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666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为常绿乔木,高8~20米;小枝有白色小斑点和微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连柄长10~25厘米;小叶2~4对,革质,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上面有光泽,下面粉绿。圆锥花序顶生,长16~30厘米,有褐黄色短柔毛;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杂性;花萼杯状,有锈色小粗毛,萼片4;无花瓣;雄蕊常为8。核果球形或卵形,直径2~3.5厘米,果皮暗红色,有小瘤状突起;种子为白色、肉质、多汁、甘甜的假种皮所包。荔枝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南部,在四川和台湾有栽培;也产印度支那。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植物荔枝Litchi chinsis Son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打碎。荔枝核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荔枝核气微,味微甘、苦、涩。
美国专利文献US2004/0101508A1公开了荔枝果皮的提取物在化妆品和药物方面的用途。中国专利文献(200410022559)提供了荔枝果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还提供了该荔枝果皮提取物在医药、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组合物中的应用。郑琳颖等报道了荔枝核具有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降低血糖、增强小鼠肝脏蛋白和RNA合成等作用(中医药学报,1998(5)51-53);除了以上功效外潘竞锵等还报道了荔枝核具有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中国专利文献(200510093663)提供了荔枝中多酚的提取方法,但是,该发明中采用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或丁醇,这些溶剂中,甲醇的毒性较大,提取物中如不能除去对以后提取物荔枝的使用有较大隐患,而且甲醇的使用对工人的劳保防护和甲醇的去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丙醇、异丙醇或丁醇等溶剂由于粘度过大,根本无法用于荔枝核的提取。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植物提取物是用溶剂提取荔枝核得到,且植物提取物中水份的含量为0.05-12.1%;优选0.1-8.2%;更优选0.1-5.5%;更佳选择0.5-3%。
上述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1含量界于3.7%-15.5%。
上述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荔枝核为原料,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1∶0.05-20的混和溶剂提取1-5次,每次1-5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85℃,浓缩、干燥即得;优选的方法为荔枝核为原料,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1∶0.2-8为的混和溶剂提取1-5次,每次2-4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干燥即得。
上述的丙酮可以用乙酸乙酯或乙醇替代。
上述的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描述荔枝为“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说明荔枝的营养成分非常容易降解,不易保存。一般人群也经常会注意到照片中的挂在枝头或刚被采摘下来的荔枝表皮颜色鲜艳,而在北方市场上销售的荔枝则颜色晦涩黯淡。所以,荔枝核中的有效成分是非常不稳定的。
通过试验摸索,发明人确定了本发明植物提取物的最佳水份含量,在此水份含量下,本发明植物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最为稳定,所得提取物对药物诱导的小鼠的糖尿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采用现有的提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提取溶剂的危险性,提高提取率和提取物的稳定性。
虽然从文献看来,荔枝核具有降血糖作用,但是,从本发明中可以得出结论本发明植物提取物具有降血糖的活性与以原花青素A1为代表的活性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以原花青素A1为代表的活性物质的稳定性与提取物中的水份含量密切相关,只有有效控制水份,才能保证本发明植物提取物降血糖和抗肿瘤作用的重现性,这也是本发明的创新之处。此外,本发明植物提取物所具有的肝脏保护和抗肿瘤作用,这也是本发明的创新点。
本发明的植物提取物也可用于国计民生的如药物、保健食品、体闲食品、日化用品、化妆品和其他领域的产品制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20∶1的混和溶剂2.5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85℃,浓缩后在50℃条件下减压浓缩6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12.1%。
实施例2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4∶1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10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8.2%。
实施例3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1∶1的混和溶剂2.5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5.5%。
实施例4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1∶4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5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3%。
实施例5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1∶8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8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2.5%。
