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26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以极高的聚合活性给出具有高分子量烯烃(共)聚合物和具有高的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即使使用少量共聚单体),还涉及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由该方法可以极高的聚合活性得到具有高分子量烯烃(共)聚合物,即使使用少量共聚单体,仍具有高的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以及涉及用该方法得到的烯烃聚合物。为了制备烯烃(共)聚合物(如乙烯均聚物、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均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通常已知的方法是在含有钛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的齐格勒催化剂或含有钒化合物和有机铝化合物的钒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烯烃。已知的方法还有在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如锆茂)和有机铝氧化合物(铝氧烷)的金属茂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烯烃,已知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可以高活性地聚合烯烃,并得到分子量分布窄且组成分布窄的烯烃(共)聚合物。近来,对烯烃(共)聚合物的性能的要求有所改变,需要各种性能的烯烃(共)聚合物。而且,也需要开发能制备该烯烃(共)聚合物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组分。在此情况下,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345793/1993中揭示了一种新颖的带有茚基和芴基用作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的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然而,用该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反应,聚合活性是低的,因此只生成低分子量的聚合物。EP0707016A1也揭示了一种带有茚基和芴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以及将特定的芳基(如苯基或萘基)导入茚基的特定部位(4-位)的催化剂。然而,在使用该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反应中,聚合活性也是低的,所以只产生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本发明者在上述情况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在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中茚基的特定位置导入特定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可以高聚合活性地制备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并可以得到具有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另外,本发明者还发现,通过在特定过渡金属化合物中芴基的特定位置导入特定的取代基的化合物,可以更高聚合活性地制备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并可以得到具有更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由此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以极高的聚合活性给出具有高分子量烯烃(共)聚合物和具有高的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用该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烯烃聚合物。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A-1)由式(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其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1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至少一个为含有11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13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或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或者R1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1形成的环总共含有4至20个碳原子),其余的R1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R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2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2形成的环总共含有2至20个碳原子),其余的R2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含硫基,或含氮基,或者X1和X2结合可以形成稳定的共轭二烯(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或含硅基),Y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一种固体催化剂例子,其中组分(A-1)、(B-1)、(B-2)和(C)中至少一种荷载在细颗粒载体上,以及一种预聚合的催化剂的例子,包括细颗粒载体、组分(A-1)、(B-1)(或(B-2))、由预聚合产生的烯烃聚合物和任选的组分(C)。过渡金属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铁、氧化镍、氧化钴和氧化铬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特别优选的是氧化镍。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包括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一种烯烃均聚或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共聚。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乙烯均聚,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丙烯均聚或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共聚。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烯烃聚合物是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乙烯聚合物和第一种丙烯聚合物是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用于制备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包括在一种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一种烯烃均聚或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共聚,该催化剂含有(A-2)由式(I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2)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其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6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7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6和R7可以相同或不同,R8和R9中的任何一个为含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余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与上式(I)中的X1和X2相同,Y与上式(I)中的Y相同。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乙烯均聚,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共聚,丙烯均聚或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共聚。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烯烃聚合物是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乙烯聚合物和第二种丙烯聚合物是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第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步骤的示意图。图2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第二种制备烯烃聚合物方法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步骤的示意图。发明的具体说明现将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和烯烃聚合物详细说明如下。在此所用的术语“聚合反应”不限于“均聚反应”,也可以是“共聚反应”。同样,在此所用的术语“聚合物”不限于“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A-1)由下式(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首先,将用于生成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各种组分说明如下。本发明中所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1)是由下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式(I)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钛、锆或铪,较好为锆。R1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至少一个为含有11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13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或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或者R1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1形成的环总共含有4至20个碳原子。由至少两个相邻的R1基团形成的环的实例包括稠合苯基、稠合环己基、稠合环戊二烯基、稠合二氢环戊二烯基、稠合茚基、稠合四氢茚基、稠合八氢茚基、稠合芴基和稠合四氢芴基。由R1形成的环可以被直链烷基、环烷基、卤原子、卤代烷基、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取代。除为芳基、芳烷基、芳烯基、烷芳基以及形成芳环或脂环的R1以外的其余的R1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者含硅烷基。含有11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的实例包括联苯基、蒽基和菲基。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实例包括菲基甲基、菲基乙基和菲基丙基。含硅基的实例包括二甲基甲硅烷基、二乙基甲硅烷基和三甲基甲硅烷基。含有13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的实例包括乙烯基菲基。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的实例包括甲基菲基、乙基菲基和丙基菲基。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氟、氯、溴和碘。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和壬基。这些烷基、芳基、芳烷基、芳烯基和烷芳基可以被卤原子取代。R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2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2形成的环总共含有2至20个碳原子,除了形成芳环或脂环的R2以外的其余的R2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含硅烷基。当由R2表示的两个基团形成一个或多个芳环或脂环时,该环可以与芴基一起形成下面的结构。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和卤原子的实例与上述的相同。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的实例包括丙基、联苯基、α-或β-萘基、蒽基和菲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的实例包括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菲基甲基、菲基乙基和菲基丙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的实例包括苯乙烯基和乙烯基菲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的实例包括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甲基萘基、甲基菲基、乙基菲基和丙基菲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的实例包括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含硅基的例子包括甲基甲硅烷基、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乙基甲硅烷基、三丙基甲硅烷基、三环己基甲硅烷基、三苯基甲硅烷基、二甲基苯基甲硅烷基、甲基二苯基甲硅烷基、三甲苯基甲硅烷基和三萘基甲硅烷基。含氧基的例子包括羟基;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和丁氧基;芳氧基,例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苯氧基和萘氧基;和芳基烷氧基,例如苯基甲氧基和苯基乙氧基。含硫基的例子包括那些上述例举的含氧基中氧被硫代替的基团;磺酰氧基,例如甲磺酰氧基,三氟甲磺酰氧基,苯磺酰氧基,苄磺酰氧基,对甲苯磺酰氧基,三甲基苯磺酰氧基,三异丁基苯磺酰氧基,对氯苯磺酰氧基和五氟苯磺酰氧基;和亚磺酰氧基,例如甲亚磺酰氧基,苯亚磺酰氧基,苄亚磺酰氧基,对甲苯亚磺酰氧基,三甲基苯亚磺酰氧基和五氟苯亚磺酰氧基。含氮基的例子包括氨基;烷氨基,例如甲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二丙氨基,二丁氨基和二环己氨基;和芳氨基或烷芳氨基,例如苯氨基,二苯氨基,二甲苯基氨基,二萘基氨基和甲基苯基氨基。含磷基的例子包括二甲基膦基和二苯基膦基。其中,R2较好地为氢或烷基,特别好地为氢或含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烃基,即甲基,乙基或丙基。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其中,R3和R4中至少一个较好的为含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含硫基,或含氮基,或者X1和X2结合可以形成稳定的共轭二烯(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或含硅基)卤原子、含氧基、含硫基和含氮基的实例与上述的相同。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的实例包括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环己基、辛基、壬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降冰片基和金刚烷基;链烯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芳烷基,例如苄基,苯乙基和苯丙基;和芳基,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二苯基,萘基,甲萘基,蒽基,菲基,苄基苯基,芘基、苊基、phenalenyl,醋蒽烯基,四氢萘基和2,3-二氢化茚基。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的例子包括被卤原子取代的上述例举的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由X1和X2形成的二烯的实例有η4-1,4-二苯基-1,3-丁二烯、η4-1,3-丁二烯、η4-1,4-二苄基-1,3-丁二烯、η4-1-苯基-1,3-戊二烯、η4-3-甲基-1,3-戊二烯、η4-1,4-二(三甲基甲硅烷基)-1,3-丁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η4-2,4-己二烯和异戊二烯。其中,优选的是1,3-丁二烯、2,4-己二烯、1-苯基-1,3-戊二烯和1,4-二苯基丁二烯,它们都可以被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烃基取代。其中,较好的是卤原子,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和含硫基。Y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其实例包括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如亚烷基,具体为亚甲基,二甲基亚甲基,1,2-亚乙基,二甲基-1,2-亚乙基,1,3-三亚甲基,1,4-四亚甲基,1,2-亚环己基和1,4-亚环己基,和芳亚烷基,例如二苯基亚甲基和二苯基-1,2-亚乙基。卤代烃基,其中上述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被卤素取代,例如氯亚甲基。二价含硅基,如烷基亚甲硅基,烷芳基亚甲硅基和芳基亚甲硅基,具体为甲基亚甲硅基,二甲基亚甲硅基,二乙基亚甲硅基,二(正丙基)亚甲硅基,二(异丙基)亚甲硅基,二(环己基)亚甲硅基,甲苯基亚甲硅基,二苯基亚甲硅基,二(对甲苯基)亚甲硅基和二(对氯苯基)亚甲硅基;和烷基1,2-亚乙硅烷基,烷芳基1,2-亚乙硅烷基和芳基1,2-亚乙硅烷基,具体为四甲基-1,2-亚乙硅烷基和四苯基-1,2-亚乙硅烷基。二价含锗基,其中上述二价含硅基中的硅被锗取代。二价含锡基,其中上述二价含硅基中的硅被锡取代。在这些二价基团中,较好的是其中式(I)中-Y-的最短链节由一个或两个原子组成。R5是与上述相同的卤原子、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其中,Y较好的是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二价含硅基或二价含锗基,更好的是二价含硅基,特别好的是烷基亚甲硅基,烷芳基亚甲硅基或芳基亚甲硅基。下面所列的是由式(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例子。