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站及卸料位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94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搅拌站及卸料位置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站及卸料位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搅拌站楼的迅猛发展,客户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品质,同时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混凝土搅拌站正常工作生产混凝土时,搅拌主机对集料石、砂、水和粉料等进行充分搅拌后得到成品混凝土,卸料时主机门打开,成品混凝土经由卸料斗落入到搅拌车接料斗中,最终进入搅拌筒。通常单套混凝土搅拌站一般配套有数十辆搅拌车,搅拌车连续不断地依次进入搅拌站卸料层进行接料,装满成品混凝土后,运输到工地完成浇筑。搅拌车接料时,需要司机将车辆倒入搅拌站卸料层,并将其接料斗对中卸料斗,要使搅拌车能高效准确的进入到预定位置,此操作往往需要驾驶员有娴熟的倒车技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驾驶员技术因人而异,倒车进入预定准确位置需要的时间有很大差异,有时候搅拌主机内集料已经完成搅拌开始卸料时,但驾驶员还未将搅拌车倒入预定位置,此时增加了卸料时间,从而影响了搅拌站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卸料位置调整的装置,包括料斗、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支撑座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料斗的外壁连接,并用于驱动料斗移动至对应于卸料的位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卸料位置调整的搅拌站,包括卸料层、料斗、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支撑座与卸料层的支架固定连接,并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料斗的外壁连接,并用于驱动料斗移动至对应于卸料的位置。本发明各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料斗的移动,进而实现了卸料位置的调节控制,提高卸料效率。


图1所示为本发明卸料位置调整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驱动装置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卸料位置调整装置的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3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支撑座1、驱动装置6及料斗10,该固定支撑座1用于支撑驱动装置6 ;驱动装置6与料斗10的外壁连接,以推动该料斗10沿Y方向运动至对应于卸料的位置。具体操作时,该固定支撑座1可以与搅拌站卸料层的支架固定连接,实现搅拌站卸料位置的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应于卸料动作方的改变,固定支撑座1对应的连接方也对应改变,当然,固定支撑座1还可以直接设置为通过布置在地面上的固定支撑件。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撑座12及导轨13 ;固定支撑座12与搅拌站卸料层的支架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固定支撑座12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凹型导轨沟槽,其与设置有凸型导轨沟槽的导轨13配合使用,固定支撑座12与导轨13形成滑动副;导轨13与料斗10的外壁连接,可以移进和移出,从而改变料斗10位置;进一步优选地,该驱动装置6 的作用方向与导轨13的滑动方向一致,与上述滑动副共同作用推动该料斗10,可以理解, 此时驱动装置6相当于由导轨13及固定支撑座12所组成的滑动副的导轨驱动装置;具体操作时,该驱动装置6与导轨13可以在料斗10的相应两侧设置。更优选地,在该驱动装置6与导轨13在料斗10的相应两侧设置时,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导轨2及驱动装置18 ;该导轨2与固定支撑座1配合作用形成另一滑动副,驱动装置6布置在导轨2上;驱动装置18布置在导轨13上,并与料斗10的外壁连接,其作用方向与导轨2的滑动方向一致;进一步优选地,导轨2与导轨13的滑动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 可以分别对应X方向及Y方向。具体操作时,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导轨2上的外围套筒,优选地,该外围套筒可以包括底部套筒4及顶部套筒7,驱动装置6通过固定架5固定安装在底部套筒4上,为料斗10水平方向的移动提供动力源,顶部套筒7与底部套筒4连接以包围驱动装置6 ;同理, 可以在导轨13上也设置一个外围套筒,包括底部套筒15及顶部套筒17 ;为了更好地安装各导轨,还可以在每一外围套筒与导轨之间设置导轨支架,即导轨支架3及导轨支架14,如导轨2安装固定在导轨支架3上,导轨支架3和导轨2可整体相对于固定支撑座1水平移动;每一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销轴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通过螺栓与焊接在料斗10外壁上的耳板连接,如图1所示的连杆8、耳板9、连杆19、耳板20 ;为了防止混凝土飞溅,料斗10的底部可以设置裙边围板11。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固定架5可以包括尾部固定架501、头部固定架502 ;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机体601、活动推杆602。同样,驱动装置固定架16及驱动装置18也具有上述相同结构。图3为本发明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卸料层的卸料斗,B为搅拌站车体。现以上述各元件组成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动作原理的解释说明若料斗10位置相对于搅拌站卸料斗出口位置在+Y方向存在位移偏差时,驱动装置6工作,其活动件602产生滑移,并通过连杆8带动料斗10—起沿-Y方向产生平移,由此可以补偿在倒车时料斗10 在+Y方向与卸料斗的位移偏差;当料斗10相对于出料口位置在+X方向存在位移偏差时, 此时控制驱动装置18开始工作,其活动件(图未示)产生滑移,并通过连杆19带动料斗10 一起沿-X方向产生平移,同时,驱动装置18也使导轨2沿固定支撑座1在-X方向平移,以补偿料斗10在+X方向与卸料斗的位移偏差,同理,若料斗10相对于卸料层卸料斗出料口位置在-X方向存在位移偏差时,此时控制驱动装置18,使导轨2沿固定支撑座1在+X方向平移。