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2342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异臭,带有甜味。化学性能稳定,易溶于水(16.5%,25℃),不溶于乙醚或丙酮。分解温度为297℃,等电点5.79,pKa-COOH=2.34,pKa-NH3=9.60,[α]25D+14.6(C=0.5~2.0g/ml,5mol/L HCl)。5%L-丙氨酸水溶液的pH值为5.5-7.0。化学结构式为:

L-丙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分子量89.09,包括α-丙氨酸和β-丙氨酸两种同分异构体。

L-丙氨酸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甘氨酸的氨基转移至丙酮酸而成。在葡萄糖-丙氨酸循环中,保持低血氨水平。丙氨酸是血液中氮的优良运输工具。另外,L-丙氨酸是一种有效生糖氨基酸。丙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目前,它主要用于生化研究、组织培养、肝功能测定,作为增味剂,可增加调味品的调味效果,还可用作酸味矫正剂,改善有机酸的酸味。

L-丙氨酸自1993年开始在国内小批量生产,1993-2013年采用的技术主要是酶催化技术,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利用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进行催化,脱去L-天门冬氨酸β位上的羧基生成L-丙氨酸。期间,由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从日本引进该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进。

从2013年开始,采用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主要原料为葡萄糖,旨在替代价格较高的L-天门冬氨酸原料,降低L-丙氨酸的生产成本。

目前,国内L-丙氨酸实际生产的企业有三家,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00t/a)、烟台恒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600t/a)和淮北新旗氨基酸有限公司(产能4000t/a)。德国BASF公司年需求量在4000吨以上,主要用于合成日化产品,该公司2014年1-5月份总计进口L-丙氨酸超过2000吨。美国年需求量约为2000吨,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它国家和地区年需求量约为2000吨,主要用于医药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国外正在开发环保新材料聚合乳酸,该产品需要L-丙氨酸作为助剂,一旦市场推广应用,将会极大拓展L-丙氨酸的应用市场空间。

L-天冬氨酸又称L-天门冬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其化学名为L(+)-氨基丁二酸,分子式为C4H7NO4,分子量133.1,化学结构式为:

L-天冬氨酸生产应用十分广泛,因其具有酸味,可作为酸味调节剂,其具有两个羧基,容易生产稳定的天冬氨酸盐,适用于各种食品的营养强化和风味调节,如天冬氨酸钠是一种鲜味剂,也可以与呈味核苷酸等联用,具有解除人体疲劳的作用。L-天冬氨酸作为主要原料可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作为代替蔗糖的首选甜味剂,欧美国家需求强劲。天冬氨酸能调节脑和神经的代谢功能,其左旋体L-天冬氨酸广泛用做氨解毒剂,肝机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等医药用品和各种清凉饮料的添加剂;其外消旋体DL-天冬氨酸(DL-Asp)可用于合成DL-天冬氨酸钾镁盐(脉安定),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绞痛、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DL-天冬氨酸还可作为合成多肽的原料,其氨基酸的取代衍生物(NMDLA)可以作为治疗神经类疾病和大脑疾病的药物,如天冬氨酸的衍生物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能明显增强视神经单元放电单元的兴奋作用,可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神经递质受体之一。

L-天冬氨酸的工业生产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早期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即以糖类物质为基础原料,通过细胞的新陈代谢来积累,再经过适当的提取精制工艺而制成。由于该工艺生产周期长,副产物多且技术风险大,导致生产成本高。随着生物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定化酶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到了八十年代,由于采用酶法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富马酸能得以大量廉价生产,据此开发出以固定化酶法进行生产的技术,并且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发酵工艺,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方法。该工艺设备投入多,技术要求高,使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为关键;而固定化酶法由于自身工艺上的限制,决定了其无法进一步降低成本。