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9-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α-苊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甲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甲磺酸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4,5-亚甲基菲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氧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苯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异丙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甲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η4-1-苯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η4-1,4-二苯基丁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η4-1,4-二苯基-1,3-丁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η4-3-甲基-1,3-戊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η4-2,4-己二烯-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溴-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三甲基)甲硅烷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也可使用上面列举的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在上述锆化合物中,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的化学结构由下式表示Me甲基t-Bu叔丁基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1-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的化学结构由下式表示Me甲基t-Bu叔丁基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1)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用于本发明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1)可按如下述方法来制备。首先,将由下述结构式(i)表示的取代芴基阴离子(化合物(i))与由下述结构式(ii)表示的化合物(ii)在溶剂中反应,制备由下述结构式(iii)表示的化合物(iii)。在结构式(i)中,R2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且与上述结构式(I)中所述的R2具有相同的含义。在结构式(ii)中,Y与上述结构式(I)中所述的R2具有相同的含义。X3和X4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OR基,-OCOR基,-SR基,-OSO2R基,-SO2R基,NRR1基(R和R1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10个碳原子的烷基,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7-3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在结构式(iii)中,R2,Y和X4与上述结构式(i)和(ii)中所述的具有相同的含义。上述反应所用的溶剂的例子包括醚类,例如乙醚,四氢呋喃和二噁烷;芳族烃类,例如苯,甲苯和1,3,5-三甲基苯;脂族烃类,例如戊烷,己烷和庚烷。其中,较好的是乙醚,四氢呋喃,甲苯和己烷。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的化合物(ii)与化合物(i)的摩尔比为0.5-200,1-60则较好。所用的溶剂与化合物(ii)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化合物(i)与化合物(ii)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8℃-150℃,-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1-50小时,1-25小时则较好。化合物(i)可由取代芴与碱在有或无溶剂存在下反应制得。碱的例子包括元素金属类,例如金属钠,金属钾和金属锂;氢化物类,例如氢化钠和氢化钾;有机锂化合物类,例如甲基锂和正丁基锂。其中,较好的是金属钠,氢化钠和正丁基锂,特别好的是正丁基锂。取代芴与碱反应所用的溶剂的例子包括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反应中所用的相同的溶剂。其中,较好的是乙醚,四氢呋喃,甲苯和己烷,特别好的是乙醚和甲苯。在取代芴与碱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碱与取代芴的摩尔比为0.5-200,1-60则较好。所用的溶剂与取代芴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取代芴与碱的反应温度为-78℃-150℃的范围,-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1-50小时的范围,1-25小时则较好。然后,将通式(iii)的化合物(化合物(iii))和下述通式(iv)的取代茚基阴离子(化合物(iv))反应制备下述通式(v)的化合物。在上述结构式(iv)中,各个R1,R3和R4与上述结构式(I)中所述的各个R1,R3和R4相同,Z为碱金属,例如锂,钠和钾。在上述结构式(v)中,各个R1,R2,R3,R4和Y与上述结构式(I)中所述的各个R1,R2,R3,R4和Y相同。在化合物(iii)和化合物(iv)的反应过程中,所用化合物(iii)的量与所用化合物(iv)的量的摩尔比为0.5-10,0.5-5则较好,所用溶剂的量与所用化合物(iv)的量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化合物(iii)与化合物(iv)的反应温度为-78℃-150℃的范围,-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1-50小时的范围,1-25小时则较好。结构式(v)的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可在上述条件下使化合物(iii)与化合物(iv)反应获得。化合物(iv)可由取代茚与碱在有或无溶剂存在下反应获得。反应所用的碱包括在制备取代芴基阴离子中所用的相同的碱。其中,金属钠,氢化钠和正丁基锂是较好的,尤其是正丁基锂是特别好的。反应所用的溶剂包括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反应中所用的相同的溶剂。其中,乙醚,四氢呋喃,甲苯和己烷是较好的,尤其是乙醚和甲苯是特别好的。在取代茚与碱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碱的量与所用取代茚的量的摩尔比为0.5-2.0,0.90-1.5则较好,所用溶剂的量与所用取代茚的量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取代茚与碱的反应温度为-78℃-150℃的范围,-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5-50小时的范围,1-25小时则较好。本发明结构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由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的阴离子与下述通式(vii)化合物反应制得。在上述结构式(vi)中,各个R1,R2,R3,R4和Y与上述结构式(I)中所述的各个R1,R2,R3,R4和Y相同。在上述结构式(vii)中,M与结构式(I)中所述的相同;X5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且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OR基,-OCOR基,-SR基,-OSO2R基或-SO2R基;X6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OR基,-OCOR基,-SR基,-OSO2R基,-SO2R基或-NRR1基(R和R1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1-10个碳原子的烷基,6-20个碳原子的芳基或7-3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n为1或2。当n为2时,X6相互之间可相同或不同。在结构式(vi)的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化合物(vi))与结构式(vii)的化合物(化合物(vii))的反应过程中,所用化合物(vii)的量与所用化合物(vi)的量的摩尔比为0.1-200,0.5-5.0则较好,所用溶剂的量与所用取代茚基阴离子的量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化合物(vi)与化合物(vii)的反应温度为-78℃-150℃的范围,-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5-50小时的范围,1-25小时则较好。化合物(vi)可由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化合物(v))与碱在有或无溶剂存在下反应获得。反应所用的碱包括在制备取代芴基阴离子中所用的相同的碱。其中,金属钠,氢化钠和正丁基锂是较好的,尤其是正丁基锂是特别好的。反应所用的溶剂包括在化合物(i)和化合物(ii)反应中所用的相同的溶剂。其中,乙醚,四氢呋喃,甲苯和己烷是较好的,尤其是乙醚和甲苯是特别好的。在化合物(v)与碱的反应过程中,所用碱的量与所用化合物(v)的量的摩尔比为0.1-10.0,1.5-3.0则较好,所用溶剂的量与所用化合物(v)的量的重量比为1-100,1-20则较好。取代茚与碱的反应温度为-78℃-150℃的范围,-78-50℃则较好,反应时间为0.1-50小时的范围,1-25小时则较好。上述获得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由常规过程在除去无机盐之后对化合物进行结晶而得以提纯。过渡金属化合物(A-1)也可由下述过程制备。首先,使化合物(iv)与化合物(ii)进行反应制备下述结构式(viii)的化合物(化合物(viii))。使化合物(viii)和取代芴基阴离子(化合物(i))进行反应获得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化合物(v))。随后,将对化合物(v)进行阴离子化获得的化合物(vi)与化合物(vii)反应获得过渡金属化合物(A-1)。在此过程中,使用如上所述的相同的条件作为各个反应条件。而且,过渡金属化合物(A-1)也可由下述过程制备。首先,使下述结构式(ix)的取代茚(化合物(ix))与下述结构式(x)的取代酮(化合物(x))进行反应制备下述结构式(xi)的化合物(化合物(xi))。使用上述碱进行反应,使取代茚转变成取代茚基阴离子,然后加入取代酮,其量与所用取代茚基阴离子的量的摩尔比为0.1-100,0.1-20则较好。使这样获得的化合物(xi)与取代芴基阴离子(化合物(i))反应,获得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化合物(v))。在化合物(xi)与化合物(i)的反应过程中,所用化合物(i)的量与所用化合物(xi)的量的摩尔比为0.1-100,0.5-5.0则较好。接着,使取代茚基-取代芴基桥键化合物的阴离子与化合物(vii)在溶剂中反应,获得过渡金属化合物(A-1)。在此过程中,可使用上述相同的条件作为各反应条件。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B-1)可以是通常已知的铝氧烷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8687/1990中所列举的不溶于苯的有机铝氧化合物。已知的铝氧烷的制备方法例举如下。(1)把三烷基铝之类的有机铝化合物加到含吸附水的化合物或含结晶水的盐(如水合氯化镁,水合硫酸铜,水合硫酸铝,水合硫酸镍和水合氯化铈)的烃介质悬浮液中,使有机铝化合物与吸附水和结晶水反应。(2)在苯,甲苯,乙醚或四氢呋喃等介质中,使水,冰或水蒸汽直接作用于三烷基铝等有机铝化合物。(3)使有机锡氧化物(如氧化二甲基锡或氧化二丁基锡)与有机铝化合物(如三烷基铝)在一种介质(如癸烷、苯或甲苯)中反应。铝氧烷可以含有少量有机金属组分。另外,也可以从回收的铝氧烷溶液中蒸去溶剂或未反应的有机铝化合物,并将剩余物再溶解在溶剂中。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包括三烷基铝,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仲丁基铝、三叔丁基铝、三戊基铝、三己基铝、三辛基铝、三癸基铝;三环烷基铝,如三环己基铝、三环辛基铝;二烷基铝的卤化物,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溴化二乙基铝和氯化二异丁基铝;二烷基铝的氢化物,如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烷氧基二烷基铝,如甲氧基二甲基铝、和乙氧基二乙基铝;以及芳氧基二烷基铝,如苯氧基二乙基铝。在这些化合物中,优选三烷基铝和三环烷基铝。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有机铝化合物还包括用通式(i-C4H9)xAly(C5H1O)z(其中,x、y、z各为正数,z≥2x)表示的异戊烯基铝。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上述有机铝化合物。用于制备铝氧烷的溶剂的例子包括芳香烃类,如苯、甲苯、二甲苯、异丙苯和甲基异丙基苯;脂肪烃类,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十二烷、十六烷和十八烷;脂环烃类,如环戊烷、环己烷、环辛烷和甲基环戊烷;石油馏分,如汽油、煤油和柴油;以及这些芳香烃、脂肪烃和脂环烃的卤化物,特别是氯化物和溴化物。还可使用醚,如乙醚和四氢呋喃。在这些溶剂中,优选芳香烃类。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1)反应生成离子对(下文中有时称作“离子化合物”)的化合物(B-2)包括路易斯酸、离子化合物、甲硼烷化合物、碳硼烷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描述在国际专利的国家公布No.501950/1989和No.502036/1989、日本公开专利说明书No.179005/1991、No.179006/1991、No.207703/1991和No.207704/1991以及美国专利5,321,106。路易斯酸包括含镁路易斯酸、含铝路易斯酸和含硼路易斯酸。其中优选含硼路易斯酸。含有硼原子的路易斯酸可由例如下式(III)表示BR11R12R13(III)其中,R11、R12和R13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苯基,该苯基可能带有一个取代基(如氟、甲基或三氟甲基)或氟原子。由上式(III)表示的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氟化硼、三苯基硼、三对氟苯基硼、三(3,5-二氟苯基)硼、三(对氟甲基苯基)硼、三(五氟苯基)硼、三对甲苯基硼、三邻甲苯基硼以、三(3,5-二甲苯基)硼和三(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其中优选三(五氟苯基)硼。本发明使用的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化合物和阴离子化合物组成的盐。阴离子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1)反应,使化合物(A-1)变成阳离子性并形成离子对,从而使过渡金属阳离子物种稳定。这种阴离子的例子包括有机硼阴离子化合物、有机砷阴离子化合物和有机铝阴离子化合物。优选较庞大并能稳定过渡金属阳离子物种的阴离子。阳离子的例子包括金属阳离子、有机金属阳离子、正碳离子、tripium正离子、氧鎓正离子、锍正离子、磷鎓正离子以及铵正离子。特别是三苯基碳鎓正离子、三丁基铵正离子、N,N-二甲基铵正离子、二茂铁鎓正离子等。其中,优选含有硼化合物作为阴离子的离子化合物,其例子包括三烷基取代的铵盐,如四苯基硼酸三乙铵、四苯基硼酸三丙铵、四苯基硼酸三正丁铵、四对甲苯基硼酸三甲铵、四邻甲苯基硼酸三甲铵、四(五氟苯基)硼酸三丁铵、四(2,4-二甲苯基)硼酸三丙铵、四(3,5-二甲苯基)硼酸三丁铵、四(对三氟甲基苯基)硼酸三丁铵、四邻甲苯基硼酸三正丁铵以及四对氟苯基硼酸三正丁铵;N,N-二烷基苯胺盐,如四苯基硼酸N,N-二甲基苯铵、四苯基硼酸N,N-二乙基苯铵和四苯基硼酸N,N,2,4,6-五甲基苯铵;二烷基铵盐,如四(五氟苯基)硼酸二正丙铵以及四苯基硼酸二环己铵;以及三烷基鏻鎓盐,如四苯基硼酸三苯鏻鎓、四苯基硼酸三甲苯鏻鎓和四苯基硼酸三(二甲苯)鏻鎓、作为含有硼离子的离子化合物,本发明也使用四个(五氟苯基)硼酸三苯碳鎓、四个(五氟苯基)硼酸N,N-二甲苯铵和四个(五氟苯基)硼酸二茂铁鎓。另外,也可以使用下述含一个硼原子的离子化合物。(在下面所列的离子化合物中,抗衡离子是三正丁基铵,但抗衡离子并不局限于该离子)即可以列出的阴离子盐的例子包括壬硼酸双(三正丁铵)、癸硼酸双(三正丁铵)、十一硼酸双(三正丁铵)、十二硼酸双(三正丁铵)、十氯癸硼酸双(三正丁铵)、十二氯十二硼酸双(三正丁铵)、1-碳癸硼酸三正丁铵、1-碳十一硼酸三正丁铵、1-碳十二硼酸三正丁铵、1-三甲基甲硅烷基-1-碳壬硼酸三正丁铵和溴化1-碳十二硼酸三正丁铵;硼烷化合物,碳硼烷配合物和碳硼烷阴离子盐的例子有癸硼烷(14)、7,8-二碳十一硼烷(13)、2,7-二碳十一硼烷(13)、7,8-二甲基-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烷、11-甲基-2,7-二碳十二氢十一硼烷、6-碳癸硼酸(14)三正丁铵、6-碳癸硼酸(12)三正丁铵、7-碳十一硼酸(13)三正丁铵、7,8-二碳十一硼酸(12)三正丁铵、2,9-二碳十一硼酸(12)三正丁铵、8-甲基-7,9-二碳十二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8-乙基-7,9-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8-丁基-7,9-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8-烯丙基-7,9-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9-三甲基甲硅烷基-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以及4,6-二溴-7-碳十一氢十一硼酸三正丁铵;碳硼烷化合物和碳硼烷盐的例子包括4-碳壬硼烷(14)、1,3-二碳壬硼烷(13)、6,9-二碳癸硼烷(14)、1-苯基-1,3-二碳十二氢壬硼烷、1-甲基-1,3-二碳十二氢壬硼烷和1,3-二甲基-1,3-二碳十一氢壬硼烷。此外,也可以使用下列金属碳硼烷的盐类和金属硼烷阴离子作为含有一个硼原子的离子化合物。(在下面所列的离子化合物中的抗衡离子是三正丁铵离子,但抗衡离子决不限于此。)即,可以提到双(1,3-二碳九氢壬硼酸)合钴(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铁(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钴(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镍(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铜(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金(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甲基-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铁(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甲基-7,8-二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铬(III)酸三正丁铵、双(7,8-二碳三溴八氢十一硼酸)合钴(III)酸三正丁铵、双(二碳十二氢十一硼酸)合钴(III)酸三正丁铵、双(二碳十二氢十二硼酸)合镍(III)酸双三正丁铵、双(7-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铬(III)酸三(三正丁铵)、双(7-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锰(IV)酸双(三正丁铵)、双(7-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钴(III)酸双(三正丁铵),双(7-碳十一氢十一硼酸)合镍(IV)酸双(三正丁铵),四{(2,3,5,6-四氟-4-三异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三异丙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anirinium,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四{(2,3,5,6-四氟-4-二甲基叔丁基甲硅烷基)苯基}硼酸N,N-二甲基anirinium,双(八氢亚联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双(八氢亚联苯基)硼酸N,N-二甲基anirinium,三苯基碳鎓(八氟-1,1’-螺)biboronole和N,N-二甲基anirinum(八氟-1,1’-螺)bi-boronole。上述离子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除上述组分之外还可以任选地含有下述有机铝化合物(C)。在本发明中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可用例如下列通式(IV)表示RnaAlX3-n&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IV)]]>其中Ra是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烃基,X是卤原子或氢,n为1-3。在通式(IV)中,Ra是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烃基,如烷基、环烷基或芳基。这种基团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和甲苯基。