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组的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03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池组的冷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组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汽车设置有向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当电池的温度升高时,电池的输入-输出特性下降或电池日益劣化。因此,电池设置有冷却结构。例如,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1-031778(jp2011-031778a)中公开的,可利用通过鼓风机被驱动而供给到电池的空气来进行冷却。

然而,根据jp2011-031778a,乘员容易听到鼓风机的驱动音,因为鼓风机配置在乘员空间中的座椅附近。因此,乘员容易感知鼓风机的驱动音(噪音)并且乘员可能对其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电池组的冷却结构,其中空气从位置比电池组配置于其中的行李舱更接近车辆中央的乘员空间吹入,该冷却结构允许鼓风机噪音不太容易被乘员感知。

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组的冷却结构。所述电池组构造成向车辆的行驶用电机供给电力并且位于所述车辆的行李舱中。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进气口、鼓风机、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气口位于乘员空间中。鼓风机隔着所述电池组位于所述乘员空间的相反侧,并且构造成将从所述进气口吹入的空气供给到所述电池组。所述第一管道构造成将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鼓风机的流入口彼此连接。所述第二管道构造成将所述鼓风机的流出口和所述电池组的吸入口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在空气从位置比电池组配置于其中的行李舱更靠近车辆中央的乘员空间吹入的冷却结构中,鼓风机配置在隔着电池组与乘员空间间隔开的位置处。因此,鼓风机的驱动噪音(鼓风机噪音)不太容易被乘员听到,并且乘员很难感知鼓风机噪音。因此,减轻了归因于鼓风机噪音的乘员不适。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乘员空间可在所述车辆中位于所述行李舱的前方。所述鼓风机可在所述车辆中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后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电池组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包括至少两个隔室。所述隔室可包括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包括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二隔室包括第二吸入口。所述进气口可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鼓风机可包括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一管道可包括第一隔室第一管道和第二隔室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可包括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和第二隔室第二管道。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可与所述第一隔室对应地配置。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可与所述第二隔室对应地配置。所述第一鼓风机可构造成将从所述第一进气口吹入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吸入口供给到所述电池组。所述第二鼓风机可构造成将从所述第二进气口吹入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吸入口供给到所述电池组。所述冷却结构可包括第一管道单元和第二管道单元。所述第一管道单元可在所述第一隔室中与所述第一鼓风机和所述第一吸入口的位置对应地配置,并且包括所述第一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单元可在所述第二隔室中与所述第二鼓风机和所述第二吸入口的位置对应地配置,并且包括所述第二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中的电子设备可配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与所述第一隔室对应的区域中。所述第一进气口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一进气口可设置在配置于所述乘员空间中的座椅的座垫下方。所述第二进气口可设置在所述座垫上方,并且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可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座垫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一管道单元和所述第二管道单元可隔着所述电池组配置在车辆左右方向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一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所述第二隔室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电池组可包括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上侧的上侧电池模块和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下侧的下侧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管道可构造成分别与对应于所述上侧电池模块的上侧吸入口和对应于所述下侧电池模块的下侧吸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可被构造为向所述上侧电池模块和所述下侧电池模块中的每一者供给空气的进气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电池组可包括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层叠的多个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模块可包括第一隔室上侧电池模块、第二隔室上侧电池模块、第一隔室下侧电池模块和第二隔室下侧电池模块。所述第一隔室上侧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隔室上侧电池模块可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上侧。所述第一隔室下侧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隔室下侧电池模块可设置在所述电池组的下侧。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可构造成与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上侧电池模块的第一隔室上侧吸入口和对应于所述第一隔室下侧电池模块的第一隔室下侧吸入口中的每一者连接。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可构造成与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上侧电池模块的第二隔室上侧吸入口和对应于所述第二隔室下侧电池模块的第二隔室下侧吸入口中的每一者连接。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可被构造为向所述第一隔室上侧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一隔室下侧电池模块中的每一者供给空气的进气路径。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可被构造为向所述第二隔室上侧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隔室下侧电池模块中的每一者供给空气的进气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二管道可包括与所述上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一分支管道和与所述下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可配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介于所述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支管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所述第一隔室第二管道可包括与所述第一隔室上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一隔室第一分支管道和与所述第一隔室下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一隔室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二隔室第二管道可包括与所述第二隔室上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二隔室第一分支管道和与所述第二隔室下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二隔室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隔室第一管道可配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介于所述第一隔室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一隔室第二分支管道之间。所述第二隔室第一管道可配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介于所述第二隔室第一分支管道与所述第二隔室第二分支管道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装设了电池组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管道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管道单元的修改例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图7中的修改例的构成管道单元的第二管道的分支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至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图1是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在图1中,箭头fr代表车辆前方方向(车辆的前进方向),箭头up代表车辆上方方向,并且箭头rh代表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这些箭头fr、up、rh的相同关系也适用于其它图。

