需要,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节省空间。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壳体2中也设置电路板4时,可以在下壳体3的底 壁31内侧面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32中的至少一个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的端面 上进一步形成支撑杆35。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形 成的四个凸台32中的两个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支撑杆 35。该支撑杆35从凸台32远离下壳体3的底壁31的端面上沿着远离底壁31的方向垂直 于该端面延伸。从而,在上下壳体2和3均支撑一块电路板4且上下壳体2和3彼此固定 连接时,该支撑杆35能够止挡上壳体2的底壁内侧面上支撑的电路板4,从而进一步防止了 该电路板4朝向下壳体3的意外移位。进一步,在上壳体2的凸台上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支撑杆,从而通过上壳体2的底壁 内侧面上的凸台端面上形成的支撑杆,能够对下壳体3的底壁31内侧面上支撑的电路板4 进行止挡,从而进一步防止了电路板4朝向上壳体2的意外移位。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壳中,可以通过将上下壳体2和3形成为类似或者 相同的结构,在同一外壳中放置两块电路板4,且该两块电路板4的厚度可以不同。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拓展,可以在上壳体2或者下壳体3的侧壁上也形成有 类似结构的凸台和突起,从而可以将电路板设置在该侧壁上。虽然以背景技术描述的电子单元为基础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并不是 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概念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用于工业控制的电子单元。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有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被举例说 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的权利范围,凡以相同的技术手段、或为下述权利要求内 容所涵盖的权利范围而实施的,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畴而是申请人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下壳体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上下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时,所 述上下壳体之间包围有放置电路板的空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包括矩形底壁和沿着底壁的外周边缘垂直于底壁延伸的侧 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所述下壳体 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所述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所述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 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也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所述上壳 体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所述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所述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 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起分别形成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和两 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所述底壁和垂直于所述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 结合部;且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起分别形成于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和两 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所述底壁和垂直于所述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中的至少一个凸台远离所述下壳体 的底壁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支撑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中的至少一个凸台远离所述上壳体 的底壁的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支撑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为四个凸台,所述四个凸台中的两个 凸台分别形成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剩余的两个凸台形 成于所述底壁和垂直于所述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并且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三个凸台为四个凸台,所述四个凸台中的两个 凸台分别形成于所述上壳体的底壁和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结合部,以及剩余的两个凸台形 成于所述底壁和垂直于所述两个彼此平行的侧壁的一个侧壁的结合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单元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远离设置其的所述底壁的端面为平面。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单元的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下壳体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在上下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时,上下壳体之间包围有放置电路板的空腔;上壳体和下壳体分别包括矩形底壁和沿着底壁的外周边缘垂直于底壁延伸的侧壁;下壳体的底壁内侧面上形成有至少三个凸台,该至少三个凸台相对于下壳体的底壁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至少三个凸台中的每一个凸台远离下壳体的底壁的端面为平面,且在该端面上进一步形成有沿着远离底壁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该外壳内放置不同厚度的电路板,从而大大提高了该外壳的适用范围,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5K5/00GK201789693SQ2010201343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陈小军 申请人: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