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半连续铸管的方法

文档序号:11112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压半连续铸管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金属管材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加工一般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管材。
现国内通用的上浇式半连续铸管,浇注系统全部外露,增加了液态金属与空气的接触,氧化严重并有时液态金属补充不足,使管材的气孔、夹渣及冷隔等铸造缺陷难以克服。
查美国专利USI164/85 164/421及其它相似专利是连续生产空心铸锭的工艺和装备。此工艺虽然解决了上述质量问题,但由于无内结晶器,内壁表面粗糙,只限于生产环状和筒状的机械另件毛坯和下水用铸铁管,不能生产内壁光滑的上水管材。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铸造管材的方法。它使液态金属在隔绝外界空气的工况下受气压推力进入型腔,浇注系统密闭,除可防止上述缺陷外,并能得到内壁光滑的上水管材。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熔化后的液态金属从装有无芯感应线圈的浇口杯14浇入,经直浇道石墨管12进入密闭容器6(即带短线圈无芯工频感应器的气动浇包)将金属液温度调至浇注温度后,由压缩空气出入口13通入压缩空气,使液态金属经内结晶器石墨管10和外结晶器石墨管11形成的环状通道进入由外结晶器5和内结晶器15构成的型腔。金属液面的上升高度由双极液位控制器16自动控制。内、外结晶器都装有冷却水装置,内、外结晶器的冷却水分别由内、外结晶器进出水口3、4、8、9与冷却水管道相接,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型腔内的液态金属在内外结晶器冷却水的作用下逐渐凝固成形,成型后的部分用升降板2上的专用装置从型腔中提出,并沿升降板滑道1上升,由于压缩空气的继续作用,密闭容器6内的液态金属随即向型腔内补充,如此不断补充、冷却、提出、再补充使上述过程连续往复进行,型腔外被提出的管体不断增长,待达到要求的长度后,由压缩空气出入口13经换向阀释放气压,同时外结晶器与密闭容器分离,使型腔内的金属液下降,连续铸管的过程中断,然后铸管全部从型腔中提出,到此完成一颗管材的铸造。
经清整结晶器,下降升降板及各部合模后再进行下一颗管材的生产过程。
密闭容器内的液态金属消耗后,可在浇口杯14处补给。补给时不受铸管生产工序的限制,可在连续铸管过程中进行,也可在铸管间隔时进行,灵活性大可随时根据生产情况进行。
密闭容器6的底部设液态金属放出口7,用于在停止生产或发生严重故障时将液态金属放出。但遇生产中的短时停顿和密闭容器以外发生一般性故障需要维修时,不必放出液态金属,可用工频感应器保温。
由于本方法是采用由下向上提出的工艺,管材出模后可继续吊其上端进行垂直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利用其自重使管材自直,不必另外设置调直设备。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编号1升降板滑道图中编号2升降板图中编号3外结晶器冷却水出水口图中编号4外结晶器冷却水进水口图中编号5外结晶器图中编号6密闭容器(即带短线圈无芯工频感应器气动浇包)图中编号7液态金属放出口图中编号8内结晶器冷却水进水口图中编号9内结晶器冷却水出水口图中编号10内结晶器石墨管图中编号11外结晶器石墨管图中编号12直浇道石墨管图中编号13压缩空气出入口图中编号14浇口杯图中编号15内结晶器图中编号16双极液位控制器
权利要求
1.一种铸造管材的方法,其特征是液态金属在密闭容器中,受低压压缩空气的推力沿特制浇道上升进入金属型(由内、外结晶器构成)的型腔,而完成连续铸管工艺。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出模赤热管吊其上端,保持管材垂直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靠自重完成调直工艺,无需另设调直设备。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在补充液态金属时可与铸管不同步进行,灵活性大,液态金属利用率高。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使液态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升温至浇注温度,再保温,然后受压缩空气的推力,升入金属型(由内、外结晶器构成的)型腔。在隔绝外界空气的工况下结晶、出型并补充液态金属,完成管材的连续铸造。这种方法可减少氧化,防止气孔、冷隔、夹渣等缺陷,并能得到内壁光滑的管材。
文档编号B22D11/04GK87102660SQ87102660
公开日1988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87年4月13日
发明者张正国 申请人:张正国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