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126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装置,尤其是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车床加工领域中,大部份还是依靠人工装夹工件,一台自动车床需要一个人专门值守,对于整个加工过程来说,自动化程度并不高,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和产品稳定性差。还有一种是利用通用多轴机械手自动装夹工件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实现车床的自动装夹工件功能,但是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对现有自动车床稍加改造,就能实现传统自动车床的自动装夹工件功能,大大提升自动车床生产自动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在机座上设有工件存贮滑槽、工件执行机构和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底部连接有燕尾座,所述的工件执行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座上的工件送入导轨副,该工件送入导轨副上通过联接座连接有唆嘴和夹紧气缸;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座上的伸缩导轨副,该伸缩导轨副上安装有伸缩座,伸缩座上联接伸缩气缸。本实用新型的机座上还设有挡块,并置于工件存贮滑槽的滑槽底,挡块联接挡料气缸,工件执行机构与伸缩机构以互相垂直的方式安装在机座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只需利用传统自动车床的X-Y向溜板功能,在自动车床上装上车床自动上料装置,操作员一次性将一定数量的工件装入工件存贮滑槽,启动机床后,就能实现工件加工自动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质量和产品稳定性也得到保证,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机械手复杂的伺服驱动系统。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8,机座8底部安装燕尾座7,该燕尾座7安装在自动车床的车架上,通过自动车床的X-Y向溜板功能,即车床的刀架,可以在相对于车床主轴方向作轴向和径向移动。在机座8上分别安装有工件存贮滑槽I、工件执行机构、伸缩机构、挡块13,该工件存贮滑槽I以直立方式安装在机座8上,当加工工件装入工件存贮滑槽I后,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入滑槽底部。工件执行机构和伸缩机构以互相垂直作用的方式安装在机座8中部,并置于工件存贮滑槽I的滑槽底部。工件执行机构负责夹紧工件,包括有工件送入导轨副4,在工件送入导轨副4上设有可轴向移动的联接座3,联接座3左右两端3分别联接唆嘴6和夹紧气缸2,唆嘴6上套有唆嘴套5,而夹紧气缸2通过拉杆螺丝15拉动唆嘴6,使唆嘴6可以夹紧工件存贮滑槽I滑落的工件。伸缩机构负责工件送入时让位,包括有伸缩导轨副9,在伸缩导轨副9设有可移动的伸缩座10,伸缩座10上联接伸缩气缸11,通过伸缩气缸11可以驱动伸缩座10前后移动。挡块13安装在工件存贮滑槽I的滑槽底,并通过连接挡料气缸12驱动挡块13与工件执行机构和伸缩机构配合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操作员一次性将一定数量工件装入工件存贮滑槽I后,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入滑槽底部,唆嘴6在夹紧气缸2的作用下夹紧工件,此时伸缩气缸11带动伸缩座10退回,唆嘴套5前移将工件送入车床卡盘并退回原位,完成这一过程后,加工并可开始。
权利要求1.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座(8 ),在机座(8 )上设有工件存贮滑槽(I)、工件执行机构和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8)底部连接有燕尾座(7),所述的工件执行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座(8)上的工件送入导轨副(4),该工件送入导轨副(4)上通过联接座(3)连接有唆嘴(6)和夹紧气缸(2);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座(8)上的伸缩导轨副(9),该伸缩导轨副(9)上装有伸缩座(10),伸缩座(10)上联接伸缩气缸(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执行机构与伸缩机构以互相垂直的方式安装在机座(8)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8)上还设有挡块(13 ),并置于工件存贮滑槽(I)的滑槽底,挡块(13 )联接挡料气缸(12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座,在机座上设有工件存贮滑槽、工件执行机构和伸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底部连接有燕尾座,所述的工件执行机构包括有工件送入导轨副,并通过联接座连接有唆嘴和夹紧气缸;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有伸缩导轨副,在伸缩导轨副上安装有伸缩座,伸缩座上联接伸缩气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实现工件加工自动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质量和产品稳定性也得到保证,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机械手复杂的伺服驱动系统。
文档编号B23B15/00GK202606877SQ20122019421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杨辉 申请人: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