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993阅读:10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安装在无心磨床上 完成气门磨削加工的自动进给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无心磨机床被广泛应用在内燃机另配件圆柱面加工及机械加工领域中,其棒料杆 部磨削原理采用棒料圆柱表面定位进行无心磨削加工。气门是内燃机配气机构中的运动部 件,其制造过程工艺复杂。气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杆部磨削采用无心磨削加工,其杆部废 品率占气门整个机加工废品率相当大一部分;主要原因是磨削加工时操作工手动进给及手 动拿放不稳定造成杆部尺寸不合格及杆部表面擦伤报废。为解决气门制造这一环节靠手工 进给的技术难题,需要设计出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用以提高无心磨床自动化生产水平, 降低气门加工废品率,保证气门的生产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解决在气门制造阶段气 门加工件靠手工进给及造成产品质量差、废品率高的问题,通过在无心磨床上安装自动进 给装置,提高无心磨床自动化生产水平,实现减废增效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包括液压控制机构,还安装 有液压推力油缸部分和拉力部分;液压推力部分由推力油缸、联轴器、推力杆、铰链轴和轴承、单向调速阀和丝杆锁 紧机构组成,推力油缸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右侧面上部,推力杆两端连接有两个铰链轴, 铰链轴装有轴承,一个铰链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推力油缸的活塞,另一个铰链轴通过联轴器 与导轮机构中的进给丝杆连接,丝杆上装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用螺栓固定在法兰座上,法 兰座固定在导轮机构上;在底座右侧安装有单向调速阀;底座通过内六角螺丝安装在机床 身上;拉力部分有两组动滑轮座和定滑轮座,分别安装在液压推力部分的两侧,动滑轮 座固定在机床导轮机构上,定滑轮座固定在底座上,安装有四个滑轮,动、定两滑轮间分别 采用钢丝绳牵引,绕过动滑轮的钢丝绳一端绕在支座上,绕过定滑轮的钢丝绳一端与负重 块部件连接,钢丝绳两末端均通过回折并用钢丝契套和钢丝绳夹固定;支座固定在底座中 部;液压控制机构中包括有单向调速阀、二位四通换向阀和溢流阀,液压控制机构与 机床液压站连接。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所述的锁紧机构由锁紧法兰、锁紧夹具、顶 套、锁紧螺帽和锁紧手柄组成。所述负重块设有两个孔,孔内插入负重杆,负重杆上通过联接螺丝及销轴将负重 块与钢丝绳连接。[0010]所述的在装置的底座右侧面上部安装了液压控制的推力油缸,通过调节阀门来控 制油缸的运动速度,其中,通过单向调速阀调节压力,溢流阀保持泵的出口压力恒定,二位 四通换向阀实现接通并改变液流的方向来完成工作过程。在推力油缸两侧下方安装了两组 滑轮座、固定有四个滑轮,通过液压控制机构控制推力油缸活塞运动,活塞向下移动,通过 联轴器带动铰链轴移动,推动推力杆向左移动,并通过铰链轴和联轴器推动导轮机构上丝 杆向左移动,使无心磨床导轮进给拖板向左横向移动向工件处靠拢,使导轮接触到并磨削 工件,磨削完毕,活塞向上移动带动推力杆向上,此时丝杆在推力杆的作用和拉力部分即负 重块的双重作用下,以恒力反拉向右移动回位的方式完成一次气门磨削加工的自动进给和 回位。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心磨床上安装自动进给装置,改变了过去气门杆部磨削加 工靠手工操作进给的落后状况,并且解决手工操作造成的杆部尺寸不合格及杆部表面擦伤 废品率高的问题。安装了本实用新型自动进给装置,消除了磨削加工中各种人为操作的不 稳定因素,控制和提高了磨削加工节拍和产品工序质量,使气门制造的废品率大大下降。2、本实用新型自动进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为无心 磨床自动下上料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安装本实用新型自动进给装置,减轻了操作人 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总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液压推力部分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的液压控制机构器件连接图。上述图中1导轮机构、2法兰座、3锁紧法兰、4顶套、5锁紧夹具、6锁紧螺帽、7锁 紧机构、8锁紧手柄、9丝杆、10紧固帽、11联轴器、12轴承、13卡簧、14铰链轴、15推力杆、 16下部管接头、170型圈、18上部管接头、19后压盖、20活塞、21推力油缸、22V形密封圈、 23前压盖、24密封压盖、25后导轨面板、26单向调速阀、27机床身、28装置底座、29挡块、30 弹簧垫圈、31内六角螺丝、32前导轨面板、33圆柱销、34铜套、35取子螺丝、36动滑轮座、37 轴压盖、38钢丝绳、39钢丝绳夹、40钢丝契套、41挡圈、42支座、43定滑轮座、44轮压盖、45 销轴、46联接螺丝、47负重杆、48负重块、49滑轮轴、50滑轮、51导轮进给拖板、52 二位四通 换向阀、53溢流阀、54机床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的总装配图如图1、2所示,并把本装 置安装到无心磨床上。