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44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车辆逐年增多,市区停车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 单层平面停车场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现代先进的自动化机械立体车库是一种多平面的空间立体车库,它以单层平面停 车库为核心,通过微机进行车位的空间位置变动,使车位实现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从而实 现多层平面停车的功能。但是,现有立体车库的车架各种承载横梁、连接立柱等梁柱构件一 般采用标准型材,市场上直接采购的标准型材往往形式简单,结构较为单一,通常还需要开 设通孔或凹槽以便于和其他设备及连接结构相适配,因此市场上购买的标准型材无法直接 作为货架或车库车架的横梁或立柱使用,而在标准型材上切割钻孔等工序需要人工划线放 样,不仅加工速度慢,效率低,孔槽的尺寸几何精度与形位公差难以保证,还会造成原材料 浪费,材料利用率低;另外,现有的立体车库的载车盘结构多数为框架结构,该框架一般由左边梁、右边 梁以及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档组成,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铺设有整体式车位 板,车辆即停放在车位板上。这种载车板的缺点是车位板的跨度较大,为了保证承载重量, 车位板不可能做的太薄,一般均采用2mm厚的钢板制作,因此,车位板需要用到的材料较 厚,耗材多、成本高。而且,现有的车位板上通常没有导向梁,当停放的车辆驶进立体车库的 车位时,车辆很容易偏离中间直线方向,造成车辆在载车盘上斜置停放的状态,当车辆驶离 载车盘时就带来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横梁或立 柱的强度及刚度更高、载车盘重量更轻且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立体 车库。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立体停车库,包括有立体 车架和载车盘,所述载车盘分别沿所述立体车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的 载车盘包括有底框,该底框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右边梁以及设置在所述左边梁和右 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分别为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所述的嵌套式复 合型材构件均由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互交错合抱成柱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所述的载车盘还包括有沿所述底框纵向设置的辅助架,该辅助架位于所述底框的 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左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 置的第一车位板,所述辅助架和所述右边梁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并且,所述 第一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左边梁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左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一端和所述右边梁垂直固定,该第 二车位板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相对于所述右边梁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前横梁、前立柱和纵横梁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组成所述前横 梁、前立柱和纵横梁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面长条形构件,所 述第一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和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横边 一端的第一竖边,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 内嵌折边和第一外包折边;所述第二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和垂 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横边一端的第二竖边,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 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和第二外包折边;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横边分 别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横边贴合,所述第一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边内侧面 贴合,所述第一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边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内嵌折边和 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外侧 面贴合。因为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为等断面整条形结构,更加便于包装、储藏和运输,同时 可以提高包装空间和储运效率,降低储运成本。考虑到后立柱用于安装机械与电器部件,如升降机构、电机、链条等,作为进一步 优选,所述的后立柱为横截面呈“工”字形的柱体,组成所述后立柱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分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面长条形构件,更加便于包装、储藏和运输,所述第一构件的横 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横边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 一竖边,该第一竖边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第一折边和第一个所述第一横边 的一端相连,该第一竖边的另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第二折边和第二个所述第一横 边的一端相连,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内 嵌折边和第一外包折边;所述第二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和设置 在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二竖边,该第二竖边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 成有L形第三折边和第一个所述第二横边的一端相连,该第二竖边的另一端垂直向外翻折 形成有L形第四折边和第二个所述第二横边的一端相连,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另一 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和第二外包折边;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 第一横边分别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横边贴合,所述第一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四 折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三折边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 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折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 二折边外侧面贴合。