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0174阅读:17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的炒焦、炒碳工艺是祖国医学中传统炮制工艺的一部分,它是在铁锅烧红的情况下,加入麸皮,当麸皮冒烟时,加入中药,经碳化时形成多孔性物质,并保留中药中不可挥发的有效成份。利用碳化的中药治疗疾病在我国源远流长,比如山楂,前人认为山楂有“消食积,散瘀血”之功,生用消食积之力较强,但多用伤脾胃,故“本草经疏”提出“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应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故后世用山楂炒焦以减缓其克伐之性和散瘀之力,而用以消食积。所以祖国医学认为,生用则导滞而兼下攻,炒碳用导而峻下的意义,就在于此。
现代临床证明不少单位用山楂碳治疗菌痢、肠炎及少儿腹泻均获得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山楂经碳化后,由于碳素的吸附作用,故疗效较生品显著。江西法兴县人民医院,用山楂碳末冲服治疗急性菌痢、肠炎、阿米巴痢疾共225例,总有效率为93.8%。
另外实验研究证实,焦山楂、山楂碳、确能缩短出血时间,加速凝血作用,内服后,止血效果明显。
从祖国医学发展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经过无数医药学和广大工农群众的实践活动,许多中药的应用日渐完善。以山楂为例,从使用生山楂到焦山楂、山楂碳过程就可以清楚了解这一点。
但是传统的碳化工艺由于其制成的碳化物空隙残留有焦油等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含量高、活性小,不利于吸附,起不到完全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效果不是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试图为祖国医药学中的炒焦、炒碳工艺加以改进,提出一种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从而获得中医药更大使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对原料中药按传统火制法中的炒碳工艺进行碳化处理,然后将其在800-1200℃的条件下通入水蒸气搅拌1-3小时,最后烘干、粉碎即可。
本发明是建立在祖国传统医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涉及到的中药有山楂、白术、枳壳、山药、苍术、白茅根、蒲黄等。利用该方法制成高活性、强吸附的中药碳化制剂,本发明在工艺上保留了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的特点,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完善这一制剂的生产过程。在保健治疗功效上,该制剂极大地扩大了其应用范围首先该制剂是人体内毒素清除剂,对胃肠道的致癌菌、致病菌有极强的吸附力,它经排泄出体外,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另外,该制剂对肠胃炎、醒酒、消除口臭,排脂(减肥),食欲不振等都有较好的保健及治疗效果。
我们对60名酒醉者度食用,结果有效率100%,醒酒后无头痛、关节痛等后遗症,可以正常上班。对其它症状临床证实都取得良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述中药碳化制剂生产工艺如下首先对原料中药按传统炮制工艺进行碳化处理,然后,对碳化后的中药进行活化处理。
(1)传统炮制工艺原料——予处理(洗净、拌杂、晾干)——碳化——摊凉——过筛——粉碎——备用(2)活化处理碳化原料——活化(搅拌)——烘干——过筛(过100目筛)——成品工艺说明1碳化碳化是在铁锅烧红的情况下,加入麸皮,当麸皮冒烟时,加入中药,中药经碳化后形成多孔性物质,它保留了中药中不可挥发的有效成份。
2活化活化是采用水蒸气和空气,在800-1200℃下搅拌1-3小时,其目的是将细小的杂质去掉,形成更多的孔洞及裂隙,制成高活性、强吸附的碳化中药制剂。
实施例1取1000克洗净、晾干山楂,切片待用。铁铝加热烧红,加入麸皮和山楂不停翻炒,当全部变黑后,倒出,摊凉,过筛,粉碎。
然后将粉碎的山楂碳,装入活化炉内,炉温保持在800-1200℃,最佳温度850-800℃,物料入炉30分钟后,每隔15分钟翻一次,同时不停地向活化炉内送入水蒸汽,进行2小时后,出料,冷却粉碎,过100日筛,即得成品。该成品经食用对醒酒有良效。
实施例2称取1000g洗净、晾干苍术,按实施例1方法进行处理,活化温度在800-1200℃,最佳温度900-950℃。其余相同。
对实施例1、实施例2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灰份≤1% 山楂为0.054%,苍术为0.08%。
重金属(按Pb计)≤0.5ppm 山楂为0.045ppm,苍术为0.05ppm。
碘吸附量≥1000mg/g 山楂为950mg/g,苍术为980mg/g。
本产品经食用对菌痢患者有极好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对原料中药按传统火制法中的炒碳工艺进行碳化处理,然后将其在800-1200℃的条件下通入水蒸气搅拌1-3小时,最后烘干、粉碎即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烘干工序是在105℃的条件下进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粉碎工序是将处理后的中药粉碎过100目筛。
全文摘要
一种中药碳化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首先对原料中药按传统火制法中的炒碳工艺进行碳化处理,然后将其在800-1200℃的条件下通入水蒸气搅拌1-3小时,最后烘干、粉碎即可。本发明在工艺上保留了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的特点,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加完善这一制剂的生产过程。利用该方法生产的中药制剂对胃肠道的致癌菌、致病菌有极强的吸附力,它经排泄出体外,达到清除毒素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J3/02GK1526369SQ0312544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3日
发明者何昌义 申请人:何昌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