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结合到建筑顶层上的灯具骨架结构及集成灯岛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1034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能够结合到建筑顶层上的灯具骨架结构及集成灯岛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结合到建筑顶层上的灯具骨架结构及集成灯岛,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及灯岛不仅安装结构简单,还具有多个位于不同方位的发光面,为此能够从多个方位发射灯光,从而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充分的照明。由于所述灯岛安装到建筑顶面上时比其周围的建筑顶面都要低即具有凸出来的结构,像海洋中凸出升起的孤岛,为此也就称为集成灯岛。所述建筑顶面不仅指房屋内部的主结构顶面,也可以是吊顶层面。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安装在建筑顶面上的吸顶灯,其主要的结构包括了边框及收藏在边框中的发光体,例如专利号为20122049174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披露了一种用于集成吊顶、壁挂的LED立体灯,所述立体灯包括边框和底板,边框和底板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底板上依次叠放有导光板、三维立体画板和透明板,所述导光板两侧或下侧设有LED灯。所述LED灯所发射出来的光线透过所述透明板照射到特点空间内。又例如本专利申请人于2013年6月8号提交的专利号为201310226666.4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披露了一种能够嵌装到吊顶层灯具孔中的LED灯具。所述LED灯具包括环形灯座、LED灯盘,灯盘中设置有LED发光器件;所述环形灯座的环内孔中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灯盘结合在所述环内孔内并能够搁置在所述定位台阶上,这样,LED灯盘所发射出来的光线穿过所述环内孔照射到特定空间内。但是,当我们对上述专利201220491747.8和201310226666.4的灯具进行认真观察可以发现,所述灯具的边框、环形灯座都把LED灯圈定在其的中央位置,不仅影响了所述LED灯的照明范围,还使所述灯具显得十分呆板。针对上述问题,专利为201220333866.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披露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专利披露了一种LED平板灯产品,所述LED平板灯包括铝制边框、背板、LED平板灯,该LED平板灯镶嵌于铝制边框内,背板镶嵌于铝制边框背面,在所述铝制边框上设有LED幻彩灯。所述LED幻彩灯使所述边框具有了照明的效果,扩大了灯具的发光面的面积,而且还能够使所述边框具有装饰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长时间内使用一种款式的灯具,也不再希望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更换灯具;其次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将发光体或者说灯具仅仅作为一种提供照明功能的家居用品。例如上面提及的专利201220333866.0中披露的LED平板灯实际上已经在利用灯光丰富生活的情趣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设置在所述铝制边框上的LED幻彩灯过于花俏,不仅不能适合于大多数人群使用或在工作场所使用,而且其LED幻彩灯的照射方向与LED平板灯的朝向一致,除了具有娱乐因素外并未实质性增加光感效果。为此现有日常所见的吸顶灯、吊灯等,光线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发光区域并且光线方向单一,室内照明光源实质性属于一种点光源照明模式,显得非常生硬死板。为此改进室内照明灯具的安装结构及其照明模式非常必要。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试图对现有灯具的结构作出改进,使其不仅具有普通的照明功能,而且能够沿屋顶水平方向能够自由地形成大小和延伸方向不同的并且兼具装饰功能的岛型照明用具,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并且也能方便地更换灯具中各种外部装饰器件和发光器件,使灯具便于安装和维修,从而降低使用成本。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能够结合到建筑顶层上的灯具骨架结构,包括能够连接到建筑顶面上的呈框状的外框,所述外框包括外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呈型材状,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中布置有至少一根连接龙骨,所述连接龙骨将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窗口;还包括边三角龙骨,所述边三角龙骨设置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位置,所述边三角龙骨、所述连接龙骨是三角龙骨,所述边三角龙骨、所述连接龙骨定位在所述外边框上。其中,所述外框呈框状或者说呈环形,为此其具有所界定的窗口空间。组成所述外框的几根所述外边框之间在其拐弯连接处,可以直接拼接也可以通过过渡接头例如下面提及的所述转角结合体予以衔接。所述连接到建筑顶面上,是指所述外框的顶端面直接顶靠在建筑屋顶面或吊顶面上,或者是通过其它过渡连接装置例如吊链让所述外框连接到建筑屋顶或吊顶层。在与吊顶面结合的结构中,所述外框的顶端面可以收藏在所述吊顶面之上一部分也是一种连接方案。在该等连接结构中,位于建筑屋顶面或吊顶面之下的所述外框的外围侧面一般都是可视的外露面。为此,在本发明中定义的外露面,是指所述灯岛安装就位后,人站在地面上能正常观察到的立面或部位;相反,人站在地面上不能正常观察到的立面或部位称之为非外露立面或非外露面例如所述外框的顶端面、内侧立面等。所述外边框结合到顶层结构上后,就会体现出视觉不同的立面,即本方案的所述外边框的外侧立面和下侧立面。所述外侧立面是指位于所述外边框的外侧并大致地垂直于水平面(地面)的一个侧立面,相对的为内侧立面;所述外边框的下侧立面,是指位于所述外边框的下侧并大致地平行于水平面(地面)的一个侧立面,为此立面代表的是一种方位或者说方向的概念。其中,所述外边框呈型材状,为此所述外边框能够通过挤压等类似的工艺成型从而具有异形的截面几何形状并能够根据需要截取任意长度尺寸的外边框。其中,所述外框是形成和界定整个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及集成灯岛的外围件之一,由于所述外边框是型材结构件,为此在现场组装或出厂前在工厂事先组装时,可以截取适配长度的所述外边框组装成需要形状的框状,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任意设置不受限制,从而让整个所述灯具骨架或集成灯岛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面积、形状也可以不受限制而可以根据室内顶部空间的形状适配性布局。