为了提高辅助架的强度和刚性,辅助架优选地采用平面框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 的辅助架包括有沿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引导梁,两个所述引导梁的前端之间通 过横向设置的前横档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梁的后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后横档固定连 接,并且,两个所述引导梁的中部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中间横档相连。为了确保辅助架能够更好地和底框配合安装,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横梁包括有 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的正面形成一斜坡且该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前端,所述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后 端,所述中横梁设置在所述底框的中部并分别和所述左边梁、右边梁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 所述引导梁在对应所述中横梁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大小与该中横梁的宽度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中横梁卡设在所述凹槽内。于是,辅助架在引导梁上开出的凹槽能够和底框的中横梁相 卡配,使得辅助架的底面能够和底框的底面相平齐,使得辅助架和底框的结合更为紧密,两 者之间的定位安装更为方便可靠。为了避免车辆的轮胎内侧在驶入车位时和辅助架的棱边发生刮擦,所述前横档和 所述引导梁在垂直相交的边角顶部形成有第一斜面,每一所述第一斜面上固定套设有内防 损封头。内防损封头可以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直接套在第一斜面上,拆卸和安装方便,有效 地起到保护车辆轮胎的目的。为了保持辅助架的清洁,防止停在上一层载车盘上的车辆通过辅助架的空隙而将 车辆底盘上的机油或灰尘滴入到停在下一层载车盘上的车辆上,所述的辅助架上还铺设有 遮油板,所述的遮油板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开设且间隔布置的梯形槽。梯形槽具有积聚和导 向的作用,能够更加方便遮油板的清洁。考虑到对车辆轮胎的外侧的保护,作为优选,所述左边梁和右边梁的前端分别成 型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设有外防损封头。相对于内防损封头 而言,外防损封头能够避免车辆的轮胎外侧在驶入车位时和底框的左边梁或右边梁的棱边 发生刮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立体车库的车架各横梁和立柱分 别采用由两个相同尺寸与形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合抱而成的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由 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以采用较薄的卷板作为原材料冷轧成型,型材的尺寸可以通过卷 板保证,可以减少原材料等资源消耗,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 间的嵌套式复合结构又使得产品的强度与刚度获得大幅提升;其次,载车盘的底框上设置有辅助架,停放车辆的车位板是跨设在底框的边梁和 辅助架之间,跨度较小,需用材料较薄,可以采用1.6mm的钢板制作,使得载车盘的重量同 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轻四分之一左右,能够显著节省原材料,大大降低成本;再者,载车盘通过辅助架、车位板和底框连成一个整体,辅助架位于底框的中央位 置,使得载车盘的整体刚度大大增加,提高了承载能力;另外,辅助架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在车辆驶入车位时,车辆的左右轮胎能够分别 沿着辅助架两侧的引导梁进入车位,避免车辆驶入过程中的方向偏移,保证车辆停放在正 确方位,使得车辆在驶离时更为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横梁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组成前横梁的第一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组成前横梁的第二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立柱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组成后立柱的第一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组成后立柱的第二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立柱横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横梁横截面示意图。[00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车盘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车盘立体分解图。图12为图10所示载车盘的中央辅助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1所示的I部局部放大图。图14为图12所示的II部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图14所示,该立体停车库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E,载车盘包括有横移 式载车盘和升降式载车盘,横移式载车盘设置在立体车架的最底部,只能沿立体车架底部 的导轨F做水平方向的滑移;位于横移式载车盘之上的均为升降式载车盘,升降式载车盘 既沿空间垂直方向间隔分布,又沿同一层水平方向间隔分布,升降式载车盘能够在升降装 置的控制下沿立体车架的垂直方向做上下平移,也能够沿同一层的水平方向做平移运动。立体车架包括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前横梁A、两个竖直设置的前立柱B、四个纵向设 置的纵横梁C以及四个竖直设置的后立柱D,其中,前横梁A、前立柱B、纵横梁C和后立柱D 分别为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该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均由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互交错合抱 成柱体的两个构件组成,而且,该两个构件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面长条形构件。