实施例6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酸乙酯二者的重量比为1∶20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1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24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0.5%。
实施例7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20∶1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55℃,浓缩、喷雾干燥后在5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36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0.1%。
实施例8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8∶1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5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5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48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0.05%。
实施例9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4∶1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85℃,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5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2.8%。
实施例10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1∶1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8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2.1%。
实施例11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1∶4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16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1.5%。
实施例12500克荔枝核,粉碎后经水和乙醇二者的重量比为1∶8的混和溶剂3升提取2-3次,每次1-2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55℃,浓缩、喷雾干燥后在200帕斯卡,50℃条件下,真空干燥箱36小时,即得,所得植物提取物的水份含量为1.2%。
实验例1--植物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研究1.实验方法采用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和高压液相制备技术,运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FAB)等鉴定手段,并辅以化学定性方法,研究了植物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荔枝核的丙酮提取物(实施例4)中分离、鉴定了原花青素A1、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表儿茶素、胡萝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烷-22-烯-3,6-二酮等8个化合物。
2.仪器和试剂(1)仪器红外光谱Perkin-Elmer 983 G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核磁共振谱Bruker DRX-500型核磁共振仪,质谱Zabspec E型质谱仪,旋转蒸发仪Buchi-3000,200型,熔点仪Fisher-Johns熔点仪(温度未校正),加压泵QFH型空气压缩机(北京大兴红光气体压缩机厂),循环水真空泵SHZ-3型(河南巩义市英峪华中仪器厂),超声波清洗器CX-250(北京医疗设备二厂),(2)试剂及耗材层析用硅胶硅胶80-100目、100-200目、200-300目、硅胶H,薄层层析硅胶GF254普通及高效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凝胶Sephadex LH-20(Pharmacia)显色剂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5%FeCl3乙醇溶液溶剂提取所用酒精为工业用酒精厂,分离时所用的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双蒸水。
3.提取与分离将实施例4用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后各部分分别经硅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结晶纯化,分离得到原花青素A1、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表儿茶素、豆甾烷-22-烯-3,6-二酮、胡萝卜苷、β-谷甾醇、豆甾醇等8个化合物。
所得化合物据经过与化合物的文献所载标准核磁数比对,确认以下化合物1.原儿茶醛的13C-NMR(125MHz,(CD3)2CO)δ205.85,190.6,151.7,145.9,130.3,124.9,115.59,114.5。
2.原儿茶酸的1H-NMR(500MHz,(CD3)2CO)δ7.544,7.540,7.501,7.496,7.484,7.480,6.917,6.901。
3.(-)-表儿茶素的13C-NMR(125MHz,(CD3)2CO)δ156.8,156.5,156.25,144.75,144.6,131.16,118.2,114.8,114.2,98.92,95.22,94.72,78.7,66.3,28.1。
4.原花青素A1的13C-NMR(125MHz,(CD3)2CO)δ100.2,68.1,29.3,104.3,157.0,98.3,158.1,96.6,154.3,132.5,115.7,146.3,145.7,116.0,120.4,81.87,67.0,29.9,102.4,156.6,96.5,152.3,107.2,152.2,131.2,115.7,146.8,146.0,116.0,119.8。
5.豆甾烷-22-烯-3,6-二酮(125MHz,CDCl3)δ38.2,39.4,209.0,37.1,57.6,211.2,46.7,37.5,53.6,41.2,21.8,38.2,43.1,56.1,24.2,28.9,56.0,12.7,12.4,40.5,19.2,137.8,129.7,51.3,32.0,21.3,20.0,25.5,12.2,21.3,20.0,25.4,12.1。
