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口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63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管口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管端缩扩成型的管口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管的接头管的管端需要缩扩口成型;管子扩缩口机的结构可从专利公告号为CN2860663Y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铜管自动扩缩口机获得了解;传统的管子扩缩口机存在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易起皱圆整度较差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的管口加工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的管子扩缩口机存在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易起皱圆整度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的管口加工装置。

一种管口加工装置,包括:缩扩口模;所述的缩扩口模包括:由若干个内瓣模组成的内模,由若干个与内模同轴设置的外瓣模组成的外模,分别实现内模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及外模的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的驱动装置。管口加工装置使用时,将管子的端口插入内模和外模之间;当管端需要缩口时,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对管端进行缩口,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进行缩口的同时,内瓣模沿径向向内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当管端需要扩口时,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对管端进行扩口,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进行扩口的同时,外瓣模沿径向向外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防止管端外侧起皱且保持圆整。该管口加工装置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通过内模、外模的径向移动配合,实现对管端口准确定位、扩缩口成型、整形等多功能一体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有两个端板的内模油缸体,设于内模油缸体中的内模活塞,与内模活塞连接且两端各穿出一个端板的内模活塞杆,前端设有位于内模中的圆锥段且与内模活塞杆前端连接的内模推杆,套设在内模活塞杆外且后端与位于前侧的端板连接的外模活塞杆,套设在外模活塞杆外且与外模活塞杆滑动连接的外模油缸体,设于外模油缸体中且与外模活塞杆连接的外模活塞,前端设有内锥孔且后端与外模油缸体前端连接的外模推筒;外瓣模的外端设有与内锥孔匹配的外锥面;内瓣模的内端设有与圆锥段匹配的内锥面。驱动装置的外模油缸体为套在外模活塞杆外的移动件结构紧凑;驱动装置既能单独驱动内模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及外模的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也能驱动内模和外模径向同步扩张和收缩,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外模推筒内且后端与外模活塞杆连接的外模安装盘,内模压圈和外模压圈;外模安装盘前端设有安装内模压圈的压圈沉孔;压圈沉孔的底面设有直径分别小于外模活塞杆直径和内模压圈内孔直径的容置孔;内瓣模后端设有外端伸入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前端之间的限位块;外模安装盘的前端设有个数与外瓣模个数相同的径向滑槽;外瓣模设有位于径向滑槽中且与径向滑槽匹配的滑动档;外模压圈压住滑动档且与外模安装盘的前端连接;滑槽为梯形槽或燕尾槽;滑动档与滑槽匹配。内瓣模后端设有外端伸入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前端之间的限位块,使内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的轴向移动;外瓣模设有位于径向滑槽中且与径向滑槽匹配的滑动档,外模压圈压住滑动档且与外模安装盘的前端连接,使外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外模安装盘的轴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个数与限位块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径向滑轨;限位块后端通过径向滑轨与外模活塞杆前端连接。提高内瓣模的径向移动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口加工装置还包括:设有两个电动直线滑台的底座;缩扩口模有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装置有对称设置且前端相对的两个;两个驱动装置的端板与两个电动直线滑台的滑块一一对应连接。缩扩口模有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装置有对称设置且前端相对的两个,利于对管子的两端同时进行缩扩口,且能提高缩扩口后管子两端的同轴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口加工装置还包括:支承座;支承座包括:下端与底座连接且设有竖向导孔的座体,下端插入竖向导孔中的导杆,上端设有V形槽且与导杆上端连接的支承块,锁紧螺钉;座体侧围设有与竖向导孔贯通的螺孔;锁紧螺钉的螺杆与螺孔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一端压住导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若干个外瓣模组成的外模具有圆柱形内孔,或圆锥形内孔;若干个内瓣模组成的内模具有与圆柱形内孔配合的外圆柱面,或与圆锥形内孔配合的外圆锥面。利于对不同形状要求的端口进行进行缩扩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形内孔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圆柱面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圆锥形内孔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圆锥面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椭圆形内孔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椭圆面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及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能根据需要在端口侧围一侧压出凹槽,在端口侧围另一侧压出凸条,提高端口的强度和刚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模设有外瓣模沿径向向外复位的外模复位装置;内模设有设有内瓣模沿径向向内复位的内模复位装置。利于外模和内模复位。