这种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三烷基铝,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辛基铝和三-2-乙基己基铝;烯烃基铝,如异丙烯铝;二烷基铝的卤化物,如氯化二甲基铝、氯化二乙基铝、氯化二异丙基铝、氯化二异丁基铝和溴化二甲基铝;烷基铝倍半卤化物,如倍半氯化甲基铝、倍半氯化乙基铝、倍半氯化异丙基铝、倍半氯化丁基铝和倍半溴化乙基铝;烷基铝二卤化物,如二氯化甲基铝、二氯化乙基铝、二氯化异丙基铝和二溴化乙基铝;以及烷基铝的氢化物,如氢化二乙基铝和氢化二异丁基铝。也可以使用由下面通式(V)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C)RnaAlY3-n&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CenterDot;(V)]]>其中Ra与上述的相同,Y是-ORb、-OSiR3c、-OAlR2d、-NR2e、-SIR3f或-N(Rg)ALR2h,n为1-2,Rb、Rc、Rd和Rh分别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环己基、苯基等;Re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等,Rf和Rg分别为甲基、乙基等。这种有机铝化合物的例子包括(i)通式RnaAl(ORb)3-n表示的化合物,如甲氧基二甲基铝、乙氧基二乙基铝和甲氧基二异丁基铝;(ii)由通式RnaAl(OSiR3c)3-n表示的化合物,如(C2H5)2Al(OSi(CH3)3),(iso-C4H9)2Al(OSi(CH3)3)和(iso-C4H9)2Al(OSi(C2H5)3);(iii)由通式RnaAl(OAlR2d)3-n表示的化合物,如(C2H5)2Al(OAl(C2H5)2)和(iso-C4H9)2Al(OAl(iso-C4H9)2);(iv)由通式RnaAl(NR2e)3-n表示的化合物,如(CH3)2Al(N(C2H5)2)、(C2H5)2Al(NH(CH3))、(CH3)2Al(NH(C2H5))、(C2H5)2Al〔N(Si(CH3)3)2〕和(iso-C4H9)2Al〔N(Si(CH3)3)2〕;以及(v)由通式RnaAl(SiR3f)3-n表示的化合物,如(iso-C4H9)2Al(Si(CH3)3)。其中,最好是通式R3aAl,RnaAl(ORb)3-n和RnaAl(OAlR2d)3-n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并优选该通式表示的化合物中的Ra是异烷基以及n为2。上述有机铝化合物可以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一种固体催化剂,其中组分(A-1)、组分(B-1)、(B-2)和(C)中至少一种组分荷载在细颗粒载体上。根据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一种预聚合的催化剂,含有细颗粒载体、组分(A-1)、组分(B-1)(或组分(B-2))、由预聚合产生的烯烃聚合物,以及任选的组分(C)。固体催化剂和预聚合的催化剂中所用的细颗粒载体是一种无机或有机化合物,而且是一种颗粒直径为10至300μm(较好为20至200μm)的颗粒状固体。无机载体较好为多孔氧化物,其实例包括SiO2、Al2O3、MgO、ZrO2、TiO2、B2O3、CaO、ZnO、BaO、ThO2及其混合物(如SiO2-MgO、SiO2-Al2O3、SiO2-TiO2、SiO2-V2O5、SiO2-Cr2O3和SiO2-TiO2-MgO)。其中,较好的是含有SiO2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组分作为其主要组分的那些化合物。上述无机氧化物可以含有少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氧化物,如Na2CO3、K2CO3、CaCO3、MgCO3、Na2SO4、Al2(SO4)3、BaSO4、KNO3、Mg(NO3)2、Al(NO3)3、Na2O、K2O和Li2O。细颗粒载体的性能因其种类和其制备方法而异,但较好地用于本发明的是比表面积为50至1,000m2/g,较好为100至700m2/g,孔体积为0.3至2.5cm3/g的载体。如果需要,使用之前在100至1,000℃,较好为150至700℃的温度下煅烧该细颗粒载体。颗粒直径为10至300μm(较好为20至200μm)的有机化合物颗粒状固体也可用作细颗粒载体。这些有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使用含有2至14个碳原子的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或4-甲基-1-戊烯)作为主要组分产生的(共)聚合物,或者使用乙烯基环己烷或苯乙烯作为主要组分产生的(共)聚合物。在图1中,说明了制备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步骤。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中,在由过渡金属化合物(A-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离子化合物(B)以及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C)形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烯烃或共聚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本发明中所用的烯烃的实例包括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α-烯烃,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和1-十八碳烯。也可使用含有脂环或芳环的烯烃,如环戊烯、环庚烯、降冰片烯、5-甲基-2-降冰片烯、四环十一碳烯、2-甲基-1,4,5,8-二亚甲基-1,2,3,4,4a,5,8,8a-八氢萘、苯乙烯和乙烯基环己烷。各种多烯类可以与烯烃一起共聚。这些多烯类的实例包括直链或环状二烯类,如丁二烯、异戊二烯、1,4-己二烯、二环戊二烯、5-亚乙基-2-降冰片烯和7-甲基-1,6-辛二烯;直链或环状三烯类,如6,10-二甲基-1,5,9-十一碳三烯和5,9-二甲基-1,4,8-癸三烯;以及直链或环状四烯类,如6,10,14-三甲基-1,5,9,13-十五碳四烯和5,9,13-三甲基-1,4,8,12-十四碳三烯。在烯烃(共)聚合反应中,过渡金属化合物(A-1)的用量常为约0.00005-0.1mmol,优选约0.0001-0.05mml(以过渡金属原子计,基于1升聚合体积)。有机铝氧化合物(B-1)使用的量是使铝原子的量通常为约1-10,000mol,最好为10-5,000mol(以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离子化合物(B-2)使用的量是使硼原子的量通常为约0.5-20mol,最好为1-10mol(以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约0-200mol,最好约0-100mol(以1mol有机铝氧化合物(B-1)中的铝原子计)。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约0-1,000mol,最好约0-500mol(以1mol离子化合物(B-2)中的硼原子计)。烯烃的(共)聚合反应可以用任何液相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方法或溶液聚合方法)、气相聚合方法和高压法。在液相聚合方法中,可以使用惰性的烃介质。惰性烃介质的例子包括脂烃烃类,如丙烷、丁烷、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十二烷和煤油;脂环烃类,如环戊烷、环己烷和甲基环戊烷;芳香烃类,如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卤代烃类,如氯化乙烯、氯代苯和二氯甲烷。烯烃本身可以用作溶剂。这些溶剂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悬浮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50℃至100℃,较好为0至90℃;在溶液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0℃至300℃,较好为20至250℃;在气相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0℃至120℃,较好为20至100℃。在高压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50℃至1,000℃,较好为100至500℃。聚合压力为常压至100kg/cm2,最好为常压至50kg/cm2。在高压法中,聚合压力通常为100至10,000kg/cm2,最好为500至5,000kg/cm2。聚合反应可以采用分批、半连续和连续的方法进行。共聚反应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以两步或多步进行。通过使聚合体系中存在氢或者改变聚合温度或聚合压力,可以改变所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在本发明中,含有在特定位置带有特定取代基的茚基的作为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1)被用作过渡金属催化剂组分,由此可以得到与使用不带该取代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其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时相比具有更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和更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烯烃聚合物的熔流速率(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6.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由GPC测量的分子量分布(Mw/Mn,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为1.5-4。按下述方式使用MilliporeCo.生产的GPC-150C测量仪测量分子量分布(Mw/Mn)。使用直径为72mm,长度为600mm的TSK-GNH-HT柱在柱温为140℃下进行这个测量。在此测量过程中,向柱中加入500微升浓度为0.1%(重量)的样品,在所述柱中以1.0ml/min的移动速率移动作为流动相的邻二氯苯(购自WakoJunyakuKogyoK.K)。在流动相中,包含0.025%(重量)的BHT(购自TakedaChemicalIndustries,Ltd.)作为抗氧化剂。使用差示折光仪作为检测器。至于Mw<1,000和Mw>4×106的标准聚苯乙烯,可使用购自TosoCo.的那些聚苯乙烯,至于1,000<Mw<4×106的标准聚苯乙烯,可使用购自Pres-sureChemicalCo.的那些聚苯乙烯。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共聚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备乙烯聚合物和丙烯聚合物。为了制备乙烯聚合物,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乙烯或共聚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在此所用的术语“乙烯聚合物”是指乙烯均聚物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含有2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除乙烯之外)。其中,优选使用的是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与上述相同的多烯可与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一起共聚。用于制备乙烯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条件与上述的相同。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一种乙烯聚合物中乙烯/α-烯烃之比通常为55/45至100/2,较好为60/40至100/5。第一种乙烯聚合物的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5.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为了制备丙烯聚合物,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丙烯或共聚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在此所用的术语“丙烯聚合物”是指丙烯均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含有2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除丙烯之外)。其中,优选使用的是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与上述相同的多烯可与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一起共聚。用于制备丙烯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条件与上述的相同。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一种丙烯聚合物中丙烯/α-烯烃之比通常为55/45至100/2,较好为60/40至100/5。第一种丙烯聚合物的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6.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在丙烯聚合物中,用13C-NMR测得的双分布中,丙烯均聚物的mr/(mm+rr)值为0.7至1.3,较好为0.8至1.2。在用13C-NMR测定双分布时用下面的方法测定mr、mm和rr值。在NMR样品管(直径为5mm)中,将50至70mg样品完全溶解在含有约0.5ml六氯丁二烯、邻二氯苯或1,2,4-三氯苯和约0.05ml氘代苯的溶剂(作为锁定溶剂)中,通过在120℃在翻转角(flipangle)为45°及脉冲间隔不短于3.4T1(T1甲基自旋-点阵松弛时间中的最长时间)的测定条件下质子完全去偶合测定13C-NMR谱。由于亚甲基的T1和次甲基的T1短于甲基的T1,所以在上述条件下的磁化回收不小于99%。在头-尾接的具有相同的甲基分枝方向的丙烯单元五元序列中的第三单元的甲基的化学位移预置在21.59ppm。在有关甲基碳区域的光谱(19至23ppm)中,峰的区域分为第一区(21.1至21.9)、第二区(20.3至21.0ppm)和第三区(19.5至20.3ppm)。光谱中的每一峰的指定参照“Polymer,30(1989)1350”。mr、mm和rr分别表示下列头-尾接的丙烯单元三元序列。上述方法得到的丙烯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下面叙述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和由该方法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用于制备本发明的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包括在一种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一种烯烃均聚或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共聚,该催化剂含有(A-2)由式(I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2)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首先叙述用于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用于本发明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2)是由式(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式(II)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具体为钛、锆或铪,优选的是锆。R6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卤原子和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例子与式(I)中的那些相同。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和含磷基的例子与式(I)中R2的相同。含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的例子包括苯基和α-或β-萘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丙烯基和环己烯基。这些烷基和烯基可以被卤素取代。其中,R6较好的是烷基、芳基或卤素,特别好的是含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烃基,即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芳基(如苯基、α-萘基或β-萘基)或氢原子。R7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与式(I)中R2的相同。这些烷基、芳基、烯基、芳烷基、芳烯基和烷芳基可以被卤素取代。其中,R7较好的是氢原子或烷基,特别好的是氢原子或含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烃基,即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或叔丁基。R6和R7可以相同或不同,R9和R9中的任何一个为含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余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其例子与式(I)中R2的相同。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戊基。较好的是R9和R9中的任何一个是含有1至3个碳原子的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而另一个为氢原子。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或含硫基。这些原子和基团的例子与式(I)中X1和X2的相同。其中,卤原子和含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烃基是优选的。Y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这些基团的例子与式(I)中Y的相同。其中,Y较好的是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二价含硅基或二价含锗基,更好的是二价含硅基,特别好的是烷基亚甲硅基,烷芳基亚甲硅基或芳基亚甲硅基。下面所列的是由式(II)表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例子。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苯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苯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2-甲基-4-苯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2-甲基-4-苯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萘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萘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二氯化甲基苯基亚甲硅基(2-甲基-4-萘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也可使用上面列举的化合物中锆被钛或铪取代的化合物。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2)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使用。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铝氧化合物(B-1)的例子与上述的有机铝氧化合物相同。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2)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B-2)的实例与上述与过渡金属化合物(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相同。本发明中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的实例与上述的有机铝化合物相同。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一种固体催化剂,其中组分组分(A-2)、(B-1)、(B-2)和(C)中至少一种组分荷载在细颗粒载体上。该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是一种预聚合的催化剂,含有细颗粒载体、组分(A-2)、组分(B-1)(或组分(B-2))、由预聚合产生的烯烃聚合物,以及任选的组分(C)。固体催化剂或预聚合的催化剂中所用的细颗粒载体与上述的细颗粒载体相同。