所得甾醇类化合物的鉴别1.胡萝卜苷,无色晶体。与胡萝卜苷标准品混合点样,经TLC分析Rf值一致,并与标准品混合测定熔点,混合熔点不下降。鉴定为胡萝卜苷。
2.β-谷甾醇,无色晶体。与谷甾醇标准品混合点样,经TLC分析Rf值一致,并与标准品混合测定熔点,混合熔点不下降。鉴定为β-谷甾醇。
3.豆甾醇,无色晶体。;与豆甾醇标准品混合点样,经TLC分析Rf值一致,并与标准品混合测定熔点,混合熔点不下降。鉴定为豆甾醇。
实验例2-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1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原花青素A1是荔枝核中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也是植物提取物中的代表化合物,其含量对植物提取物品质有重要影响,因而测定植物提取物原花青素A1。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及试剂752型分光光度计,Plus420A型酸度计(美国ORION公司),原花青素A1标准储备液(10mg/ml)准确称取1.0g原花青素A1标准品(99.5%)用水溶解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使用时稀释为一定浓度的标准使用液;钼酸铵溶液(0.08mol/L);盐酸溶液(1.0×10-4mol/L)。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离子交换水。
1.2方法原理以荔枝核中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A1为荔枝核中的代表物质。原花青素A1结构中含有邻苯二酚的基团,二者发生如下反应得到的此物质在弱酸性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并在333nm处有最大吸收峰。
1.3工作曲线的绘制依次移取0、1.0、2.0、4.0、6.0、8.0、10.0ml原花青素A1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按实验方法处理之后进行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8X(μg/ml)-0.0042,相关系数为r=0.9995。根据IUPAC规定,计算得到检出限为2.7μg/ml,原花青素A1浓度在400~4000μg/ml范围内完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结果与讨论1.4实验方法1.4.1荔枝核中原花青素A1的含量测定将实施例1-10各取10.0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1小时后,回流液体收集后,减压浓缩,用甲醇溶于100ml容量瓶中,从100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1.00ml加入另一个25ml容量瓶中,加入1ml0.08mol/L的钼酸铵溶液,用1.0×10-4mol/L盐酸溶液冲至刻度,摇匀,以试剂为空白,在752型分光光度计在33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A。
带入公式F%(原花青素A1的百分含量)=(A+0.0042)×100×25×0.000001/(0.0108×10.0)×100%。
表1 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1的百分含量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植物提取物原花青素A1含量界于3.7%-15.5%。
实验例3-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1相对含量的对比实验目的原花青素A1是或荔枝核中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其含量对植物提取物品质有重要影响,从而确定植物提取物中水份含量的适宜的范围。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及试剂752型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Plus420A型酸度计(美国ORION公司),原花青素A1标准储备液(10mg/ml)准确称取1.0g原花青素A1标准品(99.5%)用水溶解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使用时稀释为一定浓度的标准使用液;钼酸铵溶液(0.08mol/L);盐酸溶液(1.0×10-4mol/L)。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离子交换水。
方法原理以荔枝核中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A1为荔枝核中的代表物质。原花青素A1是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单体和低聚体组合而成,其结构中也含有邻苯二酚的基团,二者发生如下反应得到的此物质在弱酸性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并在333nm处有最大吸收峰。
1.3工作曲线的绘制1.3工作曲线的绘制依次移取0、1.0、2.0、4.0、6.0、8.0、10.0ml原花青素A1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按实验方法处理之后进行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8X(μg/ml)-0.0042,相关系数为r=0.9995。根据IUPAC规定,计算得到检出限为2.7μg/ml,原花青素A1浓度在400~4000μg/ml范围内完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2结果与讨论1.4实验方法1.4.1荔枝核中原花青素A1的稳定性测试在摄氏25度,湿度为50%的条件下(模拟荔枝产地的气候条件)放置0、3、6、月的植物提取物(实施例1-10)各取10.0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1小时后,回流液体收集后,减压浓缩,用甲醇溶于100ml容量瓶中,从100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1.00ml加入另一个25ml容量瓶中,加入1ml0.08mol/L的钼酸铵溶液,用1.0×10-4mol/L盐酸溶液冲至刻度,摇匀,以试剂为空白,在752型分光光度计在33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A。
