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的筛选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对于目的菌种,需要事先进行选育,并在冰箱中进行冷藏至少半个月;添加山梨醇,且山梨醇与甘油的质量百分比为3:5;高温杀菌,然后调整其PH为弱酸性状态;再加入酵母膏,所述酵母膏需要从无机氮盐中进行提取;发酵过程中,不断添加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锌混合物、硝酸盐混合物以及合适比例的钙盐混合物,直到处于饱和状态,有沉淀物析出。所述微量元素中需要含有猛元素;发酵全过程中,PH需要从初始的2升至结束时的7.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条件稳定,操作建议,二基丙酮菌的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反应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方法,具体来说,是指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二羟基丙酮(1,3-Dihydroxyacetone)或 1,3_ 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简称DHA,是多羟基酮糖,是最简单的酮糖,外观是带有甜味的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熔点为75-80°C,水溶性>250g/L(20°C ),在pH为6.0时稳定。二羟基丙酮为单糖中的非还原糖,且无不对称碳原子,故无旋光性。二羟基丙酮作为一种良好的活性着色成分,防晒性极强,世界上约50%的二羟基丙酮产品用于化妆品当中,被制成各种效果极佳的化妆液。二羟基丙嗣只能渗透至皮肤表层的角质层,但无法到达真皮层,所以不会对皮肤造成损失,人体使用是无害的。二经基丙酮通过与皮肤表层的自由氨基酸结合,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皮肤水分过度蒸发,可以有效避免紫外线和可见光的照射损伤,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湿和防晒作用。二羟基丙酮用于仿晒剂中,与紫外线照射生成麦拉宁黑色素不同,能使肤色变成古铜色,并可减少紫外线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目前国内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报道,国外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工业化大规模发酵生产二羟基丙酮了,并且二基丙酮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二羟基丙酮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转化法,工业上主要是依靠生物法大规模生产二经基丙酮。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二羟基丙酮。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
对于目的菌种,需要事先进行选育,`并在冰箱中进行冷藏至少半个月;
添加山梨醇,且山梨醇与甘油的质量百分比为3:5 ;
高温杀菌,然后调整其PH为弱酸性状态;
再加入酵母膏,所述酵母膏需要从无机氮盐中进行提取;
发酵过程中,不断添加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锌混合物、硝酸盐混合物以及合适比例的钙盐混合物,直到处于饱和状态,有沉淀物析出。
[0004]本发明中,所述微量元素中需要含有猛元素。
[0005]本发明中,发酵全过程中,PH需要从初始的2升至结束时的7.3。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条件稳定,操作建议,二基丙酮菌的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反应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07]—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
对于目的菌种,需要事先进行选育,并在冰箱中进行冷藏一个月;添加山梨醇,且山梨醇与甘油的质量百分比为3:5 ;
高温杀菌,然后调整其PH为弱酸性状态;
再加入酵母膏,所述酵母膏需要从无机氮盐中进行提取;
发酵过程中,不断添加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锌混合物、硝酸盐混合物以及合适比例的钙盐混合物,直到处于饱和状态,有沉淀物析出。
[0008]所述微量元素中需要含有猛元素。
[0009]发酵全过程中,PH需要从初始的2升至结束时的7.3。
[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 1)对于目的菌种,需要事先进行选育,并在冰箱中进行冷藏至少半个月; 2)添加山梨醇,且山梨醇与甘油的质量百分比为3:5; 3)高温杀菌,然后调整其PH为弱酸性状态; 4)再加入酵母膏,所述酵母膏需要从无机氮盐中进行提取; 5)发酵过程中,不断添加微量元素,包括硫酸锌混合物、硝酸盐混合物以及合适比例的钙盐混合物,直到处于饱和状态,有沉淀物析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中需要含有猛元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二基丙酮菌株进行发酵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全过程中,PH需要从初始的2升至结束时的7.3。
【文档编号】C12P19/02GK103642871SQ201310584293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周懂懂 申请人:周懂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