在图2中,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中所用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中,在由过渡金属化合物(A-2)、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离子化合物(B)以及任选的有机铝化合物(C)形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烯烃或共聚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本发明中所用的烯烃的实例包括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中所用的相同的直链或支链烯烃以及含有脂环或芳环的烯烃。与制备相同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中所用的相同多烯类可以与烯烃一起共聚。在烯烃(共)聚合反应中,过渡金属化合物(A-2)的用量常为约0.00005-0.1mmol,优选约0.0001-0.05mml(以过渡金属原子计,基于1升聚合体积)。有机铝氧化合物(B-1)使用的量是使铝原子的量通常为约1-10,000mol,最好为10-5,000mol(以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离子化合物(B-2)使用的量是使硼原子的量通常为约0.5-20mol,最好为1-10mol(以1mol过渡金属原子计)。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约0-200mol,最好约0-100mol(以1mol有机铝氧化合物(B-1)中的铝原子计)。任选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C)的量通常为约0-1,000mol,最好约0-500mol(以1mol离子化合物(B-2)中的硼原子计)。烯烃的(共)聚合反应可以用任何液相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方法或溶液聚合方法)、气相聚合方法和高压法。在液相聚合方法中,可以使用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中所用的相同的惰性的烃介质。烯烃本身可以用作溶剂。这些溶剂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悬浮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50℃至100℃,较好为0至90℃;在溶液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0℃至250℃,较好为20至200℃;在气相聚合方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0℃至120℃,较好为20至100℃。在高压法中,聚合温度通常为50℃至1,000℃,较好为100至500℃。聚合压力通常为常压至100kg/cm2,最好为常压至50kg/cm2。在高压法中,聚合压力通常为100至10,000kg/cm2,最好为500至5,000kg/cm2。聚合反应可以采用分批、半连续和连续的方法进行。共聚反应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以两步或多步进行。通过使聚合体系中存在氢或者改变聚合温度或聚合压力,可以改变所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在本发明中,含有在特定位置带有特定取代基的茚基的作为配位体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2)被用作过渡金属催化剂组分,由此可以得到与使用不带该取代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其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时相比具有更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和更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共聚物。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二种烯烃聚合物的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6.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烯烃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制备乙烯聚合物和丙烯聚合物。为了制备乙烯聚合物,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乙烯或共聚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含有2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除乙烯之外)。其中,优选使用的是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与上述相同的多烯可与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一起共聚。用于制备乙烯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条件与上述的相同。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二种乙烯聚合物中乙烯/α-烯烃之比通常为55/45至100/2,较好为60/40至100/5。第二种乙烯聚合物的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5.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为了制备丙烯聚合物,在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均聚丙烯或共聚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的例子包括上述含有2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除丙烯之外)。其中,优选使用的是乙烯、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与上述相同的多烯可与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烃一起共聚。用于制备丙烯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条件与上述的相同。用上述方法得到的第二种丙烯聚合物中丙烯/α-烯烃之比通常为55/45至100/2,较好为60/40至100/5。第二种丙烯聚合物的MFR通常为0.01至200g/10min,较好为0.03至100g/10min,特性粘度(η)通常为0.5至6.0dl/g,较好为1.0至4.0dl/g,密度通常为0.85至0.95g/cm3,较好为0.86至0.94g/cm3。在丙烯聚合物中,用13C-NMR测得的双分布中,丙烯均聚物的mr/(mm+rr)值为0.7至1.3,较好为0.8至1.2。上述方法得到的丙烯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使用一种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因而能得到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除此之外,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共聚单体,也能得到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聚合物。在使用多烯与烯烃的聚合反应中,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多烯,也能得到高多烯含量的烯烃聚合物。在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一种方法中,使用一种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因而能得到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除此之外,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共聚单体,也能得到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聚合物。在使用多烯与烯烃的聚合反应中,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多烯,也能得到高多烯含量的烯烃聚合物。本发明的第一种烯烃聚合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当该烯烃聚合物是一种共聚物时,它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在根据本发明用于制备烯烃聚合物的第二种方法中,使用一种特定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分,因而能得到高分子量的烯烃(共)聚合物。除此之外,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共聚单体,也能得到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聚合物。在使用多烯与烯烃的聚合反应中,即使使用小比例的多烯,也能得到高多烯含量的烯烃聚合物。本发明的第二种烯烃聚合物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当该烯烃聚合物是一种共聚物时,它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和窄的组成分布。实施例参照下列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制备实施例1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5.57g(20mmol)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A。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41.2g(320mmol)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A,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乙醚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之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并搅拌。然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减压下从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蒸去二氯甲烷。然后,通过真空泵降低体系的压力以进一步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橙色粘性油。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3.60g(20mmol)2-甲基-4,5-苯并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B。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橙色粘性油的乙醚溶液。在冰冷却下,在3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B,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天。将该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该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乙醚层浓缩之后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并用硅胶柱色谱纯化(展开剂正己烷)得到4.0g(产率40%)目标产物〔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为淡黄色非晶形固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0.4(s,3H)-0.3(d,J=3.6Hz,3H)1.23-1.60(m,18H)2.29-2.40(br.s,3H)3.80-3.94(m,1H)4.17-4.3l(m,1H)7.29-8.34(m,3H)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50g(3.2mmol)上面得到的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3.8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1),在室温下使该反应继续1小时,然后再回流30分钟。将得到的深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75g(3.2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向得到的固体中加入10ml乙醚以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用40ml二氯甲烷洗涤所产生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浓缩该二氯甲烷溶液以沉淀固体,用玻璃滤器分离该固体得到0.84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为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1.26(s,9H)1.35(s,9H)1.44(s,3H)1.54(s,3H)2.37(s,3H)7.0-8.02(m,13H)制备实施例2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3.32g(20mmol)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A。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41.2g(320mmol)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A,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乙醚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之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并搅拌。然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减压下从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蒸去二氯甲烷。然后,通过真空泵降低体系的压力以进一步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橙色粘性油。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3.89g(20mmol)2-甲基-4,5-苯并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B。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橙色粘性油的乙醚溶液。在冰冷却下,在30分钟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B,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天。将该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该乙醚相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乙醚相浓缩之后进行分离并用硅胶柱色谱纯化(展开剂正己烷)得到3.88g(产率48%)目标产物〔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为淡黄色非晶形固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0.4(s,3H)-0.3(d,J=3.6Hz,3H)2.29-2.40(br.s,3H)3.94(br.S,1H)4.26(br.S,1H)7.09-8.31(m,15H)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30g(3.2mmol)上面得到的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3.8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在室温下该反应持续1小时,然后再在回流下进行30分钟。使得到的深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75g(3.2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向得到的固体中加入10ml乙醚以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用40ml二氯甲烷洗涤所产生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浓缩该二氯甲烷溶液以沉淀固体,用玻璃滤器分离该固体得到0.96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为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1.44(s,3H)1.54(s,3H)2.37(s,3H)6.99-8.00(m,15H)制备实施例3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5.57g(20mmol)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A。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41.2g(320mmol)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A,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乙醚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之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并搅拌。然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减压下从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蒸去二氯甲烷。然后,通过真空泵降低体系的压力以进一步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橙色粘性油。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3.88g(20mmol)2,6-二甲基-4,5-苯并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B。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橙色粘性油的乙醚溶液。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B,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天。将该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该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乙醚层浓缩之后进行分离并用硅胶柱色谱纯化(展开剂正己烷)得到4.8g(产率45%)目标产物〔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为淡黄色非晶形固体。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69g(3.2mmol)上面导到的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3.8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在室温下该反应持续1小时,然后再在回流下进行30分钟。使得到的深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75g(3.2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向得到的固体中加入10ml乙醚以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用40ml二氯甲烷洗涤所产生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浓缩该二氯甲烷溶液以沉淀固体,用玻璃滤器分离该固体得到1.02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l-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为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1.24(s,9H)1.35(s,9H)1.43(s,3H)1.56(s,3H)2.36(s,3H)2.50(s,3H)7.01-8.02(m,12H)制备实施例4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5.57g(20mmol)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A。