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456阅读:1032来源:国知局
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模具的密封等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会出现飞边、缺料、欠铸、气泡、缩水、变形等不确定因素,同时对模具成本的降低也是研究的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低成本、易于操作且减少铸造缺陷的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若干抽芯定位销、浇铸口,所述上模包括上浇铸口、上流料支道、定位凸台、凸鼓型腔面、若干上抽芯通孔、上凸台、上固定孔,所述下模包括下浇铸口、下流料支道、凹陷型腔面、定位凹槽、若干下抽芯通孔、下凸台、下固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配合连接为一体,所述若干抽芯定位销安插于下模侧端面上,所述上浇铸口与下浇铸口配合连接形成浇铸口。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配合连接而装配在一起,所述上模与下模通过上固定孔与下固定孔两者定位固定而形成一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鼓型腔面、若干上抽芯通孔、凹陷型腔面、若干下抽芯通孔、若干抽芯定位销配合连接形成密闭型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流料支道、下流料支道为沿中轴线对称的两条,所述上凸台、下凸台为左右分布的两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固定孔、下固定孔为均匀分布的四个。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的上下模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配合连接且由上、下固定孔定位固定而成为整体,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且易于操作,同时减少产品的铸造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结构图。图2为上模内腔结构图。图3为上模外部结构图。图4为下模内腔结构图。图5为下模外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5,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若干抽芯定位销3、浇铸口4,上模1包括上浇铸口11、上流料支道12、定位凸台13、凸鼓型腔面14、若干上抽芯通孔15、上凸台16、上固定孔17,下模2包括下浇铸口21、下流料支道22、凹陷型腔面23、定位凹槽24、若干下抽芯通孔25、下凸台26、下固定孔27,上模1与下模2配合连接为一体,若干抽芯定位销3安插于下模2侧端 面上,上浇铸口11与下浇铸口21配合连接形成浇铸口4。上模1与下模2通过定位凸台13与定位凹槽24配合连接而装配在一起,上模1与下模2通过上固定孔17与下固定孔27两者定位固定而形成一体,定位凸台13与定位凹槽24配合连接是为了防止上模1与下模2相对位置出现错位而使密闭型腔发生变化,固定孔17与下固定孔27的定位固定可以保证了上模1与下模2的整体稳固,使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凸鼓型腔面14、若干上抽芯通孔15、凹陷型腔面23、若干下抽芯通孔25、若干抽芯定位销3配合连接形成密闭型腔,在设计上简化内部型腔的结构,易于生产中加工模具,降低模具的开发成本。上流料支道12、下流料支道22为沿中轴线对称的两条,上凸台16、下凸台26为左右分布的两个,两条上流料支道12、下流料支道22可以使熔融状态的液料快速的流向密闭型腔,防止了浇铸过程中出现缺料、欠铸,两个上凸台16及下凸台26与对应的底面形成空隙可以使操作者容易搬取,避免了模具的磕碰。上固定孔17、下固定孔27为均匀分布的四个,来固定上模1与下模2的四个边,提高密闭型腔的密封性,防止液料渗出。熔融的液料通过浇铸口4流过上流料支道12与下流料支道22形成的通道,最终流入凸鼓型腔面14、若干上抽芯通孔15、凹陷型腔面23、若干下抽芯通孔25、若干抽芯定位销3配合连接形成密闭型腔中,产品成形后打开上模1可直接取出,定位凸台13与定位凹槽24配合连接同时上固定孔17与下固定孔27定位固定,提高了模具的配合精度,减少产品的铸造缺陷,同时也解决了产品超薄压铸的难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手表带扣子的压铸模具的上下模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凹槽配合连接且由上、下固定孔定位固定而成为整体,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开发成本且易于操作,同时减少产品的铸造缺陷。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