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933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活塞杆的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活塞杆的生产过程中,磨削是一道很关键的工序,在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怎么提高磨削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物料怎么自动的上料和下料,从而降低人力成本,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急需一种新的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部磨削生产线上上下料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下料装置,上下料装置由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组成,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均包括多个支架、传送物料机构、调节机构,多个支架并排平行设置且底部固定连接用于放置活塞杆,每个支架靠近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远离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置物台,置物台在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挡块;所述传送物料机构包括支撑部和设置在支撑部两端的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所述支撑部和支架平行错位设置,所述调节机构控制传送物料机构上下运动,支撑部处于最低点时,支架的高度高于第二挡块的高度,当支撑部处于最高点时,支撑部高于第一挡块的高度。

优化的,在上料方向上,第四挡块、第二挡块、第一挡块、第三挡块依次设置,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在上料方向的距离为指定宽度。

优化的,所述传送物料机构可替换。

优化的,所述第二挡块的上表面为斜面,在靠近第三挡块的侧面低于靠近第四挡块的侧面。

优化的,第一挡块在物料传送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物料的直径。

优化的,所述传送物料机构的支撑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优化的,所述支撑部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与支架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相同。

优化的,上料装置中第二挡块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挡块的水平高度,下料装置中的第二挡块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三挡块的水平高度。

优化的,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第一调高部件,第一调高部件调节支架设置有第四挡块的支架的一侧是否高于设置有第一挡块的另一侧。

优化的,所述置物台底部设置有第二调高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磨削生产线使用第一种上下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磨削生产线的磨削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磨削生产线使用第二种上下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磨削装置 2-上料装置 3-下料装置 4-传送装置

101-磨削底座 102-导轮 103-导轮修整器 104-砂轮

105-砂轮修整器 106-调整块 107-导轮开关 108-排水孔

109-挡水板 110-排水管道

201-支架 202-置物台 203-弧形结构 204-第一转轴

205-第二转轴 206-第四挡块 207-第二挡块 208-第一挡块

209-第三挡块 210-支撑部 211-第三转轴 212-第一旋转块

213-第二旋转块 401-传送辊 402-辊座 403-传送机构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1.磨削生产线的结构描述

如图1所示,磨削生产线包括上下料装置、磨削装置1、传送装置4,上下料装置由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3组成。上料装置2、磨削装置1、下料装置3依次设置,传送装置4包括两个,分别与上料装置2和下料装置3平行设置。

上下料装置包括放置活塞杆的支架201、传送物料机构,支架201靠近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208,远离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置物台202,置物台202在远离支架20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挡块206。所述传送物料机构包括支撑部210、调节结构、第二挡块207,第二挡块207设置在支架201上或者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撑部210的端部,在下料的方向上,第四挡块206、第二挡块207、第一挡块208、第三挡块209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挡块208与第二挡块207在上下料方向上的距离为指定距离,所述调节机构调节第二挡块207、的水平高度,也调节支撑部210的状态。

2.磨削装置1

如图2所示,磨削装置1包括磨削底座101、带动活塞杆旋转的导轮102、磨削活塞杆外表面的砂轮104、调整活塞杆高度的调整块106、控制导轮102是否工作的导轮开关107、降温机构。

所述导轮102和砂轮104相对设置在磨削底座101上方,所述导轮102处设置有导轮修整器103,所述砂轮104处设置有砂轮修整器105。

所述调整块106设置砂轮104和导轮102之间且位于磨削底座101上。所述调整块106上端部为楔形。调整块106可替换,这样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活塞杆。

由于是无心打磨,即活塞杆的两端没有固定,导轮修整器103和砂轮修整器105相应的调整导轮102和砂轮104的位置,调整块106调整活塞杆的位置,使得导轮102、砂轮104、活塞杆三者的中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砂轮104和导轮102与活塞杆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磨削的程度。

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水管(图中未示出),水管口位于调整块106上的活塞杆的上方。所述水管口为长条形。所述水管口的长度大于砂轮104的磨砂面的横向长度。由于在磨削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热量会导致活塞杆变形,所以通过水冷却的方式来降温,并且水管口为长条形,可以增大降温的面积,在本方案中,水管口的长度不小于砂轮104磨削活塞杆的瞬时接触长度,这样达到最优的降温效果。

所述磨削底座101位于调整块106侧边处设置有排水孔108,所述磨削底座101的边缘处设置有挡水板109。挡水板109挡住排除的水,直至所有的水进入到排水孔108。所述磨削底座101上设置有与排水孔108导通的排水管道110,所述水管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图中未示出),第一进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道110连接,第二进水口与外部水源连接,所述排水管道110和第一进水口上设置有泵体。第一进水口的作用是对水进行循环利用,优化的,在本方案中,在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检测第一进水口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泵体打开。第二进水口的目的是作为预备作用,当第一进水口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使用外部水源来降温。