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41.2g(320mmol)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A,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乙醚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之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并搅拌。然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减压下从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蒸去二氯甲烷。然后,通过真空泵降低体系的压力以进一步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橙色粘性油。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4.16g(20mmol)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0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B。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橙色粘性油的乙醚溶液。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B,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天。将该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该乙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乙醚层浓缩之后进行分离并用硅胶柱色谱纯化(展开剂正己烷)得到5.2g(产率48%)目标产物〔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为淡黄色非晶形固体。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73g(3.2mmol)上面得到的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3.8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在室温下该反应持续1小时,然后再回流30分钟。使得到的深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75g(3.2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向得到的固体中加入10ml乙醚以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用40ml二氯甲烷洗涤所产生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浓缩该二氯甲烷溶液以沉淀固体,用玻璃滤器分离该固体得到0.94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为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δvalue,CDCl3,90MHz)0.69(s,9H)1.36(s,9H)1.56(s,3H)1.69(s,3H)2.24(s,3H)2.47(s,3H)2.57(s,3H)6.71-8.40(m,11H)制备实施例5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合成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1升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芴(5.00g,30mmol)和无水乙醚(100ml),然后,在30分钟期间-1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0mmol)。己烷溶液滴加完毕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浆液。然后,在1小时期间-10℃搅拌下,将该浆液滴加至二氯二甲硅烷(18.24ml,150mmol)/无水乙醚(100ml)溶液中。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过夜。使该反应溶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以去除氯化锂,在减压下去除在滤液中残存的溶剂和未反应的二氯二甲硅烷。用无水乙醚(10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使得到的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得到3.30g白色粉末(产率43%)。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7.2-8.0(m,8H)4.1(s,1H)0.15(s,6H)合成二甲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200ml的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2-正丙基-4-(9-菲基)-1-茚(1.60g,4.78mmol)和无水乙醚(20ml)。在-40℃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5.02mmol)的己烷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7小时,该白色浆液依次变为黄色浆液、棕色浆液和最后的黄色浆液。向该浆液中加入无水乙醚(30ml),再在0℃搅拌下,向该浆液中加入上面合成的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1.24g,5.02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该反应浆液变成一种黄色浆液。向该浆液中加入N-甲基-2-吡咯烷酮(0.1g),然后再搅拌3小时,此时黄色浆液变为橙色溶液。加入100ml乙醚和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之后,将得到的溶液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并依次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去溶剂之后,得到的产物(黄色油)用柱色谱纯化(溶剂己烷),得到一种白色油。当用真空泵在减压下使该白色油发泡固化,由此得到一种白色粉末(2.02g,产率76%)。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7.0-9.0(m,20H)6.2(d,1H)4.3(d,1H)3.9(br,1H)2.1-2.5(t,2H)1.0-1.6(br,2H)0.6-1.0(t,3H)-0.4to-0.2(d)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mlSchlenk瓶并干燥。向该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二甲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硅烷(0.80g,1.44mmol)和无水乙醚(20ml)。在-78℃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3.02mmol)。滴加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8小时之后,该黄色溶液变成嫩黄色浆液并最终变成棕色浆液。在-78℃搅拌下,向该浆液中滴加四氯化锆(0.335g,1.44mmol)。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并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得到一种红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去除乙醚,用无水二氯甲烷立即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为氯化锂)。如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剂去除之后,用无水己烷(25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并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得到目标产物金属茂为一种红色粉末(397mg,产率39%)。制备实施例6合成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向2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甲,导入2-甲基茚(4.5g,34.6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78℃于1小时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23.7ml,38.1mmol)。然后,在6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该反应混合物成为一种黄橙色浆液。然后,向5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1,2-二溴乙烷(32.5g,0.173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0℃于1小时期间用吸移管向该烧瓶中加入上面得到的全部量的反应混合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将得到的黄色透明溶液注入300ml水中以分离乙醚相。用乙醚(100ml×3)萃取水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然后,蒸去溶剂,并用柱色谱(硅胶300g,展开剂正己烷)纯化所得到的棕黄色油,得到6.25g(产率76%)目标产物〔3-(2-溴乙基)-2-甲基茚〕,为黄白色透明液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8-2.6(m,2H)1.93(s,3H)2.8-3.2(m,2H)3.3(br,1H)6.32(s,1H)6.6-7.4(m,4H)向3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芴(2.11g,12.7mmol)无无水乙醚(60ml)。在0℃于1小时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lmol/l,8.7ml,14.0mmol),将烧瓶内的反应物回流2小时。反应混合物成为深红色且是透明的。然后,使该混合物冷却至-78℃(得到黄色浆液),在1小时期间滴加3-(2-溴乙基)-2-甲基茚(3g,12.7mmol)的无水乙醚(20ml)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随后搅拌15小时。该反应混合物逐渐成为一种黄色浆液。将该反应混合物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300ml)中以分离乙醚层。用乙醚(100ml×3)萃取水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然后,蒸去溶剂,用己烷(200ml)使得到的黄白色粉末再成浆液。过滤得到的浆液得到2.50g(产率61%)目标产物〔1-(9-芴基)-2-(2-甲基-1-茚基)乙烷〕,为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3-1.9(m,4H)1.92(s,3H)3.12(br,1H)3.88(br,1H)6.48(s,1H)7.0-7.9(m,12H)向3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1-(9-芴基)-2-(2-甲基-1-茚基)乙烷(1.0g,3.10m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78℃于30分钟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4.04ml,6.51mmol)。然后,在5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0℃,随后在0℃搅拌3小时。该反应混合物成为一种黄色浆液。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78℃,并在15分钟期间向其中滴加四氯化锆(0.760g,3.26mmol)。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随后搅拌12小时。该反应混合物(橙黄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用无水乙醚(100ml)洗涤未滤过的固体。用无水二氯甲烷(300ml)洗涤残存在滤器中的橙色固体并过滤。然后,从滤液中蒸去溶剂得到一种红橙色固体(1.20g)。用无水二氯甲烷(100ml)洗涤该固体并过滤得到0.650g(产率43%)目标产物〔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为红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2.20(s,3H)3.8-4.4(m,4H)6.24(s,1H)6.9-8.0(m,12H)制备实施例7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20ml乙醚和3.3g(20mmol)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2.4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A。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41.2g(320mmol)二甲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述化合物A,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蒸去乙醚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之后,加入100ml二氯甲烷并搅拌。然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减压下从得到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蒸去二氯甲烷。然后,通过真空泵降低体系的压力以进一步蒸去溶剂,从而得到5.0g橙色油。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2.18g(16.8mmol)2-甲基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10.4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3小时,得到混合物B。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橙色油(5.0g)的乙醚溶液。在冰冷却下,在1.5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面得到的混合物B,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天。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然后,用水洗涤该乙醚相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乙醚相浓缩之后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展开剂正己烷),得到2.65g(产率45%)目标产物〔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为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4.3(d,6H)2.2(s,3H)3.7(s,1H)4.2(s,1H)6.7(s,1H)7.0-8.0(m,12H)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35g(3.8mmol)上面得到的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4.8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0mol/l),在室温下该反应持续1小时,然后再回流2小时。使得到的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90g(3.8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该混合物与乙醚回流1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用30ml乙醚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该乙醚溶液。用100ml正己烷洗涤所得到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得到1.58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为砖色粉末。制备实施例8合成〔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30ml乙醚和3.3g(20mmol)芴。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12.4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浓缩该反应溶液并在减压下固化。然后用真空泵降低系统的压力以干燥该固体,从而得到黄色的锂盐。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150ml正己烷和6.6g(26mmol)二苯基二氯硅烷。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加入锂盐。然后,将系统的温度升至室温,并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通过玻璃滤器去除固体产物,并浓缩滤液。通过玻璃滤器过滤沉淀的固体,得到4.51g(产率59%)目标产物〔9-(氯二苯基甲硅烷基)芴〕,为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4.58(s,1H)7.0-7.90(m,18H)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40ml乙醚和1.53g(11.8mmol)2-甲基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7.3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小时,得到混合物C。向2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4.51g(11.8mmol)9-(氯二苯基甲硅烷基)芴和14.4mg(1.2mmol)硫氰酸铜。在冰冷却下,在1小时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上面得到的混合物C,然后在室温下持续反应15小时。反应完成之后,通过玻璃滤器去除沉淀的固体。浓缩得到的滤液并固化。使得到的固体再成浆液,并用30ml乙醚洗涤,得到2.10g(产率37%)目标产物〔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为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98(s,3H)4.42(s,1H)4.96(s,1H)6.20(s,1H)6.60-8.40(m,22H)向100ml的反应器中导入50ml乙醚和1.50g(3.15mmol)上面得到的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在冰冷却下,在10分钟期间向该反应器中滴加3.9ml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0mol/l),在室温下将该反应继续1小时,然后再回流2小时。使得到的黄色浆液冷却至-60℃,向其中缓慢加入0.73g(3.15mmol)四氯化锆。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该混合物与乙醚回流1小时,产生的固体产物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用30ml乙醚洗涤该固体,然后在减压下过滤该乙醚溶液。