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736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由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可并发多种疾病(如肺炎、心肌炎、肾炎及风湿性疾病等)。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病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炎症,中医称“烂喉蛾”、“喉蛾”,主要病原是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急性扁桃体炎在小孩中发病率较高。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和急慢性咽炎目前多为西药治疗,比如,青霉素V钾、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由于西药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长期使用,细菌和病毒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使西药的疗效下降。中药制剂的原料根据中医理论,配伍严谨,根据病症的病因、病机不同,用法用量不同,且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现已有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银黄制剂较多,有口服液、颗粒、含片、胶囊、含化片、片剂、注射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和急慢性咽炎,临床试验资料充分证明具有较好的疗效(吉秋红等.银黄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原医刊,2000年09期;万金周.方海燕.熊久林.银黄口服液抗病毒的作用.时诊国医国药,1977年02期),但上述剂型仍存在诸多缺点,不能充分满足临床的需要,比如注射剂使用不方便,易产生过敏反应;口服液携带不方便;片剂、胶囊剂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崩解速度慢等缺点;含片和含化片则是因为黄芩苷味较苦,口感不好等原因令患者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临床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是银黄制剂的新剂型,该药物组合物为分散片,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是含有中药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制成的分散片,其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重量配比为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中药金银花、黄芩提取物、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制成的分散片。
其中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取金银花,加水煎煮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石灰乳调节pH值10~12,静置,滤过,滤液加适量水,硫酸调pH值至6~7,搅匀,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2~1.6,喷雾干燥,即得。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取黄芩,加至沸水中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硫酸调pH至2,静置,滤取沉淀,用乙醇适量洗涤后,干燥即得。
具体地,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的重量配比为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0.8~13份、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填充剂、粘合剂1~5份,润滑剂0.05~2份,助流剂0.2~1份,矫味剂0.1~0.8份。
其中所述的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为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钙、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其它辅料为填充剂是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性淀粉、糊精、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是硬脂酸镁、滑石粉、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粘合剂是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助流剂是微粉硅胶、胶性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矫味剂是甜菊素、阿斯巴甜、甜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分散片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微晶纤维素1~5份、交联聚维酮2~9份、羧甲基淀粉钠0.8~4份、二氧化硅0.2~1份、滑石粉0.2~1.4份、硬脂酸镁0.05~0.6份、甜菊素0.1~0.8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分散片金银花提取物10份、黄芩提取物4份、微晶纤维素2.2份、交联聚维酮6份、羧甲基淀粉钠2份、二氧化硅0.5份、滑石粉0.7份、硬脂酸镁0.32份、甜菊素0.3份。
该药物组合物每片中含有绿原酸1~5mg,黄芩苷15~50mg。
本发明还提供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各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b、取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分别过80目筛,混合均匀,用粉末直接压片或湿法制粒压片,即制成分散片。
