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831284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发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光电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苯并菲帰姪类有机发光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W下简称0L邸)及相应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3 年化pe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物单晶意的电致发光现象,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驱动电 压高达400V,未能引起广泛的关注。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C. W. Tang等人用蒸锻A193 和HTM-2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 20v W内,0LED才引起世人关注 (US4356429)。该类器件由于具有高亮度,视角宽,光电响应速度快,电压低,功耗小,色彩丰 富,对比度高,结构轻薄,工艺工程简单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平面发光元件如平板显示器和 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和使用。
[0003] 与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全色显 示的要求。目前,蓝光有机发光材料主要集中在H芳胺体系,意类衍生物,巧哇衍生物,金属 配合物等一些经典化合物体系,但是,现有该些蓝光有机发光材料还纯在着应用的难题,比 如寿命,亮度,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产业化的需求;并且,该些材料的合成方法复杂,提纯困 难,合成过程中还会用到比较有毒性的原料。因此,如何开发性能优良的蓝光有机发光材料 就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苯并菲帰姪类化合物、制 备方法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有机发光材料。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苯并菲帰姪类化合物,其中,所述苯并菲帰姪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式如下:
【主权项】
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具体结构通式如式(I)所示:
式(1) 其中,R基团代表由6-50个原子构成的苯基、联苯基、萘基、芳香氨基、咔唑、取代咔唑、 N-苯基、喹啉、噻唑基、噻吩基、芳香氨基、含唑结构基团、芳族杂环基、取代的芳族杂环基或 苯胺系列基团。 2. 2-苯基苯并咪唑基、双萘基胺基、9-咔唑基、1-非那烯基、9,9-二甲基芴基、2-喹啉 基、2-萘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 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如下: (1) 称取镁条,加碘引发,加入2, 7-二溴苯并菲的四氢呋喃溶液,在冰水浴条件下,反 应2小时,滴加 N,N-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升至室温,反应3小时,经分液、萃取、干燥、浓缩、 柱层析,得到2, 7-苯并菲二醛; (2) 按摩尔比为1:2称取含2, 7-苯并菲二醛和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在氮气保护 条件下,加入4-溴苄基亚磷酸二乙酯和四氢呋喃,冷却到-75°C后,加入叔丁醇钾,反应1.5 小时,向反应液中滴加2, 7-苯并菲二醛的溶液,反应1. 5小时,升至室温,反应2小时后,经 分液、萃取、干燥、浓缩、重结晶,得到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 (3) 将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R取代基的硼酸或者胺类化合物,按比例 放入反应体系中,加入碱和催化剂,保持温度在8(Tll(TC,恒温反应15~25小时;所有的制 备原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脱氧处理,保证所述制备过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经冷却,过滤,柱 层析,重结晶,干燥后,得到所述的苯并菲基烯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所述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 2~2. 8 ; 所述碱为叔丁醇钾,所述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叔丁醇钾的摩尔比为 2.2~2.8:1 ;所述溶剂为甲苯;所述催化剂为乙酸钯、三叔丁基磷,2, 7-二(4-溴苯乙烯基) 苯并菲基烯与乙酸钯的摩尔比为20-22:1,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三叔丁 基磷的摩尔比为20-22:1 ; 所述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R取代硼酸的摩尔比为1:2. 5~3. 5 ;所述 碱为碳酸钾,所述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 5~2. 5, 所述溶剂为水和甲苯,甲苯与水的体积比为2:1 ;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钯,四(三苯基 膦)钯与2, 7-二(4-溴苯乙烯基)苯并菲基烯摩尔量比为0. 005、. 02:1。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的苯并菲烯烃类有机发光材料,可以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该系列衍生物是以2,7-二溴苯并菲为基础,通过在苯并菲上引入烯烃,继续进入芳胺基,取代或无取代的稠环芳基,取代或无取代的芳族杂环基等取代基团,可以调节电子跃迁,满足对发光材料的需求,特别是现在所需要的浅蓝发光材料,该类材料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在稀溶液中的发光效率大于98%,在薄膜中的发光效率大于63%,在有机发光器件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IPC分类】C07C209-10, C07C211-58, C07C13-567, C07D209-86, C07C15-62, C09K11-06, C07D279-22, C07C1-32, C07D215-04, C07D235-18
【公开号】CN104629736
【申请号】CN201310556114
【发明人】马晓宇, 王辉, 李贺, 尹志超
【申请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