用100ml正己烷洗涤所得到的固体,并通过玻璃滤器过滤,得到1.80g目标产物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为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2.12(s,3H)6.70-8.40(m,13H)制备实施例9合成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向3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茚(10g,86.1m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78℃于30分钟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59ml,94.7mmol)。然后,在3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该反应混合物成为橙色且是透明的。然后,向1升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1,2-二溴乙烷(81g,0.431mol)和无水乙醚(150ml)。在2小时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上面得到的全部量的反应混合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将得到的透明溶液注入300ml水中以分离乙醚相。用乙醚(100ml×3)萃取水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然后,蒸去溶剂,得到的棕黄色油用柱色谱纯化(硅胶500g,展开剂己烷)得到16.36g(产率85%)目标产物〔3-(2-溴乙基)茚〕,为淡黄绿色透明液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8-2.6(m,2H)3.40(t,J=1.9Hz,2H)3.5-3.8(m,1H)6.48(d,J=1.6Hz,1H)6.83(d,J=1.6Hz,1H)7.1-7.6(m,4H)向3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芴(3.72g,22.4m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0℃于1小时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1,15.3ml,24.6mmol),使烧瓶内的反应物回流2小时。反应混合物成为深红色且呈透明。然后,使该混合物冷却至-78℃(黄色浆液),在1小时期间滴加3-(2-溴乙基)茚(5g,22.4mmol)的无水乙醚(50ml)溶液。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随后搅拌15小时。该反应混合物逐渐成为一种橙黄色均匀溶液。将该反应溶液注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200ml)中以分离乙醚层。用乙醚(100ml×3)萃取水溶液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层。然后,蒸去溶剂,得到的黄白色半固体棕黄色油用柱色谱纯化(硅胶400g,展开剂己烷),得到3.42g(产率49%)目标产物〔1-(9-芴基)-2-(1-茚基)乙烯〕为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1-2.6(m,4H)3.35(br,1H)3.97(br,1H)6.48(d,J=1.6Hz,1H)6.83(d,J=1.6Hz,1H)7.1-8.0(m,12H)FD-MS308(M+)向1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中,导入1-(9-芴基)-2-(1-茚基)乙烯(1.0g,3.24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78℃于1小时期间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4.2ml,6.80mmol)。然后,在5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上升,并将烧瓶内的反应物回流1小时。该反应混合物成为一种橙黄色浆液。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78℃,并在15分钟期间向其中加入四氯化锆(0.792g,3.40mmol)。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并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该反应混合物(橙黄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用无水乙醚(50ml)洗涤未过滤的固体。用无水二氯乙烷(150ml)洗涤残存在滤器中的橙色固体并过滤。然后,从滤液中蒸去溶剂得到一种红橙色固体(1.29g)。用无水己烷(100ml)使该固体再成浆液,并过滤得到的浆液,得到0.924g(产率61%)目标产物〔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为红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3.7-4.4(m,4H)6.20(d,J=0.8Hz,1H)6.35(d,J=0.8Hz,1H)6.9-8.1(m,12H)制备实施例10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1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布No.100579/1994中所述的方法制备的2-甲基-4-苯基茚(1.50g,7.27mmol)和无水乙醚(40ml)。然后,在-78℃于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7.63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自动地缓慢升至室温,并在室温下搅拌一夜,使浆液浓度高到不能再继续搅拌。然后加入无水乙醚(10ml)。然后,在0℃搅拌下加入1.88g(7.27mmol)在制备实施例2中合成的一氯化二甲基甲硅烷基芴。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再搅拌12小时,从而得到一种黄色浆液。向该黄色浆液中加入乙醚(100ml)和饱和氯化铵水溶液(100ml),并将该混合物移至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依次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该有机相,并用硫酸镁干燥。去除溶剂,残余物用柱色谱纯化(溶剂正己烷),得到1.75g(产率56%)淡黄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0.35(d,6H)2.2(s,3H)3.8(t,1H)4.2(s,1H)6.8(s,2H)6.9-7.9(m,16H)用氮气彻底清洗50ml的装有滴液漏斗的反应器并干燥。向该反应器中导入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0.80g,1.87mmol)和无水乙醚(20ml)。然后,在-78℃向该反应器中滴加正丁基锂(3.93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自动地缓慢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12小时,在0℃搅拌下,向该溶液中滴加四氯化锆(0.435g,1.87mmol)。滴加之后,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自动地缓慢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将该溶液搅拌8小时。得到的红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进行过滤,用干燥的二氯甲烷快速洗涤得到的固体。从滤液中除去溶剂,用40ml无水己烷使该残余物再成浆液。通过玻璃滤器过滤得到的浆液,得到560mg(产率51%)目标化合物,为红色粉末。制备实施例11合成二氯化亚乙基(2,7-二叔丁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合成2,7-二叔丁基-9-芴向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四颈烧瓶中,导入芴(3.4g,20.5mmol)、2,6-二叔丁基-对甲酚(4.4g,20.0mmol)和硝基甲烷(30ml)。在水浴中(10℃),在1小时期间搅拌下,向烧瓶内滴加无水氯化铝(4g)在硝基甲烷(6ml)中的溶液(反应溶液逐渐成为红紫色非均匀混合物)。搅拌3小时之后,将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注入300ml冰冷的水中,并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乙醚萃取水相(200ml×3),并合并得到的有机相。用蒸发器和油泵从合并的有机相中完全去除乙醚和硝基甲烷,将残余物溶解在200ml乙醚中,然后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洗涤(150ml×3)。得到的产物用无水硫酸镁干燥。然后,蒸去溶剂,得到的黄白色粉末从甲醇中重结晶,得到3.5g(产率63%)目标产物为黄白色针状晶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38(s,18H)3.86(s,2H)7.2-7.8(m,6H)合成3-(2-溴乙基)-2-甲基茚向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中,导入2-甲基茚(4.5g,34.6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1小时期间-78℃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1mol/l,23.7ml,38.1mmol)。然后,在6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该反应混合物成为一种黄橙色阴离子浆液。然后,向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0ml四颈烧瓶中,导入1,2-二溴乙烷(32.5g,0.173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1小时期间0℃下,向该烧瓶中加入上面得到的全部量的阴离子浆液,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将得到的黄色透明溶液注入300ml水中,以分离乙醚相。用乙醚萃取水相(100ml×3),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然后,蒸去溶剂后,得到的黄棕色油用柱色谱纯化(溶剂己烷),得到6.25g(产率76%)目标产物为一种黄白色透明液体。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8-2.6(m,2H)1.93(s,3H)2.8-3.2(m,2H)3.3(br,1H)6.32(s,1H)6.6-7.4(m,4H)合成1-(2,7-二叔丁基-9-芴基)-2-(2-甲基-1-茚基)乙烯向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四颈烧瓶中导入2,7-二叔丁基芴(1.18g,4.22mmol)和无水乙醚(30ml)。在1小时期间0℃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2.8ml,4.64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7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红橙色透明的。然后,将该溶液冷却至-78℃(黄橙色浆液),在30分钟期间,滴加3-(2-溴乙基)-2-甲基茚(1g,4.22mmol)在无水乙醚(10ml)中的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15小时。该反应溶液逐渐成为一种黄色浆液。将得到的黄色浆液注入2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以分离乙醚相。用乙醚萃取水相(100ml×2),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合并的有机相。然后,蒸去溶剂后,得到的黄白色粉末用己烷(100ml)再成浆液并过滤,得到1.70g(产率93%)目标产物为一种白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3-1.9(m,4H)1.40(s,18H)1.91(br,3H)3.08(br,1H)3.85(br,1H)6.48(br,1H)7.0-7.9(m,10H)合成二氯化亚乙基(2,7-二叔丁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向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300ml四颈烧瓶中导入1-(2,7-二叔丁基-9-芴基)-2-(2-甲基-1-茚基)乙烯(0.5g,1.15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30分钟期间-78℃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1.67mol/l,1.45ml,2.42mmol),然后,在15小时期间,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橙黄色浆液。然后,使该浆液冷却至-78℃,在15分钟期间加入四氯化锆(0.282g,1.21mmol)。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12小时。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该反应混合物(橙黄色浆液),用无水乙醚(20ml×2)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然后,用油泵从滤液中蒸去溶剂,得到一种红橙色固体。用无水己烷(10ml×2)洗涤该固体,得到0.300g(产率44%)目标产物为一种红橙色粉末。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2-1.4(m,18H)2.20(s,3H)3.6-4.2(m,4H)6.10(s,1H)6.8-7.8(m,10H)制备实施例12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合成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升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芴(5.00g,30mmol)和无水乙醚(100ml),然后,在30分钟期间-1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0mmol)。己烷溶液滴加完毕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浆液。然后,在1小时期间-10℃搅拌下,将该浆液滴加至二氯二甲硅烷(18.24ml,150mmol)/无水乙醚(100ml)溶液中。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过夜。使该反应溶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以去除氯化锂,在减压下去除在滤液中残存的溶剂和未反应的二氯二甲硅烷。用无水乙醚(10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使得到的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得到3.30g白色粉末(产率43%)。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7.2-8.0(m)4.1(s,1H)0.15(s,6H)合成二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茚(3.00g,25.8mmol)和无水乙醚(40ml)。在0℃搅拌下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25.8mmol)的己烷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橙色溶液。在0℃搅拌下滴加上面得到的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6.69g,25.8mmol)。然后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缓慢且自动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得到一种黄色浆液。向该浆液中加入100ml乙醚和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乙醚萃取水相(100ml×3),并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之后,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4.70g白色粉末(产率54%)。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7.2-8.0(m)6.9(m,1H)6.3(dd,1H)4.1(s,1H)3.6(t,1H)-0.2(s,3H)-0.4(s,3H)合成二甲基(3-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二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2.00g,5.91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40℃搅拌下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6.21mmol)的己烷溶液。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通宵搅拌之后,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甲基碘(3.78g,26.6mmol),并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1天。该反应溶液成为橙色浆液。向得到的溶液中,加入100ml乙醚和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之后,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两种异构体(一种为无色透明液体,另一种为黄色液体)总共为1.85g(产率89%)。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H-NMR(CDCl3);两种异构体(A∶B=4∶1)异构体A7.2-8.0(m,12H)6.5(d,1H)4.1(s,1H)3.6(dd,1H)1.2(d,3H)0.1(d,6H)异构体B7.2-8.0(m,12H)6.1(d,1H)4.0(s,1H)3.6(dd,1H)2.1(d,3H)-0.3(d,6H)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mlSchlenk瓶并干燥。向该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二甲基(3-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0.80g,2.27mmol)和无水乙醚(20ml)。在-78℃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4.76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搅拌过夜,该黄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在-78℃搅拌下,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四氯化锆(0.53g,2.27mmol)。加完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并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该反应溶液成为红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去除乙醚,用无水二氯甲烷立即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为氯化锂)。如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剂去除之后,用无水己烷(25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并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得到目标产物金属茂为一种橙色粉末(330mg,产率28%)。制备实施例13合成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合成3-(2-溴乙基)-2-甲基-4-苯基茚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2-甲基-4-苯基茚(2.50g,12.12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30分钟期间0℃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12.73mmol)的己烷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浆液。然后,在1小时期间0℃搅拌下,向该浆液中滴加二溴乙烷(5.22ml,60.6mmol)/无水乙醚(20ml)溶液。