在车辆100中,座椅101、102配置在乘员乘坐于其中的乘员空间s中。座椅101是驾驶员座椅或乘客座椅。座椅102是后座。行李舱rs设置在座椅102后方的空间中。行李舱rs是车辆100的行李等收纳在其中的空间。在座椅101后方的乘员空间中排列有多个座椅102的情况下,行李舱rs配置在最后一排座椅102后方的空间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配置在行李舱rs中。电池组1固定在行李舱rs的地板面板上并且设置有冷却结构(后述)。

电池组1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组合电池的电池组。电池组1输出用于车辆100的行驶的能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是车辆100的两个例子。混合动力汽车是除了电池组1之外还设置有另一动力源如燃料电池和内燃发动机作为用于车辆100的行驶的动力源的车辆。电动汽车是仅设置了电池组1作为用于车辆100的动力源的车辆。

电池组1与电动发电机连接。电动发电机是通过接收从电池组1供给的电力来产生用于车辆100的行驶的动能的行驶用电机。电动发电机与车轮连接,并且由电动发电机产生的动能传递到车轮。当车辆100减速或停止时,电动发电机将由于车辆100的制动而得到的动能变换为电能。由电动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被储存在电池组1(组合电池)中。在电池组1与电动发电机之间的电流路径中可配置有dc/dc变换器和逆变器。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正视图。在图2和3所示的例子中,座椅102通过单点划线示出。

在电池组1中,多个组合电池10如图2所示收纳在外壳部件11中。例如串联连接的多个单电池可构成组合电池10,该组合电池是电池模块。可使用诸如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二次电池作为单电池。另外,可使用电气双层电容器(电容器)代替二次电池。可基于要求输出等适当地设定构成组合电池10的单电池的数目和组合电池10的数目。另外,组合电池10可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单电池。多个组合电池10可彼此串联或并联连接。

配置在车辆100的行李舱rs中的电池组1的冷却结构设置有第一冷却结构c1和第二冷却结构c2。第一冷却结构c1设置有朝向在车辆中位于行李舱rs前方的乘员空间s开口的进气口21(对应于第一进气口)、在车辆中配置在电池组1后方并且将从进气口21吹入的乘员空间s中的空气供给到电池组1的鼓风机31(对应于第一鼓风机)、将进气口21和鼓风机31的流入口311彼此连接并从在车辆中位于电池组1前方的进气口21朝向隔着电池组1位于车辆后方的鼓风机31延伸的第一管道211(对应于第一隔室第一管道)、以及将鼓风机31的流出口312和电池组1的吸入口11a彼此连接并相对于在车辆中位于鼓风机31前方的电池组1从鼓风机31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二管道212(对应于第一隔室第二管道)。

第二冷却结构c2设置有朝向在车辆中位于行李舱rs前方的乘员空间s开口的进气口22(对应于第二进气口)、在车辆中配置在电池组1后方并且将从进气口22吹入的乘员空间s中的空气供给到电池组1的鼓风机32(对应于第二鼓风机)、将进气口22和鼓风机32的流入口321彼此连接并从在车辆中位于电池组1前方的进气口22朝向隔着电池组1位于车辆后方的鼓风机32延伸的第一管道221(对应于第二隔室第一管道)、以及将鼓风机32的流出口322和电池组1的吸入口11c彼此连接并相对于在车辆中位于鼓风机32前方的电池组1从鼓风机32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第二管道222(对应于第二隔室第二管道)。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可在rh方向上被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区域。例如,如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电池组1可在rh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位被分隔成在左侧的区域r1和在右侧的区域r2,并且多个组合电池10可构造成配置在各区域r1、r2中。区域r1是第一隔室的一个例子并且区域r2是第二隔室的一个例子。第一隔室包括r1和c1。第二隔室包括r2和c2。