其中,所述连接龙骨是三角龙骨,首先是从安装位置的角度定义了所述连接龙骨横跨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而不是平行顶靠在所述外框的内侧边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将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窗口的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边位置的三角龙骨在本发明中定义为边三角龙骨。至于所述连接龙骨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窗口面积的大小及窗口的形状确定,当跨度过大或形状复杂时可以设置2根、3根或更多,随着所述连接龙骨的数量增多,相应的所述子窗口数量也会增多。由于所述连接龙骨是跨接在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中,为此所述连接龙骨的端部可以通过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连接器定位在所述外边框上,例如可以让所述连接器的悬臂直接插入到三角龙骨端部内侧的三角空间中或者是让所述连接器的悬臂直接卡接在三角龙骨端部位置的顶部;而所述连接器可以是直接插接、铆接、焊接或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其次,在所述连接龙骨将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子窗口的情况下,所述子窗口本身的面积大小可以根据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板状灯具的尺寸大小而定;进一步的也不一定在每个所述子窗口中全部设置所述板状灯具,还可以在所述子窗口区域中的不同平面位置设置左右排列的所述装饰扣板、加热电器或音箱等电器件。其中,所述边三角龙骨是三角龙骨,首先也是从安装位置的角度给予位于所述外框的内侧周边位置的三角龙骨的定义。为此所述边三角龙骨设置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位置,首先是指所述边三角龙骨平行于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设置,并且所述边三角龙骨顶靠住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位置设置或者直接定位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上。其次,可以在所述外框的全部内侧边位置设置所述边三角龙骨,也可以在部分的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位置设置所述边三角龙骨,具体设置所述边三角龙骨的数量和方位可以根据它需要的接纳固定的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的数量、重量等因素确定。在将所述边三角龙骨顶靠住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位置设置的方案中,可以采用与定位所述连接龙骨一样的定位方案。在将所述边三角龙骨直接定位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上的方案中,可以进一步的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设置有能够结合三角龙骨的向上延伸的插接边,所述边三角龙骨卡接在所述外边框的插接边上。为了防止所述边三角龙骨被插入的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器件从所述插接边上顶脱,进一步的还可以借助于上面已经提及的所述连接器顶压在所述边三角龙骨上;这样所述插接边与所述连接器的上、下结合,能够将所述边三角龙骨直接定位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上,从而在插入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器件到所述边三角龙骨中时,所述连接器能够防止所述边三角龙骨从所述插接边上脱出。所述连接器可以设置在所述边三角龙骨的侧边,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边三角龙骨的两端。当然能够想到的是,在将所述灯岛事先在工厂或现场地面组装的方法中,还可以不用设置任何顶压所述边三角龙骨的装置,在安装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时用手按压住所述边三角龙骨即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发现,所述连接龙骨不仅在于将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窗口,而且所述连接龙骨也进一步地位于左右设置的所述边三角龙骨之间的空间中,所述连接龙骨能够单独地与所述边三角龙骨结合协同地连接定位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电器件等器件。所述连接龙骨可以与所述边三角龙骨平行设置,也可以呈一定的角度设置,甚至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边三角龙骨与所述连接龙骨(中间三角龙骨)的组合,形成了子窗口区域在不同方位上的定位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的几个连接器,所述边三角龙骨、所述连接龙骨分别借助于不同位置的所述连接器定位在所述外边框上。其中,所述连接器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边框上,也可以固连在所述外边框上。在固连的方案中,可以采用铆接或焊接连接的结构;在可拆卸地连接的方案中,可以采用插接或螺丝连接的结构,为此在形成卡接的结构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设置有内卡槽,所述连接器卡接到所述内卡槽上;其中,所述内卡槽是成型于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的槽状构造,借助于所述内卡槽,不仅可以卡接用于定位所述连接龙骨的连接五金件(第一连接器)、卡接用于定位所述边三角龙骨的连接五金件(第二连接器)还可以卡接用于吊装所述外框的吊装五金件(第三连接器),而且也可以用于卡接用于安装例如发光体的照明电源的连接五金件(第四连接器)等,为此将能够与所述内卡槽直接卡接的装置统称为可拆卸的连接器。所述内卡槽一般由一对呈L型的弯钩臂组成,所述连接器插入并卡接在一对呈L型的弯钩臂所组成的插槽中。为了实现对各种可拆卸的连接器的连接,所述内卡槽可以设置为1个也可以是多个。其中,所述不同位置的所述连接器,是指分别对应于连接所述边三角龙骨、所述连接龙骨的不同的所述连接器,由于它们连接的对象不同,不同的所述连接器所处的位置也就存在不同。为此,此特征主要包含的定义是定位所述边三角龙骨、所述连接龙骨所用的所述连接器是不同的连接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设置有能够结合三角龙骨的向上延伸的插接边,所述边三角龙骨卡接在所述外边框的插接边上。所述向上延伸,是指在所述灯岛安装到建筑顶面上后,向屋顶方向延伸。这样当所述插接边插入所述三角龙骨中就能至少在左右方向上定位住所述三角龙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器顶压在所述边三角龙骨上。