本装置至少包括液压推力部分、拉力部分和液压控制机构;液压推力部分的液压推力油缸21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28的左侧面上部,推力油 缸的活塞20通过联轴器11连接铰链轴14,推力杆15连接铰链轴,并通过联轴器与导轮机构1的进给丝杆9连接,丝杆上装有锁紧机构7,锁紧机构用螺栓固定在法兰座2上,法兰座 固定在导轮机构上;在底座28右侧安装有单向调速阀26 ;底座通过内六角螺丝31安装在 机床身27上;拉力部分有两组动滑轮座36和定滑轮座43,分别安装在液压推力部分的两侧,每 组动滑轮座固定在机床导轮机构1上,定滑轮座固定在底座上,每组安装有两个滑轮50, 动、定两滑轮间分别采用钢丝绳38牵引,绕过动滑轮的钢丝绳一端绕在支座42上,绕过定 滑轮的钢丝绳一端与负重块部件连接,钢丝绳两末端均通过回折并用钢丝契套40和钢丝 绳夹39固定;支座固定在底座中部;负重块48设有两个孔,孔内插入负重杆47,负重杆上 通过联接螺丝46及销轴45将负重块与钢丝绳38连接。参见图3,锁紧机构7由锁紧法兰3、锁紧夹具5、顶套4、锁紧螺帽6和锁紧手柄8 组成;参见图5,液压控制机构的器件中包括有单向调速阀26、二位四通换向阀52、溢流 阀53、液压控制机构与机床液压站54连接。实施例2 将实施例1安装了自动进给装置的无心磨床应用于气门磨削加工,其生 产过程为启动机床液压系统后,开启电机,砂轮旋转,启动自动进给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调节单向调速阀26的压力达到调节液压推力油缸21需要的压力,通过溢流阀52保持泵的 出口压力恒定,二位四通换向阀53实现接通并改变液流的方向来完成工作过程;当推力油 缸21动作,活塞20向下移动即带动推力杆15推动丝杆9向左移动,丝杆带动无心磨床导 轮机构的导轮进给拖板横向进给,向工件处靠拢使导轮接触到并磨削工件,磨削完毕,活塞 向上移动带动推力杆向上,此时丝杆在推力杆的作用和拉力部分即负重块的双重作用下, 以恒力反拉向右移动回位的方式完成一次气门磨削加工的自动进给和回位;完成磨削后, 检测工件,通过磨床导轮机构上的手轮调整工件磨削尺寸,调整好后,通过锁紧机构锁紧固 定,工件开始继续磨削,自动进给装置重复运行。本实用新型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设计科学、合理、改造成本低,操作方便,本装 置的应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废品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一种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包括液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安装有液压推力部分和拉力部分;液压推力部分由推力油缸、联轴器、推力杆、铰链轴、轴承、单向调速阀和丝杆锁紧机构组成,推力油缸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的右侧面上部,推力杆两端连接有两个铰链轴,铰链轴装有轴承,一个铰链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推力油缸的活塞,另一个铰链轴通过联轴器与导轮机构中的进给丝杆连接,丝杆上装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用螺栓固定在法兰座上,法兰座固定在导轮机构上;在底座右侧安装有单向调速阀;底座通过螺栓与圆柱销安装在机床身上;拉力部分有两组动滑轮座和定滑轮座,分别安装在液压推力部分的两侧,动滑轮座固定在机床导轮机构上,定滑轮座固定在底座上,安装有四个滑轮,动、定两滑轮间分别采用钢丝绳牵引,绕过动滑轮的钢丝绳一端绕在支座上,绕过定滑轮的钢丝绳一端与负重块部件连接,钢丝绳两末端均通过回折并用钢丝契套和钢丝绳夹固定;支座固定在底座中部;液压控制机构中包括有单向调速阀、二位四通换向阀和溢流阀,液压控制机构与机床液压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机构由锁 紧法兰、锁紧夹具、顶套、锁紧螺帽和锁紧手柄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重块设有两 个孔,孔内插入负重杆,负重杆上通过联接螺丝及销轴将负重块与钢丝绳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心磨床自动进给装置,包括液压推力部分、拉力部分和液压控制系统,推力部分的油缸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部,油缸的活塞通过联轴器连接铰链轴,推力杆连接两铰链轴,并通过联轴器与导轮进给丝杆连接;在底座右侧安装有单向调速阀;拉力部分由两组动、定滑轮座和四个滑轮组成,动滑轮座固定在导轮机构上,定滑轮座固定在底座上,两滑轮间采用钢丝绳牵引,绕过动滑轮的钢丝绳端固定在支座上,定滑轮端的钢丝绳连接负重块部件,钢丝绳末端均通过回折用钢丝契套和钢丝绳夹固定;本装置通过液压进给、恒力反拉回位的方式完成气门磨削加工的自动进给。安装本装置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B24B5/22GK201579658SQ20102003934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7日
发明者陈益民 申请人: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