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设备、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65424阅读:来源:国知局
由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 LLC 制造的有机娃树脂微球(TOSPEARL)等其他类型。
[0048]<清洁设备7的结构>
[0049]下面将描述清洁设备7的结构。
[0050]图4是表示与感光鼓I 一起的清洁设备7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在图4中,位于前面的一些部件被部分地切断以描述各部件的位置。
[0051]如图4所示,清洁设备7包括清洁刀片72 (清洁部件)、铲片74、清洁端部密封75和框体76。
[0052]清洁刀片72是弹性部件,并且通过与感光鼓I相接触来刮掉感光鼓I上的调色剂。通过使刮掉的调色剂进入从由框体76、伊^片(scooping sheet) 74和清洁端部密封75所限定的清洁开口 70,将刮掉的调色剂累积在框体76中。清洁刀片72被设置在除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显影设备4以外的部分。在显影设备中,在显影剂承载部件的轴向上,在除显影设备以外的部分设置的图像承载部件的端部位于比清洁部件的端部更向外侧。
[0053]铲片74是弹性片部件并通过与感光鼓I和清洁端部密封75紧密接触而防止调色剂从框体76泄漏。
[0054]清洁端部密封75是弹性部件,在该清洁端部密封75中与显影辊41相接触的表面被处理为具有细微的毛茬。清洁端部密封75通过与感光鼓1、清洁刀片72、铲片74和框体76紧密接触而防止调色剂从框体76的端部泄漏。
[0055]<显影设备和清洁设备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0056]将描述在感光鼓I的轴方向上(以下简称“轴向”)显影设备4和清洁设备7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0057]图5是表示轴向上显影设备4和清洁设备7中设置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各部件中在轴向上的两端大致对称。因此,只示出了一侧的端部,而省略了另一侧的端部。在图5中,左侧对应于轴向上的内侧,而右侧对应于轴向上的外侧。
[0058]在图5中,每个垂直的虚线表示轴向位置的基准线。轴向位置Fl表示显影端部密封45的内侧端部的位置,以及轴向位置F2表示显影端部密封45的外侧端部的位置。另外,轴向位置F3表示显影辊41的端部的位置,并且该位置位于比轴向位置F2更向外侧1.3mm。轴向位置F4表示清洁刀片72的端部,并且位于比轴向位置F3更向外侧1.4mm。
[0059]将显影剂供给至记录介质P的图像形成区域位于比轴向位置Fl更向内侧。
[006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剂进给辊43在轴向上具有220mm长度,调节刀片42在轴向上具有225.6mm长度,显影辊41在轴向上具有234.2mm长度,以及清洁刀片72在轴向上具有237mm长度。另外,显影端部密封45在轴向上具有5.0mm长度。
[0061]<润滑剂涂覆量和发生的问题>
[0062]将描述由显影设备4向清洁设备7供给润滑剂和出现的问题。
[0063]图6至图9是各表示向显影辊41和显影端部密封45涂覆润滑剂的涂覆量、以及供给至清洁刀片72的润滑剂的供给量的示意图。图6表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7至图9分别表示第一至第三比较例。
[0064]在图6至图9的各图中,水平轴示意性的表示针对涂覆在显影辊41和显影端部密封45的各个涂覆润滑剂Pl的轴向位置、以及供给至清洁刀片72的供给润滑剂P2。另外,垂直轴示意性地表示分别针对涂覆润滑剂Pl和供给润滑剂P2的润滑剂的涂覆量和润滑剂的供给量。
[0065]至于轴向位置,比轴向位置Fl更向内侧的部分被假设为区域Z1,以及在轴向位置Fl和轴向位置F2之间的部分被假设为区域Z2。另外,在轴向位置F2和轴向位置F3之间的部分被假设为区域Z3,以及比轴向位置F3更向外侧的部分被假设为区域Z4。
[0066]图10是表不分别在图6所不的第一不例性实施例和图7至图9所不的第一至第三比较例中,针对各个区域的涂覆润滑剂Pl的量的表格。该表格还表示针对各情况发生的问题。在图10所示的表中的术语“图像污斑”(image soiling)是指显影剂分散在中间转印带51上而导致的飞派的污斑(splattered soiling)。该图像污斑将在第二比较例中进行描述。
[0067]<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润滑剂涂覆量>
[0068]将使用图6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润滑剂的涂覆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分别将在显影辊41的区域Zl中的润滑剂涂覆量(第二涂覆量)和区域Z2中的润滑剂涂覆量假设为4yg/mm2。区域Zl在轴向上位于比显影端部密封45更向内侧(S卩,与开口对应的位置处)。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中,4 μ g/mm2的涂覆量是等于或大于如下量的涂覆量,该量是避免因显影剂进给辊43的磨损所引起的在图像中出现不利影响所必需的量。另一方面,在显影辊41的区域Z3中润滑剂涂覆量(第一涂覆量)被假设为10 μ g/mm2。区域Z3在轴向上位于比显影端部密封45更向外侧。换句话说,在每单位面积的涂覆量方面,第一涂覆量大于第二涂覆量。