即至少一个定位所述边三角龙骨的所述连接器是采用顶压在所述边三角龙骨上的方式定位住所述边三角龙骨。顶压的方式可以是所述连接器所包含的悬臂直接顶压在所述边三角龙骨的上面,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器所包含的悬臂直接插入到所述边三角龙骨端部的三角空间中从而压住所述边三角龙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框还包括转角结合体,所述转角结合体衔接在所述外边框的端部之间,所述转角结合体具有外露的外露面。其中,所述转角结合体的外露的外露面,是所述灯具骨架或灯岛安装就位后人站在地面上能够观察到的所述转角结合体的外表面。这样借助于所述转角结合体不仅能够方便于组装所述外框,而且组装效果美观,特别是能够借助于所述转角结合体形成一个不同于所述外边框或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侧透光板的装饰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能够透光的侧透光板,所述侧透光板至少布置在所述外边框的部分外侧立面,所述侧透光板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外边框的部分外露面,所述侧透光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角结合体的外露面大致平齐。为此通过所述侧透光板,在所述灯具骨架或集成灯岛的外侧方向增加了一个发光面,增强了所述集成灯岛整体的立体型光照效果。其中,所述侧透光板至少布置在所述外边框的部分外侧立面,主要定义了所述侧透光板布置在所述外边框上的位置,即所述侧透光板位于所述外边框的外侧立面上,不仅可以覆盖住全部或部分的所述外边框的外侧立面,还可以直接延伸到所述外边框的下侧立面而同时覆盖所述外边框的部分外侧立面和部分下侧立面。至于所述侧透光板的朝向,根据上述结构,它可以是朝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也可以与垂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而呈现为倾斜状或为多面体的形状而具有多个朝向。至于所述侧透光板与所述外边框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扣接也可以是侧插接连接结构,甚至还可以是将所述侧透光板与所述外边框一体化挤压成型;所述扣接是指从正面方向直接扣装或拆卸所述侧透光板,而侧插接是指需从所述外边框的侧端插入所述侧透光板到设置在所述外边框上的插槽中的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边框上设置有能够导光的凹腔,所述侧透光板覆盖所述凹腔。根据该结构,所述侧透光板覆盖所述凹腔,在所述侧透光板与所述外边框之间被布置为扣接或是侧插接连接的情况下,定义了所述侧透光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遮盖在所述凹腔的腔口位置;在所述侧透光板与所述外边框之间被布置为一体化挤压成型的结构情况下,定义了所述侧透光板成为所述凹腔的一个底壁,如果所述外边框是非透光材料如铝合金制造,挤压成型后可以采用冲压等加工方式在该腔底壁上加工出可以透光的孔,从而让所述侧透光板具有透光功能。其中,所述凹腔不仅在于形成衔接所述侧透光板的结构而且也在于容纳发光体或传导光线而向所述侧透光板提供光线即具有导光的功能。根据所述凹腔在所述外边框上的不同结构,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其导光功能:第一,在所述凹腔与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中的光线不相通而是独立腔体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凹腔中设置单独的第二发光体,在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中另外设置第一发光体例如所述板状灯具所包含的发光体,所述凹腔主要收集和传导所述第二发光体的光线给所述侧透光板;第二,所述凹腔与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中的光线相通的情况下例如在所述侧透光板与所述外边框一体成型从而所述侧透光板是所述凹腔的一个底壁的结构中,可以在所述凹腔和所述窗口空间中分别设置第二发光体、第一发光体,也可以在所述凹腔或所述窗口空间中统一设置一个(或一组)发光体,当然并不妨碍一组发光体包含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凹腔为让光线通过的一个通道,即为让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内侧所设置第一发光体的光线通过的通道或让所述第二发光体的光线照射到所述正面透光面板的内侧空间,这样情况下所述第二发光体与所述第一发光体就能合二为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侧透光板从正面扣接到所述凹腔的腔口上。所述正面扣接,不是指从侧面插入所述凹腔,而是当人站在所述侧透光板的正面(前面)时,直接将所述侧透光板从正面方向上将其扣接到所述凹腔的腔口上,这样不仅便于安装而且便于高空时拆卸所述侧透光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上装饰板,在所述外边框外侧立面的上部设置有上部卡槽,所述上装饰板卡接在所述上部卡槽上,所述上装饰板与所述侧透光板上下布置,所述上装饰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角结合体的外露面大致平齐。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所述外边框外侧立面的上部区域的装饰性和装饰的多样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下装饰板,在所述外边框的下侧立面上设置有下部卡槽,所述下装饰板卡接在所述下部卡槽上,所述下装饰板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角结合体的外露面大致平齐。这样借助于所述下装饰板能够形成一个不同于所述侧透光板的装饰效果,增强所述外边框下侧立面区域的装饰性和装饰的多样性;其次所述下装饰板的宽度,可以向所述窗口空间中进一步延伸一定的距离,从而遮挡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内框或所述正面透光面板与所述外边框之间的结合缝隙,进一步增强美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外框还包括有内连接块,所述外边框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内连接块形成连接,所述内连接块收藏在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述内连接块形成不同段的所述外边框之间的机械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事先组装所述外框。