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08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工程化骨,具体地说关于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 程化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类眼眶壁骨质菲薄,其中内侧壁仅0. 2-0. 4mm,下壁0. 5-1. Omm, 眼眶上壁与颅前窝、额窦相邻;内壁、下壁分别与筛窦、上颌窦毗邻。暴 力损伤极易造成眶壁骨折,表现为眶壁的塌陷及碎裂,骨折片掉入副鼻窦 中,从而形成眶壁缺损,软组织进而病入副鼻窦中,最终对患者的外观及 功能造成很大影响①眼球生理功能的改变视力丧失或下降、复视和眼 球运动障碍等;②面部外貌的改变目艮球内陷、移位、上睑下垂等;③感 染骨缺损致眼眶和副鼻窦相通,感染可通过缺损的骨壁波及眼眶及颅内。 因此,必须及时对眶壁缺损进行精确修复。
基于眼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缺损时与四肢骨、 下颌骨等承重骨存在显著的不同 一是眶壁菲薄、与副鼻窦相毗邻;二是 眶壁为非承重骨,所承受应力较低,而我们知道骨改建与应力有密切关系, 骨组织会随着其所受的应力而发生相应的改建。所以,在低应力的环境下, 植入的材料逐步降解之后,新生骨组织会发生怎样的改建,是否会形成我们所期待的形态及功能还有待研究。眼眶壁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修复不 同于其他部位的骨骼,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特殊的过程。眶壁骨折及缺损
的修复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Converse首先应用骨组织移植修复爆 裂性眼眶骨折。由于眶壁菲薄,发生骨折后,无法将碎裂的眶壁重新4并接 再用于修复缺损,所以目前的手术方法是将眶内软组织复位后,采用自体 骨组织或人工材料桥架于缺损的骨壁上来达到修复的目的。自体骨移植一 直以来都是临床各种骨修复手术的金标准,但是自体骨的来源有限,而且 供区存在出血、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异体骨来源广泛,具有 良好的骨传导性,但不具有骨诱导性,而且存在传播HIV和乙型肝炎等传 染性疾病及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潜在危险。异种异体骨移植来源于动物, 供应丰富,但是虽然经过各种方法加以处理,去处其内部的抗原性物质, 但是仍不可完全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此外异种骨移植存在传播 动物源性疾病的危险,并存在伦理方面的问题。目前应用于眼眶壁修复的 人工材料主要包括高分子多孔聚乙烯、羟基磷灰石和钬金属,这些材料 均不能降解或降解很隻,长期作为异物存在于机体内',故存在发生排异反 应、感染、嚢肿形成和植入物移位等并发症的危险。尤其当材料填充于眶 壁时, 一面与眶内组织接触,而另一面则完全暴露于鼻窦中,既没有骨膜 覆盖,也缺乏粘膜覆盖,早期血供很差,非常容易发生并发症。
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的不足之处①材料不能降解,长期作 为异物存在于机体内,存在排异反应、感染、嚢胂形成和植入物移位等并 发症;②材料桥架于骨壁之上,无法与自体骨的断端接触吻合,妨碍了骨 的爬行替代修复。种组织工程骨及其构建与应用", 所述的组织工程骨,包括栽体支架和种子细胞,种子细胞附着于载体支架 上,形成具有骨组织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所述的载体支架为改 性的具有大孔径和高孔隙率并经过去酸化处理的PLGA,其上负载有细胞因 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即BMP;种子细胞为骨髓基质千细胞。所述的组织工 程骨可用于构建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功能性组织工程化骨移植物。中国专利 文献CN1973910公开了 "组织工程骨及其制造方法"。中国专利文献 CN101085374公开了 "一种组织工程化骨复合体及应用"。