由于L-天冬氨酸主要用于食品添加剂、合成阿斯巴甜、丙氨酸、聚天冬氨酸方面,而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加大,尤其是阿斯巴甜,目前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在使用,产量已增至1.8万t/a。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对低热量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阿斯巴甜作为代替蔗糖的首选甜味剂,欧美国家需求强劲。L-天冬氨酸在我国的生产历史不长,规模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合计年生产能力约在8~10万吨左右,但生产规模在5000吨以上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近几年由于L-天冬氨酸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大幅度增长,尤其在合成阿斯巴甜和聚天冬氨酸方面,国际国内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有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

目前生产L-天冬氨酸的工艺多以富马酸为原料经过酶转化获得L-天冬氨酸,其中富马酸由马来酸经过异构化获得,但异构化过程副产物苹果酸的含量较高,需进行多步分离纯化得到富马酸,利用此种工艺生产L-天冬氨酸较为繁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从顺酐一步酶转化法获得L-天冬氨酸,中间不经过富马酸过程,工艺简便,转化率高,产品质量好,同时采用膜分离技术对L-天冬氨酸结晶母液进行净化,去除杂质和无机盐,母液可重复循环套用,废水排放量低,L-天冬氨酸收率高。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利用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和L-丙氨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顺酐为原料,加热进行水合反应得到马来酸溶液;

S2、向马来酸溶液中加入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在一定pH值下进行酶转化反应,所得酶转化液依次经过微孔过滤、纳滤膜过滤;

S3、滤液经浓缩脱氨后,以马来酸溶液作为酸化剂调pH值至L-天冬氨酸等电点2.8,采用连续等电结晶的方式结晶析出L-天冬氨酸,晶浆液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制得L-天冬氨酸晶体。

S4、为了进一步制备L-丙氨酸,向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采用少量多次连续性投料方式,于48-50℃反应60-72h,控制反应体系pH值不低于6.5;反应结束后,离心收集沉淀(湿晶体),用水洗涤,烘干即得L-丙氨酸成品,产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标准。

S1具体为:称取一定量顺酐加水于20-80℃(优选60℃)溶解,得到15-80%(优选60%)的马来酸溶液。

S2具体步骤如下:

S21、将马来酸溶液加入酶反应釜中,调节反应釜温度为30-50℃,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

S22、按反应底物体积的2%-30%分别加入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于30-50℃反应8-18h,然后加热至80-105℃保持30-60min(优选80℃保持30min),对酶进行灭活,得到酶转化液。其中,所述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的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

S23、酶转化液依次经过陶瓷膜微孔过滤及纳滤膜过滤。

其中,S23中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2-0.3MPa,出膜压力0.15-0.2Mpa,运行温度50-70℃,收集微滤液,然后采用截留分子量0.5-3KD的纳滤膜过滤,以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等杂质,膜运行压力15-20MPa,运行温度40-45℃,收集滤液。

S3具体步骤如下:

S31、滤液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固含量25-30%(优选25%);

S32、所得浓缩液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浓缩液加入结晶釜中,于50-70℃(优选60℃)条件下,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然后流加另一份浓缩液,同时流加浓度15-80%的马来酸溶液,使结晶釜中体系pH值始终维持在2.8,直至浓缩液流加完毕;

S33、待体系温度降至15-35℃,所得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收集湿晶体,干燥后即得L-天冬氨酸晶体。

其中,S33中水的用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

S33中所得湿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为白色针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前述的方法,S4中向细菌(例如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pH8.8-9.0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加入上述制得的L-天冬氨酸晶体,料液比为(1±0.5)g:100mL。优选地,按照20g-30g/次/5min的投料速度投入L-天冬氨酸脱羧酶液中。

前述方法还包括对S3中晶浆液离心后所得母液以及水洗后所得洗液进行合并、浓缩,重新作为反应底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步骤。具体方法如下:将所得母液与洗液合并,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马来酸含量15-80%,再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循环套用。

本发明所用马来酸异构酶、L-天冬氨酸酶购自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L-天冬氨酸脱羧酶由淮北新旗氨基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采用双酶法一步反应制备L-天冬氨酸,工艺简便,转化率达98%以上,可有效控制副产物苹果酸的产生,产品质量好;采用膜分离技术对L-天冬氨酸酶转化液进行净化,除杂,同时利用马来酸作为酸化剂等点结晶制备L-天冬氨酸,结晶母液可用作酶反应底物反复套用,实现了顺酐制备L-天冬氨酸的循环生产,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此外,利用L-天冬氨酸脱羧酶,进一步将L-天冬氨酸转化为L-丙氨酸,使整套工艺获得的产品多元化,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百分号“%”,若未特别说明,是指质量百分比;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是指100m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