3.第一种上下料装置

如图3所示,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多个支架201、传送物料机构,所述传送物料机构包括第一转轴204、第二挡块207、第二转轴205,所述第一转轴204依次穿过多个支架201将多个支架201并排平行设置,用于放置活塞杆,第一转轴204于第二转轴205平行设置,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架201之间的第一转轴204上设置取放活塞杆的弧形结构203。所述弧形结构203的一端为取放物料端,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转轴204上使弧形结构203绕第一转轴204转动,弧形结构203的中间部分为支撑部210,靠近第一转轴204侧的支架201的端部还设置有防止活塞杆滚落的第一挡块208,远离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置物台202,置物台202在远离支架20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挡块206。

所述第二挡块207的高度可调节,第二挡块207的位置包括四种状态,当为上料装置2且活塞杆靠在第一挡块208内侧时,第二挡块207为低于放置支架201的支撑面的水平高度的收缩状态,当为上料装置2且活塞杆运输到弧形结构203时,第二挡块207为顶升一根活塞杆至弧形结构203的升起状态,第一挡块208与第二挡块207在上下料方向上的距离不大于一根活塞杆的直径,当为下料装置3且活塞杆从弧形结构203运动到支架201上之前,第二挡块207是为了缓冲活塞杆的升起状态,当为下料装置3且活塞杆静止靠住第二挡块207时,第二挡块207为释放活塞杆往第四挡块206方向运动的收缩状态。

所述第二挡块207的上表面为斜面,在靠近取放物料端的侧面低于靠近第四挡块206的侧面。第一挡块208的上表面也为斜面,斜面方向和斜度与第二挡块207相同。这样当装置为上料装置2时,第二挡块207上部的楔形和第一挡块208的配合,第二挡块207顶出且只顶出一根活塞杆运动到传送物料机构上。另外的,当第一挡块208的上表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挡块208上表面在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宽度小于活塞杆的直径。防止第二挡块207顶出的活塞杆直接落在第一挡块208上后不动。其中上料装置2第二挡块207和第一挡块208的上表面可以是平面。

传送物料机构还包括第三转轴211、第一旋转块212、第二旋转块213,其中第三转轴211垂直穿过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上,第一旋转块212一端设置在第三转轴211上且绕第三转轴211转动,另一端通过螺杆与第二挡块207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05设置在支架201上且可在支架201上沿第二转轴205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旋转块21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205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转块212的下方且托住第一旋转块212。第一转轴204和第二转轴205通过链条联动,这样减少了驱动部件。当第二转轴205转动使得第二旋转块213远离第二转轴205的一端向上运动,此时托起第一旋转块212靠近设置有第二挡块207的一端绕第三转轴211转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二挡块207向上运动。第二挡块207向下运动时,第二转轴205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二挡块207到第三转轴211的距离可调。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活塞杆。

当下料时,第二挡块207通过第二转轴205转动到最高位挡住运动到第二挡块207处的活塞杆,这样使得活塞杆从弧形结构203的取放物料端运动到置物台202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降低活塞杆的运动速度,防止活塞杆高速运动碰到置物台202上的活塞杆造成活塞杆损伤。当上料时,多根活塞杆成堆放置在第四挡块206和第一挡块208之间的支架201和置物台202上,第二挡块207通过第二转轴205转动托起最靠近第一挡块208的活塞杆,由于第二挡块207的上表面为斜面,托起的活塞杆顺着斜面运动到弧形结构203上。弧形结构203的取放物料端向下运动,直至活塞杆放置在传送装置4上。

所述支架201底部设置有第一调高部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调高部件调节支架201设置有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是否高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支架201就能适用于上料装置2,也能适用于下料装置3,当为上料装置2时,第一调高部件使得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高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活塞杆自动向第一挡块208的方向运动。当为下料装置3时,第一调高部件使得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低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使得磨削后的活塞杆尽量往第四挡块206靠。

所述置物台202底部还设置有第二调高部件,所述第二调高部件调节支架201的整体水平高度。当为上料装置2时,上料装置2在上料过程中,第二调高部件逐渐调高置物台202,当为下料装置3时,下料装置3在下料过程中,第二调高部件组件调低置物台202。

4.第二种上下料装置

如图4所示,一种上下料装置,包括多个支架201、传送物料机构、调节机构,多个支架201并排平行设置且底部固定连接用于放置活塞杆,每个支架201靠近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208,远离传送物料机构的一端设置置物台202,置物台202在远离支架20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挡块206。所述传送物料机构包括支撑部210和设置在支撑部210两端的第二挡块207和第三挡块209,所述支撑部210和支架201平行错位设置,所述调节机构控制支撑部210上下运动,支撑部210处于最低点时,支架201的高度高于第二挡块207的高度,当支撑部210处于最高点时,支撑部210高于第一挡块208的高度。