但是,关于活 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及其应用方面未见净艮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1)提供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 (2 )提供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法来实现的构建眼眶壁组织工程 骨,其核心是建立骨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本发听以成 骨诱导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作 为种子细胞,制备活塞形状的支架材料,体外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眼眶壁组 织工程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它由下列方法制得 (1)骨种子细胞培养及诱导;(2)制备活塞形状的骨修复支架; (3 )体外复合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并进行培养; 其中所述的步骤(3)是将培养至第二代时的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 支架复合,形成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物。
所述的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物在体外培养时间为5天。 所述的骨修复支架由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组成,所述的支架顶部厚度 为0. 5丄5毫米,支架底部厚度为1-2毫米,支架底部周边比支架顶部宽 出1-3毫米。
所述的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的形状为圓形、长方形或异形,异形是不 规则形状。
所述的骨修复支架的材料选自珊瑚、羟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钓中的一
种o
所述的骨种子细胞是骨髓基质干细胞。 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在眼眶壁、颅骨缺损修复领域中应用。 本发明所公开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及其应用,其优点表现
在(1)从少量骨髓中获取BMSCs,在成骨培养液诱导培养下,可短期内 获得大量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P-磷酸甘油、地塞米松及抗 坏血酸可诱导体外培养的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及 增殖能力细胞生长周期以及细胞增殖不受影响;ALP、钙结节染色呈强 阳性;表达成骨标志性蛋白(0CN, 0PN, BSP, Cbfal、 I型胶原等)及成 骨相关基因(0CN, 0PN, BSP)。 (2)活塞形状的支架能与眶壁缺损部位良 好吻合,既增加了手术修复的精确性又方便了手术操作和固定,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移植物与宿主骨断端充分和紧密地结合,有利于新骨再生和替
代。(3)在体外构建并培养的眶壁组织工程骨,与正常眼眶壁的组织结构 和特性相似,在体内能够在支架材料降解的同时促进自体骨再生,并发生 合理的骨改建,最终为自体骨组织所替代,达到形态与功能的双重修复。 克服了现有眶壁材料不能够降解、易发生排异反应、感染、嚢肿形成和植 入物移位等并发症的缺点,同时克服了现有眶壁材并牛难于固定、与断端不 能良好吻合的缺点。(4 )本发明选用培养至第二代时的骨种子细胞和骨修 复支架复合,形成的复合物在体外培养5天。优化了本发明,节省了实一验 时间和实验费用。


图1: 一种活塞形状的骨修复支架正面图。 图2: —种活塞形状的骨》多复支架侧面图。
图3: BMSCs与p-TCP支架在体外复合5天时,扫描电镜观察材 料表面已经完全被细胞所覆盖,细胞增殖旺盛、并分泌胶原纤维。
图4: BMSCs与p-TCP支架在体外复合5天时,扫描电镜观察细 胞在材料内部帖壁生长,并相互交联形成网状。
图5:组织工程骨植入犬皮下1月即见新生骨组织和血管形成(50X )。 图6:组织工程骨才直入犬皮下3月新生骨组织明显增多,并出现骨 髓样脂肪组织(50X)。
图7:犬眶内侧壁造成一直径为lOmm的圆形缺损,破坏骨膜和眶隔。 图8:手术植入自体诱导BMSCs和p-TCP构建的"plug"式样眶壁组织工程骨,活塞状骨修复支架的支架顶部与内侧壁缺损吻合,支架底部覆 盖于眶壁内侧,无需固定。
图9:应用体外构建的眶壁组织工程骨原位修复犬眶内侧壁骨缺损, 术后CT影像随访见复合物逐渐降解变薄,至3月时已接近正常眶壁厚度 (框内区域)。
图10:应用体外构建的眶壁组织工程骨原位修复犬眶内侧壁骨缺 损,术后3月CT三维重建图像见植入物与周围眶壁融为一体、发生骨性 连接。
图11:应用体外构建的眶壁组织工程骨原位修复犬眶内侧壁骨缺 损,术后3月大体观察(正面观)眶内侧壁缺损处得到良好修复,植入物 不突出于周围眶内侧壁,与周边骨缺损断面吻合良好,结合线已模糊不清。
图12:应用体外构建的眶壁组织工程骨原位修复犬眶内侧壁骨缺 损,术后3月大体观察(侧面观)植入物与周围眶壁呈骨性连接,菲薄, 具备生理弧度。
图13A:骨》务复支架复合BMSCs后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 Micro-CT显示才直入物与周围眶壁已形成骨性连"l妄,与生理形态下的眶壁 相似。
图13B:骨修复支架复合BMSCs后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在靠 近筛窦的植入物表面可见覆盖有完整的粘膜,且可见新生的蜂窝状筛骨纸 板。