[0069]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涂覆润滑剂Pl的运动。
[0070]在感光鼓I和显影辊41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开始驱动。因为显影辊41和显影端部密封45彼此接触,所以在区域Z2中,涂覆润滑剂Pl的一部分随后被显影端密封45剥离。同时,涂覆润滑剂Pl的另一部分保留在区域Z2中而没有被显影端部密封45剥离。在区域Zl和区域Z3中的润滑剂以及在区域Z2中的润滑剂的保留部分经由感光鼓I被供给至清洁刀片72。
[0071 ] 通过感光鼓I的旋转运动,供给的润滑剂在清洁刀片72和感光鼓I之间的接触部向轴向上的两侧扩散,以使供给量平均化。因此,供给润滑剂P2被分配给清洁刀片72,如在图6的下部所示的供给量所表示的那样。
[0072]在区域Z2中,如上所述,涂覆润滑剂Pl被显影端部密封45部分地剥离,因此,降低了针对区域Zl的供给量。同时,尽管在区域Z4中不存在显影辊41,但是由于向与区域TA相邻的区域Z3供给的润滑剂的一部分扩散到区域Z4,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润滑剂被供给至区域Z4。
[0073]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润滑剂迅速向清洁刀片72端部的轴向位置F4扩散开来,从而能够防止发生刀片向上翘起。以下将描述润滑剂扩散至清洁刀片72的端部的轴向位置F4所需的时间段及其效果。
[0074]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影辊41上,在轴向上位于比显影端部密封45更向外侧的区域Z3中,润滑剂涂覆量大于在显影开口 40中的涂覆量。所以,能够防止刀片向上翘起而又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0075]<在第一比较例中的润滑剂涂覆量>
[0076]将利用图7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比较例。
[0077]在第一比较例中,4 μ g/mm2的润滑剂被均匀地涂覆在显影辊41上。在这种状态下,供给润滑剂P2从区域Z3扩散至区域Z4,但是在区域Z3中的涂覆润滑剂Pl的量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量小。因此,在足以防止刀片向上翘起的量的润滑剂扩散到清洁刀片72端部的轴向位置F4之前,刀片可能发生向上翘起。
[0078]<第二比较例中的润滑剂涂覆量>
[0079]因此,将在第一比较例中均匀涂覆在显影辊41上的润滑剂增加到10 μ g/mm2,并且利用图8将这种情况描述为第二比较例。
[0080]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比较例相比,针对清洁刀片72的润滑剂供给量较大,并且足以防止刀片向上翘起的量的润滑剂立即被供给至清洁刀片72的端部的轴向位置F4。所以,在第二比较例中,刀片没有发生向上翘起。
[0081]然而,如图10的表格所示,在第二比较例中出现了图像污斑。以下将描述图像污斑。
[0082]在第二比较例中,在显影辊41上的涂覆润滑剂的量Pl大。所以,在多个阶段堆积了润滑剂,从而在显影辊41上的润滑剂的附着力很弱。因此,在作为图像形成区域的区域Zl中,通过喷出防止片44的接触压力刮掉润滑剂。被刮掉的润滑剂附着在中间转印带51和记录介质P,从而表现为飞溅的图像污斑。
[0083]因此,很难说在轴向上均匀增加润滑剂的量是所期望的解决刀片向上翘起的方法,因为该方法会导致“图像污斑”的不利效果。
[0084]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只有区域Z3中的润滑剂的量是10 μ g/mm2。区域Z3在图像形成区域外侧。所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的表格所示,没有出现图像污斑。换句话说,在区域Zl和区域Z2中,涂覆量小于导致上述图像污斑的最小量。
[0085]<第三比较例中的润滑剂涂覆量>
[0086]另外,与上述比较例相比,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在之前描述的传统示例中那样,预先将润滑剂涂覆在显影端部密封45。利用图9将这种情况描述为第三比较例。
[0087]在这种情况下刀片同样发生向上翘起,因此这种情况不足以作为解决方案。在第三比较例中,与第一比较例相比,确实增加了供给润滑剂的量。然而,当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端部密封45端部的轴向位置F2和清洁刀片72端部的轴向位置F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