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774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度为10-400um,直径为8_34mm ;下层为圆柱状的骨支架803,所述骨支架803为三维多孔结构,其厚度为10-30mm,直径为8_34mm,所述上层、中层、下层设置在同一轴线上,设置为圆柱状便于加工,设置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可与人体骨骼相适应,方便将培育好的再生骨软骨置入人体骨骼缺损处,上层与软骨结合,下层与骨结合,利于与人体骨骼匹配存活。
[0027]进一步,所述外层腔室6包括外层腔体601和与外层腔体601密封连接的外层腔盖602,所述外层腔体601为一端开口一端密封的圆环薄壁结构,所述外层腔体壁厚为1mm,所述外层腔盖602由顶盖和盖沿组成,所述顶盖厚度为2_,直径比外层腔体外径大4_ ;所述盖沿壁厚1mm,深2mm,可以在盖沿处加工螺纹与外层腔体形成连接。
[0028]进一步,所述外层腔体601的内径比骨支架803的直径大2mm,利于形成空间,所述外层腔体601的高度为19-36mm。
[0029]进一步,所述内层腔室7包括内层腔体701和与内层腔体密封连接的内层腔盖702,所述内层腔体701为两端开口的圆环薄壁结构,所述内层腔体壁厚为1mm,所述内层腔盖702设置在外层腔盖下方,所述内层腔盖701厚为2mm,其直径与内层腔体内径相同,与内层腔体口部贴合形成封闭空间。
[0030]进一步,所述内层腔体701的内径比软骨支架801的直径大2mm,所述内层腔体701的外径与界层结构802的直径一致,方便完全遮挡界层端面,形成密闭空间,所述内层腔体701的高度为5-12mm,与外层腔体601形成相互隔离的的空间。
[0031]进一步,所外层腔体601与外层腔盖602、内层腔体701与内层腔盖702均为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的有效圈数大于3周,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和可靠度,进一步提高培育质量。
[0032]进一步,所述外层腔室6、内层腔室7同轴线设置,所述外层腔盖601和内层腔盖60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利于加工,提高安装效率,节省时间。
[0033]进一步,所述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8的界层802端面与内层腔体701的底部开口端面粘接密封,将外层腔体601内腔分隔形成内、外两个密闭空间,所述外密闭空间为骨培育室4,所述内密闭空间为软骨培育室5,利用不同直径的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与无底的内层腔体密封,将骨支架存留于骨培育室,将软骨支架存留于软培育室,并形成相互独立的空间,利于形成各自独立的培育系统。
[0034]进一步,所述骨培育循环系统2还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储液瓶I 9、蠕动泵I 10,所述软骨培育循环系统3还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储液瓶II 11、蠕动泵II 12,所述储液瓶I 9通过连接导管与骨培育循环系统2的骨培育室4连通,并经过蠕动泵I 11 ;所述储液瓶II10通过连接导管与软骨培育循环系统3的软骨培育室5连通,并经过蠕动泵II 12,所述储液瓶1、11(9,10)盖由无菌滤膜封闭,便于氧气交换;蠕动泵只与导管外壁连接,调节各自培养基的循环速度,提高骨和软骨的培育质量。
[00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分别与骨软骨双腔培育室连通的且相互独立的骨培育循环系统和软骨培育循环系统组成,所述骨软骨双腔培育室由外层腔室、内层腔室、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组成,所述外层腔室和内层腔室通过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相互隔离形成相互独立的骨培育室和软培育室,所述骨培育循环系统与骨培育室连通,所述软骨培育循环系统与软骨培育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设置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其中,上层为圆柱状的软骨支架,其厚度为l-8mm,直径为4-30mm ;中层为圆柱状致密的界层结构,其厚度为10_400um,直径为8_34mm ;下层为圆柱状的骨支架,其厚度为10-30mm,直径为8_34mm,所述上层、中层、下层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腔室包括外层腔体和与外层腔体密封连接的外层腔盖,所述外层腔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密封的圆环薄壁结构,所述外层腔体壁厚为1mm,所述外层腔盖由顶盖和盖沿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腔体的内径比骨支架的直径大2_,所述外层腔体的高度为19-36_。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腔室包括内层腔体和与内层腔体密封连接的内层腔盖,所述内层腔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环薄壁结构,所述内层腔体壁厚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腔体的内径比软骨支架的直径大2_,所述内层腔体的外径与界层结构的直径一致,所述内层腔体的高度为5-12mm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外层腔体与外层腔盖、内层腔体与内层腔盖均为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连接的有效圈数大于3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腔室、内层腔室同轴线设置,所述外层腔盖和内层腔盖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的界层端面与内层腔体的底部开口端面粘接密封,将外层腔体内腔分隔形成内、外两个密闭空间,所述外密闭空间为骨培育室,所述内密闭空间为软骨培育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培育循环系统还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储液瓶1、蠕动泵I,所述软骨培育循环系统还包括盛有培养基的储液瓶I1、蠕动泵II。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室培育系统,属于培养装置技术领域,由分别与骨软骨双腔培育室连通的且相互独立的骨培育循环系统和软骨培育循环系统组成,所述骨软骨双腔培育室由外层腔室、内层腔室、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组成,所述外层腔室和内层腔室通过骨软骨仿生一体支架相互隔离形成相互独立的骨培育室和软培育室,所述骨培育循环系统与骨培育室连通,所述软骨培育循环系统与软骨培育室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与培养物同时形成骨软骨双腔培育室,同时进行骨和软骨再生的培养,可大大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缩短骨和软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周期,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病痛和经济负担,极具经济价值。
【IPC分类】C12M3-00
【公开号】CN104593259
【申请号】CN201510076328
【发明人】王富友, 陈诚, 龚啸元, 曾伟南, 杨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