其中,a步骤所述的金银花提取物是将金银花经水提取后,精制,干燥,得干燥物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经水提取后,精制,干燥,得干燥物,为黄芩提取物。
所述的湿法制颗粒压片法为将原辅料分别过8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主药和辅料混合均匀,用70%的乙醇作润湿剂制软材料,30~40目制粒,湿颗粒于50~80℃条件下进行干燥,用30~40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制成分散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不溶于水(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是绿原酸溶于水、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不溶于水,但是黄芩苷在药材中是以盐的形式存在,可用水提取,提取物再通过调pH值变成黄芩苷),通过下列崩解剂;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维酮的分散作用快速崩解和分散,能使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混悬于液中,制成的分散片以口服为主,可咀嚼、含吮或用水分散后形成混悬液吞服,兼有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并克服两者的不足。
与普通片剂相比,分散片分散状态好,崩解快,药物溶出迅速,其崩解速度与药效呈正比关系,药效明显高于普通片剂,且吸收快,服用方便;又因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了甜菊素作矫味剂,即解决了味苦难服,又减少了蔗糖粉的用量,适合老人及吞服困难的患者服用。
与泡腾片、冻干速片相比,本发明药物在制备过程中不需泡腾崩解剂、不需控制室温和相对湿度,不需真空冷冻干燥和特殊包装,无需特殊要求,生产成本低。
与滴丸相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分散片与滴丸同为速效制剂,分散片服用方式多样,崩解更快,生物利用度高,且发明药物组合物放入口中能迅速分散或溶解在唾液中,药物可通过口腔或食道内的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分散片生产、携带、运输方便,质量稳定,可控,以口服为主,在胃内迅速崩解,在水溶液中能迅速崩解成均匀分散的细微颗粒,有利于药物溶出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1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0g、黄芩提取物4g、交联聚维酮6g、二氧化硅0.5g、微晶纤维素2.2g、滑石粉0.7g、羧甲基淀粉钠2g、硬脂酸镁0.32g、甜菊素0.3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2处方金银花提取物8g、黄芩提取物8g、交联聚维酮4g、二氧化硅0.3g、微晶纤维素1.5g、滑石粉0.3g、羧甲基淀粉钠3g、硬脂酸镁0.1g、甜菊素0.1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3处方金银花提取物7g、黄芩提取物2.5g、交联聚维酮8g、二氧化硅0.7g、微晶纤维素4g、滑石粉0.8g、羧甲基淀粉钠3g、硬脂酸镁0.42g、甜菊素0.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
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4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2g、黄芩提取物2.5g、交联聚维酮7.5g、二氧化硅0.5g、微晶纤维素1.1g、滑石粉0.5g、羧甲基淀粉钠3g、硬脂酸镁0.5g、甜菊素0.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5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0g、黄芩提取物4g、微晶纤维素9g、羟丙纤维素3g、羧甲基淀粉钠1.4g、微粉硅胶0.45g、硬脂酸镁0.1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再加入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实施例6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2g、黄芩提取物7g、微晶纤维素10g、羟丙纤维素5g、羧甲基淀粉钠1.7g、微粉硅胶0.7g、硬脂酸镁0.2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再加入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实施例7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5g、黄芩提取物10g、微晶纤维素11g、羟丙纤维素7g、羧甲基淀粉钠2g、微粉硅胶1g、硬脂酸镁0.2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再加入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颗粒压片法实施例8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0g、黄芩提取物4g、微晶纤维素6g、羟丙纤维素2.6g(内加)1.5g(外加)、羧甲基淀粉钠1.3g(内加)1.6g(内加)、微粉硅胶0.5g、硬脂酸镁1.0g、乙醇适量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微晶纤维素、乳糖、羟丙纤维素(内加量)、羧甲淀粉钙(内加量)加适量乙醇制软材,40目筛制粒,60℃烘干,40目整粒,加入羟丙纤维素(外加量)、羧甲淀粉钙(外加量)、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所说的内加与外加法是崩解剂的加入方式,其中,内加法指崩解剂在制粒前就已经加入了,在片剂成型后,具有吸湿膨胀崩解的作用,一旦遇湿,便迅速崩解。外加法指崩解剂是在干颗粒中加入,存在于颗粒之间,一旦通湿,便迅速崩解,由于颗粒内无崩解剂,小颗粒就不易破碎,溶出度就很差。内外混合加法将崩解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在颗粒中(内加法),另一部分加在颗粒中(外加法),这样就集中了两种加法的优点,使片剂更易崩解。