图14:眶壁组织工程骨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硬组织切片焚 光显微镜下观察材料内部可见广泛分布的条带状荧光标记区域,相互交联呈网状。与材料表面相连的蜂窝状组织也可见条带状荧光。
图15A:骨修复支架复合BMSCs后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硬 组织切片VAN GIESON-苦p未酸品红染色》见察示骨》务复支架与眶壁的骨 性结合(50x )。
图15B:骨修复支架复合BMSCs后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硬 组织切片VAN GIESON-苦味酸品红染色观察示新生骨及少量未降解的 材料(50x )。
图15C:骨修复支架复合BMSCs后修复犬眶内侧壁缺损3月后,硬 组织切片VAN GIESON-苦味酸品红染色观察示新生骨表面有完整的粘 膜覆盖,并向筛窦内生长蜂窝状骨组织(50x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体外构建犬眼眶壁组织工程骨 一、BMSCs的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及检测
BMSCs在应用添加了 p-磷酸甘油、地塞米松及抗坏血酸的a-MEM培 养液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以未诱导BMSCs为对照,进行细胞形态学及 成骨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犬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后细胞生长周期以及 细胞增殖不受影响,可传至10代以上,细胞形态和增殖率仍与原代基本 相似,足够数量作为种子细胞种植载体;ALP、钓结节染色呈强阳性;表 达成骨标志性蛋白(OCN, OPN, BSP, Cbfal、 I型胶原等)及成骨相关基因(0CN, 0PN, BSP)。而未诱导BMSCs的ALP染色呈弱阳性、4丐结节染 色阴性,成骨标志性蛋白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低于诱导组。
二、 犬眼眶壁P-TCP活塞形状支架材料的制造 犬眼眶内侧壁有一直径为10mm的圓形全层骨缺损。 制备骨修复支架,请参照图1,图2。
图1,图2为一种活塞形状的骨修复支架,该支架由支架顶部1和支 架底部2组成,支架顶部1和支架底部2的形状为圆形,支架顶部1直径 为10毫米,支架底部2直径为12毫米,支架顶部1厚度为1毫米,支架 底部2厚度为2毫米。所述一种活塞形状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如下使 用树脂模型进行硅橡胶取阴模,将P -磷酸三钙粉末搅拌成糊状后注入模 具,放入干燥箱8(TC中12小时,然后进行微波烧结一次成型。Co 60 (25kGy)消毒后,并对材料进行内部结构及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显示 制备的P-TCP支架为多孔、较为致密,5ml注射器针尖不能轻易刺入,材 料亲水性良好。内部呈均匀的多孔三维结构,平均孔径406. 3jum,孔隙 率约为84.63°/。,力学强度〉2Mpa,达到眼眶壁组织工考呈支架的要求。
三、 BMSCs与TCP支架复合体外构建眶壁组织工程骨 成骨诱导BMSCs细胞培养至第二代时,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离心,制
备细胞悬液并调整密度为2 x l07cells/ml。以单细胞悬液滴渗法接种到 无菌培^jni中的预制P-TCP支架上,得到细胞/支架复合体。将该复合体 在37。C培养箱(5%C02, 95%02, 100%饱和湿度)中静置4小时,以利于细 胞贴壁。之后緩慢加入成骨诱导培养液,充分浸没材料,于上述条件继续 培养,每天更换培养液。分别于复合4小时、1天、3天、5天和7天,。以锐利刀片将其中一个标本切 为两个半圆部分,以了解细胞在支架内部的分布增殖情况。结果显示P -TCP具有良好的多孔三维结构,与BMSCs在体外复合4小时就完成了黏 附,较适宜的体外复合培养时间为5天(图3,图4 )。 实施例2
眼眶壁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能力的实验
按实施例l的方法体外复合自体诱导BMSCs和P -TCP支架材料构建组 织工程骨。
每只犬背部皮下植入3块材料自体诱导BMSCs复合TCP l块,自体未 诱导BMSCs复合TCP l块,单纯TCP材料1块。手术方法实验动物犬麻醉后, 于其背部3个独立分开区域各切开1. 5cm的小口 ,充分游离周围的皮下组织 后将材料植入,用l号线间断缝合切口。
分别于材料才l/v后l月、2月、3月取出标本,每个时间点取3只犬 的背部皮下标本9块(即自体诱导BMSCs复合TCP、自体无诱导BMSCs复 合TCP、单纯TCP材料各3块)。标本经4%多聚曱醛固定后用1(T/。EDTA溶 液脱钙,行HE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和血管化情况。