带入公式H%(3个月原花青素A1的相对含量)=(A3月/A0月)×100%G%(6个月原花青素A1的相对含量)=(A6月/A0月)×100%1.4.2本发明的荔枝核的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将实施例1-10放置在温度为摄氏25度,湿度为50%的条件下放置0、3、6个月后,各取5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1小时后,回流液体收集后,减压浓缩,用甲醇溶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0.08mol/L的钼酸铵溶液,用1.0×10-4mol/L盐酸溶液冲至刻度,摇匀,以试剂为空白,在333.0nm处测定其吸光度A。
表1 植物提取物在0、3、6月原花青素A1的相对含量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随着植物提取物中水份的下降,原花青素A1含量趋于稳定,降解较少。由于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1是重要的有效成分的代表物质,具有类似结构物质的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也将对水份非常敏感,所以本发明中对植物提取物水份的界定对植物提取物的质量保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保证了其对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实验说明当植物提取物水份小于等于8.2%时原花青素A1的稳定性就得到增加,小于等于5.5%时原花青素A1的就基本稳定了。
实验例4-口服植物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口服植物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菌素(STZ)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72小时后,禁食12小时,用葡萄糖GOD-PAP法测定空腹血糖值,血糖值≥11.2mmol/L确定为模型。血糖值≥7.5mmol/L确定为高血糖,然后口服植物提取物。结果小剂量(20mg/kg·d)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治疗组效果不显著;大剂量(60mg/kg·d)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的治疗组和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预防实验组(10mg/kg·d)有显著疗效;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1)的治疗组无疗效。
2.材料和方法2.1材料昆明种小鼠(体重14-16g,雄性),链脲菌素(STZ)(Sigma公司产品),植物提取物(常温放置3个月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血糖试剂盒(购于四川省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肝素钠2mg/ml。
2.2方法配制STZ,4mg/ml(现用现配)取0.1mol/L柠檬酸(C6H8O7·H2O,分子量210.14)11.4ml和0.1mol/L柠檬酸钠(Na3C6H5O7·2H2O,分子量294.12)8.6ml混合,即成PH4.4的柠檬酸缓冲液。而后用词缓冲液配制4mg/ml的STZ(现用现配)。用葡萄糖GOD-PAP法测定空腹血糖值。
2.3糖尿病小鼠模型制备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雄性),实验前先适应性喂养三天,禁食24小时后,腹腔注射STZ(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PH4.4配制)进行损伤,总量为250mg/kg,分五次注射。然后喂以高脂饲料(配方为基础饲料77.7%,猪油20%,胆固醇2%,胆盐0.3%)。72小时后,禁食12小时,测定空腹血糖值,血糖值≥11.2mmol/L确定为模型,血糖值≥7.5mmol/L确定为高血糖。
2.4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第一组,对照组(CN);第二组,STZ组;第三组,STZ加小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320mg/kg·d);第四组,STZ加大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350mg/kg·d);口服植物提取物6天。
第五组,STZ加口服植物提取物预防实验组(于成模前一周,预先腹腔口服实施例310mg/kg.d),糖尿病模型建立后继续口服(实施例310mg/kg.d),持续6天;第六组,STZ加大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150mg/kg·d);口服植物提取物6天。
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3.结果与讨论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测定注射药物之前称量小鼠体重,并按每天体重增加1g计算。第一次注射STZ之前禁食24小时,其余几次打药不禁食。注射5天后,让小鼠休息三天后禁食12小时,空腹断尾采血检测血糖值(葡萄糖GOD-PAP试剂盒检测法)。各组测得血糖值如以下六个表格所示表1.对照组(CN)
表2.STZ组
注射生理盐水6天后,测得空腹血糖值比成模时升高。
表3.STZ加小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3)
利用t检验知P>0.05,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治疗效果不显著,但是1号和4号血糖浓度降低比较明显。
表4.STZ加大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3)
利用t检验知p<0.05,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治疗有显著效果。
表5.STZ加植物提取物预防实验组(实施例3)
利用t检验知P>0.05,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3)预防效果明显。
表6.STZ加大剂量植物提取物组(实施例1)
利用t检验知P>0.05,口服植物提取物(实施例1)治疗效果不显著。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五天后(每天50mg/kg·d),72小时后测出的空腹血糖值已经填入表1到表5中。再造模的过程中,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而其余组则在实验过程中一直喂以高脂饲料,成模后,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表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和肥胖现象。正常组的血糖值基本稳定在3-4,见表1。
小剂量植物提取物治疗组(DM+植物提取物)效果不显著,但是有几只血糖降低比较明显,而大剂量植物提取物治疗组(DM+植物提取物)和预防实验组(DM+植物提取物)利用t检验验证抑制血糖升高的效果明显。其中含水较高(12.1%)的实施例1不具备降糖作用。