其中,所述内连接块可以通过铆钉或螺钉连接到所述外边框上,也可以通过插接在所述外边框上的所述内卡槽或其他连接槽中再通过螺丝定位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内连接块上还设置有便于与吊装装置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正投影位置位于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其中,所述吊装装置是吊装所述外框的吊装装置,所述连接孔提供一种连接点。根据该方案,所述吊装装置上的螺杆端部、钩体端部等能够结合到所述连接孔从而实现吊装。所述连接孔的正投影位置位于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这样可以便于安装或拆卸所述外边框。另外,我们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灯具骨架结构的集成灯岛,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灯具骨架结构,还包括板状灯具,所述板状灯具包括内框、能够透光的正面透光面板和设置在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内侧的发光体,所述内框圈定着所述正面透光面板;所述内框上设置有与三角龙骨适配的插接边,所述板状灯具能够从所述外框的下侧布置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并借助于所述内框的插接边可拆卸地插接到三角龙骨上,在其中一个所述子窗口区域至少布置有一个所述板状灯具。其中,本发明的所述集成灯岛是一种能够结合到建筑顶面上的一种照明器具。当其安装就位后,向下突出于所结合的建筑顶层面(例如屋顶面或吊顶面),像一座小岛突出于海洋,所述集成灯岛不仅具有向下的正向光照面而且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其外侧边也设置照向侧边方向的光照面;其次它主要由所述外框界定空间(高度和水平方向延伸的幅度),为此它与传统的水晶吊灯相比不会占用过高的垂直空间,与传统的吸顶灯对比其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扩展延伸出比较大面积的岛体,与传统的吊顶层对比,不仅能够预先在工厂或地面装配,而且其又具有更加多的装饰面和光照面,而且还能形成类似一级吊顶的凸出层结构,为此可以适用于普通的家居和办公空间的照明和装修。其中,所述正面透光面板是一种能够透射光线的器件,为此可以在所述灯岛上设置的发光体所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正面透光面板;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可以采用透光材质制成例如玻璃板、透明塑料板、仿玉石板,又或者所述正面透光面板还可以是非透明的板体,而其上设置透光孔,这样,所述发光体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正面透光面板照射到下面空间。其次所述发光体位于所述正面透光面板的内侧,将所述内框、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和发光体等器件等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板状灯具或者说是内框组件,这样每一个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对应着一个(一组)所述第一发光体,所述板状灯具可以事先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后再在现场安装到所述窗口空间中并连接电线。其中,所述板状灯具能够从所述外框的下侧可拆卸地布置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它首先主要定义了所述板状灯具在所述子窗口区域的定位方式,即所述板状灯具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连接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其目的在于现场安装方便而且现场维修拆卸也方便,具体的可拆卸地安装结构可以采用插接结构等,为此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板状灯具借助于所述内框的插接边可拆卸地插接到三角龙骨上;其次也定义了所述板状灯具及其正面透光面板的一种安装方向,所述板状灯具是从所述外框的下侧向上推进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实现安装,反之从所述子窗口区域往下推出所述板状灯具完成全部或主要拆卸工作,也就是说当需要更换所述正面透光面板或内侧的发光体时无需拆卸所述外框就可以实现;另外还定义了所述板状灯具的安装位置,其被定位在所述子窗口区域而不是所述外框所界定的整个窗口区域。当然所述板状灯具的正面透光面板或圈定它的内框的外周区域可以与所述连接龙骨甚至所述外边框之间在正投影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重合区域。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装饰扣板,所述装饰扣板上设置有插接边,所述装饰扣板能够从所述外框的下侧布置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并借助于所述装饰扣板的插接边可拆卸地插接到三角龙骨上,所述装饰扣板与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左右排列。该特征定义了所述装饰扣板具有与所述板状灯具基本相同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方向,而且也定义了所述装饰扣板与所述板状灯具或其所述正面透光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它们是左右排列因而它们占据着所述子窗口区域中的不同小窗口区域。所述装饰扣板是一种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板体件,它的内侧并不需要设置发光体,类似吊顶层的吊顶扣板,这样就可以在整个所述灯岛范围内布置部分的所述装饰扣板,从而减少所述板状灯具的使用量,让所述集成灯岛的正面呈现多种装饰效果;至于所述板状灯具与所述装饰扣板的相对数量及组合方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的中间圈体部分定位到连接在所述内框上的支架上;当所述板状灯具安装到窗口空间时,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顶压住所述内框或所述支架,所述定位弹簧的另一端顶压在三角龙骨上。这样所述内框不仅能够依靠其插接边与所述三角龙骨形成插接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定位弹簧提升所述内框及其所连接的所述正面透光面板等部件,增强连接力度。安装时可以首先将所述定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所述三角龙骨上,往下拉出所述内框组件时,将所述内框上的插接边对准所述三角龙骨的入口让其插入,插入时所述定位弹簧的也部分复位,所述定位弹簧与所述插接边组成一对类似夹臂的装置卡在所述三角龙骨上。拆下所述内框组件时过程相反。这样就能实现非常便利地从所述窗口空间的下方装拆所述内框组件,至少不用拆下所述外框。这样,不同数量的所述板状灯具能够拼接出不同尺寸规格的灯岛,而且多个所述正面透光面板还能够拼接出不同风格的正向透光面。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电器件,所述电器件可拆卸地布置在所述子窗口区域,所述电器件与所述正面透光面板左右排列。