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995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属于机械工程中的成形与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精密模具生产中,熨薄模具熨薄效果主要受熨薄量、熨薄凹凸模的设计,摩擦系数的影响,不恰当的涉及会造成过高的径向压力,引起爆模,或造成过高的轴向拉应力,引起产品的侧壁料厚不均、裂缝或断裂,模具的使用寿命不长,从而生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高产品的熨薄质量,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能够稳定性生产,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上模垫板,所述上模垫板的下方设有熨薄凸模,所述下模座的上方设有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垫板的上方设有熨薄冲头,所述熨薄冲头的中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上方设有抬料块。

作为优选的,所述熨薄冲头底端设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半径是工件料厚的2倍,所述倒圆角度数为5-10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熨薄冲头的开口内侧设有倒角r,所述倒角r的读数是20度。

作为优选的,使用TD模具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对熨薄冲头进行处理,所述熨薄冲头表面设有一层金属碳化层。

作为优选的,所述熨薄凸模与熨薄冲头之间的间隙为工件厚度的90%-97%。

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钢材弹簧或氮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确保表面无严重的划伤或剧烈的材料变薄。1)熨薄凸模3随上模座1和上模垫板2向下做工,抬料块8抬起工件7。抬料块8起到压料和脱料作用,熨薄工序按适当的量进行,一般介于熨前厚度的3%-10%,之前经过的拉深工序越多,量就取越小,并配以相应的冲头角度及圆角来避免过高的径向压应力,引起爆模,或轴向拉应力;2)冲头圆角一般是按料厚的2倍设计,角度一般在5-10度之间,熨薄过程确保多余材料在往轴向推挤过程中也能把材料往径向挤压,降低了材料向上硬堆积而拉裂,以及径向而产生的过高径向应力会对凹凸模造成损害;3)引起产品拉裂可能性,熨薄冲头4开口尺寸采用20度斜角导入,熨薄量为20%mm,熨薄冲头4采用表面TD处理,解决因为径向压应力过大而产生的工件表面损伤,在熨薄的同时将多余的材料往熨薄方向,后续切除,精整可达到壁厚+/-0.01及Ra0.8高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熨薄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上模座;2、上模垫板;3、熨薄凸模;4、熨薄冲头;5、下模垫板;6、下模座;7、工件;8、抬料块;9、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阅图1至图4。

一种工件熨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6,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设有上模垫板2,所述上模垫板2的下方设有熨薄凸模3,所述下模座6的上方设有下模垫板5,所述下模垫板5的上方设有熨薄冲头4,所述熨薄冲头4的中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弹性部件9,所述弹性部件9的上方设有抬料块8。

所述熨薄冲头4底端设有倒圆角,所述倒圆角半径是工件7料厚的2倍,所述倒圆角度数为5-10度。

所述熨薄冲头4的开口内侧设有倒角r,所述倒角r的读数是20度。

使用TD模具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对熨薄冲头4进行处理,所述熨薄冲头4表面设有一层金属碳化层。

所述熨薄凸模3与熨薄冲头4之间的间隙为工件厚度的90%-97%。

所述弹性部件9为钢材弹簧或氮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原理是:熨薄凸模3随上模座1和上模垫板2向下做工,抬料块8抬起工件7。抬料块8起到压料和脱料作用,熨薄工序按适当的量进行,一般介于熨前厚度的3%-10%,之前经过的拉深工序越多,量就取越小,并配以相应的冲头角度及圆角来避免过高的径向压应力,如图3和图4,本实施例冲头圆角一般是按料厚的2倍设计,角度一般在5-10度之间,引起爆模,或轴向拉应力,引起产品拉裂可能性,熨薄冲头4开口尺寸采用20度斜角导入,熨薄量为20%mm,熨薄冲头4采用表面TD处理,解决因为径向压应力过大而产生的工件表面损伤,在熨薄的同时将多余的材料往熨薄方向,后续切除,精整可达到壁厚+/-0.01及Ra0.8高精度。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