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8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苯胺酸类化合物MG⑶0103和MS-275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的传染性疾病。据WHO统计全球艾滋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每年新增患者500万,而每年死 亡约为300万。目前,艾滋病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该疗法不仅有效控制HIV复制,并且能重建AIDS患者 的免疫功能,为AIDS的治疗打开了希望之门。人们曾寄希望于凭借HAART完全清除体内的 HIV,从而达到彻底治愈AIDS的目的。但随后的实践证明,虽然HAART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 患者体内病毒复制,使血浆病毒载量(virus load)降低至现有常规检测方法测不出的水 平,但感染者体内仍有病毒持续存在,一旦停止药物治疗,病毒载量又会反弹到治疗前水平 (Ho, D.D. Toward HIV eradication or remission :the tasks ahead. Science,1998. 280 1866-1867.)。HIV难以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IV-I能够潜伏在静息的记 忆CD4+T细胞中,该潜伏感染细胞是由一小部分HIV感染的活化CD4+T细胞转化而产生的, 其整合的前病毒缺乏转录活性,因而,不会被免疫系统和抗逆转录酶病毒的药物攻击。尽管 感染个体携带潜伏感染细胞数量较少,但衰减率是如此之慢,以至于欲在个体生存期内仅 靠HAART治疗将其彻底清除是不可能的.因此,HIV潜伏感染的静息CD4+T细胞是构成机 体内病毒储藏库(reservoir)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不能彻底清除HIV的巨 大障碍[Finzi, D. et al. Latent infection of CD4+T cells provides a mechanismfor lifelong persistence of HIV-1,even in patients on effectivecombination therapy. Nature Med. 1999,5,512-517]。一般认为HIV-I潜伏感染细胞形成的分子机制与组蛋白 去乙酰化和甲基化的表观遗传修饰等因素有关。据此机制,研究者提出了清除潜伏病毒储 存库的治疗策略,即试图通过药物诱导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使其潜伏病毒再 次激活,同时结合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及在人免疫系统作用下,来杀死激活的潜伏感染 的细胞,以此加速病毒库的清除(Richman et al. The Challenge of Finding a Cure for HIVInfection, Science, 2009,1304,323)。因而,该抗潜伏治疗策略为病毒储存库的清除开 辟了新的思路。目前,在临床上对病毒储藏库的消除有以下几个方案,如基于细胞因子的有白细 胞介素 2 (Chun,et al. Effect of interleukin-2 on the pool of latentIyinfected, restingCD4 T cells in HlV—l—infected patients receiving 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 Nature Medicine 1999,5,651-655), ^ M MiY M 7 (Wang, F. X. et al. IL-7 is a potent and proviral strain-specifcinducer of latent HIV-I cellular reservoirs of infected individualsonviralIy suppressive HAART.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5,115,128-137);基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类(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ors, HDACi)的有丙戊酸 Valproic acid (Lehrman etal. Depletion of latent HIV-I infection in vivo -.a proof-of-concept。Lancet. 2005, 13 ;366, 549-555)等。这些诱导剂分别与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结合在临床上已取得了初步疗效, 但仍存在着譬如激活效率不高或毒副作用等问题,因此,研发新型药物制定新型抗潜伏治 疗策略已是HIV研究领域重要任务。MG⑶0103是一种口服同型选择性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化学名 为N-(2-氨基苯基)-4-[(4-(吡啶-3基)嘧啶-2-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盐(N-(2-amino-phenyl)~4~[(4-(pyridin-3-yl)-pyrimidin-2-ylamino)-methyl]-benzamide dihydrobromide) 0具有抗多种肿瘤作用,治疗毒性也容易控制。目前已被美国FDA批准 用于 I,II 其月临床试验。(① Kristie A.Blum, etal. Phase II study of the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MGCDO103 in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British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09,147,507-514。 ② G. Garcia-Manero, et al. Phase 1 study of the oral isotype specific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MGCD0103 in leukemia, Blood August 15,2008 112:981—989)。MS-275也属于苯胺酸类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经被证明对多种肿瘤有 效,目前已经应用到 I 期临床试验(http://clinicaltrials. gov/ct2/results ? term = MS275)。迄今为止,尚未有MG⑶0103及MS275具有抗HIV潜伏治疗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苯胺酸类化合物的新的药物用途。涉及苯胺酸类化合物 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苯胺酸类化合物是MGCD0103或MS-275。