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875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于直径超过2米的大型管件的焊接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焊接技术,焊接精度低,很难满足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对于重要大型管件部件,迫切需要采用机器人焊接以提高焊接质量和精度。而对于大型管件的机器人焊接系统来说,设计满足大型管件机器人焊接的变位机,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以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由支撑轮(1)、支撑轮安装架(2)、承载平台(3)、底座(4)、槽钢框架(5)、弹性垫圈(6)、圆柱滚子轴承(7)、轮子(8)、支撑轮轴(9)组成;

所述的底座(4)与地面使用大螺栓连接固定,与槽钢框架(5)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槽钢框架(5)与承载平台(3)点焊在一起;

所述的支撑轮(1)和支撑轮安装架(2)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支撑轮安装架(2)和承载平台(3)以及槽钢框架(5)通过大螺栓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利用支撑轮(1)来减少转动变位机上大型管状工件的转动阻力,周向工位调整方便、准确,承载能力大,工件转动的辅助时间少,焊接机器人的焊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大型管件变位机的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配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轮式结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下视图。

在图1、图2、图3中,1a.第一支撑轮式结构、1b.第二支撑轮式结构、2.支撑轮安装架、 3.承载平台、4a.第一底座、4b.第二底座、4c.第三底座、4d.第四底座、5.槽钢框架、6a.第一弹性垫圈、6b.第二弹性垫圈、7a.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b.第二圆柱滚子轴承、8.轮子、 9.支撑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

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该托架由支撑轮(1)、支撑轮安装架(2)、承载平台(3)、底座(4)、槽钢框架(5)、弹性垫圈(6)、圆柱滚子轴承(7)、轮子(8)、支撑轮轴(9)组成,其中,底座(4)与地面使用大螺栓连接固定,与槽钢框架 (5)焊接在一起;槽钢框架(5)与承载平台(3)点焊在一起,支撑轮(1)和支撑轮安装架(2)焊接在一起,支撑轮安装架(2)和承载平台(3)以及槽钢框架(5)通过大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支撑轮(1)共有2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轮式结构(1a)和第二支撑轮式结构(1b),第一支撑轮式结构(1a)包括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第一弹性垫圈(6a),支撑轮轴(9),第二弹性垫圈(6b),第二圆柱滚子轴承(7b),轮子(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与支撑轮轴(9)为轻过盈配合左侧依靠第一弹性垫圈(6a)轴向定位,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与轮子(8)为轻过盈配合,依靠轮子(8)内部轴承室做轴承的右部轴向定位,第二圆柱滚子轴承(7b)与支撑轮轴(9)之间为轻过盈配合与轮子(8)为轻过盈配合且依靠第二弹性垫圈(6b)和轮子(8)做轴向定位,支撑轮轴(9)与第一支撑轮式结构安装架(2a)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第二支撑轮式结构 (1b)包括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第一弹性垫圈(6a),支撑轮轴(9),第二弹性垫圈(6b),第二圆柱滚子轴承(7b),轮子(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与支撑轮轴(9)为轻过盈配合左侧依靠第一弹性垫圈(6a)轴向定位,第一圆柱滚子轴承(7a)与轮子(8)为轻过盈配合,依靠轮子(8)内部轴承室做轴承的右部轴向定位,第二圆柱滚子轴承(7b)与支撑轮轴 (9)之间为轻过盈配合与轮子(8)为轻过盈配合且依靠第二弹性垫圈(6b)和轮子(8)做轴向定位,支撑轮轴(9)与第二支撑轮式结构安装架(2b)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所述的一种大型管件焊接机器人变位机的固定托架,其特征在于底座(4)共有第一底座 (4a),第二底座(4b),第三底座(4c),第四底座(4d)四部分;对于第一底座(4a),采用工字钢,其上表面与槽钢框架(5)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后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一起;下表面打螺栓孔与地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对于第二底座(4b),采用工字钢,其上表面与槽钢框架(5)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后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一起;下表面打螺栓孔与地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对于第三底座(4c),采用工字钢,其上表面与槽钢框架(5)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后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一起;下表面打螺栓孔与地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对于第四底座(4d),采用工字钢,其上表面与槽钢框架(5)内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后通过点焊方式焊接在一起;下表面打螺栓孔与地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