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组成所述灯具骨架及灯岛的主要结构件例如外边框、连接龙骨、三角龙骨、连接器、转角结合体、侧透光板、上装饰板、下装饰板、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都是一种能够标准化的部件,为此,用户可以借助于企业提供的成套产品结构图,自行采购这些散装件后就可以组装自己喜欢的各种款式的灯具。这样企业可以仅仅提供这些配件而无需自己组装成套产品,而且也可以成为中学生动手训练的实践教材。2.由于所述灯具骨架可以作为一件独立的产品向最终消费者销售,消费者在得到这些骨架产品后也就可以自由地采购自己喜欢款式的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组装成各种形式的岛型灯具,改变了传统的灯具销售、消费模式,引导个性化消费市场。3.由于所述外边框呈型材状,所述外框由所述外边框拼接而成从而具有窗口空间,所述灯岛的灯具骨架在水平方向上的延展面积及延展形状可以适配性设计和组合,非常适配于普通低层高的室内环境,甚至让所述灯岛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吊顶层使用,从而满足日益发展的家居装饰个性定制,让所述灯岛具有多种装饰功能。4.由于所述连接龙骨、边三角龙骨通过所述连接器定位到所述外框上,为此能够预先在工程或现场制造好所述灯岛的骨架后再往屋顶上一体化吊装,再后安装所述板状灯具,让使用者可以不受灯具本身的限制而自行采购、安装或更换各种自己喜欢的各种款式的板状灯具,进一步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5.由于所述外边框、连接龙骨或板状灯具等主要器件都可以设置为标准规格件,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的模具数量及制造、管理和运营成本。6.由于所述外边框的非外露立面上还设置有能够连接连接器的内卡槽,为此可以方便于借助于所述连接器定位所述外框以及所述外框内的其它构件例如三角龙骨。7.由于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插接边,为此不仅能够借助于所述插接边对所述边三角龙骨予以定位,而且也能让所述板状灯具、所述装饰扣板的一个侧边能够直接顶靠在所述外边框的内侧边上。8.由于所述连接龙骨将所述外框所界定的窗口空间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子窗口,为此在所述灯岛产品的不同子窗口区域甚至在同一子窗口区域的不同安装区域中,都能够增加其它装饰件例如装饰扣板以及例如音箱、加热器等其它电器件,让所述灯岛具有复合使用功能,而且能够让这些各种不同功能的器件的下侧面组合成所述灯岛的一个完整的可视的下侧外露面。9.而且所述板状灯具、装饰扣板等能够从所述外框的下侧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子窗口区域,为此无论在工厂还是在安装现场都可实现快速组装不同大小规格的灯岛,大大节省了安装人工成本和组装的技术难度,进而特别适用于日益发展的快装市场。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为此能够应用到岛型结构的灯具产品中。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集成灯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将所述灯岛安装到建筑顶面上后,使用者站立于地面所观看到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灯岛的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把图1中所示的灯岛翻转180°后所观看到的结构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灯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虚线部分60表示房屋内部的主结构顶层,虚线部分61表示吊顶层,虚线部分52表示吊杆,而虚线部分81表示连接器;图5是图4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4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2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1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集成灯岛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灯具骨架结构以及应用所述灯具骨架结构的集成灯岛,所述集成灯岛是一种能够结合到建筑顶面上的一种照明器具。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包括外框1、连接龙骨3、边三角龙骨(3a、3b)和连接器(81、82、83)。所述外框1由4根外边框拼接而成矩形;所述外框1包括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呈型材状的横外边框1a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呈型材状的竖外边框1b。所述横外边框1a和所述竖外边框1b具有类似的横截面结构,下面以所述竖外边框1b为例作具体的介绍。所述竖外边框1b的横截面呈型材状,为此所述外边框1b通过挤压等类似的工艺成型从而具有异形的截面形状,具体参加图4、图5和图6。所述竖外边框1b包括往外延伸的横支臂110,以及与所述横支臂110垂直并往下延伸的竖立臂111,所述横支臂110和竖立臂111之间形成敞口状的凹腔112,所述凹腔112沿所述外边框1b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其腔口倾斜设置,所述凹腔112空间与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并不连通光线也不互通。在所述凹腔112内设置有第二发光体D1。而在所述凹腔112的腔口位置覆盖有能够透光的侧透光板12,所述凹腔112能够将所述第二发光体D1所发射的光线传导给所述侧透光板12。在所述凹腔112的腔口位置设置有扣接结构,具体说,在所述横支臂110的外端设置有上结合边18a,而在所述竖立臂111的下端设置有下结合边18b,所述上结合边18a和下结合边18b组成结合所述侧透光板12的扣接基础结构。所述侧透光板12能够从所述凹腔112的正面方向扣装及拆卸。由于所述腔口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侧透光板12扣接到所述凹腔112上后,所述侧透光板12呈现为倾斜状,所述侧透光板12的倾斜角度大约为45°。这样,所述侧透光板12布置在所述外边框1b的外侧立面上并延伸到所述外边框1b的下侧立面而同时覆盖住所述外边框1b的部分外侧立面和部分下侧立面,所述侧透光板12的外表面120形成所述集成灯岛的部分外露面,而所述外边框1b的其余外侧立面和下侧立面可以采用非透光的装饰条覆盖,例如下面将论述到的上装饰板13和下装饰板14。如图5所示,在所述侧透光板12上还设置有所述透光窗口12a,在所述透光窗口12a的内侧遮盖有透光板(图中未画出)。这样,所述凹腔112内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透光板和透光窗口12a照亮到外侧空间,同时使所述侧透光板12成为所述灯岛照向侧边方向的侧向光照面B。