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块及该凸块的形成方法以及形成有该凸块的基板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39182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凸块及该凸块的形成方法以及形成有该凸块的基板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半导体芯片等上形成的凸块(〃 > )及其形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补偿该凸块的平坦度、且在安装时不需要过度的加压的用金属糊制作的凸块。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半导体电路的高度集成化,倾向于其结构采用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 COB)或片上芯片(chip on chip, COC)等,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倒装法作为其安装方法。利用倒装法的安装方法是将在基板上形成的电极(凸块)直接接合到电路基板上,可是作为该凸块的形成方法,镀敷法是主流。镀敷法可以稳定地制作致密的电极,并且通过适当的条件设定还可控制膜厚(凸块的高度)或形成精细的图案。但是,无论怎样调整条件的设定,要形成完全均一的膜厚也很困难,凸块的高度产生或多或少的不均勻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当凸块的高度有不均勻的情况下,在安装时会有接触不良的凸块产生。作为对凸块高度的不均勻的对策,可例举在安装时进行加压使所有的凸块密合的方法,但是过度加压会导致凸块内部有形变残留,其与由于半导体电路的使用产生的热循环而引起的伸缩相互作用有可能造成破损。并且,还有可能由于最初的过度加压而导致基板的损伤。于是,提出了将镀敷后的凸块研削、研磨以消除不均勻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 中揭示了在形成凸块后的基板表面覆盖树脂,将其研磨直至凸块露出以实现凸块平坦化的方法。据此,在确保导通稳定性的同时,由于可以在低压力下安装,所以凸块内的形变残留也消失了。此外,本申请的申请人从不同于上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消除镀敷凸块的问题点的技术方案(专利文献2、。该方案是改变凸块的构成,将规定粒径·纯度的金属粉烧结形成凸块。与通过镀敷等形成的致密的块状金属相比,由该烧结体形成的凸块为多孔质、比较柔软且具有弹性。而且,通过使凸块具备弹性,即使凸块高度有不均勻,也可以追随其高低差进行收缩并在一定的高度实现接合。并且,在内部没有形变残留,即使发生膨胀·收缩, 破损的可能性也低。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4-3117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5-2165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过研削、研磨实现凸块的平坦化时,研削下来的细微的粉末附着在邻近的凸块上,会有使凸块间短路的可能性。此外,还有CMP研磨机等装置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使用由烧结体形成的凸块时虽然没有如上所述的问题,但是由于凸块具有弹性,所以在安装时会有横向变形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到凸块间隔(间距)。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的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倒装法的基板上的凸块以消除因凸块高度的不均勻而引起的问题,以及使用该凸块的基板的安装方法。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设计了 2层结构作为新的凸块的结构,即为确保凸块的刚性的由块状金属形成的层和为吸收凸块高度的不均勻的由烧结体形成的层构成的2层结构。即,本发明是一种凸块,该凸块以规定图案形成于基板上、由导电金属构成,具有由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构成的2层结构,其中,第1凸块层形成于基板上,由金、铜和镍中的任一种的第1导电金属的块状体构成,第2凸块层形成于所述第1凸块层上,由金和银中的任一种的第2导电金属的粉末的烧结体构成;构成所述第1凸块层的块状体是通过镀敷法、溅射法和CVD法中的任一种方法而形成的;构成所述第2凸块层的烧结体是由纯度为99. 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为0. 005 μ m 1. 0 μ m的第2导电金属构成的金属粉末烧结而形成的;所述第2凸块层的杨氏模量是所述第1凸块层的杨氏模量的 0. 1 0. 4 倍。本发明将块状金属作为凸块的主要部分,同时着眼于上述的由本申请人揭示的烧结体构成的凸块的弹性,将其配置在凸块的前端部。本发明的凸块为通过第1凸块层确保其刚性,且可以抑制倒装接合时的横向变形、维持间距。此外,由于上部的第2凸块层具有弹性,因此可以追随凸块高度的不均勻而变形,从而可以实现低压力下的平坦度良好的接