在本实施例中,彼此独立的进气口21、22分别设置在间隔的区域r1、r2中。另外,冷却结构c1、c2与相应的进气口21、22对应地设置。如稍后所述,两个冷却结构c1、c2除了进气口21、22的位置之外具有相同构型,并且对应于区域r1的冷却结构c1与设置在电池组1中的第一吸入口11a连接。对应于区域r2的冷却结构c2与设置在电池组1中的第二吸入口11c连接。第一吸入口11a和第二吸入口11c是与形成在外壳部件11中的电池组1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吸入口11a和吸入口11c设置在电池组1的在rh方向上的各侧面中。

如图3所示,进气口21和进气口22在rh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进气口21和进气口22配置在座垫102a的两侧。冷却结构c1的进气口21设置在座椅102的座垫102a下方并且朝向乘员空间s开口,座垫102在车辆中配置在行李舱rs前方。冷却结构c2的进气口22设置在座垫102a上方并且朝向乘员空间s开口。可适当地设定进气口21和进气口22的各开口的大小。

如图2所示,进气口21位于座垫102a的前侧端部附近并且配置在进气口22的fr方向前方。进气口22配置在座垫102a的后侧端部附近。例如,进气口22配置成在rh方向上与座椅102的靠背对齐。

构成冷却结构c1的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被构造为与在车辆中配置在电池组1后方的鼓风机31连接的管道单元(对应于第一管道单元)。同样,构成冷却结构c2的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被构造为与在车辆中配置在电池组1后方的鼓风机32连接的管道单元(对应于第二管道单元)。

冷却结构c1的管道单元配置于在rh方向上在车辆100的左侧面上的车体b1与电池组1之间。冷却结构c2的管道单元配置于在车辆100的位于车体b1相反侧的右侧面上的车体b2与电池组1之间。鼓风机31、32在fr方向上配置在电池组1的后方并且在rh方向上彼此对齐。电池组1配置在行李舱rs中,介于冷却结构c1、c2的各管道单元之间。

鼓风机31、32配置在电池组1的fr方向后方侧的侧面后方并且配置在电池组1的rh方向左右侧面的内侧。冷却结构c1、c2的各管道单元弯曲成在电池组1的fr方向后方侧周围迂回。在隔着电池组1设置有冷却结构c1、c2的电池组1的车载结构中,鼓风机31、32相对于乘员空间s配置在最后部。换言之,在利用冷却结构c1、c2在rh方向上包围电池组1的结构中,鼓风机31、32分别配置于在fr方向上最远离进气口21、22的位置处。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左侧视图,其主要示出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c1。座椅102由单点划线示出。如图4所示,第一管道211从进气口21沿车辆前后方向(fr方向)延伸到鼓风机31。第一管道211的一端与进气口21连接,而第一管道211的另一端与鼓风机31的流入口311连接。

第二管道212从鼓风机31的流出口312朝向车辆前方的电池组1延伸。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管道212通过虚线示出。第二管道212从鼓风机31沿电池组1的rh方向左侧面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配置在电池组1的rh方向左侧面与车体b1之间(参照图2)。

第一管道211从进气口21朝向鼓风机31并朝向车辆后方延伸。第二管道212从鼓风机31朝向车辆前方延伸。换言之,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配置成通过鼓风机31折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管道211配置在第二管道212的rh方向外侧(参照图2)。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设置有冷却结构的电池组的车载结构的右侧视图,其主要示出图2所示的冷却结构c2。座椅102由单点划线示出。如图5所示,第一管道221从进气口22沿车辆前后方向(fr方向)延伸到鼓风机32。第一管道221的一端与进气口22连接,而第一管道221的另一端与鼓风机32的流入口321连接。