所述的苯胺酸类化合物MG⑶0103是选择性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HDAC)。化 学名为N-(2-氨基苯基)-4-[(4-(卩比啶-3基)嘧啶-2-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盐(N-( 2-amino-phenyl)~4~[(4-(pyridin-3-yl)-pyrimidin-2-ylamino) -methyl]-benzamide dihydrobromide)0所述的MS-275也属于苯胺酸类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V难以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IV-I能够潜伏在静息的记忆 ⑶4+T细胞中,HIV潜伏感染的静息⑶4+T细胞是构成机体内病毒储藏库(reservoir)的主 要部分,同时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不能彻底清除HIV的巨大障碍。本发明希望通过药物诱导 HIV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使其潜伏病毒再次激活,同时结合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 及在人免疫系统作用下,来杀死激活的潜伏感染的细胞,以此加速病毒库的清除。抑制组蛋 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表达的作用,可以使组蛋白过乙酰化,从而使 “沉默的基因”再次表达。为了证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否对HIV潜伏感染细胞有使 其潜伏病毒再次激活作用,本发明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和验证工作,最终发现MGCD0103和 MS275有激活HIV潜伏感染细胞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了苯胺酸类化合物的新用途,即其在抗HIV潜伏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的药物方面的应用。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的苯胺酸类化合物能够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其诱导HIV 潜伏感染细胞的前病毒表达后,潜伏病毒被激活。同时结合高效抗逆传录病毒疗法及在人 免疫系统作用下,来杀死激活的潜伏感染的细胞,以此加速病毒库的清除。最终达到体内 HIV的清除。上述应用的细胞可以是人单个核细胞,人巨噬细胞,人CD4T淋巴细胞,人肥大细 胞,人树突细胞,人滤泡样树突细胞,人造血祖细胞,人自然杀伤细胞、人神经元或者少突神 经胶质细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活HIV潜伏细胞的方法,即将苯胺酸类化合物加入细胞培养 液。所述的细胞可以是人单个核细胞,人巨噬细胞,人CD4T淋巴细胞,人肥大细胞,人 树突细胞,人滤泡样树突细胞,人造血祖细胞,人自然杀伤细胞、人神经元或者少突神经胶 质细胞,等等。上述方法中,只要加入少量的苯胺酸类化合物,就可以有激活HIV潜伏细胞的效 果。例如,25nM以下。其效果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考虑到其细胞毒性,以2万个细胞为例,加入的苯胺酸类化合物不宜超过ΙΟΟΟηΜ。 通常,采用25-800nM的浓度。就MGCDO103而言,较好的,采用25_400nM ;更好的,采 用25-200nM的浓度,例如25ηΜ,50ηΜ,ΙΟΟηΜ,200nM,等等。就MS275而言,较好的,采用 25-300nM ;更好的,采用 50_200nM 的浓度,例如 50ηΜ,ΙΟΟηΜ, 150nM,200nM,等等。上述方法中,加入苯胺酸类化合物后,HIV潜伏细胞就逐步被激活,一天,两天,三 天,随着时间的推移,HIV潜伏细胞激活率越高,通常在第3-4天达到最高值。 本发明的苯胺酸类化合物可以与现有的HIV药物联用,更好抑制、消除HIV病毒。 所述的抗HIV药物包括(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①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或ZDV);②地丹诺辛 didanosine(ddl、Videx);③扎西他滨 Zalcitabine (ddc);④司他夫定 Stavudine (d4T);⑤ 拉米夫定 Lamivudine (3TC);⑥阿巴卡韦 abacavir (1592U89Ziagen)。(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①奈韦拉平nevirapine ;②地拉韦啶 delavird ; f^^^f^ efavirene。(3)蛋白酶抑制剂①沙奎那韦saguinavir ;②茚地那韦indinavir ;③利托那韦 ritonavir ; 韦 nelfinavirr 安普 β韦 amprenavir。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HIV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细胞因 子或者NF-kB信号激活剂之一和苯胺酸类化合物组成。所述的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可以为5-氮胞苷。所述的细胞因子为白细胞介素7或者TNF-a。所述的 NF-kB 信号激 舌齐[J为 prostratin 或者 12-hydroxyphorbol_13monoesten0Prostratin (12-deoxyphorbol 13-acetate)可以逼出隐藏在免疫细胞内的艾滋 病病毒,来自于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Samoa)群岛的雨林树木(Homalanthusnutans),1992 年美国癌症研究所(NCS)分离得到,2001年美国艾滋病研究联盟(ARA)得到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NIH)的独家特许研究其抗艾滋病疗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ul A. Wender等人从 佛波醇(phorbol)出发,实现了 Prostratin的人工合成,为根除艾滋病研究提供药源奠定了基石出。12-hydroxyphorbol-13 monoesten可以参考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Volume 75,Issue 6,15 March 2008,Pages 1370-1380 (文章名称为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horbol-13-monoesters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 reactivation)。所述的植物药可以是各个科的巴豆属的药物成分。病毒激活的检测可以通过使用常规的显色报告基因(例如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 光蛋白,等等)完成。