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实施例9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2g、黄芩提取物7g、微晶纤维素8g、羟丙纤维素3g(内加)1.8g(内加)、羧甲基淀粉钠1.5g(内加)1.9g(内加)、微粉硅胶0.8g、硬脂酸镁1.2g、乙醇适量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内加量)、羧甲淀粉纳(内加量)加适量乙醇制软材,40目筛制粒,60℃烘干,40目整粒,加入羟丙纤维素(外加量)、羧甲淀粉纳(外加量)、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实施例10处方金银花提取物15g、黄芩提取物10g、微晶纤维素10g、羟丙纤维素3.5g(内加)2g(外加)、羧甲基淀粉钠1.8g(内加)2.2g(外加)、微粉硅胶1g、硬脂酸镁1.5g、乙醇适量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微晶纤维素、羟丙纤维素(内加量)、羧甲基淀粉钠(内加量)混匀加适量乙醇制软材,40目筛制粒,60℃烘干,40目整粒,加入羟丙纤维素(外加量)、羧甲基淀粉钠(外加量)、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溶出度检查符合规定。
粉末直接压片实施例11处方金银花提取物8g、黄芩提取物8g、羟丙纤维素4.5g、微粉硅胶0.8g、微晶纤维素2.2g、滑石粉0.7g、羧甲基淀粉钠2g、硬脂酸镁0.32g、阿斯巴甜0.5g制法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苷提取物的粉末与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混合,再加入二氧化硅、硬脂酸镁等,混合直接压片,即得本发明药物分散片。
得到的分散片有如下特征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在20℃±1℃水中,三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号筛。
实施例1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剂型与其它药物剂型的区别
表 分散片与其它制剂的比较

实施例13指标性成分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取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分散片2片,研细,精密称取20mg,加水及pH=5的缓冲液数滴使溶解,再用50%的乙醇稀释成50ml,过滤,取滤液1ml,用0.1mol/L盐酸稀释成25ml,置1ml比色杯中,以0.2mol/L的盐酸作空白,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版)在(278±1)nm与(318±1)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E,按下例公式计算浓度C绿(mg/100ml)=2.599E318-1.522E278C黄(mg/100ml)=2.121E278-0.9169E318结果为每片中含有绿原酸1~5mg,黄芩苷15~50mg。
绿原酸为本发明药物原料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黄芩苷是黄芩中的活性成分,其结构式及测定方法都比较成熟,采用这两种化合物作为本发明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可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使本发明药物可控性提高。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取健康NIH小鼠5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雄、雌各半),一组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一组为阳性组(阿司匹林0.2g/kg),另三组为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0.054g/kg、0.027g/kg、0.009g/kg),实验第一天口服给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第二天给药30min后,将0.05ml二甲苯涂于左耳,右耳作对照。15min后,拉颈处死,用打孔器切耳片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作为肿胀度,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组别剂量 动物数耳片肿胀度抑制率(g/kg) (n) (mg) (%)模型组 -1021.08±3.42 -阳性组 0.2g/kg 1013.16±5.22** 37.57本发明药物高0.0541011.83±3.67** 43.88本发明药物中0.0271015.26±4.13** 27.61本发明药物低0.0091017.74±5.05 15.84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中剂量与高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试验例2 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IH小鼠5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0.2g/kg),灌胃给药后三天尾静脉注射0.5%依蓝(Evans blue)生理盐水溶液0.1ml/10g,同时腹腔注射0.6%HAc0.2ml/只,20min后处死,剪开腹腔,用6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收集冲洗液并稀释至10ml。3000转/分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723分光光度计590nm处测吸收度,计算洗液中依蓝浓度。
表2 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组别剂量 动物数 依蓝浓度(g/kg) (n) (μg/ml)模型组 -10 16.19±2.94阳性组 0.2g/kg 10 6.78±2.51**本发明药物高剂量0.05410 9.10±4.03**本发明药物中剂量0.02710 10.85±6.17*本发明药物低剂量0.00910 11.09±5.14*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从表2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
