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93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



背景技术:

落纱机用夹管装置由于夹头机构需要进行前后平移运动、升降运动和翻转运动,现有的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对每个维度的运动均设置一个动力源,即至少设置三个动力源,动力源为伺服电机或气缸,由于在拔管过程中为了防止纱管和锭子发生干涉,需要这三个维度的运动同时进行且相互协调,为了便于说明下面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举例只是作便于说明背景技术的作用,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比如自开始拔管这个结点开始,假设每个行程段夹头机构都上升3mm,第一行程段需要夹头机构上升3mm,后退0.5mm,向上翻转2度,第二行程段需要夹头机构上升3mm,后退0.2,向上翻转1度,第三行程段…直至将纱管100完全从锭子上拔下,每个行程段夹头机构除了在升降这一维度的运动量是相同的,其它两个维度上的运动量则是不一定相同,夹头机构的每个运动维度在每个行程段的运动量是由纱管的尺寸及锭子的尺寸决定的,原则就是在拔管过程中纱管不对锭子造成损坏,这就要求了三个维度的运动量在每个行程段是相互协调的,进而要求如果动力源为伺服电机则需要编码器,还需要编程,因为至少要三个动力源,所以结构复杂,重量大,能耗大,易损坏,成本高,无论哪个失效都无法作业,再者需要编程需要设置控制器和电控系统,费时费力,作业时易出错,如程序上的错误或电路上的错误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和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是基于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同步发生,无需对前后移动平台和翻转平台进行单独的控制及设置动力源,结构大大简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整体的重量、能耗,无需编程和复杂的电控系统,作业时不易出错,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前后移动平台,其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可沿机架前后滑动;

升降承载台,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承载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被动驱使件;

第一驱使件,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其与第一被动驱使件相抵触,借助于第一驱使件,在升降承载台上升过程中,第一驱使件对第一被动驱使件施一持续向后的力,所述升降承载台带动前后移动平台随着升降承载台的上升共同相对机架向后移动;

翻转平台,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上,所述翻转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被动驱使件;

第二驱使件,其固接于机架或前后移动平台上且与第二被动驱使件相抵触,在升降承载台上升过程中,第二驱使件对第二被动驱使件施一持续向上翻转的力矩,使得翻转平台随着升降承载台的上升而向上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的夹头机构,其安装于翻转平台上;

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和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基于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同步发生且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驱使件固接于前后移动平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驱使件具有第一抵触曲面,所述第一被动驱使件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一驱使件的第一抵触曲面上并在升降承载台升降过程中沿第一抵触曲面行走。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被动驱使件具有第二抵触曲面,所述第二驱使件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二被动驱使件的第二抵触曲面上并在升降承载台升降过程中沿第二抵触曲面行走。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被动驱使件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辊面与第一驱使件的第一抵触曲面相抵触并可沿第一抵触曲面滚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二驱使件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辊面与第二被动驱使件的第二抵触曲面相抵触并可沿第二抵触曲面滚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用于驱动前后移动平台沿机架前后滑动的平移驱动机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纱管在其整个运动轨迹中不与锭子发生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前后移动平台上固定设置竖向的轨道,所述升降承载台滑动连接于前后移动平台的轨道上,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其气缸筒竖向固定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承载台相连接。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前后移动平台,其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可沿机架前后滑动;

升降承载台,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承载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被动驱使件;

第一驱使件,其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其与第一被动驱使件相抵触,借助于第一驱使件,在升降承载台上升过程中,第一驱使件对第一被动驱使件施一持续向后的力,所述升降承载台带动前后移动平台随着升降承载台的上升共同相对机架向后移动;

翻转平台,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上并由固定安装于升降承载台上的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驱动进行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的夹头机构,其安装于翻转平台上;

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前后移动平台,其滑动连接于机架上,可沿机架前后滑动;

升降承载台,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作升降运动;

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其固定安装于机架上并通过滚珠丝杠副驱动前后移动平台前后移动;

翻转平台,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上,所述翻转平台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被动驱使件;

第二驱使件,其固接于机架或前后移动平台上且与第二被动驱使件相抵触,在升降承载台上升过程中,第二驱使件对第二被动驱使件施一持续向上翻转的力矩,使得翻转平台随着升降承载台的上升而向上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的夹头机构,其安装于翻转平台上;

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前后移动平台的前后移动和翻转平台的翻转运动是基于升降承载台的升降运动同步发生,无需对前后移动平台和翻转平台进行单独的控制及设置动力源,结构大大简化,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整体的重量、能耗,无需编程和复杂的电控系统,作业时不易出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去除机架和前后移动平台);

图2为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去除机架和前后移动平台);

图3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机架和前后移动平台);

图4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方位词前、后均是以图1所示的视图为基准定义的,以靠近锭子的方向为前,以背离锭子的方向为后,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请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前后移动平台2,其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可沿机架1前后滑动;例如可采用但不仅限于如下方式实施:在机架1上固定设置横向的轨道,所述前后移动平台2滑动连接于轨道上且可沿轨道滑动;

升降承载台3,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2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2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承载台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被动驱使件10;

第一驱使件20,其固定设置于机架1(如地基)上,其与第一被动驱使件10相抵触,借助于第一驱使件20,在升降承载台3上升过程中,第一驱使件20对第一被动驱使件10施一持续向后的力,所述升降承载台3带动前后移动平台2随着升降承载台3的上升共同相对机架1向后移动;