所述侧向光照面B与下面将论述到的正面透光面板20所形成的正面光照面A位于不同的立面上,这样,借助所述正面光照面A和所述侧向光照面B能够对生活空间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照明。另外,所述侧透光板12与所述竖外边框1b为相互独立的构件,而所述侧透光板12是一种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扣接到所述凹腔112上的结构,为此其附加到所述竖外边框1b上,成为所述竖外边框1b的附加装饰件。这样,我们能够非常简便地为所述侧透光板12赋予多种装饰性元素而使其具有千差万别的风格,例如采用与所述竖外边框1b不同的材质,或者配置与外边框1b不同的色彩,而且还可以设置具有形态各异的人物、动植物造型或其他美丽的造型的所述透光窗口12a和浮雕图案。这样,使用者能够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具有不用外观效果的侧透光板12,所述侧透光板12也使所述竖外边框1b的外观变得灵动、活泼,而改掉以外一贯呆板的外观效果。所述侧透光板12除了采用上述的扣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侧插接连接的方式,甚至还可以是将所述侧透光板12与所述外边框1b一体化挤压成型,挤压成型后可以采用冲压等加工方式在该腔底壁上加工出可以透光的孔,从而让所述侧透光板12具有透光功能。其中,侧插接是指从所述外边框1b的端部把所述侧透光板12插入到所述凹腔112的腔口位置的插槽结构中。其中,在所述侧透光板12与所述外边框1b之间被布置为一体化挤压成型的结构情况下(图中未画出),定义了所述侧透光板12可以直接就是所述外边框的一部分外露的壁体,也可以进一步是所述凹腔112的一个底壁。在所述侧透光板12是所述凹腔112的一个底壁的结构中,所述凹腔112的腔口朝向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与所述凹腔112相通当然光线也能互通。这样可以在所述凹腔112和所述窗口空间7中分别设置第二发光体D1、第一发光体D2,也可以在所述凹腔112或所述窗口空间7中统一设置一个(或一组)发光体,当然并不妨碍一组发光体包含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凹腔112成为光线通过的一个通道,即为让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内侧所设置第一发光体D2的光线通过的通道或让所述第二发光体D1的光线照射到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内侧空间的通道。至于所述侧透光板12布置在所述外边框1b上的位置,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布局形式,除了上述形式外,所述侧透光板12还可以覆盖全部的所述外边框1b的外侧立面。至于所述侧透光板12的朝向,它可以是朝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还可以是多面体的形状而具有多个朝向。而为了进一步丰富所述外框1的装饰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下面仍然以所述竖外边框1b为例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在所述竖外边框1b的横支臂110上还设置有往上延伸的上直臂113,在所述上直臂113的顶端设置有横向臂114,而在所述横向臂114的顶端面D设置为能够与建筑顶面结合的配合面,通过所述顶端面D与建筑顶面结合能够减少所述灯岛与所述建筑顶面之间的间隙。而所述顶端面D是指,所述竖外边框1b上靠近所述建筑顶面的端面。如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外边框1b上还设置有上部卡槽16,所述上部卡槽16位于所述外边框1b上部的外侧立面上并位于所述凹腔112的上面。实质上,所述上部卡槽16也就位于所述上直臂113的外侧面上。在所述上部卡槽16上卡接有上装饰板13,所述上装饰板13与所述侧透光板12上下排列布置。另外,在所述外边框1b上还设置有下部卡槽19,所述下部卡槽19位于所述外边框1b的下侧立面上。如图6所示,在所述竖立臂111的下端还设置有往内侧延伸的横向臂115。实质上所述下部卡槽19也就位于所述横向臂115的下侧面上。在所述下部卡槽19上卡接有下装饰板14。根据上述方案,所述上装饰板13、下装饰板14也与所述竖外边框1b为相互独立的构件,而所述上装饰板13、下装饰板14都能够通过结合到所述上部卡槽16、下部卡槽19上而附加到所述竖外边框1b上,成为所述竖外边框1b的附加装饰件。这样,由外侧看,所述竖外边框1b由上装饰板13、侧透光板12和下装饰板14依次覆盖,所述侧透光板12、上装饰板13和下装饰板14的外表面组合形成所述竖外边框1b的外露面。所述侧透光板12、上装饰板13和下装饰板14能够混搭出各种各样的风格,赋予了所述外框1多变的外观效果,从而能够充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如图3所示,所述一对横外边框1a和一对竖外边框1b围成框状或者说环状,为此所述外框1具有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而相邻的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之间在所述外框1的拐弯接合处,即外边框端部(11a、11b)之间通过转角结合体4予以衔接,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工艺或下面提及的所述内连接块5等方法把外边框端部(11a、11b)拼接一起。如图8所示,所述转角结合体4具有外露的中外露面40、上外露面41以及外露的下外露面42,所述侧透光板12的外表面120与所述转角结合体4的中外露面40大致平齐,所述上装饰板13的外表面130与所述转角结合体4的上外露面41大致平齐;而所述下装饰板14的外表面140与所述转角结合体4的下外露面42大致平齐。这样,所述转角结合体4能够与所述侧透光板12、上装饰板13和下装饰板14进行平滑过渡的衔接。其中,所述外边框端部(11a、11b)是指,位于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的延伸方向上的首端部或尾端部。由于,相邻的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的外边框端部(11a、11b)之间通过转角结合体4衔接,为此,相邻的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连接时无需进行精准的切割,大大简化了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之间的安装操作。而为了加强所述横外边框1a和竖外边框1b转角部位的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外框1包括有内连接块5,所述外边框(1a、1b)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内连接块5形成连接,所述内连接块5通过铆钉或螺钉连接到所述外边框(1a、1b)上并收藏在所述外框1的非外露立面上。当把所述灯岛完成安装后,也就能够很好地把所述内连接块5予以隐藏。另外,在所述内连接块5上还设置有便于螺丝或者下面将提及到的吊杆52等吊装装置穿过的连接孔50,而为了方便所述吊装装置的安装或拆卸所述外框1,所述连接孔50的正投影位置位于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内。