如图2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立体车架的前横梁A型材结构示意图,该前横梁A 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且由第二构件2在旋转180度后和第一构件1交错合抱而成,其中,第一 构件1的横截面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11,还包括有一条分别和两个第一横 边11的其中一端垂直相连的第一竖边12,两个第一横边11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 相对而设的第一内嵌折边13和第一外包折边14,第一构件1在第一内嵌折边13的末端形 成向内翻折的第一弯折部131,并且,第一构件1的第一竖边12上形成有向内凹设的第一加 强筋121 ;第二构件2的横截面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21,还包括有一条分别 和第二横边21的其中一端垂直连接的第二竖边22,两个第二横边21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 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23和第二外包折边24,第二构件2在第二内嵌折边23 的末端同样形成向内翻折的第二弯折部231,并且,第二构件2的第二竖边22上形成有向内 凹设的第二加强筋221。在安装时,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之间为嵌套组合,第一构件1的第一横边11 分别和第二构件2的第二横边21贴合,第一内嵌折边13和所述第二构件2的第二竖边22 内侧面贴合,第一外包折边14和第二构件2的第二竖边22外侧面相贴合,第一弯折部131 和第一加强筋121的内侧凸起部122贴合;第二内嵌折边23和第一构件1的第一竖边12 内侧面贴合,第二外包折边24和第一构件1的第一竖边12外侧面贴合,第二弯折部231和 第二加强筋221的内侧凸起部222贴合,上述贴合结构保证了第一构件1相对于第二构件 2沿横边方向的限位。为了防止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脱离,当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嵌套组合后, 第一构件1在第一外包折边14的末端向内翻折形成第三弯折部141,第二构件2在第二外 包折边24的末端同样向内翻折形成第四弯折部241,从而使得第三弯折141部和第一加强 筋121的外侧凹陷部123贴合,第四弯折部241和第二加强筋221的外侧凹陷部223贴合,
7实现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沿竖边方向的限位。为了增强嵌套后的型材强度和刚度,第一竖边12在第一加强筋121上还成型有截 面呈C形的第一凹槽124,第一凹槽124的开口方向和第一构件1的开口方向相一致,第二 竖边22在第二加强筋221上也成型有开口方向和第二构件2的开口方向相一致的C形第 二凹槽224 ;为了进一步提高型材强度,第一横边11上还设置有第一凸筋111,第二横边21 上还设置有第二凸筋211。如图5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立体车架的后立柱D型材结构示意图,考虑到后立 柱D上需要安装如升降机构、电机、链条等机械与电器部件,该后立柱的横截面呈“工”字形 且由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相互交错合抱而成;第一构件1'的横截面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1Γ和设置在两个 第一横边11'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一竖边12',第一竖边12'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 形成有L形第一折边131'并和第一个第一横边11'的一端相连,第一竖边12'的另一端 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第二折边132'和第二个第一横边1Γ的一端相连,两个第一横 边11'、第一折边131'、第二折边132'和第一竖边12'之间形成左半个“工”字形,并且, 两个第一横边11'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内嵌折边14'和第一外 包折边15',第一构件1'在第一内嵌折边14'的末端形成向内翻折的第一弯折部141'; 第二构件2'的横截面包括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21'和设置在两个第二横边 21'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二竖边22',第二竖边22'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 第三折边231'和第一个第二横边21'的一端相连,第二竖边22'的另一端垂直向外翻折 形成有L形第四折边232'和第二个第二横边21'的一端相连,两个第二横边21'、第三折 边231'、第四折边232'和第二竖边22'之间形成右半个“工”字形,并且,两个第二横边 21'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24'和第二外包折边25'。为了增强嵌套复合后的型材强度和刚度,第一竖边12'上还成型有沿该工字型立 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121',第二竖边22'上成型有沿该工字型立柱的长度方向 设置的第二凹槽221',第一横边11'上设置有沿该工字型立柱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凸 筋111',第二横边21'上设置有沿该工字型立柱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凸筋211'。后立柱D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的嵌套方式和前横梁A相同,并且,第一 构件1'和第二构件2'交错合抱后,第一构件1'在第一外包折边15'的末端形成有向内 翻折的第三弯折部151',第一外包折边15'和第二构件2'的第三折边231'外侧面相 贴合,第三弯折部151'和L形第三折边231'的外角贴合,第二构件2'在第二外包折边 25'的末端同样形成有向内翻折的第四弯折部251',第二外包折边25'和第一构件1的 第二折边132'外侧面贴合,第四弯折部151'和L形第二折边132'的外角贴合。图8和图9分别对应为前立柱B和纵横梁C的型材截面示意图,前立柱B和纵横 梁C的型材横截面呈长方形,并且,前立柱B由相互嵌套于一体的第一构件1 “和第二构件 2"组成,纵横梁C由相互嵌套于一体的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组成,前立柱B、纵 横梁C的型材结构和安装方式分别和前横梁A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图10 图14为本实施例立体停车库的载车盘(包括横移式载车盘和升降式载车 盘)结构示意图,载车盘E包括有底框8,底框8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81、右边梁82以 及设置在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之间的横梁组成,横梁包括有前横梁83、中横梁84和后横梁85,其中,前横梁83的正面倾斜而形成一斜坡,在车辆驶入载车盘时能够沿着该斜坡驶 入和驶出,使得车辆的进出更加平稳,前横梁8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边梁81和右边梁 82的前端,后横梁8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后端,中横梁84设置在 底框8的中部,并且,中横梁8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中部。