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986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既包括功能复杂的工业机器人,也出现了用于家庭的小型机器人,例如专门与人们进行交流的智能交互机器人,能够与人们进行语音、视觉、动作等交互。

对于这些家庭用小型智能交互机器人,由于功能单一,机械设计比较简单,放置起来比较困难,稳定性较弱,往往会影响使用。于是会采用支架对该机器人进行支撑,然而这些支架本身较低较轻,如果机器人放置其中,仍然无法有效固定,从而导致机器人与支架一起歪倒,影响机器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固定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支架无法有效固定智能交互机器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固定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底座为长方形的弧型板件,所述底座的弧底位置安装有吸附件,所述底座的弧顶中部设置凹槽,所述支撑板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旋转轴内部设置有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吸附件是吸盘或者粘贴物。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是阻尼限位件或者固定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设置有缺口。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与所述凹槽边壁之间设置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边缘设置有凸点,所述凹槽边壁与所述凸点对应位置设置有凹点。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在支架的底座下增加了吸附件,能够将该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同时支撑板通过限位件能够紧贴在智能交互机器人,当将智能交互机器人放置在该支架底座的槽口内,智能交互机器人下部卡在槽口内,上部可以依靠支撑板,从而提高了摆放智能交互机器人的支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人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人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机器人固定支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板2,两者的材料可以是塑料的,也可以是金属的。

底座为长方形的弧型板件,底座的弧底位置的两条直线侧是平行的,可以放置在平面上,在弧底位置处安装有吸附件3,该吸附件可以是吸盘,也可以是粘贴物,能够将底座固定在平面上。

底座的弧顶中部设置凹槽4,凹槽内开有槽口5,槽口是圆形或者方形,只要与智能交互机器人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即可。

支撑板的形状与凹槽匹配,凹槽和支撑板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其他形状的。

支撑板通过旋转轴6安装在凹槽内,旋转轴内部设置有限位件,该限位件可以是阻尼限位件,能够在任何角度固定,也可以是固定限位件,仅在几个角度上固定,这样支撑板可以有力支撑智能交互机器人。

支撑板的弧度与底座相同,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设置有缺口7,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与凹槽边壁之间设置有空隙8。

支撑板边缘设置有凸点9,凹槽边壁与凸点对应位置设置有凹点10。

当使用该机器人固定支架时,将该固定支架底座放置在平坦的地方,底座下面的吸附件将整个固定之间吸附在平面上,然后沿着旋转轴旋转支撑板,打开支撑板,由于旋转轴内部有限位件,可以在需要的角度上固定住,从而贴合在智能交互机器人身上。

再将智能交互机器人放置在槽口内,由于底座呈弧型,中间部位与地面之间形成空间,而且智能交互机器人的截面形状与槽口形状匹配,所以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下部卡在槽口内。

智能交互机器人的上部依靠着支撑板,由于支撑板是贴合的,所以智能交互机器人能够稳定地站立在支架内。

当不需要使用该支架,需要外出携带时,沿着旋转轴反方向旋转支撑板,将支撑板旋转到凹槽内,由于支撑板的形状与凹槽匹配,支撑板的弧度与底座的弧度相同,所以支撑板能够完全收纳到凹槽内。

为了防止在携带过程中,由于晃动导致支撑板旋转出凹槽,可以在支撑板边缘设置有凸点,凹槽边壁与凸点对应位置设置有凹点,旋转支撑板时稍重地按下支撑板,支撑板边缘的凸点嵌入到凹槽边壁对应的凹点内,支撑板就难以从凹槽内脱落。

再次使用该支架时,为了方便打开该支撑板,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与凹槽边壁之间设置有空隙,支撑板的安装旋转轴一侧的对侧设置有缺口,可以从空隙处伸进手指到缺口内,用手指抠开该支撑板。

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由于在支架的底座下增加了吸附件,能够将该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同时支撑板通过限位件能够紧贴在智能交互机器人,当将智能交互机器人放置在该支架底座的槽口内,智能交互机器人下部卡在槽口内,上部可以依靠支撑板,从而提高了摆放智能交互机器人的支架的稳定性,另外支撑板可以收纳在底座的凹槽内,方便了携带。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