试验例3 本发明药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阳性组,模型组,本发明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高、低剂量组,阳性组采用阿司匹林(0.2g/kg),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3d,每天一次。于实验前在每只大鼠右后足踝关节处作标记,按足容积法测定足容积。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进针,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致炎。分别于致炎后1、2、3、4、5、6h同法测定右后足容积,计算各大鼠致炎前后右后足跖容积变化值,以肿胀度判定药物的抗炎效果,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小结由以上抗炎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具有极强的抗炎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所引起的炎症具有极强的治疗效果。
试验例4 本发明药物体外抗菌作用研究将本发明药物制成100%药液,灭菌经无菌检查合格,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阳性对照,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测定本发明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4
表4 本发明药物的抗菌活性(MIC)细菌本发明药物(g生药/mL)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 2.41.56表皮葡萄球菌2.41.56卡他球菌2.40.78类白喉杆菌 2.40.78大肠杆菌2.40.78福氏痢疾杆菌2.40.39鸭沙门氏菌 2.40.78小肠结肠炎耶氏菌2.40.39肺炎克雷伯菌2.40.39绿脓杆菌4.812.50从表4可见,本发明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类白喉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杆、鸭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10种常见致病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试验例5 本发明药物体外抗病毒作用(1)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用Hanks液将本发明药物(100%浓度)和阿昔洛韦注射液从1∶10~1∶80作倍比稀释后分别接种于已形成单层细胞的Hep-2细胞各2支,同步并列设置细胞对照管、空白对照(以Hanks液代替药液)管,加足Eagles维持液。置37℃温箱中孵育,每天观察细胞的毒性反应,计算半数有毒浓度(TD50)和最大无毒浓度(TD0),并重复试验。结果见表5。
(2)病毒对细胞的毒力测定用Hanks液将AdV3型、AdV4型、AdV7型、AdV8型及HSV1型分别从10-1~10-9作连续稀释。取AdV3型、AdV7型10-3~10-6、AdV4型、AdV8型10-3~10-8、HSV10-3~10-9。各病毒液体分别接种4支Hep-2细胞管,同步并列设置细胞对照管,加足Eagles维持液。置37℃温箱,每天观察细胞病变,计算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结果见表6。
(3)本发明药物抗病毒作用测定取100TCID50腺病毒AdV3型、AdV7型、AdV4型、AdV8型及HSV1型病毒液分别接种Hep-2细胞管2支,吸附1小时后,分别洗去病毒液。然后分别加入本发明药物、阿昔洛韦注射液的1∶10~1∶80药液吸附45分钟后,加足Eagles维持液。同步并列设置病毒对照管、细胞对照管,以Hanks液代替药液做空白对照。置37℃温箱,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当病毒对照出现+++~++++(75-100%病变)可终止该试验。并重复试验后,计算抑制病毒作用的最小有效浓度(MIC)及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见表5。
表5 本发明药物等药物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药物细胞药物浓度细胞 空白原液 1∶10 1∶20 1∶40 1∶80对照 对照本发明药物 Hep-2 +++ - - - -- -Hanks液 Hep-2 - - - - -- -阿昔洛韦注射液 Hep-2 - - - - -- -注“+++”表示2管细胞有毒性。“-”表示2管细胞无毒性。
从表5可见,本发明药物原液对Hep-2细胞有明显毒性,稀释10倍以上的各种浓度(1∶10~1∶80),以及阿昔洛韦注射液和基质液原液对Hep-2细胞均无任何毒性反应。
(4)病毒对细胞的毒力作用病毒AdV3型、AdV7型、AdV4型、AdV8型及HSV1型,在Hep-2细胞内分别加10倍稀释的4~7种不同浓度病毒后。根据细胞病变结果,用Read-maench法计算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结果见表6。
表6 各类病毒的半数感染细胞量(TCID50)病毒 AdV3AdV7 AdV4AdV8 HSV1TCID5010-4.6610-4.6610-6.2510-4.6610-8.22表7 本发明药物等药物体外抗病毒作用药物浓度药物 病毒 病毒对照 细胞对照原液 1∶10 1∶20 1∶40 1∶80AdV3- - +++++ +++ -AdV7- - +++++ +++ -银黄AdV4++ +++ +++ +++ +++ -分散片AdV8- +++++ +++ +++ -HSV1- - +++++ +++ -AdV3 ++++ +++ +++ +++ +++ -AdV7 ++++++++ +++ +++ +++ -基质液 AdV4 ++++++++ +++ +++ +++ -AdV8 ++++ +++ +++ +++ +++ -HSV1 ++++ +++ +++ +++ +++ -阿昔洛韦 AdV3 ++++ +++ +++ +++ +++ -注射液AdV7 ++++++++ +++ +++ +++ -AdV4 +++ ++++++ +++ +++ +++ -AdV8 - ++ +++ +++ +++ +++ -HSV1 - ++ +++ +++ +++ +++ -
注“-”表示2管细胞无病变,“++-+++”表示2管细胞病变程度。
从表7可见,本发明药物AdV3型、AdV7型、AdV8型及HSV1型均有不同程度抑制细胞内病变作用。其中1∶20(0.3g生药/mL)药液对AdV3型、AdV7型及HSV1型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10(0.6g生药/mL)药液对AdV8型有抑制作用。1∶10~1∶80药液对AdV4型均无抑制作用。
