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带炉腹空冷的转炉托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炉腹空冷的转炉托圈。
背景技术:
转炉托圈是冶金转炉设备中炉体设备和倾动装置等的支撑装置。目前国内外转炉设备的托圈种类繁多,炉壳壳体被托圈环体包围的区域称之为炉腹。由于该区域空间狭小,空气对流困难,常造成该区域的炉壳温度过高并引发局部壳体的高温蠕变,使炉壳寿命减短,增加了维修成本并影响生产及安全。目前国内炉腹空冷已有使用,但由于气冷管组的布置及喷孔布置不够合理,局部地方漏气严重,冷却效率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腹空气冷却的转炉托圈,以降低炉腹区域炉壳的温度,减少炉壳变形,提高炉壳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托圈一侧耳轴开有中心孔,耳轴中心孔与内导气管连通并与托圈外分气头相连,分气头与两侧外导气管联接,外导气管沿半环体布置并与气冷管组相连,气冷管组由主气管及垂直布置的支管组成。支管道上开有喷吹孔。
大流量的冷却空气通过托圈一侧耳轴中心孔导入,经由内导气管将冷却气导出托圈表面。内导气管确保托圈内腔的介质与冷却空气隔绝接触。冷却气导出托圈表面后通过分气头进入两外导气管,外导气管沿托圈半环体布置并将冷却气体导至气冷管组,气冷管组将冷却气体分布并直接喷吹到炉腹间隙中的炉壳上。
本实用新型之炉腹空冷技术简单可靠,运行安全,维护便利,大流量的低压空气直接喷吹到炉壳,改善了冷却效率,在炉壳上构成高强紊流空气冷却层,并在炉腹形成强制对流,可有效地降低了炉腹段炉壳温度,减小炉壳的变形,提高炉壳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费用和运行安全性。
图1是托圈装配主剖视图图2是托圈装配俯视图图中,1为耳轴、2为支块、3为半环体、4为内导气管、5为外导气管、6为气冷管组、7为分气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托圈一侧耳轴1开有中心孔,耳轴1中心孔与内导气管4连通并与托圈外分气头11相连,分气头7与两侧外导气管5联接,外导气管5沿托圈半环体3布置,在托圈内侧的圆周上布满气冷管组6,外导气管5与气冷管组6的主气管连接,每块气冷管组6由主气管及若干垂直布置的支管组成,支管道上开有喷吹孔。支管上喷孔上稀下密。
空气通过某一侧耳轴1中心孔导入,通过内导气管4将空气进入分气头7后进入外导气管5,外导气管将空气导至气冷管组6,通过支管道上开有的喷吹孔,将冷却空气直接喷吹到炉壳上。大流量的低压空气直接喷吹到炉壳,改善了冷却效率,在炉壳上构成高强紊流空气冷却层,并在炉腹形成强制对流,可有效地降低了炉腹段炉壳温度,减小炉壳的变形,提高炉壳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费用和运行安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带炉腹空冷的转炉托圈,主要由耳轴(1)、支块(2)、半环体(3)、内导气管(4)、外导气管(5)组成,其特征在于托圈一侧耳轴(1)有中心孔,耳轴(1)中心孔与内导气管(4)连通并与托圈外分气头(7)相连,分气头(7)与两侧外导气管(5)联接,外导气管(5)沿半环体(3)布置并与气冷管组(6)相连,气冷管组(6)由主气管及垂直布置的支管组成,支管道上开有喷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炉腹空冷的转炉托圈,其特征在于支管上喷孔上稀下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炉腹空冷的转炉托圈。主要由耳轴、支块、半环体、内导气管、外导气管组成,托圈一侧耳轴有中心孔,耳轴中心孔与内导气管连通并与托圈外分气头相连,分气头与两侧外导气管联接,外导气管沿半环体布置并与气冷管组相连,气冷管组由主气管及垂直布置的支管组成,支管道上开有喷吹孔。本实用新型简单可靠,运行安全,维护便利,减小炉壳的变形,提高炉壳寿命,减少设备的维护费用和运行安全性。
文档编号C21C5/46GK2729081SQ2004200616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黄其明, 赵渭康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