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03236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利奈唑胺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奈唑胺及其中间体的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学名:[(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 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用于 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 感染等疾病,另外,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优于或等同于常规抗菌药物,而且毒性很小,使用 安全简便。利奈唑胺的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独特,为细菌蛋白合成抑制剂,不影响肽基转移 酶活性,而是选择性结合于50S亚单位核糖体,即作用于翻译的起始阶段,干扰包括mRNA、 30S核糖体及起始因子2、3和fMettRNA等的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合成蛋白。 因此不易产生耐药性。该药已经在我国上市,具有比较良好的市场前景。
[0003] 利奈唑胺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其结构式为:
[0004]
[0005] 目前临床使用的是S-异构体,制备利奈唑胺S-异构体的方法已经有多种,根据所 使用的起始原料手性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路线:
[0006] US5688792报道以3,4-二氟硝基苯与吗啉为起始原料,中间体经与氯甲酸苄酯缩 合后,与(R)-缩水甘油丁酸酯反应,再依次经甲磺酰化、叠氮化反应、催化反应、乙酰化得到 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
[0007]
[0008] 该方法以(R)-缩水甘油丁酸酯为手性源构筑噁唑烷酮,原料成本较高,构筑噁唑 烷酮环的反应过程中使用了活性很高的丁基锂,不仅需要无水、无氧及超低温条件,而且环 合过程中容易使(R)-缩水甘油丁酸酯水解导致消旋,降低了产物的光学异构体的纯度。
[0009] W09737980报道了以3-氟-4-吗啉基苯胺经与氯甲酸苄酯缩合后,与(S)-3-氯-1, 2_丙二醇缩合构筑噁唑烷酮,得到醇羟基中间体经4-硝基苯磺酸酯保护后,与水杨醛和氨 水反应后,再经酸水解、乙酰化后得到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
[0010]
[0011]该方法所用(S)-3-氯-1,2-丙二醇也较贵。通过丁基锂与叔戊醇低温制备叔戊醇 锂与(3-氟-4-吗啉-4-基苯基)氨基甲酸苄酯和(S)-3-氯-1,2-丙二醇环合构筑噁唑烷酮 环,环合过程中同样使用了活性很高的丁基锂,容易使(S)-3-氯-1,2-丙二醇消旋,降低了 产物的光学异构体纯度。该工艺采用水杨醛保护氨基,后处理复杂,生成杂质较多,产品不 易纯化,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0012]文献(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89-93)报道了以3-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 料,与(R)_环氧氯丙烷环合得到氯代噁唑烷酮中间体,再经叠氮化、催化氢化和乙酰化后得 到溴苯中间体,最后与吗啉发生Ullmann反应得到利奈唑胺。合成路线如下:
[0013]
[0014] 该方法以(R)-环氧氯丙烷为手性源构筑噁唑烷酮,目前(R)-环氧氯丙烷手性纯度 不高,后续工序经过叠氮化、催化氢化和乙酰化等反应,进一步降低了成品光学异构体的纯 度,而且3-氟-苯基异氰酸酯活性较高,难以制备纯化;工艺中使用了易爆的叠氮化钠,不利 于安全生产。
[0015] 文献(Tetrahedron letters, 1999,40,4855-4856)报道了以D-甘露醇为手性源合 成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0016]
[0017]该方法以廉价易得的D-甘露醇引入手性源,在使用四醋酸铅氧化二醇化合物断裂 后,将所得的醛还原成醇,再经过甲磺酰保护后使用叠氮化钠取代,再还原、乙酰化制备利 奈唑胺。该方法步骤多,总收率只有15.5%,合成效率较低,且使用了易爆的叠氮化钠,不利 于安全生产。
[0018] 由此可见,通过(R)_环氧丙烷类化合物、(S)-3_氯-1,2_丙二醇类化合物或者手性 单糖类化合物来制备利奈唑胺均存在手性纯度不高、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复杂等困难,不 适宜工业放大。
[0019] 而(R)-环氧丙烷类化合物、(S)-3_氯-1,2-丙二醇类化合物同样存在光学纯度不 高、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复杂等困难,不适宜工业放大。文献Tetrahedron Letters, Vol37,No44,7937-7940,1996报道了(S)-3-氯-1,2-丙二醇的合成路线如下:
[0020]
[0021] 该方法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S)-3_氯-1,2-丙二醇,所用催化剂(S,S)_1价格 较高,收率较低(76 % )且产物光学纯度不高(ee: 97 % ),不适宜工业放大。
[0022] 在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中,人们总是希望采用手性催化合成的方法制备手性中心, 而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是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核心,事实上手性催化合成的每一次突破 性进展总是与新型手性配体及其催化剂的出现密切相关。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Jacobsen 在美国《Science》杂志的视点栏目上发表论文,对2002年以前发展的为数众多的手性配体 及催化剂进行了评述,共归纳出八种类型的"优势手性配体和催化剂(Privileged chiral ligands and catalysts)"。例如: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Noyori发展的BINAP系列手性催 化剂就是其中一例。BINAP与金属铑和钌形成的配合物已被证明是许多前手性烯烃和酮的 高效催化剂,其中,BINAP的钌-双膦/双胺催化剂成功地解决了简单芳基酮的高效、高选择 性氢化,催化剂的T0F高达60次/秒(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每秒可以催化转化60个底物分子), TON高达230万(即一个催化剂分子总共可以催化转化230万个底物分子),是目前最高效的 手性催化剂体系。

【发明内容】

[002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利奈唑胺及其中间体光学纯度不足、起始原料不易得、合 成路线总收率低、大量使用易燃易爆和有毒化学试剂等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不足,提供一 种简便的合成高纯度利奈唑胺的合成方法,旨在克服以上利奈唑胺合成方法中存在的一些 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缺点。
[0024] 本发明的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1)4-氯乙酰乙酸酯化合物(I)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绝对构型为(S)-4_氯-3-羟基 丁酸酯化合物(II);
[0026]
[0027] 其中,R选自C1-C6的烷基。
[0028] 步骤(1)使用的催化剂是手性手性钌金属催化剂,优选(R)_RuC12(BINAP),催化剂 用量为底物质量的0.5~0.05%,优选0.1%。反应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或异丙醇,优选甲醇。 反应温度为95~98°C,反应中的氢气压力为8~10个大气压。
[0029] (2)(S)-4_氯-3-羟基丁酸酯化合物(II)与乙酰化试剂反应得到绝对构型为S的化 合物(III)
[0030:
[0031] 步骤(2)乙酰化试剂选自乙酰氯、乙酸酐等,优选乙酰氯。
[0032] (3)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III)与3-氟-4-吗啉基苯胺(IV)在碱的作用下反应得 到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
[0033]
[0034] 步骤(3)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氢氧化妈、碳酸 钠、碳酸钾、叔丁醇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5] (4)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与氨水反应得到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I);
[0036]
[0037] (5)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I)在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作用下反应得到绝对构 型为S的化合物(VII);
[0038]
[0039 ] (6)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II)反应得到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III)
[0040]
[0041 ] (7)绝对构型为S的化合物(VIII)反应得到利奈唑胺
[0042]
[0043] 本发明以手性钌金属催化剂(R)_RuC12(BINAP)催化还原4-氯乙酰乙酸酯类化合 物,可以高对映选择性、高转化率的生成利奈唑胺关键中间体(S)-4-氯-3-羟基丁酸酯化合 物,从而进一步合成利奈唑胺。
[0044] 本方法与其他现有方法相比,原料便宜易得,使用了高选择性催化剂(R)-RuC12 (BINAP)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所得利奈唑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