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7895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由车门内板、橡胶弹簧板、弹簧、膜片弹簧、橡胶套和车门外板组成,所述橡胶弹簧板固定在车门内板上,所述膜片弹簧固定在橡胶弹簧板上,所述弹簧固定在膜片弹簧和橡胶弹簧板之间,所述橡胶套嵌在膜片弹簧的分离指内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车门具有很好的载荷传递路径,利用多重部件吸收能量,提高了车门的抗弯能力,车门的安全性提高,乘客伤害期望值降低。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门是乘用车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汽车侧面碰撞较其它部位碰撞相比,车门刚度和强度相对薄弱,使得对乘员的伤害期望值加大,尤其是在汽车侧碰之后发生侧翻情况下,事故更为严重。因此,汽车车门性能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整车安全性能。
[0003]针对以上问题,关于提高车门强度的研究逐渐增多,由于车门内外板的厚度较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车门内板上加入防撞杆或者防撞板:防撞杆的形状、材料、数目会影响车门的侧面碰撞效果,在汽车受到侧面严重碰撞的情况下,防撞杆的防撞效果不明显;而在汽车车门内板上加装的防撞板,其防撞板的强度和刚度均不理想,在汽车车门受到高强度的撞击时,难以达到目前汽车车门的防撞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汽车侧面碰撞时,汽车车门刚度和强度薄弱,局部压力过大,不利于载荷分流过程,汽车车门易变形,乘员伤害期望值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橡胶弹簧板、弹簧、膜片弹簧、橡胶套和车门外板,所述橡胶弹簧板固定在车门内板上,所述膜片弹簧固定在橡胶弹簧板上,所述弹簧固定在膜片弹簧和橡胶弹簧板之间,所述橡胶套嵌在膜片弹簧的分离指内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复合橡胶弹簧,所述复合橡胶弹簧由金属螺旋弹簧和包裹在金属螺旋弹簧表面的硫化橡胶构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弹簧板内部设置多个空心槽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槽的截面为菱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多个空心槽相互平行。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不低于三个并且以对称性分散方式分布。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通过金属胶水分别与膜片弹簧和橡胶弹簧板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膜片弹簧与橡胶弹簧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柳接、螺钉连接或金属胶水连接。
[0014]当汽车车门受到碰撞时,车门外板首先接触橡胶套,橡胶套能够将车门外板侧面碰撞后的载荷分流到膜片弹簧上,进而防止汽车车门局部受力过大,膜片弹簧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载荷通过膜片弹簧的分离指传递,当分离指向车门内板方向运动并接触到弹簧时,弹簧受力变形后又吸收部分能量,当分离指接触橡胶弹簧板后,橡胶弹簧板也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另外,通过对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的数量进行增减,能够满足不同碰撞对汽车车门的性能要求。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实用寿命长等优点。
[0017](2)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防撞装置特有的结构,能够在汽车侧面发生碰撞中,车门具有很好的载荷传递路径,利用多重部件吸收能量,提高了车门的抗弯能力,车门的安全性提高,乘客伤害期望值降低,并且能够调节不同汽车车门对安全性能的特殊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车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复合橡胶弹簧截面示意图;
[0020]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空心槽的橡胶弹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在橡胶弹簧板分布方式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车门内板,2.橡胶弹簧板,3.橡胶套,4.膜片弹簧,5.弹簧,6.金属螺旋弹簧,
7.硫化橡胶,8.空心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1至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车门内板1、橡胶弹簧板2、弹簧5、膜片弹簧4、橡胶套3和车门外板。所述橡胶弹簧板2通过焊接、柳接、螺钉或金属胶水固定在车门内板上。所述膜片弹簧4通过焊接、柳接、螺钉或金属胶水固定在橡胶弹簧板2上。所述弹簧5通过金属胶水分别与膜片弹簧4和橡胶弹簧板2连接,弹簧5选用普通金属弹簧或者复合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套3嵌在膜片弹簧4的分离指内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当汽车车门受到碰撞时,车门外板首先接触橡胶套3,橡胶套3能够将车门外板侧面碰撞后的载荷分流到膜片弹簧4上,进而防止汽车车门局部受力过大,膜片弹簧4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载荷通过膜片弹簧4的分离指传递,当分离指向车门内板I方向运动接触到弹簧5时,所述弹簧5受力变形后又吸收部分能量,当分离指接触橡胶弹簧板2后,橡胶弹簧板2也能够吸收一部分能量。在汽车侧面发生碰撞中,车门具有很好的载荷传递路径,利用膜片弹簧、弹簧和橡胶弹簧板共同吸收能量,提高了车门的抗弯能力,车门的安全性提高,乘客伤害期望值降低。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实用寿命长等优点。
[002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弹簧5选用复合橡胶弹簧,所述复合橡胶弹簧由金属螺旋弹簧6和包裹在金属螺旋弹簧表面的硫化橡胶7构成。复合橡胶弹簧具有更高的载荷量和变形量、更好的减震降噪效果、工作平稳、共振区间短等优点。
[002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橡胶弹簧板2内部设置多个空心槽8,并且进一步优选为菱形空心槽,多个空心槽为相互平行或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排列方式,采用这种菱形空心槽的橡胶弹簧板2在受力后更有利于载荷分流和能量吸收,并且能够节省材料。
[002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弹簧5的数量不低于三个并且以均匀分散的方式固定在橡胶弹簧板2和膜片弹簧4之间,这种结构有利于载荷的分流,防止局部压力过大,使橡胶弹簧板2受力均匀。另外,通过对弹簧5数量进行增减,能够满足不同碰撞对汽车车门的性能要求。
[00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I)、橡胶弹簧板(2)、弹簧(5)、膜片弹簧(4)、橡胶套(3)和车门外板,所述橡胶弹簧板(2)固定在车门内板(I)上,所述膜片弹簧(4)固定在橡胶弹簧板(2)上,所述弹簧(5)固定在膜片弹簧(4)和橡胶弹簧板(2)之间,所述橡胶套(3)嵌在膜片弹簧(4)的分离指内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为复合橡胶弹簧,所述复合橡胶弹簧由金属螺旋弹簧(6)和包裹在金属螺旋弹簧表面的硫化橡胶(7)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簧板(2)内部设置多个空心槽(8)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槽(8)的截面为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空心槽(8)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的数量不低于三个并且以对称性分散方式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通过金属胶水分别与膜片弹簧(4)和橡胶弹簧板(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弹簧(4)与橡胶弹簧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柳接、螺钉连接或金属胶水连接。
【文档编号】B60R19/42GK203666571SQ201320840949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张鹏飞, 朱茂桃, 陈云, 刘涛, 朱昊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