实验例5-口服植物提取物对肝脏具有保护功能试验用四氯化碳诱导小鼠发生慢性肝损伤,造成肝损伤模型。研究氨植物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分五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每天1次,连续20天。
2.四氯化碳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只,每天1次,连续20天,末次用药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染毒。
3.实验组11.5g/kg(实施例1)口服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末次用药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染毒。
4.实验组21.5g/kg(实施例3)口服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末次用药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染毒。
5.实验组31.5g/kg(实施例8)口服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末次用药2小时后,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染毒。
染毒24小时后,眼眶取血和取肝脏匀浆,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和肝脏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谷丙转氨酶和丙二醛升高均代表肝脏受到损伤。
试验结果表明,四氯化碳染毒后,模型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实验组2和实验组3的血清GPT水平显著低于四氯化碳模型组(P<0.01),而实验组1与四氯化碳模型组差异较小。表明植物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见表1。
表1 小鼠四氯化碳染毒后血清GPT活性的变化
*,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还表明,四氯化碳染毒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的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而实验组2和实验组3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而实验组1与四氯化碳模型组差异较小。本发明的植物提取物具有保护小鼠肝损伤的功能。见表2。
表2 小鼠四氯化碳染毒后肝组织MDA活性的变化
*,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结论本发明植物提取物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实验例6-口服植物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动物选用18-22g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均可,但同批实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一致。肿瘤细胞肉瘤180(S180)。
无菌条件下抽取S180瘤液,以生理盐水1∶3稀释,取0.2ml注入小鼠右腋皮下,24小时后称重分组。生理盐水组与为阴性对照组。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7均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植物提取物实验设组1(实施例1)、组2(实施例4)和组3(实施例7)。连续口服给药10天,每日一次,停药次日处死小鼠,称重,剥离小鼠皮下瘤块,称瘤重,计算各组小鼠瘤块重量,并计算抑瘤率。
本实验结果见表1,抗肿瘤阳性药5-氟尿嘧啶抑制作用较强。植物提取物组亦有明显抑制S180肿瘤生长作用,其抑瘤率最高可达47.5%,且其抗肿瘤作用呈良好量效关系。
表1 植物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S180的作用
*,P<0.01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比较结论本发明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含水较高(12.1%)的实施例1抗肿瘤作用较弱,而含水较低的实施例4(3%)和实施例7(0.1%)的抗肿瘤作用较强。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是用溶剂提取荔枝核得到,所得植物提取物水份的含量为0.05-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水份的含量为0.1-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水份的含量为0.1-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水份的含量为0.5-3%。
5.权利要求1-4所述植物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中原花青素Al含量界于3.7%-15.5%。
6.权利要求1-5所述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荔枝核为原料,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为1∶0.05-20的混和溶剂提取1-5次,每次1-5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85℃,浓缩、干燥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荔枝核为原料,粉碎后经水和丙酮二者的重量比1∶0.2-8为的混和溶剂提取1-5次,每次2-4小时,提取的温度为40-70℃,浓缩、干燥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酮可以用乙酸乙酯或乙醇替代。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采用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提高本发明提取物中各组分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的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肝脏保护和抗肿瘤作用。
文档编号A61P35/00GK1911314SQ20061010964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4日
发明者程颖 申请人:程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