实施例1-3中涉及到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L-天冬氨酸酶酶液,其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

实施例1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60%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8%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0%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2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80℃并保持30min。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6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8MPa,温度42℃。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5℃,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为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8℃。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5℃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7%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2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5%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10%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5%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0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105℃并保持30min灭活。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2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5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5MPa,温度40℃。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0℃,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3.0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4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3.0,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8%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3 L-天冬氨酸的制备

1)将顺酐加纯水于60℃水浴搅拌溶解,配制成浓度为60%的马来酸溶液备用。

2))将步骤1)所得马来酸溶液加入50L酶反应釜,调节反应温度40℃,用30%氨水调节pH值,控制在7.0-9.0,作为反应底物,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按反应底物的体积计算,分别加入8%马来酸异构酶酶液和10%L-天冬氨酸酶酶液进行反应,于40℃反应16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90℃并保持60min灭活。

3)将步骤2)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2Mpa,运行温度70℃,收集过滤清液。

4)将步骤3)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20MPa,温度45℃。

5)将步骤4)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70℃,浓缩至固含量25%。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5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7)将步骤6)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8)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0-60℃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9.0%的L-天冬氨酸成品。

实施例4 L-丙氨酸的制备

1、按实施例1步骤1)~7)进行操作,将离心所得母液与洗水合并,然后用旋转蒸发器在60-70℃下进行真空浓缩,真空度为-0.08~-0.09Mpa,浓缩至马来酸含量为60%,再用氨水调pH值至7.0-9.0,作为反应底物循环套用。再按反应底物体积的12%加入发酵获得的马来酸异构酶和L-天冬氨酸酶酶发酵液(发酵液酶活力分别为120-150U/mL)反应,反应时间10h,反应终点转化液加热至80℃并保持30min。

2、将步骤1所得酶反应液使用0.05-0.2μm孔径的陶瓷膜过滤,进膜压力0.3MPa,出膜压力0.15Mpa,运行温度60℃,收集过滤清液。

3、将步骤2所得微滤液使用截留分子量0.5-3.0KD的纳滤膜过滤,去除大分子蛋白、色素及无机盐,收集滤液,膜运行压力18MPa,温度42℃。

4、将步骤3所得纳滤液使用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脱氨,真空度为-0.08~-0.09Mpa,温度65℃,浓缩至固含量25%。

5、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1L加入体积为5L的1号结晶釜,搅拌加热维持结晶釜温度于60℃,流加60%的马来酸溶液至pH2.8时停止流加,60℃保温2h后一边流加浓缩液,一边流加50%的马来酸溶液,控制1号结晶釜中pH始终维持在2.8,直至1号结晶釜满后,打开溢流阀使1号结晶釜中的晶浆液溢流至体积为50L的2号结晶釜,打开2号结晶釜降温水阀门控制2号结晶釜温度在15℃。

6、将步骤5所得全部晶浆液用离心机进行离心,沉淀加水洗涤,洗水加量为晶浆液体积的7%-10%,收集湿晶体、离心所得母液和洗水。

7、将晶体用流化床于55℃烘干后得到含量为98.8%的L-天冬氨酸成品。

8、取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5L(pH值8.98),酶发酵液采用水浴升温至48℃,将步骤7获得的L-天冬氨酸成品按照20g-30g/次/5min的投料速度投入L-天冬氨酸脱羧酶发酵液中,共加入L-天冬氨酸4000克,控制酶反应温度48℃,反应pH值不低于6.5,酶转化周期65h。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机分离酶反应液,湿晶体用纯水洗涤,烘干后包装得L-丙氨酸成品。反应转化率>99.5%,L-丙氨酸收率>95%。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