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巴韦林药物中间体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4164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巴韦林药物中间体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利巴韦林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利巴韦林是核苷转运可能从消化道吸收吸收约45%,这是适度增加脂肪餐(约75%)。一旦在血浆中,利巴韦林是通过细胞膜的运输也由核苷转运。利巴韦林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包括脑脊液和脑。利巴韦林的药代动力学被捕获的细胞内,特别是红血细胞(红细胞),缺乏这种酶,一旦它被添加激酶,并因此获得高浓度的药物,以去除磷酸盐磷酸盐形式为主。大多数的激酶活性的药物转换,积极核苷酸的形式,是由腺嘌呤激酶。这种酶是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较为活跃。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作为利巴韦林药物中间体,其合成方法优劣对于提高药物合成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巴韦林药物中间体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溶液30L,浓磷酸溶液20—30mL,5-氨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硫酸盐31mol,乙二醇乙二醚11—12mol,降低溶液温度至6--10℃,滴加一定浓度的亚硫酸氢钾溶液800-1000ml,控制溶液温度处于12--16℃,加完后控制搅拌速度为100—20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3—5h,用碘化钾试纸测定反应终点,离心之后,将得到的固体分多次加入到环己烷溶液中,控制溶液温度在55--60℃,进行脱氮反应,反应结束之后趁热过滤,将滤液温度降低到15--20℃,析出黄色固体,离心,再用环己烷溶液重结晶,得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其中,步骤(i)所述的浓磷酸溶液为质量分数为60—75%的浓磷酸溶液,步骤(i)所述的亚硫酸氢钾溶液为质量分数50—65%的亚硫酸氢钾溶液,步骤(i)所述的环己烷溶液为质量分数90—95%的环己烷溶液,步骤(i)所述的将得到的固体分多次加入到环己烷溶液所用的次数为5—9次。

整个反应过程可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的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利巴韦林药物中间体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的合成方法

实例1: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溶液30L,质量分数为60%的浓磷酸溶液20mL,5-氨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硫酸盐31mol,乙二醇乙二醚11mol,降低溶液温度至6℃,滴加质量分数50%的亚硫酸氢钾溶液800ml,控制溶液温度处于12℃,加完后控制搅拌速度为10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3h,用碘化钾试纸测定反应终点,离心之后,将得到的固体分5次加入到质量分数90%的环己烷溶液中,控制溶液温度在55℃,进行脱氮反应,反应结束之后趁热过滤,将滤液温度降低到15℃,析出黄色固体,离心,再用质量分数90%的环己烷溶液重结晶,得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2086.61g,收率53%。

实例2: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溶液30L,质量分数为65%的浓磷酸溶液25mL,5-氨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硫酸盐31mol,乙二醇乙二醚11.5mol,降低溶液温度至8℃,滴加质量分数60%的亚硫酸氢钾溶液900ml,控制溶液温度处于14℃,加完后控制搅拌速度为15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4h,用碘化钾试纸测定反应终点,离心之后,将得到的固体分7次加入到质量分数92%的环己烷溶液中,控制溶液温度在57℃,进行脱氮反应,反应结束之后趁热过滤,将滤液温度降低到17℃,析出黄色固体,离心,再用质量分数92%的环己烷溶液重结晶,得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2322.83g,收率59%。

实例3:

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溶液30L,质量分数为75%的浓磷酸溶液30mL,5-氨基-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硫酸盐31mol,乙二醇乙二醚12mol,降低溶液温度至10℃,滴加质量分数65%的亚硫酸氢钾溶液1000ml,控制溶液温度处于16℃,加完后控制搅拌速度为200rpm,反应时间控制在5h,用碘化钾试纸测定反应终点,离心之后,将得到的固体分9次加入到质量分数95%的环己烷溶液中,控制溶液温度在60℃,进行脱氮反应,反应结束之后趁热过滤,将滤液温度降低到20℃,析出黄色固体,离心,再用质量分数95%的环己烷溶液重结晶,得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2519.68g,收率6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