阳性对照药阿昔洛韦注射液(1mg/mL)对AdV8型、HSV1型有抑制细胞内病变作用,其他浓度药液对AdV8、HSV1无抑制作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mg/mL)~1∶80药液对AdV3型、AdV7型和AdV4型均无抑制作用。基质液对AdV3型、AdV7型、AdV4型、AdV8型及HSV1均无抑制作用。本发明药物抗病毒作用的最小有效浓度(MIC)、半数有效浓度(IC50)、最大无毒浓度TD0和治疗指数(TI)。
根据本发明药物等体外抗病毒结果,按Read-maench法,计算出银黄分散片抗病毒作用的最小有效浓度(MIC)、半数有效浓度(IC50)、最大无毒浓度TD0和治疗指数(TI)。结果见表8。
表8 本发明药物、阿昔洛韦注射液的抗病毒作用药物 病毒 TD0MICIC50TIAdV3 1∶101∶20 0.225(g生药/mL)2AdV7 1∶101∶20 0.225(g生药/mL)2本发明药物 AdV4 1∶10- - -AdV8 1∶101∶10 0.45(g生药/mL) 1HSV1 1∶101∶20 0.4(g生药/mL)5 2AdV3 1∶1 - - -AdV7 1∶1 - - -阿昔洛韦注AdV4 1∶1 - - -射液AdV8 1∶1 1∶1 0.55(mg/mL)1HSV1 1∶1 1∶1 0.55(mg/mL)1上述抗病毒试验说明,本发明药物与西药阿昔洛韦注射液相似,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
试验例6 本发明药物对刀豆素A(ConA)诱导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雄性NIH小鼠50只,体重18-20g,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本发明药物设三个剂量组即0.009、0.027、0.054g(提取物)/kg;两个对照组,一个为空白组对照,另一个给予溶剂加诱导剂ConA。各组每日每只鼠灌服0.4ml,连续8天,给药的第一天同时每鼠肌肉注射ConA 2mg/kg(空白组除外),连续三天。第8天末次给药后3小时,动物剪尾采血涂片,瑞士染色,油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淋巴母细胞和过滤态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见表9,同时摘眼球处死动物,解剖取出脾脏,称取体重和脾重、计算脾指数,结果见表10。
表9 本发明药物对淋巴母细胞和过滤态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组别 剂量(g/kg)动物数(只)转化百分率(%)转化指数对照(ConA) - 1014.5±4.5 37.5±5.3本发明药物 0.054 1035.5±6.6**45.7±6.8*本发明药物 0.027 1032.5±5.3**46.4±5.9*本发明药物 0.009 1029.7±4.6*42.8±6.3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口服本发明药物三剂量都能使小鼠对ConA刺激的转化反应增强,淋巴母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说明本发明药物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应答功能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表10 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脾脏重量的影响(x±SD)组别 剂量(g/kg)动物数(只)体重(X)(g) 脾指数(mg/g)正常对照 - 1021.4 5.17±0.12加ConA对照 - 1022.5 6.74±0.25本发明药物 0.054 1022.3 7.89±0.31**本发明药物 0.027 1021.9 7.73±0.43*本发明药物 0.009 1022.0 7.16±0.42注*P<0.05**P<0.01与加ConA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组相当,说明本发明药物能增加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效应。
小结由上述结果可以表明,本发明药物能提高肌体免疫能力。
试验例7 本发明药物对实验性慢性咽炎病理形态学的影响70只日本大耳白兔中,随机抽取10只(雌雄各半)作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雌雄各半)造模。按彭氏造模法[1],运用2.5%的氨水和松节油造模,将造模成功的日本大耳白兔慢性咽炎模型50只(雌雄各半),雌雄配对,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组(银黄片,哈尔滨华雨制药厂,批号040206)和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简称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动物10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天灌胃提取物540、270、90mg/kg(分别相当于成人剂量的18、9、3倍),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2粒/kg(用与治疗中剂量组等容的蒸馏水溶化),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用与治疗中剂量组等容的蒸馏水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2周后,先从兔耳缘静脉取血4ml,运用血球压积管离心测定法检测血球压积,用3-990型电脑多功能血流变学系列仪(成都电子医疗仪器厂生产),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1~12;然后将家兔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咽部组织,立即投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取材后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用10×10、10×40倍做镜下观察并进行统计比较(注有现象则为“+”无现象则为“-”),结果见表13。