在上料方向上,第四挡块206、第二挡块207、第一挡块208、第三挡块209依次设置,第二挡块207和第三挡块209在上料方向的距离为指定宽度,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直径的活塞杆,传送物料机构可替换,从而调整指定距离,保证每次只能传送一根活塞杆。

所述第二挡块207的上表面为斜面,在靠近第三挡块209的侧面低于靠近第四挡块206的侧面。这样当装置为下料装置3时,第二挡块207上部的楔形和第一挡块208的配合,使得传送物料机构在向上运动时只会传送一根活塞杆。此时第一挡块208挡住其他活塞杆。

所述支架201底部设置有第一调高部件,第一调高部件调节支架201设置有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是否高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支架201就能适用于上料装置2,也能适用于下料装置3,当为上料装置2时,第一调高部件使得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高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活塞杆自动向第一挡块208的方向运动。当为下料装置3时,第一调高部件使得靠近第四挡块206的支架201的一侧低于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另一侧,这样使得磨削后的活塞杆尽量往第四挡块206靠。

所述传送物料机构的支撑部2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更具体的说,所述支撑部210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与支架201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相同。和支架201相似,当为上料装置2时,第二挡块207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三挡块209的水平高度,这样活塞杆自动从第二挡块207向第三挡块209的方向运动。当为下料装置3时,第二挡块207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三挡块209的水平高度,使得磨削后的活塞杆自动从第三挡块209向第二挡块207的方向运动。

所述支架201底部还设置有第二调高部件,所述第二调高部件调节支架201的整体水平高度。当为上料装置2时,上料装置2在上料过程中,第二调高部件逐渐调高置物台202,当为下料装置3时,下料装置3在下料过程中,第二调高部件组件调低置物台202。

此种上下料装置的工作状态如下:

上料装置2:支架201中,设置第一挡块208的端部低于靠近第四挡块206的端部,传送物料机构中,设置第三挡块209的端部低于设置有第二挡块207的端部。活塞杆堆放在置物台202和支架201上。

提高置物台202的水平高度,控制第二挡块207、与支架201交错的支撑部210均低于设置第一挡块208的支架201的上表面,调节机构调节传送物料机构向上运动,使得最靠近第一挡块208的活塞杆从支架201上运动到传送物料机构的支撑部210上,活塞杆滚动靠在第三挡块209上,当上一个活塞杆磨削完毕后,调节机构调节传送物料机构向下运动,第三挡块209侧的支撑部210低于传送装置的传送辊401的高度,活塞杆就替换到传送装置上,完成上料工序。

下料装置3:支架201设置有第一挡块208的端部高于靠近第四挡块206的端部,传送物料机构设置第三挡块209的端部高于设置有第二挡块207的端部。

第三挡块209侧的支撑部210低于传送装置的传送辊401的高度,调节机构调节传送物料机构向上运动,使得活塞杆从传动机构运动到支撑部210上,活塞杆在支撑部210上滚动至第二挡块207缓冲,调节机构调节传送物料机构向下运动,直至第二挡块207和与支架201交错的支撑部210低于设置第一挡块208的支架201的上表面,使得活塞杆替换到支架201上,并往置物台202方向滚动,并定时调节置物台202的水平高度,防止靠近第一挡块208处有活塞杆,完成下料工序。

5.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4包括动力机构、传送装置底座403、多个传送辊401和多个连接部件。所述传送辊401通过连接部件依次连接,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的传送辊401设置有两排,所述传送辊401的径向中轴线与活塞杆的传送方向为锐角,两排传送辊401夹持活塞杆从上料装置2向下料装置3方向传送。这样滚动传送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的保护活塞杆。

其中每个传送辊401底部设置有辊座402,所述辊座402活动设置在传送装置底座403上,连接部件为万向节,这样传送辊401相对于传送装置底座403来调整角度和位置,使得传送装置更好的传送活塞杆。其中连接部件为万向节,这样就方便了传送辊401的调节。

传送装置底座403的底部设置有调位机构,所述调位机构包括调位底座、上下调位机构、前后调位机构、光电传感器、控制单元,所述光电传感器的一部分设置在传送装置4上,一部分设置在磨削底座101上,光电传感器的信号端与控制单元连接,其中光电传感器为多组。控制单元与上下调位机构和前后调位机构连接,驱动所述上下调位机构和前后调位机构分别调节磨削装置1两侧的传送装置4的高度和水平方向的位置,使得上料装置侧边上的传送装置4能够水平传送活塞杆至磨削装置1,并且磨削装置1能够水平传送活塞杆至下料装置侧边的传送装置4。由于磨削装置1内的调整块106会随着活塞杆直径的改变而替换,因此调整块106的高度也会随之改变,调位机构就能实现活塞杆在传送和磨削的过程中始终位于同一高度,并且直线传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