I=I O在这里,第1凸块层是具有刚性的致密的块状金属,可以通过镀敷法、溅射法、CVD 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的。另一方面,作为在上述第1凸块层上形成的、由烧结体构成的第2凸块层,由纯度为99. 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为0. 005 μ m 1. 0 μ m的第2导电金属构成的金属粉末烧结而成。之所以将金属粉的纯度定为99. 9重量%以上的高纯度,是因为纯度较低时粉末的硬度会上升,塑性变形变得困难而弹性下降的缘故。此外,对于金属粉的平均粒径进行限定是因为金属粉的粒径超过1. 0 μ m时,烧结会变得困难;将0. 005 μ m作为下限则是考虑到了其操作性。而且,该第2凸块层的杨氏模量必须比第1凸块层的杨氏模量低。通过在上部设置比第1凸块层软的第2凸块层,可以在追随凸块高度的不均勻的同时实现稳定的接合。具体而言,第2凸块层的杨氏模量是第1凸块层的杨氏模量的0. 1 0. 4倍。这是因为低于 0. 1倍时,第2凸块层过于柔软而使接合时的变形明显,作为凸块的形状会产生问题;超过 0.4倍时,第1凸块层会有发生变形的可能。而且,构成第1、第2凸块层的第1、第2导电金属作为电极都必须具有导电性,再者,必须是各自的块状体和烧结体可具备上述的杨氏模量比值的金属的组合。从这些角度出发,第1导电金属可以选择金、铜和镍中的任一种。另外,第2导电金属可以选择金和银中的任一种。如上所述,第1导电金属和第2导电金属可以选择同一种金属(金),也可以将金镀层作为第1凸块层,将在其上由金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体形成为第2凸块层。此外,第1 导电金属和第2导电金属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金属。例如,将镍或铜的镀层作为第1凸块层,将在其上由金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体形成为第2凸块层。通过选择异种金属,可以降低金等高价金属的使用量而实现基板成本的降低。
此外,第1凸块层相对于凸块整体的高度的比值优选为0. 1 0. 9。这是为了确保凸块的刚性的同时发挥第2凸块层的作用。第1凸块层相对于凸块整体的高度的比值更优选为0. 5 0. 9。然后,当各凸块层使用异种金属时,在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之间较好至少设有一层用于提高两层的密合性的块状的中间层。由此,可以抑制在异种金属接合时可能导致的密合性的降低(两凸块层的剥离)。例如,将铜镀层作为第1凸块层,在其上镀金形成中间层,其后将金粉末烧结后的烧结体形成为第2凸块层。这些块状的中间层优选通过镀敷 (电解镀、非电解镀)、溅射、CVD法等形成。作为构成中间层的金属必须是导电金属,优选金、银、钼、钯、钛、铬、铜和镍。另外,为了使密合性进一步提高,中间层也可设置多层,形成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多层的中间层。而且,优选至少中间层的与第2凸块层接触的面采用与第2导电金属相同的导电金属。因而,中间层为单层时整体由第2导电金属构成;对于多层的中间层,优选最上层由第2导电金属构成。此外,中间层的厚度从整体来看优选为5 lOOOnm。中间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密合性,不需要太厚。本发明的凸块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镀敷法、溅射法和CVD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在基板上形成第1凸块层的工序;涂布含有纯度为99. 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为0. 005 μ m l.Oym的第2导电金属的粉末的金属糊,使所述金属糊干燥后在70 320°C的温度下加热烧结而在所述第1凸块层上形成第2凸块层的工序。对于用于形成第1凸块层的镀敷法、溅射法、CVD法的条件无特别限定,对于这些方法可以使用一般的用于形成凸块的条件和方法。另一方面,用于形成第2凸块层的金属糊是将上述特性的金属粉末分散在合适的分散介质中而得的浆料。使用金属糊是为了确保金属粉末的操作性。对于金属糊中的金属粉(第2导电金属),将纯度定为99. 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定为0. 005 μ m 1. 0 μ m的理由如上所述。作为分散金属粉末的分散介质,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可例举例如酯醇、萜品醇、松油、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丁基卡必醇、卡必醇等。例如作为优选的酯醇系的有机溶剂,可例举异丁酸-2,2,4-三甲基-3-羟基戊酯0,2,4-卜丨J 乂 f卟-3- t卜■'口矢*《 > 夕4 / 7··子 > 一卜=C12H24O3)。这是因为这些溶剂可以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干燥。另外,该金属糊也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选自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醇酸树脂的树脂作为添加剂。