正常对照组咽部组织各层结构清晰。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即肌层。黏膜由无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层及其下的细密结缔组织(固有膜)组成。上皮表面未见炎性渗出物,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炎症,固有膜内未见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混合腺组成,以黏液腺为主。腺上皮未见病变,腺体未见增生、萎缩等病理变化。结缔组织内有极少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正常现象)。最外由骨胳肌组成,肌细胞未见病理变化。
模型组黏膜上皮表面未见炎性渗出,上皮内可见灶性或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炎症灶内的上皮细胞水肿,但坏死不明显,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其余部位上皮呈轻度增生性改变,表现为上皮层轻度增厚,钉突延长;固有膜内见散在弥漫性炎细胞浸润,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以致固有膜增宽。黏膜下层腺体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缔组织内见散在较多炎细胞浸润,骨胳肌未见病变。
治疗高剂量组咽部组织黏膜表面未见炎性渗出,上皮组织未见变性及炎症病变。固有膜内见极少量散在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及肌层均未见病理变化。
治疗中剂量组黏膜上皮层轻度增厚,钉突轻度延长,余未见病变。固有膜内见散在小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充血,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均未见病理变化。
治疗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病变基本相同,但炎细胞浸润灶的范围较中剂量组大,比模型组炎症明显减轻。
阳性对照组与中剂量组基本相同,即黏膜上皮层轻度增厚,钉突轻度延长,余未见病变。固有膜内见散在小灶性炎细胞浸润,血管充血,纤维组织轻度增生,黏膜下层及肌层均未见病理变化。
表11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咽炎兔全血粘度值、全血还原粘度值的影响(x±S)组别 N全血粘度值 全血还原粘度值切变率200/s切变率1/s切变率200/s 切变率1/s正常对照组 10 4.26±0.89 11.93±5.35 5.46±1.19 38.92±6.35模型组 10 6.35±0.86**21.54±6.26**7.65±1.07**61.52±9.76**本发明药物低10 5.49±0.73**▲18.48±4.96*7.48±1.33**51.46±10.26**▲剂量组本发明药物中10 4.91±0.89▲▲15.24±5.76▲6.48±1.15▲45.21±8.16▲▲剂量组本发明药物高10 4.51±0.85▲▲13.85±5.12▲▲5.61±1.35▲▲41.65±7.12▲▲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10 5.08±0.75▲▲16.16±4.23▲▲6.25±1.29▲47.56±8.27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12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咽炎兔血浆粘度、红细胞积压、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x±S)组别N (Mpas) 红细胞挤 刚性指数 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100/s 压(L/L) (g/L)正常对照组 10 1.26±0.07 0.33±0.04 4.26±1.27 3.43±0.75 3.66±0.67模型组 10 1.45±0.10**0.36±0.05 7.45±1.98**5.54±0.66**4.85±0.56**本发明药物10 1.38±0.11**0.36±0.05 6.98±1.89**5.48±0.57**4.48±0.59**低剂量组本发明药物10 1.29±0.08▲▲0.35±0.03 4.49±1.78▲▲3.84±0.76▲▲3.94±0.78▲▲中剂量组本发明药物10 1.25±0.08▲▲0.32±0.04 4.27±1.58▲▲3.88±0.62▲▲3.74±0.58▲▲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10 1.35±0.09*▲0.34±0.04 5.02±1.65▲▲4.66±0.67▲▲4.22±0.55▲▲▲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阳性组比较“△”P<0.05
表13 对慢性咽炎兔咽部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组别 上皮增生(只) 炎细胞浸润 血管扩张充血纤维增生 钉突延长(只)(只)(只)(只)-+-+ - +- + -+正常对照组 10091 9 110 0 10 0模型组 3 7**010**2 8**5 5**46**本发明药物低4 628 3 76 4 55剂量组本发明药物中7 2▲54▲▲6 3▲8 2 73剂量组本发明药物高8 2▲82▲▲9 1▲▲9 1 9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 8 365▲7 48 2 73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由表11~12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组及阳性组均能明显降低慢性咽炎兔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P<0.01),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咽炎动物的血流流变性,并且治疗高剂量效果优于中、低剂量,也优于阳性对照组。
实验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可减轻咽部炎细胞的浸润,降低纤维组织的增生与减轻血管的扩展充血,并且疗效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更明显,且效果优于阳性药银黄片,充分证明本发明药物药效强于银黄片。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具有较强抗炎、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的作用,对慢性咽炎治疗作用确切。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分散片在水中的崩解速度快,三分钟内全部崩解,所以本发明药物辅料中崩解剂的选择很重要,崩解剂的好坏决定了分散片的崩解速度,也决定了本发明药物的功效,通过药效学试验说明本发明药物分散片药效明显强于普通片剂,且服用方式多样,崩解快,生物利用度高,放入口中能迅速分散或溶解在唾液中,药物可通过口腔或食道内的黏膜吸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1彭顺林,钟渠.慢性咽炎动物模型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51
