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车窗玻璃的遮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961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车窗玻璃的遮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遮光结构的用于机动车车窗玻璃的遮光装置,该遮光结构可在降低的原始位置与移出的遮光位置之间在即可使用的装配状态中的在车辆固定的侧面导轨中借助于在导轨中可移动地被引导的驱动传递器件被移动,其中,遮光结构可穿过穿透部被降低到在即可使用的装配状态中的车辆固定的容纳槽中,其中,该穿透部可借助于可摆动地支承的封盖被封闭,且其中,设置有用于根据驱动传递器件的运动将封盖转移到打开位置中的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这类遮光装置由文件DE 10 2012 019 903 A1已知。遮光装置设置用于乘用车的侧窗玻璃且具有卷帘材料形式的柔性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在降低的原始位置中可被容纳在卷帘盒中,卷帘盒被车辆固定地安置在侧窗玻璃的窗框的下边缘之下。遮光结构可被移出到遮光位置中。在卷帘盒中,遮光结构可卷起且可展开地被保持在卷帘轴上,该卷帘轴可转动地支承在卷帘盒中。遮光结构的在移出方向上靠前的端侧区域被夹紧地保持在两个侧面带动件之间,带动件车辆固定地布置在窗框侧面的车辆固定的导轨中。为了移动带动件,在导轨中支承有经由驱动单元驱动的柔性轴形式的驱动传递器件。遮光结构通过在卷帘盒的上侧区域中的穿透间隙从侧门的门装饰板向上移出。该穿透间隙可通过可摆动地支承的封盖被封闭。该封盖借助于弹簧装置持续地在打开方向上被加载。控制机构用于保持封盖闭合,只要遮光结构处于其布置在卷帘盒中的原始位置中。此外,控制机构根据带动件沿侧面导轨从遮光结构的原始位置出来的移动运动实施封盖的打开。此外,一旦遮光结构从其遮光位置出来又被转移到原始位置中,则控制机构同样又将封盖控制到其闭合位置中。该控制机构具有带动件滑阀,其经由第二弹簧装置作用在封盖处。在柔性轴移动的情况中,至少一个带动件带动经由第二弹簧装置作用到封盖上的带动件滑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开头所提到的形式的遮光装置,其使得封盖的可靠的打开和闭合成为可能。

该目的由此实现,即控制机构具有横向于遮光结构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的且与封盖处于机械的有效连接中的控制滑阀,且控制机构包括偏转装置,其在驱动传递器件运动的情况中将控制滑阀与至少一个驱动传递器件联结成使得控制滑阀在驱动传递器件从遮光结构的原始位置向遮光位置的方向运动的情况中将封盖转移到打开位置中。通过使控制滑阀横向于遮光结构的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承且借助于偏转装置被激活,可实现与其相应的侧边缘间隔开地在封盖处设置一把手,其相邻于车辆固定的导轨。该为了使其摆动而相较于现有技术更中间的在封盖处的把手使得封盖借助于单个控制滑阀的打开和闭合成为可能,而封盖在打开或闭合的情况中不经受太强的扭转,如同在封盖处的控制机构的侧面把手的情况中是这样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有利的,因为通常封盖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和相对较小的宽度或者深度。因为封盖封闭的相应的穿透部同样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和相对较小的宽度。因此,在封盖处的侧面把手可能导致封盖的扭曲、也就是说扭转,其可能持续地引起封盖的永久变形。这可导致封盖的故障且导致封盖相对于相应的穿透部的在质量上不利的定向。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有利地应用在机动车(尤其在乘用车的情况中,但也在公共汽车或轨道车辆的情况中)的侧窗玻璃的区域中或在后窗玻璃的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机构包括弹簧单元,其将持续的弹簧力在终端位置方向上施加到控制滑阀上,该弹簧力将封盖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在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封盖关联有闭合弹簧装置,其将持续的转矩在闭合方向上施加到封盖上。持续地作用到控制滑阀上的弹簧力致使控制滑阀将封盖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只要遮光结构不被完全移入到其原始位置中。由此,通过控制滑阀获得封盖的持续的机械支撑,从而避免封盖到闭合位置中的回摆,只要控制滑阀不通过控制机构又被移回到其起始位置中。此外,持续的弹簧力确保了控制滑阀在其终端位置中的无咯咯作响(klapperfrei)的定位。作用到封盖上的闭合弹簧装置确保了,一旦通过控制滑阀的支撑被取消,封盖自动地又摆回到其闭合位置中。此外,闭合弹簧装置确保了封盖在闭合位置中被弹簧加载,使得一方面同样存在封盖的无格格作响的固定而另一方面作用到封盖上的预紧补偿封盖的可能的扭曲或变形,从而使得封盖可在其整个长度上均匀地且可靠地封闭穿透部。弹簧单元由至少一个拉力弹簧件、优选地由螺旋拉力弹簧形成。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偏转装置具有可通过驱动传递器件的带动件操纵的控制元件,其与控制滑阀相联结。驱动传递器件的带动件在驱动传递器件的相应运动的情况中控制控制元件,以便于在其遮光位置的方向上或在其原始位置的方向上移动遮光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元件实施成摆杆,其借助于长度补偿元件与控制滑阀相联结。长度补偿元件设置用于引起在可摆动的摆杆与可直线移动的控制滑阀之间的均匀力传递。