在底框8的中央位置还具有一沿底框8的纵向设置的辅助架9,该辅助架9和底框 8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辅助架9呈一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有沿纵向左右间隔设置 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引导梁91,两个引导梁91的前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前横档92固定连 接,两个引导梁91的后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后横档93固定连接;两个引导梁91的之间又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中间横档94相连,并且,两个引导梁 91在对应底框8的中横梁84位置还分别开设有大小与该中横梁84的宽度相适配的凹槽 911,中横梁84能够正好卡设在凹槽911内,使得辅助架9的底面能够和底框8的底面相平 齐;在位于辅助架9左侧的引导梁91和底框8的左边梁81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 一车位板31,第一车位板31的一端和左边梁81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31的另一端和所 述辅助架9相对于该左边梁81 —侧设置的引导梁91垂直固定;在位于辅助架9右侧的引 导梁91和底框8的右边梁82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32,第二车位板32的一端 和所述右边梁82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32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9相对于该右边梁82 一侧设置的引导梁91垂直固定;于是,用于停放车辆的车位板分成两截并且各自横跨设置 于边梁和与该边梁相对应的引导梁91之间,车辆驶入载车盘后轮胎分别停放于辅助架9两 侧的车位板上,由于每块车位板的跨度较小,在同等承载能力下只需用较薄材料制成,可以 直接采用1. 6mm的钢板制作,使得载车盘的重量大大减轻(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减轻四分之 一),成本显著降低。为了防止停放在载车盘上的车辆所带的油滴或灰尘透过辅助架9的空隙掉落到 载车盘内部,辅助架9上还铺设有遮油板4,遮油板4表面形成凹凸结构,即遮油板4上形成 有多个沿纵向开设且间隔布置的梯形槽41,梯形槽41能起到导向和灰尘积聚的作用,还能 够方便遮油板4的清洁,遮油板4可以为整一块,也可以为几块拼接而成。为了防止车辆在驶入或驶出载车盘时,轮胎的内外侧碰到底框8或辅助架9的侧 棱而被刮擦受损,辅助架9的前横档92和引导梁91在垂直相交的边角顶部各形成有第一 斜面51,每个第一斜面51上固定套设有能与该第一斜面51相适配的塑料内防损封头52, 而底框8在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前端分别成型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图中未示), 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设有能与第二斜面相适配的塑料外防损封头53。本实施例的载车盘结构既可以适用于横移式载车盘,又可适用于升降式载车盘; 特别地,考虑到升降式载车盘在升降运行过程中,因为载荷不均勻和受到重力加速度的作 用容易产生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变形,而边梁的变形又会引起载车盘盘体的整体变形, 为了减少载车盘的变形和扭曲,在底框8的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外侧还可以分别设置 有第一张紧机构,该第一张紧机构能够给载车盘一个预紧力,该预紧力正好和载车盘受压 后的压力相平衡,从而防止载车盘变形。其中,第一张紧机构包括有位于左边梁81或右边梁82的外侧且沿纵向设置的拉 杆61,拉杆61的两端支承在支撑件63中,支撑件63分别固定连接在左边梁81或右边梁82的外侧两端(支撑件63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于左边梁81或右边梁82 上),并且,拉杆61的两端具有螺纹且分别连接有可调节的张紧螺母62,张紧螺母62限位 于相应的支撑件63之中,调节张紧螺母62,使得拉杆61两端受力而向上拱起并同时作用于 支撑件63上,进而使得边梁向上拱起,当车辆驶入载车盘时,载车盘收到车辆向下压力后 的变形量能够正好和边梁向上拱起的变形量相平衡,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载车盘的变形。考虑到升降式载车盘上的车辆在进入或驶出载车盘时,载车盘的前部受力变形较 大,为了防止载车盘的局部变形,提高载车盘的刚性,在底框8的底部还具有第二张紧机 构,第二张紧机构设置在由中横梁84、前横梁83、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围成的矩形框架结 构内,该第二张紧机构包括有两根相互倾斜设置的第一斜拉杆71和第二斜拉杆72,其中, 第一斜拉杆71和第二斜拉杆72的一端通过连接片分别固定于前横梁83的中部位置,第一 斜拉杆7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片固定连接在左边梁81上,第二斜拉杆7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 片固定连接在右边梁82上,而且,第一斜拉杆71和第二斜拉杆72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调 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的松紧调整,可以调节第一斜拉杆71和第二斜拉杆72的拉力大小, 使得载车盘的边梁能够产生一定的强制变形,而该强制变形量的大小可以和载车盘受力后 的变形量相平衡,从而可以确保载车盘前部的局部刚度和形位精度,使得载车盘上的车辆 在升降运行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在载车盘的底框8上设置了辅助架9,车位板铺设在辅助架9和底框8 的边梁之间,左边梁81、右边梁82、辅助架9、底框8以及遮油板4之间固定组合为一整体, 不仅减小了车位板的跨度,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和重量,还大大提高了载车盘的整体刚 度,辅助架9本身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车辆在驶入载车盘时,位于两侧的车胎在辅助架9 的引导梁91作用下前进,保证车辆前行的方向,避免车辆停车方向的偏移,也方便了车辆 再次从载车盘中驶出,使得停放车辆更为简单和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E),所述载车盘(E)分别沿所述立体车架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的载车盘(E)包括有底框(8),该底框(8)由相互平行设置的左边梁(81)、右边梁(82)以及设置在所述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之间的横梁组成,所述的立体车架包括有前横梁(A)、前立柱(B)、纵横梁(C)和后立柱(D),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A)、前立柱(B)、纵横梁(C)和后立柱(D)分别为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所述的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均由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相互交错合抱成柱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所述的载车盘(E)还包括有沿所述底框(8)纵向设置的辅助架(9),该辅助架(9)位于所述底框(8)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平行于所述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所述辅助架(9)和所述左边梁(81)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车位板(31),所述辅助架(9)和所述右边梁(82)之间铺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车位板(32),并且,所述第一车位板(31)的一端和所述左边梁(81)垂直固定,该第一车位板(31)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9)相对于所述左边梁(81)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所述第二车位板(32)的一端和所述右边梁(82)垂直固定,该第二车位板(32)的另一端和所述辅助架(9)相对于所述右边梁(82)一侧设置的侧边垂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横梁(A)、前立柱(B)和 纵横梁(C)为横截面呈矩形的柱体,组成所述前横梁(A)、前立柱(B)和纵横梁(C)的第一 