本发明所用的苯胺酸类化合物MS275来源于Alexis Biochemicals,货号, ALX-270-378。MS275 溶于 DMSO (购自 SIGMA),储存浓度 lmg/ml。MGCDO103 由美国 MethlGene 公司提供。MGCDO103 溶于 DMSO (购自 SIGMA),储存浓 度 lmg/mlο本发明选用的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是由美国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AIDS参考试 剂计划部(NIH AIDS Research and Reference Reagent Program)惠赠,该细胞是由携带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HIV假病毒感染人T淋巴细胞后而建立的A7克隆株,是国际上通用的 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生物学特性是整合有HIV病毒假基因,但病毒基因并不 表达(基因沉默)。绿色荧光蛋白由于可在活细胞上观察特点,因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该 模型的报告基因,即作为潜伏感染细胞是否被激活的标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I)MG⑶0103或MS275药物的不同浓度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本发明以浓度为25nM-400nM的药物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在药物处理后 的3天,通过对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HIV潜 伏感染细胞的激活效率,从而获得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随着MGCD0103或 MS275化合物浓度的升高,细胞模型中表达绿色荧光的细胞数目增多;HIV潜伏感染细胞经 MGCDO103 (400nM)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达高达33% ;MS275在200nM浓度时荧 光阳性的细胞细胞比例达23. 7%。未加诱导剂处理的HIV潜伏感染细胞,其荧光阳性的细 胞比例仅有不到1 %背景激活。本发明结果提示,MG⑶0103或MS275化合物具有对HIV潜 伏感染细胞的激活作用,其较好激活浓度为25-400nM,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2)MG⑶0103或MS275药物的作用时间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以200nM药物浓度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在药物处理后的1天,2天,3天, 4天时间内,通过对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HIV 潜伏感染细胞的激活效率,从而获得药物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结果显示,MGCD0103或 MS275分别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随着时间延伸,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数目逐渐增 多,MG⑶0103在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72h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达最高29%, 而MS275在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72h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达最高27 %。两药 物具有时间效应关系。MG⑶0103和MS275高激活时间为1天_4天。(3)MGCD0103或MS27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本发明选用的同类阳性对照药物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 A,TSA)来源于 Sigma,货号,T8552,溶于DMSO(购自SIGMA),储存浓度lmg/ml。TSA属于氧肟酸类化合物, 已被临床前试验证实能在nmol/L浓度下抑制HDAC活性,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但其毒性较大,限制了在临床上使用。以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人正常胚肾细胞293,在药物处理后的72h内通过MTT方法 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出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从而得到药物对细胞的 毒性作用。并检测和分析比较与同类阳性对照药物曲古抑菌素(TSA)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结果显示,MG⑶0103或MS275药物对人正常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CC50 = 612nM和CC50 = 370nM, MG⑶0103在浓度为612nM处理细胞时,有50%被处理细胞显示毒 性,MS275在浓度为370nM处理细胞时,有50 %被处理细胞显示毒性;TSA药物对细胞的半 数毒性浓度为CC50 = 170nM,即TSA在浓度为170nM处理细胞时,有50 %被处理细胞显示 毒性;CC50越高,其细胞毒性越低。因而,该结果表明MG⑶0103和MS275比TSA对细胞毒 性低2-3倍,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4) MG⑶0103或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α )的协 同激活作用每个HIV潜伏感染细胞状态并不完全一样,因而,HIV潜伏机制是不一样的,譬如 有的可能处于乙酰化,有旳处于甲基化等。为了最大化激活HIV潜伏感染细胞并减少毒性, 本发明对MGCD0103或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胞苷(5-ΑΖ)及TNF- α的协同激 活作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每个药物或联合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72小时后,对报告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分别为MGCD(9.2% ), TNF-α (13. 5 % ),5_ΑΖ(2·6 % ) ;MGCD+TNF- α (28. 5 % ),MGCD+5-AZ (14 % ); MS275 (7.2%), MS275+TNF- α (23. 6 % ), MS275++5-AZ (11%);未加药物(Mock)组(1%)。 