管口加工装置的管口加工方法,步骤一,按需要缩扩口的管子的规格调整好支承块的高度,且将管子放在V形槽上;步骤二,电动直线滑台带动驱动装置和缩扩口模移动,管子的端口插入内模和外模之间;步骤三,当管端需要缩口时,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到位,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对管端进行缩口,外瓣模与内瓣模共同作用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或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对管端进行缩口,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进行缩口的同时,内瓣模沿径向向内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当管端需要扩口时,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到位,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对管端进行扩口,内瓣模与外瓣模共同作用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或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对管端进行扩口,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进行扩口的同时,外瓣模沿径向向外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防止管端外侧起皱且保持圆整;通过编程控制驱动装置的动作能实现不同管端形状,缩扩口的内外动作次序,压力大小变化的需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管口加工装置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通过内模、外模的径向移动配合,实现对管端口准确定位、扩缩口成型、整形等多功能一体化。驱动装置的外模油缸体为套在外模活塞杆外的移动件结构紧凑;驱动装置既能单独驱动内模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及外模的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也能驱动内模和外模径向同步扩张和收缩,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内瓣模后端设有外端伸入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前端之间的限位块,使内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的轴向移动;外瓣模设有位于径向滑槽中且与径向滑槽匹配的滑动档,外模压圈压住滑动档且与外模安装盘的前端连接,使外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外模安装盘的轴向移动。限位块后端通过径向滑轨与外模活塞杆前端连接,提高内瓣模的径向移动精度。缩扩口模有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装置有对称设置且前端相对的两个,利于对管子的两端同时进行缩扩口,且能提高缩扩口后管子两端的同轴度。若干个外瓣模组成的外模具有圆柱形内孔,或圆锥形内孔;若干个内瓣模组成的内模具有与圆柱形内孔配合的外圆柱面,或与圆锥形内孔配合的外圆锥面;利于对不同形状要求的端口进行进行缩扩口。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及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能根据需要在端口侧围一侧压出凹槽,在端口侧围另一侧压出凸条,提高端口的强度和刚度。外模设有外瓣模沿径向向外复位的外模复位装置,内模设有设有内瓣模沿径向向内复位的内模复位装置,利于外模和内模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模的圆柱形内孔侧围设有环形凹槽,内模的外圆柱面侧围设有环形凸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瓣模1、内模2、外瓣模3、外模4、端板5、内模油缸体6、内模活塞7、内模活塞杆8、圆锥段9、内模推杆10、外模活塞杆11、外模油缸体12、外模活塞13、内锥孔14、外模推筒15、外锥面16、内锥面17、外模安装盘18、内模压圈19、外模压圈20、压圈沉孔21、容置孔22、限位块23、径向滑槽24、滑动档25、径向滑轨26、圆柱形内孔27、外圆柱面28、环形凹槽29、环形凸条30、电动直线滑台31、底座32、竖向导孔33、座体34、导杆35、V形槽36、支承块37、锁紧螺钉38。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管口加工装置,包括:缩扩口模;所述的缩扩口模包括:由六个内瓣模1组成的内模2,由两个与内模2同轴设置的外瓣模3组成的外模4,分别实现内模2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及外模4的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的驱动装置。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设有两个端板5的内模油缸体6,设于内模油缸体6中的内模活塞7,与内模活塞7过盈配合连接且两端各穿出一个端板5的内模活塞杆8,前端设有位于内模2中的圆锥段9且与内模活塞杆8前端螺纹连接的内模推杆10,套设在内模活塞杆8外且后端与位于前侧的端板5螺钉连接的外模活塞杆11,套设在外模活塞杆11外且与外模活塞杆11滑动连接的外模油缸体12,设于外模油缸体12中且与外模活塞杆11过盈配合连接的外模活塞13,前端设有内锥孔14且后端与外模油缸体12前端螺钉连接的外模推筒15;外瓣模3的外端设有与内锥孔14匹配的外锥面16;内瓣模1的内端设有与圆锥段9匹配的内锥面17。

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外模推筒15内且后端与外模活塞杆11螺钉连接的外模安装盘18,内模压圈19和外模压圈20;外模安装盘18前端设有安装内模压圈19的压圈沉孔21;压圈沉孔21的底面设有直径分别小于外模活塞杆11直径和内模压圈19内孔直径的容置孔22;内瓣模1后端设有外端伸入内模压圈19和外模活塞杆11前端之间的限位块23;外模安装盘18的前端设有个数与外瓣模3个数相同的径向滑槽24;外瓣模3设有位于径向滑槽24中且与径向滑槽24间隙配合的滑动档25;外模压圈20压住滑动档25且与外模安装盘18的前端螺钉连接;滑槽24为梯形槽或燕尾槽;滑动档25与滑槽24间隙配合。

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个数与限位块23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径向滑轨26;限位块23后端通过径向滑轨26与外模活塞杆11前端连接。