结果显示自体诱导BMSCs复合TCP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 犬皮下1月即见新生骨组织和血管形成,3月时新生骨明显增多,并可见 丰富的新生血管和骨髓脂肪组织(图5,图6 )。未诱导BMSCs/ P -TCP复 合物仅见少量成骨,而单纯P-TCP不具备异位成骨能力。
实施例3眼眶壁组织工程骨原位修复犬眶内侧壁骨缺损的实验
按实施例l的方法体外复合自体诱导BMSCs和p -TCP支架材料构建组 织工程骨。
犬眶内側壁骨缺损模型的建立作下眼睑皮肤切口,顿性分离皮下组 织及肌肉,剥离骨膜,充分暴露眶内侧壁,使用直径10mm的骨科环钻在眶 内侧壁筛骨纸板处造成一直径为10mm的圓形缺损,破坏骨膜和眶隔(图7 )。 植入自体诱导BMSCs和P-TCP构建的"plug"式样眶壁组织工程骨,活塞 状骨修复支架的支架顶部与内侧壁缺损吻合,支架底部覆盖于眶壁内侧, 无需固定(图8 )。随后逐层关闭创口 。以自体无诱导BMSCs/ P -TCP复合物、 单纯P-TCP材料作为对照。术后第一天起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天2次 x3天),预防感染。在处死动物取材前2天采用四环素静脉滴注,对新生 骨进行荧光标记。
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观察。术 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骨密度检测、Micro-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显示成骨诱导BMSCs和TCP复合构建的眶壁组织工程骨寸务 复犬眶内侧壁缺损,术后CT影像随访见复合物逐渐降解变薄,至3月时 已接近正常眶壁厚度(图9,图10);大体观察眶内侧壁缺损处得到良好 修复,才1^物不突出于周围眶内侧壁,与周边骨缺损断面吻合良好,结合 线已才莫糊不清(图11,图12); Micro-CT和组织学^r查显示植入物与周 围眶壁已形成骨性连接,在靠近筛窦的材一牛表面可见^隻盖有完整的粘膜, 且可见新生的蜂窝状筛骨纸板(图13A,图13B,图14,图15A,图15 B,图15 C );其骨密度为0. 16 ± 0. 03g/cm2,与正常骨密度(0. 11 ± 0. 01g/cm2) 无显著差别(P 〉 0. 05 )。而未诱导BMSCs/TCP复合物及单纯材料植入后降 解緩慢,3月后仍然明显凸出于正常眶壁;组织学检测表明大部分材料未 降解,仅在材料表面可见新生骨组织;骨密度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
0. 05 )。
实施例4
BMSCs与P -TCP支架体外复合的合适时间实验
一、 复合方法
BMSCs细胞培养至第二代时,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离心,制备细胞悬 液并调整密度为2 x 10'cells/ml。以单细胞悬液滴渗法接种到无菌培养皿 中的圆片状P-TCP支架上,细胞/支架复合体在37。C培养箱(5y。C02, 95%02, 100%饱和湿度)中静置4小时,以利于细胞贴壁。之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 转移至6孔板中,每孔緩慢加入成骨诱导培养液约4ml,充分浸没材料,于 上述条件继续培养,隔天换液。
BMSCs与TCP体外复合后,分别于复合4小时、1天、3天、5天 和7天,分别取2个细胞材料复合体进行电镜观察。以锐利刀片将其中一 个标本切为两个半圆部分,以了解细^<在支架内部的分布增殖情况。
二、 电镜观察细胞-材料复合体的体外培养情况
1. 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情况
BMSCs接种于P -TCP上4小时后可见细胞单层复着于材料表面,分布均匀,大部分细胞向周围伸展而成多角形;小部分细胞呈圓形,尚未伸展。 接种l天后细胞基本均已向外伸展呈多角形,细胞紧密贴附于材料表面, 可见多个细胞相互形成网状或团块状,细胞进入孔与孔的孔内连接中。接 种3天后,细胞增殖迅速、重叠生长,呈规则排列的长梭状,材料表面的 孔隙基本被细胞覆盖填充。接种5天后,可见细胞继续快速增殖,呈多层 重叠生长,材料的表面及孔隙已被完全覆盖,细胞之间可见分泌的胶原纤 维。接种7天后,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与接种5天时相似,也完全覆盖材料 表面。
2.细胞在材料内部的生长情况
BMSCs接种于P-TCP上4小时后可见细胞单层复着于材料内部的孔隙 表面,细胞呈圆形,尚未向周围伸展;靠近材料表面的孔隙内细胞较多, 而越靠近材料中心部,细胞的数量越少。接种l天后细胞开始向外伸展呈 多角形,细胞紧密贴附于材坤牛表面,并开始增殖。接种3天后,细胞增殖 迅速,可见多个细胞相互形成网状或团块状,细胞通过孔内连接相互沟通。 接种5天后,可见细胞继续增殖,细胞形态和分布于第3天相似,更多的细 胞间相互形成网状或团块状。接种7天后,材料表面的细胞形态出现老化, 细胞数量较前反而减少,考虑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被增生的 细胞所覆盖,影响了材料中间细胞与外界的气体和营养交换,所以细胞的 生长受到影响。4艮据观察结果显示,BMSCs与P-TCP复合后体外培养的适 宜时间为5天。
