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属于农用化学驱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
背景技术:
:由于退耕还林、绿化面积的增大,鸟类栖息地增多,再加上人们对鸟类保护意识的增强,鸟的数量越来越多,稻田、果园等地鸟害严重,鸟类在农业上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大。现有的驱鸟措施一般是采用枪炮喇叭驱赶、搭网覆盖、喷洒驱鸟药剂等措施。枪炮喇叭驱赶、搭网覆盖等措施,人工及物料成本非常高。二氰蒽醌已经在欧美、中国等全球100多过国家获得农药产品登记。允许作为杀菌剂,在包括仁果和核果如苹果、梨、桃、杏、樱桃,柑橘,咖啡,葡萄,草莓,啤酒花等作物上使用,可以防治所有果树病害如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疮痂病、霜霉病、褐腐病等等。二氰蒽醌已经经过充分的环境学评价、毒理学评价,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是安全的,可以作为鸟类驱避成分,用于工农业生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趋避鸟兽危害的驱鸟剂。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所述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的活性成分为二氰蒽醌。优选地,所述二氰蒽醌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90%。优选地,所述二氰蒽醌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80%。优选地,所述二氰蒽醌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50%。优选地,所述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还包括分散剂组分和/或表面活性剂组分,所述分散剂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80%,所述分散剂为高岭土、滑石粉、石膏粉、硅藻土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甘胆酸钠、羧酸基甜菜碱、聚氧乙烯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等、硅酸镁铝、黄原胶、丙烯酸酯共聚物、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酚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优选地,所述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的剂型为种衣剂、拌种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用于驱鸟方面的新用途。驱鸟剂的使用方法:将含二氰蒽醌有效成分的驱鸟剂的制剂施用于鸟或其栖息地。当该驱鸟剂的剂型为种衣剂或拌种剂时,处理作物种子;当该驱鸟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制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时,通过兑水稀释后,喷洒于作物田或作物田周边或作物幼苗上;当该驱鸟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或缓释功能的颗粒剂时,将其撒施于作物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驱鸟剂,所述驱鸟剂的活性成分为二氰蒽醌成分,该驱鸟剂能够有效地减少鸟类对作物种子或幼芽的取食,能够减少取食量的70~90%,具有效果明显的趋避作用,保护了作物正常种植和管理,提高产量,降低育苗成本。同时,该新型驱鸟剂的有效成分-二氰蒽醌作为一个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作物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炭蛆病、疮茄病、霜霉病、褐腐病等。附图说明图1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种衣剂的应用时,麻雀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1b为蜡嘴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1c为乌鸦的拒食率与二氰蒽 醌的关系图;图2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拌种剂的应用时,麻雀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2b为蜡嘴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2c为乌鸦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3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悬浮剂的应用时,麻雀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3b为蜡嘴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3c为乌鸦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4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可湿性粉剂的应用时,麻雀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4b为蜡嘴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4c为乌鸦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5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水分散粒剂的应用时,麻雀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5b为蜡嘴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图5c为乌鸦的拒食率与二氰蒽醌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5见表1~表10。表1中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种衣剂的实施例1~7。表1表2中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拌种剂的实施例8~14。表2表3中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悬浮剂的实施例15~21。表3表4中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可湿性粉剂的实施例22~28。表4表5中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水分散粒剂的实施例29~35。表5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驱鸟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对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溶剂的实施例,将几种物质直接混合,并研磨成细度为5μm~75μm的粉末;或者先研磨成粉末,然后再混合均匀,造粒,分装成5~1000g包装,作为粉剂、颗粒剂直接喷洒使用,用于防治农作物鸟害。对于使用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的实施例,将实施例中各组分混合均匀后,研磨成细度为5μm~75μm后,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颗粒剂、悬浮剂、种子处理剂型等剂型,分装成5~1000g包装。实施例1~35的效果评价实施例1~35的具体效果评价见表6~10。在温室大棚中养殖乌鸦、蜡嘴鸟、麻雀等,定时饲喂小麦、水稻、玉米苗等,测算单只鸟的平均取食量。小麦用于测试种子包衣后的驱避效果;水稻浸种后,拌种处理,用于测试拌种剂的驱避效果;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兑水稀释后,喷洒于玉米苗上,晾干后测算取食量。记录取食前后重量差,测算拒食率,拒食率=取食后重量/原始重量*100%。三重复,计算平均值。经测试,各实施例1~7测试得出拒食率如表6所示。表6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种衣剂包衣处理的驱鸟结果。按实施例1~7配制样品,对小麦拌种处理,有效成分用量均为10g/kg小麦种子。各种鸟对二氰蒽醌的拒食效果存在差异,麻雀的拒食效果最好,对蜡嘴和乌鸦的拒食效果稍差。表6中的各种鸟的拒食效果如图1a-1c所示。表6在温室中养殖乌鸦、蜡嘴鸟、麻雀等,定时饲喂稻谷,测算单只鸟的平均取食量。水稻浸种后,用驱鸟剂拌种,记录取食前后重量差,测算拒食率,拒食率=取食后重量/原始重量*100%。三重复,计算平均值。经测试,各实施例8~14测试得出拒食率如表7所示。表7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剂作为拌种剂拌种处理的驱鸟结果。按实施例8~14配制样品,根据药剂不同含量,稀释成相同浓度,有效成分用量均为20g/kg水稻种子。水稻拌种后晾干, 进行饲喂处理,测得拒食率如表7。表7中的各种鸟的拒食效果如图2a-2c所示。表7玉米芽长3cm时,经实施例15~35处理后,放置于培养笼,记录乌鸦、蜡嘴鸟、麻雀等取食,记录取食前后重量差,测算拒食率,拒食率=取食后重量/原始重量*100%。三重复,计算平均值。经测试,各实施例测试得出拒食率分别为表8,表9,表10。叶面喷洒处理拒食效果,低于种衣剂或拌种剂的拒食效果,但总体拒食率高于60%,有应用价值。表8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悬浮剂喷雾处理的驱鸟结果。二氰蒽醌有效成分用量均为150g/亩。表8中的各种鸟的拒食效果如图3a-3c所示。表8实施例实施例15实施例16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有效用量(ai.g/亩)150150150150150150150拒食率(麻雀)73%74%79%85%83%75%71%拒食率(蜡嘴)61%67%79%74%73%70%66%拒食率(乌鸦)65%70%81%85%82%74%69%表9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可湿性粉剂喷雾处理的驱鸟结果。二氰蒽醌有效成分用量均为180g/亩。表9中的各种鸟的拒食效果如图4a-4c所示。表9表10为含二氰蒽醌的驱鸟水分散粒剂喷雾处理的驱鸟结果。二氰蒽醌有效成分用量均为180g/亩。表10中的各种鸟的拒食效果如图5a-5c所示。表1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