使得到的混合物达到室温,然后在该温度下搅拌过夜。该反应溶液为一种黄色溶液。将该溶液注入100ml乙醚和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并将该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后,得到的黄色油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3.00g淡黄色油(产率79%)。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2.0-2.8(m,2H)2.1(s,3H)3.0-3.8(m)3.5(br,1H)6.7(s,1H)7.1-7.8(m,8H)合成1-(9-芴基)-2-(2-甲基-4-苯基-1-茚基)乙烯用氮气彻底清洗200ml的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芴(1.29g,7.76mmol)和无水乙醚(25ml)。在30分钟期间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8.15mmol)。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棕色浆液。在1小时期间0℃搅拌下,将该浆液滴加至3-(2-溴甲基)-2-甲基-7-苯基茚(2.42g,7.73mmol)/无水乙醚(40ml)溶液中。使得到的混合物的温度达到室温,然后在该温度下搅拌过夜。该红紫色溶液变成暗橙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乙醚(100ml)和饱和氯化铵水溶液(100ml),并将该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之后,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一种橙色油。用真空泵使该油发泡并固化,由此得到1.10g浅黄色粉末(产率36%)。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1.3-1.9(m,4H)1.91(br,3H)3.08(br,1H)3.85(br,1H)6.48(br,1H)7.0-7.9(m,10H)合成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mlSchlenk瓶并干燥。向该瓶中,导入上面得到的1-(9-芴基)-2-(2-甲基-4-苯基-1-茚基)乙烯(0.50g,1.25mmol)和无水乙醚(20ml)。在-78℃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2.63mmol)的己烷溶液。然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溶液搅拌过夜,该黄橙色溶液由棕色溶液和暗橙色浆液变成棕橙色浆液。然后,在-78℃搅拌下,滴加四氯化锆(0.307g,1.31mmol),并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该黄棕色浆液变成橙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去除乙醚,用无水二氯甲烷立即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为氯化锂)。如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剂去除之后,用无水己烷(3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并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得到目标产物金属茂为一种红橙色粉末(320mg,产率46%)。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2.20(s,3H)3.6-4.2(m,4H)6.10(s,1H)6.8-8.0(m,16H)制备实施例14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合成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升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芴(5.00g,30mmol)和无水乙醚(100ml)。在30分钟期间-1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0mmol)。己烷溶液滴加完毕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浆液。在1小时期间-10℃搅拌下,将该浆液滴加至二氯二甲硅烷(18.24ml,150mmol)/无水乙醚(100ml)溶液中。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过夜。使该反应溶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以去除氯化锂,在减压下去除在滤液中残存的溶剂和未反应的二氯二甲硅烷。用无水己烷(10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使得到的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得到3.30g白色粉末(产率43%)。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7.2-8.0(m,8H)4.1(s,1H)0.15(s,6H)合成二甲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2-甲基-4-异丙基-7-甲基茚(1.50g,8.06mmol)和无水乙醚(25ml)。在-78℃搅拌下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8.46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将该反应混合物通宵搅拌,该无色溶液由白色浆液和淡黄色浆液,变成黄色浆液。在0℃搅拌下,向该浆液中加入上面合成的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2.06g,8.06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加入乙醚(100ml)和饱和氯化铵水溶液(100ml)之后,将得到的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去除溶剂之后,得到的产物(黄色油)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1.50g黄色油(产率46%)。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6.6-8.0(m,11H)4.2(s,1H)3.7(s,1H)2.65-3.05(m,1H)2.45(s,3H)2.25(s,3H)1.1-1.3(d,6H)-0.35(d,6H)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mlSchlenk瓶并干燥。向该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二甲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0.80g,1.96mmol)和无水乙醚(20ml)。在-78℃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4.11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搅拌过夜,该柠檬黄色溶液变成嫩黄色溶液,然后成为红棕色溶液。在-78℃搅拌下,向该溶液中滴加四氯化锆(0.456g,1.96mmol)。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得到一种红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去除乙醚,用无水二氯甲烷立即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为氯化锂)。如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剂去除之后,用无水己烷(3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并通过玻璃滤器(G-4)过滤得到目标产物金属茂为一种红色粉末(50mg,产率4%)。制备实施例15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3-二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合成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1升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芴(5.00g,30mmol)和无水乙醚(100ml),然后,在30分钟期间-1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的己烷溶液(30mmol)。己烷溶液滴加完毕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然后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一种黄色浆液。然后,在1小时期间-10℃搅拌下,将该浆液滴加至二氯二甲硅烷(18.24ml,150mmol)/无水乙醚(100ml)溶液中。使系统的温度自动地升至室温,然后搅拌过夜。使该反应溶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以去除氯化锂,在减压下去除在滤液中残存的溶剂和未反应的二氯二甲硅烷。用无水乙醚(100m1)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使得到的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得到3.30g白色粉末(产率43%)。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7.2-8.0(m,8H)4.1(s,1H)0.15(s,6H)合成1,2-二甲基茚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溴化甲基镁(3.0mol/l乙醚溶液)(16.9ml,50.7mmol)和无水乙醚(50ml)。在室温搅拌下向该烧瓶中滴加2-甲基-1-茚酮(indanon)(3.70g,25.3mmol)在无水乙醚(20ml)中的溶液。然后,将反应混合物搅拌2小时并注入冷水中。将该得到的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乙醚萃取水相(100ml×3)并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合并的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得到1,2-二甲基-1-羟基茚。将如此得到的化合物溶解在甲苯(30ml)中,向其中加入0.1g对甲苯磺酸。将反应混合物回流3小时以去除水。将如此得到的有机相导入分液漏斗中,并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去除溶剂之后,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2.70g(GC94%)浅黄色溶液(产率74%)。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7.1-7.6(m,4H)3.2(s,2H)2.0(s,6H)合成二甲基(2,3-二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200ml四颈烧瓶并干燥。向该烧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1,2-二甲基茚(1.60g,11.09mmol)和无水乙醚(40ml)。在0℃搅拌下向该烧瓶中滴加正丁基锂(11.6mmol)的己烷溶液。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通宵搅拌之后,该反应溶液成为奶白色浆液。向该浆液中加入上面合成的氯化二甲基(9-芴基)硅烷(2.72g,10.51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该反应溶液成为黄色浆液。向该浆液中加入N-甲基-2-吡咯烷(0.1g),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00ml乙醚和100ml饱和氯化铵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导入分液漏斗中以分离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水和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去溶剂之后,用柱色谱纯化(展开剂己烷),得到1.10g黄色粉末(产率27%)。得到的化合物的NMR谱数据叙述如下。1H-NMR(CDCl3,90MHz);6.7-8.0(m,12H)4.5(s,1H)3.6(t,1H)2.0(s,6H)-0.4(s,6H)合成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3-二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用氮气彻底清洗装有回流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mlSchlenk瓶并干燥。向该瓶中,导入上面合成的二甲基(2,3-二甲基-1-茚基)(9-芴基)硅烷(0.80g,2.18mmol)和无水乙醚(15ml)。在-78℃搅拌下滴加正丁基锂(4.58mmol)的己烷溶液。滴加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8小时,该浅黄色溶液由黄色溶液变成黄色浆液。在-78℃搅拌下,向该浆液中滴加四氯化锆(0.509g,2.18mmol)。加完之后,使系统的温度自动且缓慢地升至室温,并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该反应溶液成为红色浆液。通过玻璃滤器(G-5)加压过滤去除乙醚,用无水二氯甲烷立即洗涤滤器中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为氯化锂)。如此得到的滤液中的溶剂去除之后,用无水己烷(30ml)使得到的产物再成浆液,并通过玻璃滤器(G-5)过滤得到目标产物金属茂为一种红色粉末(427mg,产率37%)。实施例1制备催化剂溶液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玻璃烧瓶中导入5.8mg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a),并加入1.57ml甲基铝氧烷(MAO)的甲苯溶液(Al1.1mol/l)和2.76ml甲苯,得到催化剂溶液。聚合反应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导入600ml己烷和150ml1-辛烯,并使系统的温度升至130℃。然后,将1mmol三异丁基铝(TIBA)和1.0ml上面制备的催化剂溶液(0.002mmol,以Zr计)与乙烯一起注入该系统中以引发聚合反应。然后,只连续加入乙烯,使总压保持在30kg/cm2-G,使该聚合反应在140℃进行8小时。向该系统中加入少量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并排出未反应的乙烯。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导入大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过滤回收该聚合物,并在130℃减压干燥过夜。结果,得到61.3gMFR为0.21g/10min及密度为0.898g/cm3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结果列于表1中。实施例2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导入600ml己烷和400ml1-辛烯,并使系统的温度升至130℃。然后,将1mmol三异丁基铝(TIBA)和1.0ml上面制备的催化剂溶液(0.002mmol,以Zr计)与乙烯一起注入该系统中以引发聚合反应。然后,只连续加入乙烯,使总压保持在30kg/cm2-G,该聚合反应在140℃进行15分钟。向该系统中加入少量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并排出未反应的乙烯。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导入大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过滤回收该聚合物,并在130℃减压干燥过夜。结果,得到75.7gMFR为0.47g/10min及密度为0.875g/cm3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结果列于表1中。实施例3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2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b)替代化合物a,以及聚合反应时间改为30分钟。结果列于表1中。实施例4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3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c)替代化合物a,以及聚合反应时间改为15分钟。结果列于表1中。实施例5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d)替代化合物a,以及聚合反应时间改为15分钟。结果列于表1中。实施例6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5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e)替代化合物a,以及聚合反应时间改为30分钟。实施例7制备催化剂溶液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玻璃烧瓶中导入5ml正己烷,再导入1ml(0.002mmol,以Zr原子计)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的甲苯溶液(化合物a)和1ml(0.004mmol,以B原子计)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碳鎓的甲苯溶液,得到催化剂溶液。聚合反应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导入600ml己烷和150ml1-辛烯,并使系统的温度升至130℃。然后,将0.5mmol三异丁基铝(TIBA)和上面制备的催化剂溶液与乙烯一起注入该系统中以引发聚合反应。然后,只连续加入乙烯,使总压保持在30kg/cm2-G,该聚合反应在140℃进行30分钟。向该系统中加入少量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并排出未反应的乙烯。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导入大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过滤回收该聚合物,并在130℃减压干燥过夜。结果,得到98.8gMFR为0.51g/10min、密度为0.892g/cm3以及Mw/Mn为2.0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对比例1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除了用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1-茚基)(9-芴基)合锆(化合物x)替代化合物a,以及聚合反应时间改为30分钟。结果,得到17.7gMFR为15.9g/10min及密度为0.920g/cm3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结果列于表1中。表1*1单位kg/cm2-g表1(续*2单位kg/mmol-Zr·hr.(a)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b)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5-苯并-1-茚基)(9-芴基)合锆(c)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d)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7-二甲基-4,5-(2-甲基-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e)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正丙基-4-(9-菲基)-1-茚基)(9-芴基)合锆(x)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1-茚基)(9-芴基)合锆实施例8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的玻璃反应器中导入400ml经纯化的甲苯。然后,使乙烯(100l/hr)通过该系统,并以800rpm搅拌下使该系统在70℃保持10分钟。然后向该系统中加入4ml含有0.80mg·atom(以铝原子计)的甲基铝氧烷和0.0008mg·atom(以锆原子计)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的甲苯溶液。