三、讨论组织工程的核心是构建细胞与生物支架复合物。在形成细胞-材料复 合物的过程中,细胞与材料的粘附A^出,细胞必须与材料发生适当的粘 附才能进行迁移、分化和增殖,而接种密度与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生长密
切相关。Goshima等发现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复合物BMSCs接种密度为 5 x 107ml时,仅1/12标本有皮下成骨现象。Haynesworth等以磷酸三钓 和羟基磷灰石复合物为支架进行研究,认为0. 7-20 x 107ml是较佳的初 始接种细胞浓度范围。Bruder认为过高的接种浓度(大于50 x l06/ml ) 不利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生长,并造成细胞营养供应不足。为此我们在 本实验中选择20 x 107ml作为初始接种细胞密度。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复合时间。目前对于细 胞和材料在体外需复合多少时间再回才直尚无定i仑,不同的细胞和不同的材 料所需的复合时间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意见提倡较长的 体外培养时间,其优点是体外的恒定环境能为细胞在材料表面附着和生 长提供一个稳定的营养环境并利于观察,尤其当利用生物反应器时,既能 模拟体内的血液动力学、物理机械环境,又能保持稳定的适合细胞生长的 环境。Mauney将BMSCs和支架材料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16天,并给予一 定的才几械刺激和一定浓度的地塞米+>进^^秀导,发现0PN及矿化基质都有 较高的分泌表达。另一种观点是尽可能的缩短体外培养时间,尽早回植, 其依据为体内的各种营养、动力学和物理^/L械环境对细胞的生长非常重 要,尤其是成骨细胞在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力学刺激,而体外无法 完全模拟体内的复杂环境。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细胞-材料体外复 合后的在不同时间点,细胞的黏附、生长、增殖情况,以期为细胞-材料体外构建的培养时间选择提供参考。扫描电镜照片显示BMSCs与P-TCP 复合4小时时就完成了黏附,有部分细胞伸展为多角形,在材料表面和内 部均有细胞分布;l天后,细胞与材料表面完全贴附、伸展,开始分化和 增殖,材料内部的细胞也开始增殖;至第5天,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增殖, 形成复合细胞层完全覆盖TCP材料的表面,材料内部的细胞也进一步连成 网状或团块状,可见分泌细胞外基质及胶原纤维;但是第7天时,材料内 部的细胞开始老化,形态发生改变,数量也较前减少。由于静态培养条件 下支架表面的细胞优势生长,在培养5天后,细胞-支架复合体的表面均 形成了复合细胞层,加剧了支架内部由弥散限制导致的营养供应不足。因 此,在静态培养条件下BMSCs与0-TCP体外复合培养的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体外培养5天较为合适。 实施例5
BMSCs体外诱导培养代数实验 在a -MEM培养液中添加10mM |3 -磷酸甘油、10nM地塞米;)^及50 u M抗 坏血酸作为成骨诱导剂,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犬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并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及增殖能力。犬BMSCs体外诱导培养至第二代即可 表达成骨细胞表型(ALP,钧结节,0CN, 0PN, BSP, Cbfal和I型胶原的 表达等),可作为理想的骨种子细胞。 一、BMSCs成骨功能的生化;^测 1、碱性磷酸酶(ALP)染色
ALP定性染色结果表明,成骨诱导培养7天的第二代BMSCs AKP染色 为强阳性,阳性反应细胞胞浆呈紫蓝色,局部细胞染色较深;而未诱导BMSCs则显色弱,提示AKP无明显表达。
2、 茜素红(ARS)染色
第二代BMSCs成骨诱导培养28天,茜素红染色在大体及镜下观察均见 红色的结节,而未诱导培养条件下BMSCs萏素红染色为阴性,说明BMSCs 在成骨诱导条件下可形成矿化结节。
3、 Von Kossa染色
第二代BMSCs成骨诱导培养28天,形成的白色结节经Von Kossa染色 呈棕褐色至棕黑色,未诱导的细胞因成骨分化较弱显淡褐色。