这样可以借助于所述转角结合体4和内连接块5形成不同段的所述外边框(1a、1b)之间的机械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现场情况事先组装所述外框1。根据上述方案可以得知,所述外框1是形成和界定整个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及所述灯岛的外围件之一,由于所述外边框(1a、1b)是型材结构件,为此在现场组装或出厂前在工厂事先组装时,可以截取适配的长度的所述外边框(1a、1b)组装成框状,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任意设置不受限制,从而让整个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面积、形状也可以不受限制而可以根据室内顶部空间的形状适配性布局。所述外框1不仅界定了所述窗口空间7水平方向延伸的幅度,还界定了所述灯具骨架结构的高度延伸幅度,为此所述灯具骨架结构及所述灯岛与传统的水晶吊灯相比不会占用过高的垂直空间,为此可以适用于普通的家居和办公空间等普通低层的室内环境中。如图6所示,所述灯具骨架结构还包括,在所述外边框(1a、1b)的非外露立面例如所述竖立臂111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能够卡接连接第一连接器81、第二连接器82、第三连接器83、第四连接器84等的内卡槽100,所述内卡槽100沿所述外边框1b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内卡槽100由一对呈L型的弯钩臂(101、102)组成。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连接器83是连接用于定位吊装所述外框1的吊装五金件。所述第三连接器83具有T型头830和折弯尾部831,所述T型头830插入并定位在所述插槽100中,而所述折弯尾部831通过锁定件(图中未画出)锁定到房屋内部的主结构顶层60上,亦即我们常说的屋顶。这样,借助所述连接器83把所述外框1吊装到所述顶层60上,并使所述外框1的顶端面D顶靠在吊顶层61的下侧的吊顶层面E上。如图6所示,为了增强所述外框1与所述顶层60之间的机械连接,同时也为了能够使所述外框1的顶端面D能够与所述吊顶层面E形成无缝衔接的效果,在所述外框1上还设置有所述吊杆52。所述吊杆52穿过所述内连接块5的连接孔50连接到顶层60上。这样,所述外框1结合到建筑顶面,即吊顶层面E上。当然,在没有设置所述吊顶层61的情况下,所述外框1还可以直接结合到所述顶层60的顶层面上,该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螺钉代替所述吊杆52。如图4所示,所述外边框(1a、1b)结合到顶层结构上后,就会体现出视觉不同的立面,即本方案所述外边框(1a、1b)的外侧立面和下侧立面。所述外侧立面是指位于所述外边框(1a、1b)的外侧并大致地垂直于水平面(地面)的一个侧立面,相对的为内侧立面。所述外边框(1a、1b)的下侧立面,是指位于所述外边框(1a、1b)的下侧并大致地平行于水平面(地面)的一个侧立面。所述外边框(1a、1b)的非外露立面,是指所述灯岛安装就位后,人站在地面上不能正常观察到的立面或部位,例如所述外框1的顶端立面、内侧立面等;所述外露面,是指暴露于人的视线范围内的外表面。为此立面代表的是一种方位或者说方向的概念。进一步的方案是,如图3所示,所述灯具骨架结构还包括,在一对相对的所述外边框1a之间设置有一根连接龙骨3,所述连接龙骨3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81连接到所述外边框1a的内卡槽100上,也即连接到一对所述外边框1a。所述第一连接器81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82类似的结构;同样地,如果设置有多根所述连接龙骨3,位于不同位置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器81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所述连接龙骨3连接。这样,所述连接龙骨3跨接在一对相对的所述外边框1a之间将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分隔成两个子窗口(70,71),所述子窗口(70,71)本身的面积大小根据下面将论述到的所述内框2的大小而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龙骨3为三角龙骨。在所述子窗口(70,71)中分别布置有2个纵向排列并间隔设置的正面透光面板20、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内侧设置第一发光体D2以及布置在所述两个正面透光面板20之间的装饰扣板2d,所述第一发光体D2固定在所述外框1上或者定位在其它辅助装置上。所述装饰扣板2b的下侧面与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下侧面大致平齐布置。又或者只在所述子窗口70中设置一个正面透光面板20,未设置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剩余的子窗口区域设置其他装饰物,例如所述装饰扣板2d或音箱等电器件。实质上,所述窗口空间7中的正面透光面板20的布置数量和位置,以及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和所述装饰扣板2d的配搭方式,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喜好随心所欲地进行拼装组合。为了丰富所述灯岛的装饰效果,在所述装饰扣板2d的正面上还可以印刷装饰性图案20d。其中,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是一种能够透射光线的板体,在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发光体D2情况下就能透射出光线;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采用透光仿玉石板制成,或者是透光塑料板、玻璃板,又或者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还可以是非透明的板体,而其上设置透光孔,这样,所述第一发光体D2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照射到下面空间,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下侧面形成正面光照面A。由于所述灯岛不仅具有所述正面光照面A还具有由所述侧向光照面B,从而使所述灯岛能够从多方位发射灯光,为特定的空间提供立体照明。其次,能够对所述第二发光体D1与所述第一发光体D2实施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的灯光模式。为了进一步便于组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设置所述板状灯具2a。如图6所示,所述板状灯具2a包括呈框状的内框2,将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圈定在所述内框2内,在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内侧设置第一发光体D2,在所述第一发光体D2上面设置盖板21,所述盖板21也圈定在所述内框2内。