在80℃常压下聚合反应进行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反应之后,将反应溶液导入400ml稀盐酸的甲醇溶液中。然后去除催化剂残余物,将得到的聚合物在减压下干燥过夜。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7.53g。结果列于表2。实施例9用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3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6.00g。结果列于表2。实施例10用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0.7g。结果列于表2。实施例11用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6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1.38g。结果列于表2。对比例2用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5中合成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0.85g。结果列于表2。对比例3用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345793/1993中所述的方法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0.98g。结果列于表2。表2*1kg/mmol-Zr.hr(f)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g)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h)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i)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j)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1-茚基)合锆(k)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实施例2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玻璃烧瓶中导入0.0087mg·atom(以锆原子计)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向该烧瓶中加入1.57ml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Al1.1mol/l)和2.76ml甲苯,得到催化剂溶液。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导入850ml己烷和150ml1-辛烯。使系统的温度升至130℃。然后,将1mmol三异丁基铝和1.0ml上面制备的催化剂溶液(0.002mmol,以Zr计)与乙烯一起注入该系统中以引发聚合反应。然后,只连续加入乙烯,使总压保持在30kg/cm2-G,该聚合反应在140℃进行30分钟。然后向该系统中加入少量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并排出未反应的乙烯。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导入大量甲醇中以沉淀聚合物。过滤回收该聚合物,并在130℃减压干燥过夜。结果,得到17.1g乙烯-1-辛烯共聚物。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13用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3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15.7g。结果列于表3。实施例14用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23.5g。结果列于表3。实施例15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0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21.8g。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16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1中合成的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12.2g。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17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2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3-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26.8g。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18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3中合成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8.4g。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19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4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13.1g。结果列于表3中。实施例20用与实施例12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15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3-二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产量为27.5g。结果列于表3中。对比例4用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5中合成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17.7g。结果列于表3。表3*1kg/mmol-Zr·hr(f)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g)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h)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i)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k)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4-苯基-1-茚基)合锆(l)二氯化亚乙基(2,7-二叔丁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m)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3-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n)二氯化亚乙基(2-甲基-4-苯基-1-茚基)(9-芴基)合锆(o)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甲基-4-异丙基-7-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p)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2,3-二甲基-1-茚基)(9-芴基)合锆实施例21向用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的玻璃反应器中导入400ml经纯化的甲苯。然后,使丙烯以100l/hr的速率通过该系统,并以800rpm搅拌下使该系统在45℃保持10分钟。然后加入2.88mg·atom(以铝原子计)的三异丁基铝,再加入4ml含有3.50mg·atom(以铝原子计)甲基铝氧烷的甲苯溶液和0.010mg·atom(以锆原子计)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的甲苯溶液。在50℃常压下聚合反应进行15分钟之后,加入少量异丙醇以终止聚合反应。反应之后,将反应溶液导入400ml稀盐酸的甲醇溶液中。然后去除催化剂残余物,将得到的聚合物在减压下干燥过夜。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2.2g。结果列于表4。实施例22用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丙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3中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3.8g。结果列于表4。实施例12用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丙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4中合成的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得到的乙烯均聚物的产量为0.1g。结果列于表4。对比例5用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乙烯和1-辛烯的聚合反应,除了用制备实施例5中合成的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然而,没有得到丙烯聚合物。结果列于表4。对比例6用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丙烯聚合反应,除了用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345793/1993中所述的方法合成的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1-茚基)合锆替代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结果,得到微量的丙烯均聚物。结果列于表4。表4</tables>*1kg/mmol-Zr·hr(f)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g)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h)二氯化二苯基亚甲硅基(9-芴基)(2-甲基-1-茚基)合锆(i)二氯化亚乙基(9-芴基)(1-茚基)合锆(j)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9-芴基)(1-茚基)合锆实施例24制备固体催化剂组分将3.0g已在250℃干燥10小时的硅石在50ml甲苯中的悬浮液冷却至0℃。向该悬浮液中滴加17.8ml甲基铝氧烷(Al=1.29mmol/ml)的甲苯溶液。在滴加期间,使系统的温度保持在0℃。加完之后,使该反应在0℃进行30分钟。然后,在30分钟期间将该系统的温度升至95℃,在该温度下使反应再进行4小时。将系统的温度降至60℃之后,滗去上层清液。用甲苯洗涤如此得到的固体组分两次,用50ml甲苯使其再成浆液。在30分钟期间20℃下向该系统中滴加4.9ml二氯化二甲基亚甲硅基二(2,6-二甲基-4,5-苯并-1-茚基)(2,7-二叔丁基-9-芴基)合锆的甲苯溶液(Zr=0.0233mmol/ml)。将系统的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下使反应进行2小时。除去上层清液,用己烷洗涤残余的产物两次,得到含有2.1mg/g锆的固体催化剂。制备预聚合的催化剂将4g上面得到的固体催化剂再悬浮在200mol己烷中。向该系统中加入5.0ml三异丁基铝的癸烷溶液(1mmol/ml)和0.36g1-己烯,在该系统中,乙烯在35℃预聚合2小时,得到每1g固体催化剂含有2.0mg锆和3g聚乙烯的预聚合的催化剂。聚合反应向经氮气彻底清洗过的2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导入1升纯化的无水己烷。然后,用乙烯清洗该高压釜。将系统的温度升至60℃之后,导入1.5mmol三异丁基铝、20mll-己烯和0.23mg制得的预聚合的催化剂(以锆原子计)。然后导入乙烯,使总压为8kg/cm2-G,在总压保持在8kg/cm2-G的情况下使聚合反应进行1.5小时。预聚合反应完成之后,过滤回收聚合物,并在80℃干燥过夜。结果得到323gMw/Mn为1.99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实施例25用与实施例24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除了将乙烯改为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氢气含量0.1mol%)。结果得到120g特性粘度(η)为1.29dl/g及密度为0.948g/cm3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实施例26用与实施例24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但不加入1-己烯。结果得到202gMw/Mn为2.20的乙烯聚合物。实施例27用与实施例26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除了将乙烯改为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氢气含量0.46mol%)。结果得到108g特性粘度(η)为1.59dl/g及密度为0.973g/cm3的乙烯聚合物。权利要求1.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A-1)由式(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其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1可以相同或不同,其中至少一个为含有11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13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或含有12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或者R1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1形成的环总共含有4至20个碳原子),其余的R1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R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2中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和与其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芳环或脂环(在此情况下,由R2形成的环总共含有4至20个碳原子,包括连接R2的碳原子,),其余的R2为氢原子、卤原子或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含氧基或含硫基,Y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2.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包括一种细颗粒载体,(A-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3.一种由烯烃在下列组分上预聚合生成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一种固体催化剂组分,包括(A-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以及(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1)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所述组分(A-1)和(B)荷载在细颗粒载体上,以及任选的(C)有机铝化合物。4.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一种烯烃均聚或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共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均聚的烯烃为乙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烯烃为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均聚的烯烃为丙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烯烃为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7.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8.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9.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10.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一种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一种烯烃均聚或者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共聚,该催化剂含有(A-2)由式(II)表示的IVB过渡金属化合物,(B)(B-1)有机铝氧化合物,和/或(B-2)与过渡金属(A-2)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以及任选的其中M为周期表IVB族的过渡金属原子,R6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7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含有8至40个碳原子的芳烯基,含有7至40个碳原子的烷芳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R6和R7可以相同或不同,R8和R9中的任何一个为含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其余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含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烯基,含硅基,含氧基,含硫基,含氮基或含磷基,X1和X2可以相同或不同,与上式(I)中的X1和X2相同,Y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烃基,含有1-20个碳原子的二价卤代烃基,二价含硅基,二价含锗基,二价含锡基,-O-,-CO-,-S-,-SO-,-SO2-,-NR5-,-P(R5)-,-P(O)(R5)-,-BR5-或-AlR5-(R5为氢原子,卤原子,含有1-20个碳原子的烃基或含有1-20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基)。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均聚的烯烃为乙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烯烃为乙烯和含有3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均聚的烯烃为丙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烯烃为丙烯和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13.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14.用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15.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烯烃聚合物的方法制备的烯烃聚合物。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是由式(I)表示的IV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化合物或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形成的。使用本发明的使用该催化剂或由式(II)表示的IV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铝氧化合物或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生成离子对的化合物形成的催化剂的烯烃聚合方法,可以高聚合活性地得到高分子量的(共)聚合物,而且,即使使用少量的共聚单体也能得到高共聚单体含量的烯烃聚合物。文档编号C08F4/42GK1156728SQ9610829公开日1997年8月13日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优先权日1995年7月17日发明者伊牟田淳一,吉田昌靖,土肥靖申请人: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