结果提示,无论是MGCD0103与TNA-α或与5-ΑΖ药物结合处理细胞,其激活细胞效率皆 比两药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比例数总和高,同样,MS275也获得了类似结果,说明, MG⑶0103和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ΑΖ及TNF- α有协同激活作用。上述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出苯胺酸类化合物不仅具有高的诱导激活作用,而且,与 同类阳性药物TSA相比,对细胞毒性较低。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ΑΖ及肿瘤坏死因子-α 联合使用,具有协同诱导激活作用。因而,苯胺酸类化合物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非核 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等多种抗HIV药物联合使用将为HIV潜伏感染病毒诱 导激活和最终清除提供了 一个新途径和手段。


图1为MG⑶0103和MS275化合物的不通浓度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药 物终浓度分别为OnM,25nM,50nM, IOOnM, 200nM, 400nM。处理细胞72小时后进行流式细胞术 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图2MG⑶0103和MS275化合物的作用时间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在终浓度为200碰药物处理细胞2411,4811,7211,9611后,流式细胞术分析荧光细胞 所占比例。图3MG⑶0103和MS275化合物对HIV潜伏诱导激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未加药物组(图3-1为荧光照片,图3-2为同一视野白光照片),MG⑶0103 (图3_3为荧光照片,图3-4为同一视野白光照片),MS275(图3-5为荧光照片,图3_6为同一视野 白光照片)。荧光照片经去色处理后,其荧光细胞为白色。可见,图3-6或者图3-4与未加 药物组的图3-2相比,荧光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图4. MGCDO103和MS27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终浓度为 OnM,25nM,50nM,IOOnM, 200nM, 400nM, 800nM 的 MGCD0103 或 MS275 或 TSA分别处理人正常胚肾细胞293,MTT方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图5. MG⑶0103和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_AZ和TNF- α的协同激活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用主要试剂材料如下本发明选用的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是由美国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AIDS参考试 剂计划部(NIH AIDS Research and Reference Reagent Program)惠赠,该细胞是由携带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HIV假病毒感染人T淋巴细胞后而建立的A7克隆株,是国际上通用的 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该细胞模型生物学特性是整合有HIV病毒假基因,但病毒基因并不 表达(基因沉默)。绿色荧光蛋白由于可在活细胞上观察特点,因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该 模型的报告基因,即作为潜伏感染细胞是否被激活的标记。其余细胞株,例如293细胞等, 来源于ATCC。MGCDO103 由美国 MethlGene 公司提供。MGCDO103 溶于 DMSO (购自 SIGMA),储存浓 度lmg/ml,本发明中简称为MGCD。MS275 来源于 Alexis Biochemicals,货号,ALX-270-378。MS275 溶于 DMSO(购自 SIGMA),储存浓度 lmg/ml。实施例1. MG⑶0103或MS275化合物的作用浓度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按每孔2X10E4个细胞将A7细胞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IOOul含10 % FBS(Gibco)的1640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MGCD0103和MS275,使终 浓度分别为OnM,25nM, 50nM, IOOnM, 200nM, 400nM。每个浓度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 次。药物处理细胞7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GFP表达情况,并收集细胞进行流 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结果显示,随着MG⑶0103和MS275化合物浓度的升高,细胞模型中表达绿色荧光 的细胞数目增多;HIV潜伏感染细胞经MG⑶0103 (400nM)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 达高达33% ;MS275在200nM浓度时荧光阳性的细胞细胞比例达23. 7%。未加诱导剂处 理的HIV潜伏感染细胞,其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仅有不到背景激活。本发明结果提示, MGCD0103和MS275化合物皆具有对HIV潜伏感染细胞的激活作用,其较好激活浓度范围为 25-400nM,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实施例2. MG⑶0103或MS275化合物的作用时间对HIV潜伏诱导激活效率的影响按每孔2 X 10E4个A7细胞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IOOul含10% FBS (Gibco)的 1640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加入终浓度为200nM的MGCD0103和MS275。在药物处理 细胞24h,48h,72h,96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GFP表达情况,并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 胞术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每个时相点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次。分析比 较诱导激活诱导激活动力学特点。