在有利的方式中,长度补偿元件设计成长孔导向装置。在该设计方案的情况中,摆杆的杆臂经由长孔导向装置与控制滑阀相联结。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弹簧单元设计成螺旋拉力弹簧。其还可以是其它的拉力弹簧件。在有利的方式中,螺旋拉力弹簧作用在控制元件处。在此,螺旋拉力弹簧有利地车辆固定地布置在一端处。利用另一端,螺旋拉力弹簧如此作用在控制元件处、优选在摆杆的相应的杆臂处,使得摆杆在一旋转方向上被弹簧加载,该旋转方向在封盖打开位置的方向上将轴向力施加到控制滑阀上。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滑阀可直线移动地支承在相对容纳槽位置固定地布置的导向通道中。由此可获得用于控制滑阀的特别稳定且均匀的直线导向。在导向通道、尤其盒壳体被固定在车辆侧之前,控制滑阀可被预装配在导向通道中、尤其在盒壳体处。导向通道优选具有纵间隙,控制滑阀的控制凸轮伸入穿过该纵间隙中,以便于与封盖共同起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滑阀与布置在封盖处的控制滑槽共同起作用,以便于将封盖从闭合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中。控制滑槽优选一件式地被模制在封盖处。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滑阀平行于封盖的旋转轴线被可直线移动地支承。备选地,控制滑阀同样可同轴于封盖的旋转轴线被可直线移动地支承。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滑槽具有启动斜面,控制滑阀的贴靠面与其共同起作用。为此,控制滑阀优选具有控制凸轮,其形成与控制滑槽的启动斜面共同起作用的贴靠面。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启动斜面相对控制滑阀的运动轨迹倾斜地伸延。控制滑阀的移动由此强制地引起转矩到封盖上的引入。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控制滑槽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中间地布置在封盖的相对而置的侧边缘区域之间。“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的表述表示控制滑槽布置在封盖的中央区域中,其优选地相应于封盖长度的三分之一,使得对于中间区域的两侧保留有封盖的两个侧面区域,其相应地同样总计为封盖长度的三分之一。

附图简述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由权利要求以及由本发明的根据附图示出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接下来的说明得出。

图1以透视图显示了在乘用车侧门的区域中在即可使用的装配的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遮光装置的实施形式,

图2示意性地以透视图显示了根据图1的遮光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显示了在另一功能位置中的根据图2的遮光装置,

图4显示了根据图3的遮光装置的另一透视图示,

图5显示了在封盖的闭合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图示,

图6显示了根据图5的遮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7以部分截面的图示显示了根据图2至6的遮光装置,

