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烯化黄酮在制备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7873发布日期:2018-08-10 19:32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戊烯取代的黄酮类成分在制备药物中的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耐碳青霉烯革兰氏阴性耐药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硫霉素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类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β-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危重细菌感染和初始抗生素治疗失败后的复杂感染的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2]。新的抗菌药物出现,总是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虽然刚开始使用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相当低,对常见病原菌的敏感率相当高,但碳青霉烯类与其他β-内酰胺类一样,在临床应用后即出现耐药菌株。亚胺培南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对其耐药的菌株。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飞快发展,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细菌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杆菌属(cre),这种可以导致半数感染者死亡的超级细菌的出现,使得开发临床上对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有效的药物变得迫在眉睫[3]。

专利cn105432343a中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nt)又称为染料木黄酮或染料木素,是一种大豆体内天然存在的异黄酮类物质,还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被用来研究细胞g蛋白信号的转导。金雀异黄酮及其糖苷具有弱雌激素样活性,具有良好的抗癌、抗氧化和抑制过氧化氢生成、预防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和心血管疾病、增加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广泛用作营养食品补充剂。

专利cn102391235a中表明,6,8-二异戊烯基金雀异黄素具有多种活性,浓度为10μm时,对牛的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率为60%,对camp磷酸二酯酶的ic50为203μm,另外,体外6.25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包皮垢分枝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即目前有6,8-二异戊烯基金雀异黄素对普通菌株抑制作用的记载,并未见关于上述化合物对耐药菌株-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的报道。

参考文献:

[1]贾天野,汤一苇,孙强正,曲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的治疗选择[j].传染病信息,2014,27(05):315-318.

[2]杨雪妹,吴允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耐药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5):1225-1227.

[3]佘丹阳.严峻耐药形势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04):317-32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异戊烯取代的黄酮类成分在制备药物中的新用途,尤其是在制备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母核的异戊烯取代的黄酮类物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这类化合物中,化合物(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抗菌活性良好,最低抑菌浓度达到5μg/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为金雀异黄素在6、8位进行异戊烯的取代,金雀异黄素具有良好的抗癌、抗氧化作用。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在现有技术中,报道对黄金葡萄球菌等普通菌种有抑制作用,并且黄金葡萄球菌等同样会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抑制;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株(鲍曼不动杆菌等),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对其有抑制作用。本发明中发现了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的新应用,应用于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中,并且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的最低抑菌浓度达到5μg/ml。具有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株)抗菌活性作用。

图2是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鲍曼不动杆菌)抑菌琼脂平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单体类成分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的体外抗菌活性

药品与试剂:

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受赠于长春中日联谊医院,营养肉汤、牛肉粉、蛋白胨,均为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酵母提取物、胰化蛋白胨,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首先利用制备型中压液相对中药甘草的乙酸乙酯提取层进行粗略馏分分段共得到12个馏分,将2号又细分为18个组分,抗菌试验筛选得出16号组分(f2-16)具有最好的抗菌活性;继续将该组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详细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和乙腈,使用以下分离条件:0.0–30.0min,95%a,30.0–40.0min,95%–20%a,40.0–50.0min,20%a,50–55min,20%-95%a。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mg/ml的样品100μl。紫外检测器信号接收在225nm,最后分离得到了单体化合物,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色谱进行结构分析后,得出单体化合物结构。

所得上述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谱,通过同已知成分nmr数据的比较,其结构式如下:

实施例2抗菌活性测定

2.1化合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参照clsi(美国临床标准协会)m07-a9微量肉汤稀释法。600nmod值为1的菌液用麦氏比浊管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继续稀释1000倍得到实验用菌液,备用。继续进行抗菌活性分析,利用96孔板,第2-11列加入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终浓度依次为200μm,100μm,50μm,20μm,10μm,5μm,2μm,1μm,0.5μm和0.2μm,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第1列)和阴性对照组(第12列),37℃培养24h,菌液完全澄清的最低单体化合物浓度可认为是最低抑菌浓度。

表1.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2.2化合物抗菌活性浓度依赖实验

在37℃细菌震荡箱内分别培养各受试细菌至600nmod值为0.8后,将原菌液10倍梯度稀释10-11倍,铺制96孔板,每孔200μl,在96孔板中第12列加入空白培养基,1-11列依次加入稀释后10-1-10-11浓度的菌液,37℃培养18-24h,观察。细菌可以正常生长的最小浓度为药物筛选实验菌液浓度。按照浓度梯度加入单体化合物5μg/ml,2μg/ml,1μg/ml,0.5μg/ml,0.2μg/m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37℃培养24h,测定600nmod值。其结果如图1所示。

单体化合物抗菌琼脂平板实验

参照clsi(美国临床标准协会)m07-a9微量肉汤稀释法。600nmod值为1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液用麦氏比浊管稀释至0.5麦氏比浊度,继续稀释1000倍得到实验用菌液,备用。取100μl分别均匀涂布到终浓度为5μg/ml的f2-16(分离过程第f2-16组份,含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10μg/ml的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配置而成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另外涂布一份不加药琼脂平板作为空白对照,37℃培养24h后观察细菌生长状况。其结果如图2所示,含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的组份f2-16在浓度为5μg/ml表现出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6,8-二异戊烯金雀异黄素在浓度10μg/ml时,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