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9765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立体车库成为解决国内城市停车难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机械立体车库是利用机械和电气系统组成的,是用来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设备系统,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一大利器。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中一般通过升降机将汽车运送至不同的停车层,平层时,需要通过平层定位机构保证升降台载车面与搬运台车载车面的高度相适应,保证平层精度。

随着立体车库的不断发展,平层定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较早用到的是光电定位,尽管速度较快,但存在精度不高、安装调试周期较长、无防坠落功能等不足,后来发展到软着陆的定位方式,由于定位花费时间长,存在停车效率低的缺点,故其应用也同样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快捷、定位稳定性好、定位精度高的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在升降机托盘下底面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能与固定式外框边缘处的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插销和第二定位插销,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和第二定位插销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一定位插销和第二定位插销做反向平动的驱动机构;以上构成一套平层定位机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设有平行设置的两套平层定位机构,所述平层定位机构沿升降机托盘长度方向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驱动机构包括经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与其配合的第一齿条与第一定位插销相连,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与其配合的第二齿条与第二定位插销相连,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运动方向相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齿条和第一定位插销之间设有第一长度可调杆,所述第二齿条和第二定位插销之间设有第二长度可调杆。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长度可调杆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套管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反向螺纹,所述第一套管一端与第一齿条端部的螺纹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端部的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长度可调杆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套管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反向螺纹,所述第二套管一端与第二齿条端部的螺纹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端部的螺纹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两端均设有锁紧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连杆与固定于升降机托盘下方的第一支撑座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杆与固定于升降机托盘下方的第二支撑座相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包括侧板和设置于侧板间的上横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之间设有导向口,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的导向口分别与第一定位插销和第二定位插销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上均设有定位开关。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定位插销和第二定位插销均包括支座、转轴和转动轮,所述支座为u形,所述支座的封闭端与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通过转轴设置于支座的开口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驱动机构上还设有退位开关,所述退位开关对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设置为两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结单,成本低,通过平层插销和定位支座的相互插接实现升降机的平层定位,平层定位精度高,且定位稳定性好,能够满足立体车库的定位需求,定位速度快,停车效率高,给驾乘人员良好的停车体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第二定位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定位座的剖视图。

