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其形成方法及包含它的显示器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3094发布日期:2019-01-16 07:5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方法,具体涉及聚酰亚胺的成膜方法、该方法形成的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随着科技的发展,oled技术已经在从手机屏幕到电视显示屏幕等各个尺寸的显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使用以玻璃为基板的刚性oled显示屏。2013年10月7日,lgdisplay宣布开始量产首款柔性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用于智能手机;至此,智能手机开启了柔性oled显示时代。在柔性oled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以聚酰亚胺代替玻璃作为tft电路的基底层,实现可以弯折的柔性需求。

对于柔性oled技术的制造过程,背板电路制作的过程尤为关键,其过程复杂,对于任何的差错都将造成后续不良的发生,而作为其基底层的聚酰亚胺更是尤为关键;因此在聚酰亚胺涂胶前需要进行搅拌以除去聚酰亚胺在溶解过程中形成的气泡,一般需要搅拌36h,这样长时间的搅拌严重限制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聚酰亚胺薄膜、其形成方法及包含它的显示器件。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形成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聚酰亚胺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第一分散体系,然后将分子筛分散于所述第一分散体系中,并搅拌预定时间形成第二分散体系;s2,滤出所述第二分散体系中的所述分子筛形成第三分散体系,将所述第三分散体系涂布于基材上,除去所述有机溶剂形成所述聚酰亚胺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聚酰亚胺为重均分子量5×104~1×105的聚(3,3,4,4-联苯基四羧二酸酐-co-1,4-亚苯基二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溶剂是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有机溶剂与所述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3:1~10: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分子筛为宏观半径3mm以上的3a分子筛、4a分子筛和5a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分子筛与所述聚酰亚胺的质量比是1:20~1: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搅拌的温度15~45℃,时间为18~30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除去溶剂过程为在80~120℃下保持12~16min后,在420~480℃下,保持270~330min。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聚酰亚胺薄膜的显示器件。

本发明通过在聚酰亚胺的搅拌过程中加入分子筛,通过分子筛对气泡的吸附作用减少搅拌时间,提高产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的形成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包括s1,将聚酰亚胺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第一分散体系,然后将分子筛分散于第一分散体系中,并搅拌预定时间形成第二分散体系;s2,滤出第二分散体系中的分子筛形成第三分散体系,将第三分散体系涂布于基材上,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分子筛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筛选分子作用的水合硅铝酸盐,分子筛骨架的最基本结构是sio4和alo4四面体,通过共有的氧原子结合而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结晶。这种结合形式,构成了具有分子级、孔径均匀孔道和排列整齐的空穴。分子筛的吸附是一种物理变化过程。产生吸附的原因主要是分子引力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的一种“表面力”,当流体流过时,流体中的一些分子由于做不规则运动而碰撞到吸附剂表面,在表面产生分子浓聚,使流体中的这种分子数目减少,达到分离、清除的目的。

所采用的聚酰亚胺优选为重均分子量5×104~1×105的聚(3,3,4,4-联苯基四羧二酸酐-co-1,4-亚苯基二胺)。

有机溶剂可以是n-甲基-2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形成第一分散体系的有机溶剂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为3:1~10:1。

分子筛可以是是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子筛的宏观半径优选在3mm以上。

形成第一分散体系的分子筛与聚酰亚胺的质量比是1:20~1:40。

在s1步骤中,搅拌的温度为15~45℃,搅拌时间为18~30h。

在s2步骤的除去溶剂过程可以分两步完成,首先在80~120℃下保持12~16min除去大部分的有机溶剂,然后在420~480℃下保持270~330min除去残留的少量有机溶剂。

滤出的分子筛可以通过溶剂清洗、再生后再次使用,优选采用与形成分散体系的有机溶剂相同的溶剂来清洗分子筛,避免再次使用时带入其他杂质。

实施例1

将0.75kg宏观直径为3-5mm3a型分子筛用nmp清洗干净,在300℃条件下烘烤4h进行活化处理,备用。

将30kg重均分子量7.5×104的聚(3,3,4,4-联苯基四羧二酸酐-co-1,4-亚苯基二胺)与120kgnmp混合后再与经活化处理的分子筛混合搅拌24h,进行消泡处理。

将滤除分子筛的分散体系涂布在基材上形成尺寸为1850mm×1500mm。待涂布完成后,首先通过hvcd腔室在80℃16min完成溶剂的初步去除,而后通过炉腔在450℃300min完成聚酰亚胺固化成膜,最后通过自动光学检测(aoi)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成膜气泡检测。

对比例1

将30kg重均分子量7.5×104的聚(3,3,4,4-联苯基四羧二酸酐-co-1,4-亚苯基二胺)与120kgnmp混合搅拌36h。然后,以实施例1相同的涂布和固化方式形成与实施例1相同尺寸的膜。最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对成膜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尺寸(1850mm×1500mm)的实施例1的膜中含有的气泡数量在10以下,对比例1的膜中含有20个左右的气泡。

可以看出,本发明在聚酰亚胺的分散体系中包含分子筛,来吸附溶解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成膜方法可以减少搅拌时间,提高产能。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形成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聚酰亚胺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第一分散体系,然后将分子筛分散于所述第一分散体系中,并搅拌预定时间形成第二分散体系;S2,滤出所述第二分散体系中的所述分子筛形成第三分散体系,将所述第三分散体系涂布于基材上,除去所述有机溶剂形成所述聚酰亚胺薄膜。还提供一种该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及包含该聚酰亚胺薄膜的显示器件。本发明通过在聚酰亚胺的搅拌过程中加入分子筛,通过分子筛对气泡的吸附作用减少搅拌时间,提高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诗林;莫再隆;周炟;张陶然;鲁晏廷;王建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9.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