二、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MSCs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诱导培养的BMSCs能表达OCN、 0PN、 BSP、 I型胶原和Cbfal:免疫 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大部分细胞胞浆中有椋色颗粒,免疫荧光观察大部分细 胞胞浆见绿色焚光。未诱导培养BMSCs可表达0CN、 BSP, OPN和I型月交原 染色见部分细胞胞浆内有棕色颗粒,免疫荧光见部分细胞胞浆呈绿色荧 光,但表达较诱导培养的BMSCs弱,且未见有Cbfal的阳性表达。人成纤 维细胞的染色除I型胶原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空白对照均为阴性。
三、 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BMSCs细胞0CN、 OPN蛋白表达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培养的BMSCs和未i秀导培养的BMSCs组在1 5 KD
和3 6KD处均有条带形成,i兌明两组细月包中均有0CN、 0PN蛋白的分泌 表达。但是诱导培养的BMSCs的0CN和OPN蛋白条带比未诱导组深,提示 BMSCs经诱导后的骨基质蛋白的分泌增加。
四、 RT-PCR检测细胞中OCN、 OPN和BSP的mRNA表达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培养的第二代BMSCs和未诱导培养的第二代BMSCs组均有0CN、 0PN和BSP的mRNA表达。提示BMSCs中存在确定性骨祖细胞 要,并能自动分化为成骨细胞)。
五、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OCN、 OPN和BSP的mRNA表达差异
由SYBR Green法进行的Rea卜time PCR结果表明在进行成骨诱导培 养后的BMSCs的OCN表达量为未i秀导时的3. 32倍,OPN的表达为未诱导时 的2. 68倍。
无需进一步详细阐述,相信阅读了本发明上述公开的内容后,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最大限度地应用本发明,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因此,前面的 实施方案应理解为仅是举例说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它由下列方法制得(1)骨种子细胞培养及诱导;(2)制备活塞形状的骨修复支架;(3)体外复合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并进行培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是将培养至第二代时的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形成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种子细 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物在体外培养时间为5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修复支 架由支架顶部和支架底部组成,所述的支架顶部厚度为0. 5-1. 5毫米,支架底 部厚度为1-2毫米,支架底部周边比支架顶部宽出1-3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其特征在于支架顶部和支架 底部的形状为圆形、长方形或异形。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修复支 架的材料选自珊瑚、羟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钙中的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种子细 胞是骨髓基质干细胞。
7、 权利要求l-6任一所述的组织工程化骨在眼眶壁、颅骨缺损修复领域 中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及其应用。一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由下列方法制得(1)骨种子细胞培养及诱导;(2)制备活塞形状的骨修复支架;(3)体外复合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并进行培养;其中所述的步骤(3)是将培养至第二代时的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形成骨种子细胞和骨修复支架复合物。在体外构建并培养的眶壁组织工程骨,与正常眼眶壁的组织结构和特性相似,在体内能够在支架材料降解的同时促进自体骨再生,并发生合理的骨改建,最终为自体骨组织所替代,达到形态与功能的双重修复。活塞形状的组织工程化骨应用于眼眶壁、颅骨缺损修复领域中。
文档编号A61L27/38GK101628128SQ200810040540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周慧芳, 范先群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