加入这些树脂等时,可以防止金属糊中的金属粉的凝集,从而变得更为均质。另外,作为丙烯酸系树脂可例举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作为纤维素系树脂可例举乙基纤维素,作为醇酸树脂可例举邻苯二甲酸酐树脂。而且,其中特别优选乙基纤维素。作为在基板上涂布金属糊的方法,可以使用旋涂法、丝网印刷法、喷墨法、将糊料滴下后用刮片等扩散的方法等,可根据目标凸块的尺寸或图案对应地采用各种方法。将涂布的金属糊干燥是为了将糊料中的有机溶剂除去。该干燥优选在-20°C以上 5°C以下进行。也可以将干燥工序的气氛形成为减压气氛。藉此可以防止干燥过程大气中的水分在金属粉末表面结露。形成为减压气氛时,优选为IOOPa以下、更加优选10 以下, 可根据金属糊中的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来设定该气氛的真空度。将金属糊干燥后,通过烧结获得糊料中的金属粒子间以及第1凸块层的表面和金属粒子间形成为彼此点接触的近接状态的烧结体。烧结温度取决于构成第1凸块层的金属 (第1导电金属)的种类,一般在70 320°C的范围内。在低于70°C时烧结不完全,不能耐受作为凸块的使用。此外,本发明的凸块的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间必须具备规定的杨氏模量比值。这是因为当低于下限温度时,第2凸块层过于柔软而不能获得合适的杨氏模量,接合时第2凸块层的变形明显而会产生作为凸块的形状方面的问题;此外,当超过上限值的温度时,第2凸块层变得过于坚硬而不能确保合适的杨氏模量比值,接合时第1凸块层有发生变形的可能。而且,作为与第1凸块层的构成金属对应的烧结温度的具体的范围,第 1凸块层为金时设为70 300°C、为铜时设为80 300°C、为镍时设为90 320°C。像这样根据第1凸块层的构成金属来调整烧结温度是因为考虑到了块状体的各金属的杨氏模量的差异。并且,烧结时的加热时间优选为10 60分钟。这是因为短时间内烧结炉的温度不稳定而不能进行充分的烧结;另外,时间过长时会影响到生产效率。该烧结较好在无加压的条件下进行。并且,在形成以上的第1和第2凸块层之前,也可以利用光致抗蚀剂进行图案的形成。使用光致抗蚀剂是形成精细图案时常用的方法。此外,在采用这样的抗蚀剂形成凸块图案时,可设置多个烧结工序。例如,也可以向经曝光而形成的孔(图案)中填充金属糊,首先在较低的温度(80 100°C )下烧结后,将抗蚀剂剥离,然后在较高的温度O00 300°C ) 下进行再烧结。该2阶段的烧结是为保护抗蚀剂而在低温下进行预烧结、除去抗蚀剂后再进行正式的烧结,这对形成坚固的凸块是有效的。此外,在形成具有上述中间层的凸块时,通过镀敷等形成第1凸块层后,还包括形成中间层的工序。该中间层的形成方法可以采用镀敷、溅射、CVD等,优选镀敷,特别优选非电解镀。这是由于可以低成本制得较薄的薄膜。使用形成有本发明的凸块的基板通过倒装法将所述基板安装到对向基板上的方法是在至少加热第2凸块层的同时从所述基板的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加压使凸块接合的方法。作为本发明的凸块的第2凸块层的烧结体是通过被加压使得接触部发生塑性变形的同时在其变形界面发生金属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致密的接合部。该加压可以从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并且,为了使接合部变得致密,加压时的压力优选大于烧结体的屈服强度。而且,在进行该接合工序时,必须在至少加热烧结体的同时进行加压。这是因为不加热的情况下,接合部的致密化会不充分,无法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此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70 300°C。这是因为低于70°C不能进行接合,而超过300°C则冷却时的热应变的影响
会变大。此外,在该接合工序中,在加热以外还可施加超声波。通过加热或者加热与超声波的组合,可以促进金属粉末的塑性变形及结合,还可以降低加热温度。但是,当凸块的尺寸极微小时,由于振动会导致凸块整体变形,所以对于以间隔幅度较窄的图案形成的微小的凸块,较好是不施加超声波而仅用加热进行接合。施加超声波时,其条件优选振幅为0. 5 5 μ m,施加时间为0. 5 3秒。这是因为施加过大的超声波会损坏整个凸块。接合工序中的上述加热及超声波的施加根据其目的可以是至少对作为第2凸块层的烧结体实施,也可以对凸块整体实施。作为加热方法,除在规定温度的气氛炉中进行加压外,也可以对接合时装载基板(或者对向基板)的载置台进行加热以利用此时的传热。同样地,超声波的施加可以简单地通过从载置台使超声波振荡而进行。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凸块,无需考虑凸块高度的不均勻就能够通过倒装法进行电路安装。此时的凸块的接合可在低压下进行。