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为了更便捷的调整料斗10的位置,还可以在搅拌设备卸料层的合适位置安装摄像头,通过控制室内的显示器显示搅拌站料斗10与卸料斗底部对中的状况,在搅拌站控制室内的操作台面板上设置用于控制各驱动装置及各驱动装置内活动杆移动的操作按钮,以此实现料斗10在X方向和Y方向的移动;料斗10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其上部端口直径可以设计成为搅拌站卸料层卸料斗底部端口直径(约500mm)2倍左右,保证料斗10移动时沿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量分别约在300mm左右,即允许驾驶员倒车到预定位置的误差在X方向和Y方向的数值分别在300mm左右,保证料斗10上端部直径相对于搅拌站卸料层的卸料斗出料口直径比值在合理的范围,该比值的大小决定了接料装置能够补偿料斗位移的误差偏移量,比值越大,即接料装置料斗上端部口径越大,位移补偿值就越大;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料斗10,优化其上端部直径,保证将料斗10与卸料斗的位移偏移量在位移误差补偿的范围内,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上的相应作按钮,即可实现成品混凝土落料位置的修正;驱动装置6或驱动装置18可以是气缸、油缸、直线电机等;驱动装置为气缸时,其通过空压机产生的空气提供动力,推动活塞移动,产生动力;气缸可以由电气系统电磁阀控制气流的接通和关闭,从而实现活塞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装置6、固定支撑座1、导轨13可以分别对应为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导轨;或者驱动装置18、固定支撑座12、导轨2分别对应为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导轨。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6或者驱动装置18即可实现料斗10的移动,实现了进料位置的调节控制,提高卸料效率;优选地,通过驱动装置6、与驱动装置6配合作用的导轨13 及固定支撑座12、驱动装置18、与驱动装置18配合作用的导轨2及固定支撑座1,实现料斗10沿X方向和Y方向平移,实现成品混凝土落料位置的修正,大大降低了驾驶员行驶的劳动强度和操作难度,提高了操作的人性化程度;另一方面,由于位置调整装置能使该料斗 10具有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修正量,只需将车倒入预定位置范围内,避免了因人而异带来的倒车不到位,影响到搅拌主机的卸料,提高了成品混凝土的卸料效率,从而提高了搅拌站整体搅拌循环效率;优选地,各驱动装置的外围套筒设计成对开可拆卸式,方便各驱动装置的安装与维修,同时外围套筒还可以起到保护驱动装置的作用;驱动装置6通过销轴与连杆8连接,保证驱动装置6可拆卸,方便维修;各连杆和各耳板设计成可拆卸式,方便及时更换料斗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料斗的外壁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料斗移动至对应于卸料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支撑座及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座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作用形成第一滑动副;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料斗的外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本体及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导轨的滑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二固定支撑座均用于与搅拌站卸料层的支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料斗的相应两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撑座配合作用形成第二滑动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本体及活动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动件与所述料斗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动件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导轨的滑动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滑动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一外围套筒,用于包围及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二外围套筒,用于包围及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外围套筒均包括与对应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底部套筒、与所述底部套筒连接的顶部套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围套筒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第二导轨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围套筒与所述第一导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销轴连接;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销轴连接;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耳板及第二耳板设置在所述料斗的相应两侧的外壁上。
12.一种搅拌站,包括卸料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卸料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卸料位置调整装置中的第一固定支撑座与所述卸料层的支架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搅拌站及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其中,该卸料位置调整装置包括料斗、第一固定支撑座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支撑座用于支撑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料斗的外壁连接,并用于驱动料斗移动至对应于卸料的位置。本发明能实现卸料位置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卸料效率。
文档编号B28C7/16GK102275224SQ2011102764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1日
发明者倪小青, 张家平, 蒋志辉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