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462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交通工具发生碰撞时,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尤为严重,汽车的安全防护就变得至关重要,避免或减少交通参与者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少应包含以下几项重要的内容中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对车外行人和周围环境不构成危险,以及汽车本身的保护等。安全带和车内安全气囊的作用在于发生交通事故后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而对车体本身和外部环境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并且汽车内部的安全气囊作用也十分有限,特别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外部与相撞物之间的碰撞为第一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急剧变化,驾驶员和车内人员就会受到惯性的作用向前运动,与车内物体发生的碰撞为第二次碰撞,而第二次碰撞的防护作用主要由SRS安全气囊来完成,但第一次碰撞不仅损坏汽车,也会对车体内部的发动机等本身或外部环境造成损坏。而且有效地控制第一次碰撞的惯性也同时会减少第二次碰撞造成的严重后果,为SRS安全气囊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第一步的支持。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为减少因交通事故碰撞造成的损失,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置于车身与车内保险杠之间, 连接于车身,传感器通过第一数据线连接于压缩弹簧装置,压缩弹簧装置置于传感器与车内保险杠之间,并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于汽车电脑控制台,所述的压缩弹簧装置包括前板和后板,弹簧置于前板与后板之间,后板连接于车内保险杠。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压缩弹簧装置,当汽车与相撞物之间发生碰撞时,压缩弹簧装置就会及时打开,通过弹簧对外力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次碰撞的惯性,也同时会减少第二次碰撞造成的后果,为SRS安全气囊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第一步的支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方便易行,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一次革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传感器,2为第一数据线,3为压缩弹簧装置,4为车身,5为第二数据线,6 为汽车电脑控制台,7为弹簧,8为前板,9为后板,10为车内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包括传感器1,传感器可采用碰撞传感器,传感器置于车身4与车内保险杠10之间,连接于车身1,当发生碰撞的一瞬间,传感器会及时接收信号,另外,传感器通过第一数据线2连接于压缩弹簧装置3,压缩弹簧装置3置于传感器与车内保险杠10之间,并通过第二数据线5连接于汽车电脑控制台6。传感器将接收信号通过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及时反映到汽车电脑控制台,并通过电脑控制台打开压缩弹簧装置,而且也可以通过电脑控制台同时打开车内SRS安全气囊, 双管齐下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压缩弹簧装置3包括前板8和后板9,弹簧 7置于前板8与后板9之间,后板连接于车内保险杠。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压缩弹簧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压缩弹簧装置与车身和传感器之间有一定距离,当发时碰撞时,此时压缩弹簧装置打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后的结构示意图。而压缩弹簧装置与车身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就是压缩弹簧装置打开后的长度。压缩弹簧装置打开后,此时碰撞物就会对弹簧有一定冲力作用,而在车内保险杠的支撑力和弹簧的作用力相互支持下,就会有效地缓冲碰撞物发生的冲击力,可以控制第一次碰撞的惯性,也同时会减少第二次碰撞造成的后果,为SRS安全气囊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第一步的支持。
权利要求1.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包括传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置于车身(4) 与车内保险杠(10)之间,连接于车身G),其中传感器⑴通过第一数据线(2)连接于压缩弹簧装置(3),所述压缩弹簧装置C3)置于传感器与车内保险杠(10)之间,并通过第二数据线(5)连接于汽车电脑控制台(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弹簧装置C3)包括前板(8)和后板(9),弹簧(7)置于前板(8)与后板(9)之间,后板连接于车内保险杠(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置式汽车保护装置,属于交通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置于车身与车内保险杠之间,连接于车身,其中传感器通过第一数据线连接于压缩弹簧装置,所述压缩弹簧装置置于传感器与车内保险杠之间,并通过第二数据线连接于汽车电脑控制台;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压缩弹簧装置,当汽车与相撞物之间发生碰撞时,压缩弹簧装置就会及时打开,通过弹簧对外力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一次碰撞的惯性,也同时会减少第二次碰撞造成的后果,为SRS安全气囊有效地发挥作用提供第一步的支持,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方便易行,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一次革新。
文档编号B60R21/0136GK201998935SQ201120102480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1日
发明者李云彪 申请人: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