图1是简单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凸块形成工序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制得的凸块的外观的SEM照片。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制得的凸块的外观的SEM照片(放大)。图4是说明第1及第2凸块层的杨氏模量测定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形成凸块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对形成第2凸块层的金属粉末的粒径、烧结条件与烧结后的凸块层的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如下进行由作为第2导电金属的各金属(金、银)的粒径不同的金属粉末制得多种金属糊,将该金属糊涂布后进行烧结,并评价其强度。金属糊使用的是将由湿式还原法制得的粒径为0.005、0. 3、1.0、2.0μπι的金属粉末(纯度99. 99重量% )与作为有机溶剂的酯醇混合而获得的混合物。然后,将该金属糊涂布在利用抗蚀剂形成了孔的基板(Si/Au 镀层)上,进行真空干燥(5°C )。以230°C作为烧结温度使其烧结,之后将抗蚀剂除去,测定杨氏模量。杨氏模量的测定如下进行对所形成的凸块进行剪切试验,制作应力一应变曲线,求出该曲线的直线部分的斜率。由各种金属糊制得的凸块的杨氏模量示于表1。[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凸块,该凸块以规定图案形成于基板上、由导电金属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构成的2层结构,其中,第1凸块层形成于基板上,由金、铜和镍中的任一种的第1导电金属的块状体构成,第2凸块层形成于所述第1凸块层上,由金和银中的任一种的第2导电金属的粉末的烧结体构成;构成所述第1凸块层的块状体通过镀敷法、 溅射法和CVD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构成所述第2凸块层的烧结体由纯度为99. 9重量% 以上、平均粒径为0. 005 μ m 1. 0 μ m的第2导电金属构成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所述第2 凸块层的杨氏模量是所述第1凸块层的杨氏模量的0. 1 0. 4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块,其特征在于,第1凸块层相对于凸块整体的高度的比值为 0. 1 0. 9。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凸块,其特征在于,第1导电金属和第2导电金属是不同种类的金属,在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之间至少设有一层用于提高密合性的块状的中间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块,其特征在于,至少中间层的与第2凸块层接触的面由与第 2导电金属相同的导电金属构成。
5.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凸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镀敷法、溅射法和CVD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在基板上形成第1凸块层的工序;和涂布含有纯度为99. 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为0. 005 μ m 1. 0 μ m的第2导电金属的粉末的金属糊,使所述金属糊干燥后以70 320°C的烧结温度加热烧结,在所述第1凸块层上形成第2凸块层的工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凸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第1凸块层后,包括至少一次形成中间层的工序。
7.一种将凸块接合的方法,该方法为使用形成有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凸块的基板通过倒装法将所述基板安装到对向基板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至少加热第2凸块层的同时从所述基板的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加压使凸块接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合时的加热温度为70 300°C。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对第2凸块层施加超声波进行加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凸块具有由第1凸块层和第2凸块层构成的2层结构,其中,第1凸块层形成于基板上,由金、铜和镍中的任一种的第1导电金属的块状体构成,第2凸块层形成于第1凸块层上,由金和银中的任一种的第2导电金属的粉末的烧结体构成。构成第1凸块层的块状体通过镀敷法、溅射法和CVD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形成。在这里,构成第2凸块层的烧结体由纯度为99.9重量%以上、平均粒径为0.005μm~1.0μm的第2导电金属构成的金属粉末烧结形成。而且,第2凸块层的杨氏模量是第1凸块层的杨氏模量的0.1~0.4倍。
文档编号H01L21/60GK102318052SQ20108000801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宫入正幸, 小柏俊典 申请人: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