将所述内框2、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所述盖板21和所述第一发光体D2等器件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板状灯具2a或者说是内框组件,这样每一个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对应着一个(一组)所述第一发光体D2,所述板状灯具2a可以事先在工厂内组装完成后再在现场安装到所述窗口空间7中并连接电线。其中所述内框2本身可以是由3根以上的型材拼接而成。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把所述板状灯具2a和装饰扣板2d定位到所述窗口空间7中,而且也能够非常方便地对所述板状灯具2a和装饰扣板2d进行拆卸、更换,所述灯具骨架结构还包括,在所述窗口空间7的左、中、右位置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左三角龙骨3b、中三角龙骨3c和右三角龙骨3a。其中,所述左三角龙骨3b和右三角龙骨3a形成位于所述窗口空间7周边的边三角龙骨,而所述中三角龙骨3c形成中间三角龙骨也即所述连接龙骨3。在一对所述竖外边框1b的横向臂115的内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插接边15,位于左侧的所述外边框1b、位于右侧的所述外边框1b上的所述第一插接边15分别插接到所述左三角龙骨3b、右三角龙骨3a中,所述三角龙骨(3a、3b)依靠所述第一插接边15定位。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对所述外边框1b的内卡槽100上分别卡接有第二连接器82,所述第二连接器82是用于顶压住所述左三角龙骨3b、右三角龙骨3a。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82大致呈T型并具有插接头820和悬臂821,所述插接头820卡接到所述内卡槽100内,而所述悬臂820直接顶压在所述左三角龙骨3b、右三角龙骨3a的顶部。当然,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所述三角龙骨(3a、3b、3c)在跨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它的中段部位再通过卡码件和吊杆直接连接到建筑上,从而进一步补强吊装的力度。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内框2的外周缘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插接边23,把所述内框2从所述外框1的下侧向上沿箭头G方向推进到所述窗口空间7中并通过所述第二插接边23插接到三角龙骨(3a、3b、3c)中的其中两个相邻的三角龙骨上,从而非常方便地把所述板状灯具2a定位到所述子窗口区域,此时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也就借助于所述内框2从所述外框1的下侧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外框1所界定的窗口空间7中的子窗口区域。其中,所述内框2的外周缘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插接边23与第一插接边15平行设置同时插接到三角龙骨3a或三角龙骨3b中,也就是说,通过所述三角龙骨(3a或3b)将它们连接起来。当然,拆卸所述板状灯具2a也非常方便,从所述窗口空间7中往下推出所述板状灯具2a就能够非常快捷地完成全部或主要拆卸工作,也就是说当需要更换所述板状灯具2a时无需拆卸所述外框1就可以实现,不仅现场安装方便而且现场维修拆卸也方便。而所述装饰扣板2d上也设置有插接边(所述插接边采用类似所述第二插接边23的结构),把所述装饰扣板2d从所述外框1的下侧向上沿箭头G方向推进到所述窗口空间7中并通过所述插接边同样也插接到所述三角龙骨(3a、3b、3c)上。为此,所述装饰扣板2d的安装和拆卸也同样方便。当把所述板状灯具2a定位到所述子窗口区域后,在所述内卡槽100上还可以卡接用于连接定位所述第一发光体D2之电源的连接五金件(连接器),这样,所述第一发光体D2的电源定位在连接器上,而不需要搁置在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上。考虑到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采用透光仿玉石板制成而具有比较大的重量,为了增大对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的提拉力而防止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意外坠落,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弹簧(图中未画出),所述定位弹簧的中间圈体部分定位到连接在所述内框2上的支架上;当所述板状灯具2a安装到子窗口区域时,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顶压住所述内框1或所述支架,所述定位弹簧的另一端顶压在所述三角龙骨(3a、3b、3c)上。这样所述内框2不仅能够依靠其插接边与所述三角龙骨(3a、3b、3c)形成插接定位,而且也能借助于所述定位弹簧提升所述内框2及其所连接的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等部件,增强连接力度。安装时可以首先将所述定位弹簧的上端顶压在所述三角龙骨(3a、3b、3c)上,往下拉出所述板状灯具2a时,将所述内框2上的插接边对准所述三角龙骨(3a、3b、3c)的入口让其插入,插入时所述定位弹簧的也部分复位,所述定位弹簧与所述插接边组成一对类似夹臂的装置卡在所述三角龙骨(3a、3b、3c)上。拆下所述板状灯具2a时过程相反。这样就能实现非常便利地从所述窗口空间7的下方装拆所述板状灯具2a,至少不用拆下所述外框1。上述依靠所述定位弹簧提升和定位所述内框2及其所连接的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等部件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参考申请人的在先提交的201510066036.4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连接器84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器82基本类似的结构,卡接在所述内卡槽100中,用于连接定位所述发光体的照明电源(变压器或电源适配器)等。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灯具骨架结构能够拼接出不同尺寸规格的灯岛,不同数量的板状灯具2a或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或它们与所述装饰扣板2b、电器件的组合安装到所述灯具骨架结构上,而且多个所述板状灯具2a或所述正面透光面板20还能够拼接出不同风格的正向透光面A。当所述集成灯岛安装就位后,向下突出于所结合的吊顶层面E,像一座小岛突出于海洋,所述集成灯岛不仅具有向下的正向光照面A而且其外侧边也具有照向侧边方向的光照面B,为此可以为室内空间各个方位提供照明光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