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蒽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3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以蒽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D1、D2分别独立的选取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苯基中的一种,D1、D2可以相同或不同;Ar表示或者-R;其中,Ar1表示苯基、二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或菲基;m、n分别独立的选取1或2;

所述表示(Ar)m连接在通式(1)两侧苯环上的任意碳原子上;

R采用通式(2)、通式(3)、通式(4)、通式(5)或通式(6)表示:

其中,

X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亚烷基、芳基取代的亚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叔胺基中的一种;

R1选取通式(7)所示结构,R2选取通式(7)或通式(8)所示结构:

a为X1、X2分别为氧原子、硫原子、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亚烷基、芳基取代的亚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叔胺基中的一种;a通过CL1-CL2键、CL2-CL3键、CL3-CL4键、CL‘1-CL’2键、CL‘2-CL’3键或CL‘3-CL’4键连接在通式(2)、通式(3)或通式(5)上;

Ar2、Ar3分别独立的表示为苯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苯基、二联苯基、三联苯基、或萘基中的一种;

R3、R4分别独立的表示为碳原子为1-10的烷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为1-50的芳基、芳基或烷基取代的碳原子为1-50的胺基、取代或者未取代的碳原子为1-50的杂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3、R4分别独立的选取碳原子为1-10的烷基、苯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苯基、二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通式(9)、通式(10)、通式(11)或通式(12)所示结构;

其中,Ar4、Ar5、Ar6分别独立的表示苯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苯基、二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苯并呋喃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苯并噻吩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芴基、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咔唑基中的一种;

R6、R7分别独立的选取氢、碳原子为1-10的烷基、或碳原子为4-20的芳香基;

X3表示为氧原子、硫原子、硒原子、C1-10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的亚烷基、芳基取代的亚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叔胺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表示为时,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表示为:

中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表示为-R时,所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表示为:

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1)中R为:

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蒽酮为核心的化合物的具体结构为:

中的任一种。

7.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化合物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材料,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或者掺杂材料,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式1反应过程如下:称取蒽酮为核心的溴代化合物和R-H,用甲苯溶解;再加入Pd2(dba)3、三叔丁基膦、叔丁醇钠;在惰性气氛下,将上述反应物的混合 溶液于反应温度95~110℃,反应10~24小时,冷却、过滤反应溶液,滤液旋蒸,过硅胶柱,得到目标产物;

所述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与R-H的摩尔比为1:1.0~4.0;Pd2(dba)3与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的摩尔比为0.006~0.02:1,三叔丁基膦与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的摩尔比为0.006~0.02:1,叔丁醇钠与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的摩尔比为1.0~4.0:1;

式2反应过程如下:称取蒽酮为核心的溴代化合物和Ar-B(OH)2,用甲苯溶解;再加入Pd(PPh3)4、碳酸钠;在惰性气氛下,将上述反应物的混合溶液于反应温度95~110℃,反应10~24小时,冷却、过滤反应溶液,滤液旋蒸,过硅胶柱,得到目标产物;

所述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与Ar-B(OH)2的摩尔比为1:1.0~4.0;Pd(PPh3)4与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的摩尔比为0.006~0.02:1,碳酸钠与蒽酮为核心的溴化物的摩尔比为1.0~4.0: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