第二管道222从鼓风机32的流出口322朝向车辆前方的电池组1延伸。第二管道222从鼓风机32沿电池组1的rh方向右侧面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配置在电池组1的rh方向右侧面与车体b2之间。第二冷却结构c2的第二管道222与第一冷却结构c1的情况下一样从鼓风机32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第一管道221配置在第二管道222的rh方向外侧(参照图2)。换言之,第一管道221和第二管道222配置成通过鼓风机32折返。

图6是冷却结构c1的管道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其示出图2的a-a截面。如图6所示,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可形成在up方向上纵长的长方形截面形状。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在rh方向上彼此相邻,并且第二管道212与外壳部件11的吸入口11a和外壳部件11的吸入口11b连接。

如图6的例子中所示,组合电池10可配置成在up方向(车辆上下方向)上层叠。在本实施例,组合电池10以上下两段层叠的多个电池单元配置在外壳部件11内。上侧吸入口11a和下侧吸入口11b设置在外壳部件11中,在up方向上对齐。在外壳部件11中为相应电池单元设置了多个上侧吸入口11a和多个下侧吸入口11b。

第二管道212与对应于设置在电池组1中的上侧组合电池10a(对应于第一隔室上侧电池模块)的上侧吸入口11a和对应于设置在电池组1中的下侧组合电池10b(对应于第一隔室下侧电池模块)的下侧吸入口11b中的每一者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管道212也被用作用于供给到各上、下组合电池10a、10b的空气的进气路径。

如图2的例子中所示,以上下两段层叠的多个电池单元可对齐地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的空间可构造成形成为用于空气流的路径。因此,各上侧吸入口11a和下侧吸入口11b可与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的路径对应地设置在外壳部件11中。

第二冷却结构c2的管道单元具有类似构型。在外壳部件11中为每个电池单元设置了上侧吸入口11c和下侧吸入口11d,并且第二管道222与对应于上侧组合电池10a的上侧吸入口11c和对应于下侧组合电池10b的下侧吸入口11d中的每一者连接。第二管道222也被用作用于供给到各上、下组合电池10a、10b的空气的进气路径。第二冷却结构c2就其它构型而言也与第一冷却结构c1相似。

图7和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修改例的图。图7是管道单元的示意性截面图,图8是用于示出与构成管道单元的第二管道212有关的分支构型的例子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一冷却结构c1将被用作以下对本修改例的说明中的例子,并且该说明也可适用于第二冷却结构c2。在冷却结构c2中,上侧电池模块对应于第二隔室上侧电池模块,下侧电池模块对应于第二隔室下侧电池模块。

如图7所示,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可上下对齐地配置在up方向上。如图8所示,第二管道212从鼓风机31的流出口312分叉以分支成与上侧吸入口11a连接的第一分支管道212a和与下侧吸入口11b连接的第二分支管道212b。

如图7所示,第一管道211配置在第一分支管道212a与第二分支管道212b之间,并且各管道配置成在up方向上对齐以使得第一管道211介于第一分支管道212a与第二分支管道212b之间。

在up方向上对齐的第一管道211、第一分支管道212a和第二分支管道212b中的每一者都具有如图7所示的大致正方形截面形状,而不是如图6的例子中所示在up方向上具有纵长的截面形状。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的冷却结构,吹送到电池组1中的空气从设置在外壳部件11中的排出口(未示出)排出到行李舱rs中,并且该冷却结构可构造成不设置排出管道。例如,外壳部件11中的排出口可形成在区域r1、r2的边界附近的上部或下部中。排出口的位置可任意设定。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即使在外壳部件11构造成具有设置在其中的排出口时也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冷却结构是从在车辆中位于其中配置有电池组1的行李舱rs前方的乘员空间s吸入空气的冷却结构,并且鼓风机31、32配置在隔着电池组1与乘员空间s间隔开的位置。相应地,鼓风机31、32的驱动音(鼓风机噪音)不太容易被乘员听到,并且乘员很难感知鼓风机噪音。因此,减轻了归因于鼓风机噪音的乘员不适。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进气口21、22,电池组1在rh方向上被分隔成两个区域r1、r2,并且对各分隔区域r1、r2设置了两个冷却结构c1、c2。从两个进气口21、22吹入的空气分别供给到各区域r1、r2,并且因此能均匀地冷却配置在各区域r1、r2中的组合电池10。