图中:000、升降机托盘;010、第一支撑座;020、第二支撑座;100、驱动机构;110、第一齿条;120、第二齿条;130、退位开关;210、第一长度可调杆;211、第一套管;212、第一连杆;220、第二长度可调杆;221、第二套管;222、第二连杆;310、支座;320、转轴;330、转动轮;340、第一定位插销;350、第二定位插销;410、侧板;420、上横板;430、下横板;440、导向口;450、定位开关;460、第一定位座;470、第二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立体车库的平层定位装置,在升降机托盘000下底面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能与固定式外框边缘处的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所述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做反向平动的驱动机构100;以上构成一套平层定位机构。平层定位机构的设置可以采用齿轮带动齿条的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丝杠传动的形式,采用丝杠结合对第一定位插销340设置的导轨,保证第一定位插销340平移过程中位置稳定,不形成相对转动,上述两个实施例均可以实现平层定位机构的平移效果。在汽车的停车过程中,升降机托盘000将汽车运送到不同的停车层后,设置与升降机托盘000下底面上的驱动机构100开始动作,输出动力,向反向两侧输出平移运动带动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向两侧外伸,进而实现第一定位插销340与第一定位座460的配合动作以及第二定位插销350与第二定位座470的配合动作,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固定设置于车库各层的固定式外框的边缘处,实现升降机托盘000的平层定位,由于传动方式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定位时间段,定位准确,提高了停车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所示,设有平行设置的两套平层定位机构,所述平层定位机构沿升降机托盘000长度方向设置。平层定位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托盘000的长度方向上,且对应设置为两套的形式,便于实现平层定位的精准性,保证升降机托盘000的水平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2所示,驱动机构100包括经电机驱动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齿轮通过与其配合的第一齿条110与第一定位插销340相连,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与其配合的第二齿条120与第二定位插销350相连,所述第一齿条110和第二齿条120运动方向相反。驱动机构100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对第一齿条110和第二齿条120进行反向驱动,进而带动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分别向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的方向移动,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同步进行,保证对两侧同时形成良好的定位效果,提高了定位效率。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第一齿条110和第一定位插销340之间设有第一长度可调杆210,所述第二齿条12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之间设有第二长度可调杆220。第一长度可调杆210和第二长度可调杆220的设置便于该装置在不同尺寸的车库中的配合使用,可通过调整第一长度可调杆210和第二长度可调杆220的长度,实现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的移动在有效位移区域内,避免位移过大造成的时间以及成本损耗。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第一长度可调杆210包括第一套管211和第一连杆212,所述第一套管211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反向螺纹,所述第一套管211一端与第一齿条340端部的螺纹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12端部的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二长度可调杆220包括第二套管221和第二连杆222,所述第二套管221两端的内壁上设有反向螺纹,所述第二套管221一端与第二齿条350端部的螺纹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22端部的螺纹相连接。第一套管211两端的内壁上设置的反向螺纹便于实现对第一连杆212和第一齿条340端部伸入第一套管211中长度的调整,通过转动第一套管211既可实现第一长度可调杆210的长度调整,进而保证第一定位插销340的位置符合定位距离所需,同理适用于第二长度可调杆220。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第一套管211和第二套管221两端均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一长度可调杆210和第二长度可调杆220的长度稳定于某一定值,避免对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的位置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连杆212与固定于升降机托盘000下方的第一支撑座010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杆222与固定于升降机托盘000下方的第二支撑座020相配合。第一支撑座010和第二支撑座020分别设有多个,且平行设置在升降机托盘000的下底面上,对第一连杆212和第二连杆222分别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第一连杆212和第二连杆222能够稳定的处于水平位置,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保证良好的承托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均包括侧板410和设置于侧板410间的上横板420和下横板430,所述上横板420和下横板430之间设有导向口440,所述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的导向口440分别与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上均设有定位开关450。第一定位插销340与第一定位座460的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二者的位置找正,进而实现精准的定位配合,设置于第一定位座460与第一定位插销340相接触的位置设置的导向口440便于第一定位插销340快速找正,同时还避免了硬性碰撞造成的装置的损坏,提高了定位的稳定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定位开关450的设置用于检测第一定位插销340的位置,当第一定位插销340达到所需位置后,定位开关450发出信号,驱动机构100停止,避免第一定位插销340继续平移造成位移过量导致的零部件损坏。同理,第二定位插销350的位置也通过设置于第二定位座470上的定位开关450进行控制,保证定位的精准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均包括支座310、转轴320和转动轮330,所述支座310为u形,所述支座310的封闭端与驱动机构1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330通过转轴320设置于支座310的开口侧。当第一定位插销340达到相对第一定位座460距离较近处,设置于支座310开口侧的转动轮330能够与导向口440之间形成稳定平缓的配合动作,减小第一定位插销340插入到第一定位座460中的摩擦力,避免卡死的现象,同理,第二定位插销350插入到第二定位座470中,转动轮330与导向口440之间的接触过程平稳,能够抵消一部分的位置偏差,配合过程快捷高效,便于提高停车速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100上还设有退位开关130,所述退位开关130对应第一齿条110和第二齿条120设置为两个。当需要从所停放的平层中将汽车移动至车库出口时,需要将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同时分别从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中退出,驱动机构100上的退位开关130能够对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回退时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位移过大造成相关零件的碰撞,同时也避免浪费多余的能源。

使用过程:

需要停车时,升降机托盘000移动到目的停车层后,驱动机构100的电机采用正向运转,同时保持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二者的相对反向转动,带动齿条210向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向升降机托盘000的长向外侧伸出,直至分别插入到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中,碰触上定位开关450后停止,平层定位完成。

停车动作完成后,驱动机构100的电机采用反向运转,同时保持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二者相对反向转动,带动齿条210向驱动机构100的方向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向驱动机构100处回缩,直至触碰上退位开关130后停止,实现升降机托盘000的顺利移出。

在整个装置投入使用之前,需要根据车库的具体尺寸对第一长度可调杆210和第二长度可调杆220进行长度调节,使其相对于第一定位座460和第二定位座470的距离适当,既要避免位置干涉,也要避免第一定位插销340和第二定位插销350的无效的形成过长,造成时间以及能源的浪费,通过转动第一套管211调节第一连杆212和第一齿条110伸入第一套管211中的长度,实现第一长度可调杆210长度的调整,调整好后拧紧锁紧螺母,然后通过转动第二套管221调节第二连杆222和第二齿条120伸入第二套管221中的长度,实现第二长度可调杆220长度的调整,调整好后拧紧锁紧螺母,整个装置即可投入使用。

本发明结构结单,成本低,通过平层插销和定位支座的相互插接实现升降机的平层定位,平层定位精度高,且定位稳定性好,能够满足立体车库的定位需求,定位速度快,停车效率高,给驾乘人员良好的停车体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