表3 本发明药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足容积的影响(x±S)组别 剂量 动物数正常足容积 肿胀度(ml)(g/kg)(n) ml 1h 2h 3h 4h 5h 6h模型组 - 8 1.45±0.08 0.32±0.06 0.58±0.09 0.55±0.06 0.46±0.05 0.41±0.05 0.30±0.06阳性组 0.2g/kg 8 1.29±0.11 0.17±0.09**0.29±0.10**0.31±0.05**0.26±0.10**0.25±0.06**0.21±0.09**本发明药物高 0.054 8 1.43±0.11 0.22±0.04**0.33±0.08**0.37±0.13**0.31±0.05**0.29±0.08**0.25±0.09*本发明药物低 0.009 8 1.40±0.07 0.29±0.03 0.35±0.07**0.48±0.10 0.38±0.06**0.38±0.10 0.29±0.10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中药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制成的分散片,其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的重量配比为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中药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制成的分散片,其中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的重量配比为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0.8~13份、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填充剂、粘合剂1~5份,润滑剂0.05~2份,助流剂0.2~1份,矫味剂0.1~0.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为羟丙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钙、交联聚维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辅料为填充剂是微晶纤维素、乳糖、可压性淀粉、糊精、淀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是硬脂酸镁、滑石粉、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粘合剂是微晶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助流剂是微粉硅胶、胶性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矫味剂是甜菊素、阿斯巴甜、甜蜜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分散片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微晶纤维素1~5份、交联聚维酮2~9份、羧甲基淀粉钠0.8~4份、二氧化硅0.2~1份、滑石粉0.2~1.4份、硬脂酸镁0.05~0.6份、甜菊素0.1~0.8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分散片金银花提取物10份、黄芩提取物4份、微晶纤维素2.2份、交联聚维酮6份、羧甲基淀粉钠2份、二氧化硅0.5份、滑石粉0.7份、硬脂酸镁0.32份、甜菊素0.3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片中含有绿原酸1~5mg,黄芩苷15~50mg。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各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6份~15份、黄芩提取物2份~10份;b、取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分别过80目筛,混合均匀,用粉末直接压片或湿法制粒压片,即制成分散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的金银花提取物是将金银花经水提取后,精制,干燥,得干燥物为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是将黄芩经水提取后,精制,干燥,得干燥物,为黄芩提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法制颗粒压片法为将辅料分别过80目筛,按处方量称取主药和辅料混合均匀,用70%的乙醇作润湿剂制软材料,30~40目制粒,湿颗粒于50~80℃条件下进行干燥,用30~40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制成分散片。
11.权利要求成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是由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制备分散片所用的崩解剂及药学上认可的其它辅料制成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的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分散片每片含有绿原酸1~5mg,黄芩苷15~50mg。该分散片生产、携带、运输方便,质量稳定可控,口服为主,胃内崩解迅速,在水中能迅速崩解成均匀分散的细微颗粒,有利于药物溶出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选择。
文档编号A61P11/00GK1636584SQ20041009451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1日
发明者阳向波, 谢炜, 范媛媛, 何捷, 张媛 申请人:成都三明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