所述的两个外瓣模3组成的外模4具有圆柱形内孔,或圆锥形内孔;六个内瓣模1组成的内模2具有与圆柱形内孔配合的外圆柱面,或与圆锥形内孔配合的外圆锥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两个外瓣模3组成的外模4具有圆柱形内孔27,六个内瓣模1组成的内模2具有与圆柱形内孔27配合的外圆柱面28。

如附图3所示:所述的圆柱形内孔27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圆柱面28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圆锥形内孔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圆锥面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椭圆形内孔侧围设有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外椭圆面侧围设有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圆柱形内孔27侧围设有环形凹槽29,外圆柱面28侧围设有与环形凹槽29对应的环形凸条30。

所述的外模4设有外瓣模3沿径向向外复位的外模复位装置(附图中未画出);内模2设有设有内瓣模1沿径向向内复位的内模复位装置(附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如附图4所示:所述的管口加工装置还包括:设有两个电动直线滑台31的底座32,支承座;缩扩口模有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装置有对称设置且前端相对的两个;两个驱动装置的端板5与两个电动直线滑台31的滑块一一对应螺钉连接;支承座包括:下端与底座32螺钉连接且设有竖向导孔33的座体34,下端插入竖向导孔33中的导杆35,上端设有V形槽36且与导杆35上端螺钉连接的支承块37,锁紧螺钉38;座体34侧围设有与竖向导孔33贯通的螺孔;锁紧螺钉38的螺杆与螺孔螺纹连接且螺杆的一端压住导杆35。竖向导孔3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导杆35的横截面形状为与竖向导孔33间隙配合的矩形。

管口加工装置的管口加工方法,步骤一,按需要缩扩口的管子的规格调整好支承块37的高度,且将管子放在V形槽36上;步骤二,电动直线滑台31带动驱动装置和缩扩口模移动,管子的端口插入内模2和外模4之间;步骤三,当管端需要缩口时,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到位,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对管端进行缩口,外瓣模与内瓣模共同作用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或内模活塞杆8带动内模推杆10向前移动,在圆锥段9与内锥面17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1沿径向向外侧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外模油缸体12带动外模推筒15向前移动,在内锥孔14与外锥面16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3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对管端进行缩口;在外瓣模3沿径向向内侧运动进行缩口的同时,内瓣模1沿径向向内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内侧围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当管端需要扩口时,外模油缸体带动外模推筒向前移动,在内锥孔与外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沿径向向内侧运动到位,内模活塞杆带动内模推杆向前移动,在圆锥段与内锥面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对管端进行扩口,内瓣模与外瓣模共同作用防止管端内侧起皱且保持圆整;或外模油缸体12带动外模推筒15向前移动,在内锥孔14与外锥面16配合作用下,推动外瓣模3沿径向向内侧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内模活塞杆8带动内模推杆10向前移动,在圆锥段9与内锥面17配合作用下,推动内瓣模1沿径向向外侧运动对管端进行扩口;在内瓣模1沿径向向外侧运动进行扩口的同时,外瓣模3沿径向向外侧同步运动,抵住管端外侧围防止管端外侧起皱且保持圆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管口加工装置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通过内模、外模的径向移动配合,实现对管端口准确定位、扩缩口成型、整形等多功能一体化。驱动装置的外模油缸体为套在外模活塞杆外的移动件结构紧凑;驱动装置既能单独驱动内模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及外模的径向扩张和收缩动作,也能驱动内模和外模径向同步扩张和收缩,使管端缩口或扩口时,管端相反侧不起皱圆整度较好。内瓣模后端设有外端伸入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前端之间的限位块,使内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内模压圈和外模活塞杆的轴向移动;外瓣模设有位于径向滑槽中且与径向滑槽匹配的滑动档,外模压圈压住滑动档且与外模安装盘的前端连接,使外瓣模径向移动灵活且限制了外瓣模相对外模安装盘的轴向移动。限位块后端通过径向滑轨与外模活塞杆前端连接,提高内瓣模的径向移动精度。缩扩口模有同轴对称设置的两个,驱动装置有对称设置且前端相对的两个,利于对管子的两端同时进行缩扩口,且能提高缩扩口后管子两端的同轴度。两个外瓣模组成的外模具有圆柱形内孔,或圆锥形内孔;六个内瓣模组成的内模具有与圆柱形内孔配合的外圆柱面,或与圆锥形内孔配合的外圆锥面;利于对不同形状要求的端口进行进行缩扩口。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及与螺旋凹槽或环形凹槽对应的螺旋凸条或环形凸条,能根据需要在端口侧围一侧压出凹槽,在端口侧围另一侧压出凸条,提高端口的强度和刚度。外模设有外瓣模沿径向向外复位的外模复位装置,内模设有设有内瓣模沿径向向内复位的内模复位装置,利于外模和内模复位。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