8
结果显示,MG⑶0103或MS275分别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随着时间延伸,绿 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MGCD0103在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72h后绿色荧光 阳性的细胞比例达最高29%,而MS275在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模型72h后绿色荧光阳性 的细胞比例达最高27%。两药物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实施例3. MGCD0103或MS275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按每孔2X 10E4个正常人胚肾细胞(293HEK)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IOOul含 10% FBS(Gibco)的DMEM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MGCD0103和 MS275,以及阳性对照药物曲古抑菌素(Trichostatin A,TSA),使终浓度分别为OnM,25nM, 50nM, IOOnM, 200nM, 400nM, 800nM。每个浓度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次。药物处理细 胞72小时后,在每孔中加入MTT试剂(0. 5mg/mL)(购自SIGMA),振荡lh,于酶标仪上570nm 处测OD值。计算CC50 =(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XlOO %。结果显示,MG⑶0103或MS275药物对人正常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CC50 = 612nM和CC50 = 370nM,而TSA药物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CC50 = 170nM ;CC50越高,其 细胞毒性越低。因而,该结果表明MG⑶0103和MS275比TSA对细胞毒性低2_3倍,为临床 应用奠定了基础。实施例4. MG⑶0103或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及肿瘤坏死因子-a (TNF- α ) 的协同激活作用按每孔2Χ10Ε4个细胞将Α7细胞种植于96孔板,每孔加入IOOul含10 % FBS(Gibco)的1640培养基(Gibco)。24小时后,分别加入浓度为20ηΜ的MGCDO103和 MS275,以及MGCDO103和MS275分别与500ηΜ的5-ΑΖ或5ng/ml的TNF- α联合处理。每个 浓度至少3个复孔,每个实验重复3次。药物处理细胞72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 胞GFP表达情况,并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荧光细胞所占比例。结果显示,每个药物或联合处理HIV潜伏感染细胞72小时后,对报告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阳性的细胞比例分别为MGCD(9.2% ), TNF-α (13. 5 % ),5_ΑΖ(2·6 % ) ;MGCD+TNF- α (28. 5 % ),MGCD+5-AZ (14 % ); MS275 (7.2%), MS275+TNF- α (23. 6 % ), MS275++5-AZ (11%);未加药物(Mock)组(1%)。 结果提示,无论是16000103与1嫩-0或与5-AZ药物结合处理细胞,其激活细胞效率皆 比两药处理后绿色荧光阳性细胞比例数总和高,同样,MS275也获得了类似结果,说明, MG⑶0103和MS275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及TNF- α有协同激活作用。
权利要求
1.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抗Hiv潜伏药物中的应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的药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胺酸类化合物是MGCD0103或者 MS27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是人单个核细胞,人巨噬细胞, 人CD4T淋巴细胞,人肥大细胞,人树突细胞,人滤泡样树突细胞,人造血祖细胞,人自然杀 伤细胞、人神经元或者少突神经胶质细胞。
5.一种激活HIV潜伏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苯胺酸类化合物加入细胞培养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苯胺酸类化合物的浓度为25-400n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苯胺酸类化合物的浓度为25-200nM。
8.—种抗HIV潜伏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由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细胞因 子或者NF-kB信号激活剂之一和苯胺酸类化合物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为5-氮 胞苷;所述的细胞因子为白细胞介素7或者TNF-a ;所述的NF-kB信号激活剂为prostratin 或者 12-hydroxyphorbol-13monoesten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苯胺酸类化合物在制备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苯胺酸类化合物包括MGCD0103或者MS275。HIV难以在体内被完全清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HIV-1能够潜伏在静息的记忆CD4+T细胞中。本发明的苯胺酸类化合物具有诱导HIV潜伏细胞激活的作用,将其加入细胞培养液就能够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还可以与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或者细胞因子或者NF-kB信号激活剂组成抗HIV药物组合物;也可以与现有的HIV药物联用,更好抑制、消除HIV病毒。与同类化合物相比,本发明的苯胺酸类化合物有较好的诱导激活HIV潜伏细胞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对细胞毒性较低。
文档编号C12N5/0793GK102000081SQ20091019945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
发明者朱焕章, 英昊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