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面长条形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 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和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横边一端的第一竖边,并且,两个 所述第一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内嵌折边和第一外包折边;所 述第二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和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横边 一端的第二竖边,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 内嵌折边和第二外包折边;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横边分别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横边贴合,所述第一内嵌 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竖 边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外 包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竖边外侧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立柱(D)为横截面呈 “工”字形的柱体,组成所述后立柱(D)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分别为冷轧辊压成型的等断 面长条形构件,所述第一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横边和设置在两个所 述第一横边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一竖边,该第一竖边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 第一折边和第一个所述第一横边的一端相连,该第一竖边的另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 形第二折边和第二个所述第一横边的一端相连,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 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一内嵌折边和第一外包折边;所述第二构件的横截面包括有两 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横边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同侧端部之间的第二竖边,该第二 竖边的其中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第三折边和第一个所述第二横边的一端相连,该 第二竖边的另一端垂直向外翻折形成有L形第四折边和第二个所述第二横边的一端相连, 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横边的另一端分别垂直弯折成型为相对而设的第二内嵌折边和第二外 包折边;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横边分别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横边贴合,所述第一内嵌 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四折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一外包折边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三折 边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内嵌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折边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外 包折边和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二折边外侧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架(9)包括有 沿纵向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引导梁(91),两个所述引导梁(91)的前端之间通过横 向设置的前横档(9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梁(91)的后端之间通过横向设置的后横档 (93)固定连接,并且,两个所述引导梁(91)的中部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中间横档(94) 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有前横梁(83)、中横 梁(84)和后横梁(85),所述前横梁(83)的正面形成一斜坡且该前横梁(83)的两端分别固 定连接所述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前端,所述后横梁(8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 左边梁(81)和右边梁(82)的后端,所述中横梁(84)设置在所述底框(8)的中部并分别和 所述左边梁(81)、右边梁(82)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引导梁(91)在对应所述中横梁 (8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大小与该中横梁(84)的宽度相适配的凹槽(911),所述中横梁(84) 卡设在所述凹槽(9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档(92)和所述引导梁 (91)在垂直相交的边角顶部形成有第一斜面(51),每一所述第一斜面(51)上固定套设有 内防损封头(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架(9)上还铺设有遮 油板(4),所述的遮油板(4)上具有多个沿纵向开设且间隔布置的梯形槽(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边梁(81)和右边梁 (82)的前端分别成型有向内侧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斜面上固定套设有外防损封头 (53)。
专利摘要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有立体车架和载车盘,载车盘包括由左边梁、右边梁和设置在左边梁和右边梁之间的横梁组成,立体车架包括有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其特征在于前横梁、前立柱、纵横梁和后立柱分别为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载车盘还包括有辅助架,辅助架和左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一车位板,辅助架和右边梁之间铺设有第二车位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架各横梁和立柱分别采用由两个相同尺寸与形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合抱而成的嵌套式复合型材构件,可以采用较薄的卷板作为原材料冷轧成型,减少原材料等资源消耗;载车盘的车位板是跨设在底框的边梁和辅助架之间,跨度较小,需用材料较薄,能够显著节省原材料,大大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E04C3/32GK201730364SQ20102025897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9日
发明者朱建华 申请人:朱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