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555发布日期:2019-11-15 20:5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在对面食进行加工时,需要先对面粉和其它原料搅拌和揉拌,从而使原料混合均匀,现有技术中在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是分开进行的,而且需要人工进行揉拌,浪费人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不需要对面团进行转移,节约人力,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操作箱,所述操作箱的下表面设有四根呈矩形分布的支柱,所述支柱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箱的上表面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矩形槽的内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推动装置,所述操作箱的侧面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安装板下表面设有拌揉装置,所述操作箱的侧面设有开关组,所述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下表面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的上表面与圆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且支撑板与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通过固定套筒与操作箱的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拌揉装置包括两根第三电动伸缩杆,且第三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搅拌杆,且右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设有按压板,第三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的外侧面与第四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第四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操作箱的侧面固定连接,且第四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圆形板转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间接对圆形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搅拌和揉拌;可以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对拌揉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加工;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便于面粉的加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通过第四电动伸缩杆对推板进行推动,便于将面粉推挤成团,便于面团的揉拌;整个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不需要对面团进行转移,节约人力,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柱、3操作箱、4驱动装置、41圆形板、42步进电机、43平面轴承、44支撑板、45第一电动伸缩杆、5支撑架、51固定套筒、52第二电动伸缩杆、53安装板、6拌揉装置、61第三电动伸缩杆、62条形板、63搅拌杆、64按压板、7推动装置、71第四电动伸缩杆、72推板、8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操作箱3,操作箱3的下表面设有四根呈矩形分布的支柱2,支柱2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操作箱3的上表面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下端面中部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部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包括圆形板41,圆形板41的下表面与步进电机4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步进电机4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44的上表面设有平面轴承43,平面轴承43的上表面与圆形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44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45,且支撑板44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5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电动伸缩杆45的输入端与开关组8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通过步进电机42带动圆形板41转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5间接对圆形板41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搅拌和揉拌,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45缩短,第一电动伸缩杆45带动支撑板44下移,支撑板44通过平面轴承43带动圆形板41下移圆形孔内部,将面粉加水放入到圆形孔内部的圆形板41表面,圆形孔与圆形板41形成圆形槽,便于面粉的搅拌成团,驱动装置4的第一电动伸缩杆45的固定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矩形槽的内部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推动装置7,推动装置7包括推板72,推板72的外侧面与第四电动伸缩杆7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且第四电动伸缩杆71的固定端与操作箱3的侧面固定连接,且第四电动伸缩杆71的输入端与开关组8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通过第四电动伸缩杆71对推板72进行推动,便于将面粉推挤成团,便于面团的揉拌,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四电动伸缩杆71伸长,第四电动伸缩杆71带动推板72移动,推板72对面团进行铲动,并将面团向圆形板41的中部进行推动,便于面团的揉拌,操作箱3的侧面设有支撑架5,支撑架5包括第二电动伸缩杆52,第二电动伸缩杆52的固定端通过固定套筒51与操作箱3的侧面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伸缩杆52的伸缩端设有安装板53,第二电动伸缩杆52的输入端与开关组8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52对拌揉装置6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加工,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52工作,第二电动伸缩杆52通过安装板53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61下移,支撑架5的安装板53下表面设有拌揉装置6,拌揉装置6包括两根第三电动伸缩杆61,且第三电动伸缩杆61的固定端与安装板53固定连接,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的伸缩端设有条形板62,条形板62的下表面设有两根对称设置的搅拌杆63,通过开关组8控制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工作,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通过条形板62带动搅拌杆63下移,当步进电机42带动圆形板41转动时,圆形板41带动面粉转动,圆形板41转动过程中搅拌杆63对面粉进行搅拌,且右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的伸缩端设有按压板64,通过开关组8控制右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循环伸缩,第三电动伸缩杆61带动按压板64上下移动,通过开关组8控制步进电机42工作,步进电机42通过圆形板41带动面团转动,面团转动过程中按压板64对面团进行按压,从而对面团进行揉拌,第三电动伸缩杆61的输入端与开关组8的输出端电连接,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便于面粉的加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箱3的侧面设有开关组8,开关组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整个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不需要对面团进行转移,节约人力,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在使用时: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45缩短,第一电动伸缩杆45带动支撑板44下移,支撑板44通过平面轴承43带动圆形板41下移圆形孔内部,将面粉加水放入到圆形孔内部的圆形板41表面,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52、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和步进电机42工作,第二电动伸缩杆52通过安装板53带动第三电动伸缩杆61下移,左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通过条形板62带动搅拌杆63下移,步进电机42带动圆形板41转动,圆形板41带动面粉转动,圆形板41转动过程中搅拌杆63对面粉进行搅拌,当面粉搅拌混合成为面团后,先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45伸长,第一电动伸缩杆45带动支撑板44上移,支撑板44通过平面轴承43带动圆形板41上移,并使圆形板41的表面与矩形槽的下端面平齐,通过开关组8控制右侧的第三电动伸缩杆61循环伸缩,第三电动伸缩杆61带动按压板64上下移动,通过开关组8控制步进电机42工作,步进电机42通过圆形板41带动面团转动,面团转动过程中按压板64对面团进行按压,从而对面团进行揉拌,当面团平摊到圆形板41表面时,通过开关组8控制第四电动伸缩杆71伸长,第四电动伸缩杆71带动推板72移动,推板72对面团进行铲动,并将面团向圆形板41的中部进行推动,然后再次对面团进行揉拌即可。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步进电机42带动圆形板41转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5间接对圆形板41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搅拌和揉拌;可以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52对拌揉装置6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面粉的加工;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便于面粉的加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通过第四电动伸缩杆71对推板72进行推动,便于将面粉推挤成团,便于面团的揉拌;整个拌揉两用食品加工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面粉进行搅拌和揉拌,不需要对面团进行转移,节约人力,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