翻转平台4,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3上,所述翻转平台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被动驱使件30;

第二驱使件40,其固接于前后移动平台2上且与第二被动驱使件30相抵触,在升降承载台3上升过程中,第二驱使件40对第二被动驱使件30施一持续向上翻转的力矩,使得翻转平台4随着升降承载台3的上升而向上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100的夹头机构5,其安装于翻转平台4上;夹头机构5可采用如气手指等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实现,故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和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基于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同步发生且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驱使件20具有第一抵触曲面21,所述第一被动驱使件10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一驱使件20的第一抵触曲面21上并在升降承载台3升降过程中沿第一抵触曲面21行走。所述第一驱使件20的第一抵触曲面21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如曲率)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设定的,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要求是拔管过程中纱管不对锭子造成损伤,以不发生干涉为佳。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第一被动驱使件为具有抵触曲面的条形件,而第一驱使件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一被动驱使件的抵触曲面上,原理同样是完成上述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属于上述形式的变型形式,此形式同样应归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被动驱使件30具有第二抵触曲面31,所述第二驱使件40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二被动驱使件30的第二抵触曲面31上并在升降承载台3升降过程中沿第二抵触曲面31行走。所述第二被动驱使件30的第二抵触曲面31各部分的形状、尺寸(如曲率)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设定的,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要求是拔管过程中纱管不对锭子造成损伤,以不发生干涉为佳。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也可第二驱使件为具有抵触曲面的条形件,而第二被动驱使件为杆件,其自由端抵触于第二驱使件的抵触曲面上,原理同样是完成上述夹头机构的运动轨迹。属于上述形式的变型形式,此形式同样应归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减少第一被动驱使件10与第一驱使件20之间的磨损,优选的,所述第一被动驱使件10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11,所述第一滚轮11的辊面与第一驱使件20的第一抵触曲面21相抵触并可沿第一抵触曲面21滚动。

为了减少第二被动驱使件30与第二驱使件40之间的磨损,优选的,所述第二驱使件40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41,所述第二滚轮41的辊面与第二被动驱使件30的第二抵触曲面31相抵触并可沿第二抵触曲面31滚动。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前后移动平台2沿机架1前后滑动的平移驱动机构,当拔管结束后可通过平移驱动机构拖动前后移动平台2向后继续移动,进而使夹头机构5上的纱管100远离锭子200。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可采用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的气缸的方式实现,气缸的活塞杆与前后移动平台2相连接,但不仅限于此方式,也可采用如电动机通过滚珠丝杠运动副驱动前后移动平台2、电动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驱动前后移动平台2等本领域常规驱动方式及与其原理相同的其它变形形式。

优选的,纱管100在其整个运动轨迹中不与锭子200发生干涉。

所述升降承载台3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相对前后移动平台2作升降运动可采用但不仅限于如下方式实施:所述前后移动平台2上固定设置竖向的轨道,所述升降承载台3滑动连接于前后移动平台2的轨道上,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100,其气缸筒竖向固定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2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承载台3相连接。也可采用如电动机通过滚珠丝杠运动副驱动升降承载台3、电动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驱动升降承载台3等本领域常规驱动方式及与其原理相同的其它变形形式。

实施例2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前后移动平台2,其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可沿机架1前后滑动;

升降承载台3,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2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2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承载台3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被动驱使件10;

第一驱使件20,其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其与第一被动驱使件10相抵触,借助于第一驱使件20,在升降承载台3上升过程中,第一驱使件20对第一被动驱使件10施一持续向后的力,所述升降承载台3带动前后移动平台2随着升降承载台3的上升共同相对机架1向后移动;

翻转平台4,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3上并由固定安装于升降承载台3上的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驱动进行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的夹头机构5,其安装于翻转平台4上;

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此种形式,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及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由独立动力源驱动,而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则是借助于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利用第一驱使件20和第一被动驱使件10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将图1中的第二被动驱使件30和第二驱使件40去除而采有传统的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驱动翻转平台4在升降承载台3上进行翻转运动。

实施例3

一种落纱机用夹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前后移动平台2,其滑动连接于机架1上,可沿机架1前后滑动;

升降承载台3,其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2上借助于升降驱动装置可相对前后移动平台2作升降运动;

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其固定安装于机架1上并通过滚珠丝杠副驱动前后移动平台2前后移动;

翻转平台4,其转动连接于升降承载台3上,所述翻转平台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被动驱使件30;

第二驱使件40,其固接于机架1或前后移动平台2上且与第二被动驱使件30相抵触,在升降承载台3上升过程中,第二驱使件40对第二被动驱使件30施一持续向上翻转的力矩,使得翻转平台4随着升降承载台3的上升而向上翻转;

用于夹取或释放纱管的夹头机构5,其安装于翻转平台4上;

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共同决定了纱管的运动轨迹。

此种形式,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及前后移动平台2的前后移动由独立动力源驱动,而翻转平台4的翻转运动则是借助于升降承载台3的升降运动利用第二驱使件40和第二被动驱使件30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将图1中的一被动驱使件10和第一驱使件20去除而采有传统的带有编码器的伺服电机通过滚珠丝杠副驱动前后移动平台2前后移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