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2857阅读:1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钙钛矿结构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光学吸收和电荷传导特性,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对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全无机卤素钙钛矿材料(cspbx3,x=cl,br,i)化学稳定性较高,且具有极高的荧光量子效率(高达90%)、荧光波长可调且覆盖整个可见光波段、线宽窄等特点,有望应用于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中。此外,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极高的吸收系数,其光吸收能力比其它有机染料高10倍以上;而且它的八面体体系也有利于电子和空穴的传输,使得该材料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长的载流子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全无机钙钛矿材料cspbx3作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除了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优异的载流子传输特性外,其特殊的发光性能长期以来也一直吸引人们的关注。全无机钙钛矿材料一般具有较高的激子结合能,从而表现出强的室温光致发光特性。此外,超低的体缺陷密度也使得钙钛矿材料表现出极高的发光效率。这些优势使得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件、场效应晶体管及光电探测器件领域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钙钛矿材料多采用溶液法、旋涂法等化学方法制备,制备出的材料容易出现针孔、裂纹等缺陷,难以获得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材料。这使得钙钛矿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出的cspbi3薄膜质量不高,制备方法复杂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清洗单晶硅衬底表面,用氮气吹干后,将其置入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的真空生长室;

s2: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刻蚀靶材,在单晶硅衬底表面生长一层cspbi3薄膜;

s3:为了进一步提高薄膜质量和结晶度,将该cspbi3薄膜置于碘蒸气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在碘蒸气环境下,对cspbi3薄膜再结晶;

s4:生长结束后将样品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生长的cspbi3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0nm~400nm。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的具体工艺条件为:背景真空为1×10-6pa~5×10-6pa,衬底温度为室温~400℃,激光能量为250mj~350mj,激光频率为5hz~10hz,激光功率为1.25w~3.5w,薄膜生长速度为

进一步地,室温为25℃~30℃。

进一步地,所述靶材为cspbi3靶,该cspbi3靶是利用摩尔比为1:1的csi粉末和pbi2粉末混合研磨均匀后,以40mpa压强制成的直径为1英寸、厚度为5mm的圆柱形靶材。

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为:利用高功率脉冲激光高温刻蚀cspbi3靶,形成等离子羽辉,经过等离子体的绝热膨胀过程,最后定向扩散到单晶硅衬底上成核生长,形成cspbi3薄膜。

进一步地,步骤s3中退火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范围为90℃~140℃,退火时间为30min~120min。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碘蒸气来源于单质碘颗粒,所述单质碘颗粒的浓度为99.5%。

进一步地,步骤s3的具体为:将单质碘颗粒和cspbi3薄膜置于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并将该培养皿轻轻放于加热板上,使单质碘颗粒升华,使cspbi3薄膜在密封的碘蒸气氛围下退火再结晶。

进一步地,所述靶材与单晶硅衬底之间的距离为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

1)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该制备方法可以获得大面积均匀致密、结晶质量高且光电性能优异的cspbi3薄膜,满足其在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领域中的应用;

3)该制备方法的制备条件均处于密闭空间内,可以减少碘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备方法;

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技术刻蚀靶材(csi粉末和pbi2粉末以摩尔比1:1进行研磨并压制),在真空条件下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cspbi3薄膜材料,制备工艺与光电器件制备工艺兼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制备的cspbi3薄膜结构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制备的cspbi3薄膜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

图4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制备的cspbi3薄膜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出的cspbi3薄膜质量不高,制备方法复杂等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利用激光脉冲沉积技术刻蚀cspbi3靶材,在真空条件下制备全无机cspbi3钙钛矿薄膜,即将靶材置于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的真空生长室中,利用高功率脉冲激光来高温刻蚀cspbi3靶材,形成等离子体羽辉,经过等离子体的绝热膨胀过程,最后定向扩散到硅衬底上成核生长,形成cspbi3薄膜。

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清洗单晶硅衬底表面,用氮气吹干后,将其置入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的真空生长室;