在区域r1在上游侧且区域r2在下游侧的空气流的例子中,在下游侧的组合电池10受在上游侧的组合电池10的热所影响,这引起冷却效率的下降。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空气从两个进气口21、22分别供给到各区域r1、r2,并且因此能均匀地冷却配置在区域r1、r2中的各组合电池10。

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已作为例子说明了设置有两个冷却结构c1、c2的电池组1的车载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视电池组1内的组合电池10的排列结构和组合电池10的数目而定,可仅设置冷却结构c1、c2中的一个冷却结构。另外,在电池组1内可仅收纳一个组合电池10。

第一冷却结构c1和第二冷却结构c2的各第二管道212、222和各第一管道211、221构造成在电池组1的rh方向侧面上通过鼓风机31、32折返,并且各第二管道朝车辆的前方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管道212、222可构造成分别从鼓风机31、32与电池组1的fr方向后侧面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各第二管道212、222可构造成在朝向在车辆中位于鼓风机31、32前方的电池组1延伸的同时不延伸超出电池组1的fr方向后侧面。

另外,第一冷却结构c1和第二冷却结构c2的各管道单元可与单个鼓风机连接,使得第一冷却结构c1和第二冷却结构c2共用该单个鼓风机。

另外,设备12可如图2所示配置在根据本实施例1的电池组1中。设备12的例子包括诸如对组合电池10执行充放电控制的电池ecu的电子设备、接线盒、用于组合电池10之间以及电池组1和行驶用电机等之间的连接的连接线、熔断器和继电器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2可配置在电池组1内的区域r1中,并且对应于区域r1的进气口21如图3所示在up方向上配置在对应于区域r2的进气口22下方。设备12产生操作音(噪音),并且设备12的操作音可从进气口21经第一冷却结构c1的管道单元到达乘员空间s。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21设置在进气口22下方和座椅102的座垫102a下方,并且因此设备12的操作音不太容易通过第二管道212和第一管道211并经由进气口21由乘员听到。另外,进气口22配置在进气口21上方,例如座椅102的座垫102a上方,因而可抑制容易积聚在102下方的灰尘等的侵入。

为了提高组合电池10的配置空间的效率,组合电池10可通过如上所述在up方向上层叠来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分别对相应的上、下组合电池10配置第二管道212、222引起部件数目的增加。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单个第二管道212和单个第二管道222也被用作用于将空气供给到各上、下组合电池10a、10b的进气路径,因此能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在组合电池10配置成在up方向上层叠的情况下,如图7和8所示,第二管道212、222可构造成分支成与上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一分支管道和与下侧吸入口连接的第二分支管道,并且各管道可构造成以使得第一管道211、221介于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之间的方式对齐配置在up方向上。如图7所示,该构型允许管道单元的宽度(在rh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比图6的例子中短(d1<d2)。可为电池组1确保宽配置空间,因为提高了配置在车辆100的rh方向侧面上的车体b1和电池组1之间的空间效率。

考虑到管道单元的配置空间的效率,与图6的例子中一样,第一管道211和第二管道212可具有在up方向上纵长的流动路径截面。然而,难以降低压力损失,因为在rh方向上的流动路径宽度在rh方向上极端地变窄。就这一点而言,在图7所示的修改例中,流动路径截面为大致正方形。因此,能在rh方向和up方向上确保显著的流动路径宽度,并且因此能降低压力损失。

出于压力损失降低的目的,即使在未应用图8所示的双分支构型的情况下,第一管道211、221和第二管道212、222也可构造成在up方向上对齐。这可适用于例如组合电池10未以上下两段层叠的情况。即使当组合电池10以上下两段层叠时,单个第二管道212也可与两个吸入口——即上侧吸入口11a和下侧吸入口11b——连接。

在图6和7的例子中,第二管道212、222和外壳部件11在rh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管道212、222也可构造成与外壳部件11的rh方向侧面靠接。另外,在从外壳部件11的吸入口11a等通向各组合电池10的空气路径中可适当地设置有引导部件等。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可被有效地送到各组合电池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