对单晶硅基片进行标准rca清洗,去除其表面的有机物、金属离子杂质及灰尘;

s2: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刻蚀靶材,在单晶硅表面生长一层cspbi3薄膜;其中,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的具体工艺条件为:背景真空为1×10-6pa~5×10-6pa,衬底温度为室温~400℃(室温为25℃~30℃),激光能量为250mj~350mj,激光频率为5hz~10hz,激光功率为1.25w~3.5w,薄膜生长速度为所述靶材为cspbi3靶,该cspbi3靶是利用摩尔比为1:1的csi粉末和pbi2粉末混合研磨均匀后,以40mpa压强制成的直径为1英寸、厚度为5mm的圆柱形靶材,衬底与靶之间的距离为5cm,生长的cspbi3薄膜的沉积厚度为100nm~400nm;

步骤s2的具体为:利用高功率脉冲激光高温刻蚀cspbi3靶,形成等离子羽辉,经过等离子体的绝热膨胀过程,最后定向扩散到单晶硅衬底上成核生长,生长沉积厚度为100nm~400nm的cspbi3薄膜;

s3:为了进一步提高薄膜质量和结晶度,将该cspbi3薄膜置于碘蒸气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在碘蒸气环境下,对cspbi3薄膜再结晶;其中,退火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退火温度范围为90℃~140℃,退火时间为30min~120min,碘蒸气来源于单质碘颗粒,所述单质碘颗粒的浓度为99.5%,退火过程中使用的反应容器是培养皿;

步骤s3的具体为:将单质碘颗粒和cspbi3薄膜置于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并将该培养皿轻轻放于加热板上,使单质碘颗粒升华,使cspbi3薄膜在密封的碘蒸气氛围下退火再结晶;

s4:生长结束后将样品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氮气吹干。

下面以生长沉积薄膜厚度为400nm的cspbi3薄膜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该制备方法:

s1:对单晶硅衬底表面进行标准rca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金属离子杂质及灰尘,用氮气吹干后,将其置入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的真空生长室;

s2: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刻蚀靶材,在单晶硅表面生长一层cspbi3薄膜;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的具体工艺条件为:背景真空为5×10-6pa,衬底温度为25℃,激光能量为250mj,激光频率为5hz,激光功率为1.26w,生长速度为所述靶材为cspbi3靶,该cspbi3靶是利用摩尔比为1:1的csi粉末和pbi2粉末混合研磨均匀后,以40mpa压强制成的直径为1英寸、厚度为5mm的圆柱形靶材,衬底与靶之间的距离为5cm;

s3:将该cspbi3薄膜置于碘蒸气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在碘蒸气环境下,对cspbi3薄膜再结晶;

首先将称好的0.2g单质碘颗粒置于培养皿中,同时将cspbi3薄膜置于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并其轻轻放于加热板上,设置加热温度120℃,使单质碘颗粒升华,使cspbi3薄膜在密封的碘蒸气氛围下退火再结晶,反应时间的是30min;

步骤4:生长结束后将样品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用氮气吹干。

图2所示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制备的cspbi3薄膜结构的表面形貌,所制备的薄膜颗粒分布均匀,尺寸大小一致。图3所示为利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cspbi3薄膜结构的结晶质量,所制备的样品呈现多晶结构,其中,024方向为cspbi3的优先生长方向。图4所示为利用325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分析了cspbi3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cspbi3薄膜结构的光致发光光谱表现出较强的、中心波长位于650nm的带边发射。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cspbi3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清洗单晶硅衬底表面,用氮气吹干后,将其置入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的真空生长室;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刻蚀靶材,在单晶硅表面生长一层cspbi3薄膜;将该cspbi3薄膜置于碘蒸气环境下进行退火处理,即在碘蒸气环境下,对cspbi3薄膜再结晶;生长结束后将样品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氮气吹干。该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以获得大面积均匀致密、结晶质量高且光电性能优异的cspbi3薄膜,满足其在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领域中的应用。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