图8显示了根据图7的遮光装置的未截面的视图,

图9显示了类似于图7的从相对侧观察过来的截面图,以及

图10显示了在封盖的另一功能位置中的根据图9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10的遮光装置3设置用于乘用车的侧门1的侧窗玻璃2。遮光装置3从车辆内腔装配过来在侧门1处。遮光装置3在侧窗玻璃2的相对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延伸的侧面处相应地具有导轨4,其被车门固定地装配在相应的窗框处。侧门车窗玻璃2用于封闭或开启在侧门1的门框中的打开区域。导轨4被固定在门框的相应的侧框区域处。在车辆护栏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通过侧窗玻璃2封闭的门开口的下部的在车辆纵向上延伸的边界处,在该门开口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有盒壳体5,在其中可卷起且可展开地保持有在卷轴9上的卷帘幅面(Rollobahn)形式的柔性的遮光结构8。卷轴9被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壳体5中。盒壳体5被车门固定地装配。有利地,盒壳体5如同在门护栏之下的遮光装置3的其它零件也在乘用车的完成行驶的最终状态中通过门内装饰板来遮盖。盒壳体5形成朝向侧窗玻璃2向上具有穿透部的槽,遮光结构8可穿过槽向上被移出,以便于给侧窗玻璃2遮光。穿透部还在盒壳体5的几乎整个长度上延伸。

穿透部可通过封盖7来封闭,该封盖绕摆动轴线13相对于盒壳体5可摆动地支承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封盖7在穿透部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且在闭合位置中封闭穿透部。封盖7的闭合位置根据图2,5,6,7,8,9示出。封盖7的打开位置可根据图1以及图3,4和10识别出。为了可摆动地绕摆动轴线13支承封盖7,一方面在盒壳体5的上侧区域中且另一方面在封盖7的下侧区域中设置有支承元件14。摆动轴线13平行于卷轴9的旋转轴线延伸。

遮光结构在其在拉出方向上靠前的端侧区域处具有形状稳定的拉出型材6,其以其相对的端侧区域在车门固定的导轨4中可纵向移动地被引导。为此,拉出型材6的每个端侧区域被固定在带动件11处,其在相应的导轨4中可纵向移动地被引导。为了相应的带动件11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相应的导轨4中的纵向移动设置有驱动传递器件10,此处以也被称作为螺纹轴的柔性轴形式。根据图2至10示出了(由内朝向侧门1来看)右边的带动件11以及右边的柔性轴10。以相同的方式,拉出型材6的相对的端侧区域被引导。两个驱动传递器件10借助于驱动单元、优选借助于电机在导轨4中被驱动。在激活驱动单元的情况中,驱动传递器件10在相对而置的导轨4中被彼此同步地推动,由此,拉出型材6平行于卷轴9的旋转轴线被向上和向下移动。由此,遮光结构8强制地按照拉出型材6的运动方向同样从卷轴9被展开且被向上拉出或被卷绕到卷轴9上且被向下降低。

遮光装置3具有用于根据拉出型材6的移动运动来打开和闭合封盖7的机械的强制控制装置。封盖7通过弹簧装置22持续地在其闭合位置的方向上被加载,如根据未详细标明的转矩箭头在图5和6中可被识别出的那样。弹簧装置22为闭合弹簧装置,因为其围绕摆动轴线13在闭合方向上将转矩施加到封盖7上。只要柔性的面构造8处于其闭合位置中,封盖7因此被保持在其根据图2,5至9的闭合位置中。

封盖7关联有控制机构,一旦带动件11且因此拉出型材6从在盒壳体5的槽中的原始位置中向上被移出,该控制机构进行封盖7到其根据图1,3,4和10的打开位置中的强制控制。控制机构包括偏转装置12,18,27以及控制滑阀19,其借助于控制凸轮16与在封盖7的底侧处的控制滑槽15共同起作用。控制滑阀19在导向壳体28的导向通道中被可直线移动地引导。导向壳体28牢固地与盒壳体相连接。备选地,导向壳体28还可固定在门装饰板处且因此车门固定地布置。控制滑阀19的纵轴线平行于封盖7的摆动轴线13以及平行于卷轴9的旋转轴线定向,控制滑阀19沿该纵轴线在导向壳体28的导向通道中可纵向移动地被引导。备选地,控制滑阀可在至少局部弯曲的滑槽轨中被引导。导向通道被间隔地定位在封盖7的摆动轴线13之下。控制凸轮16牢固地与控制滑阀19相连接、优选一件式地被模制在该处,且伸入穿过在盒壳体5的上侧中的纵间隙17且向上伸出超过盒壳体的上侧。控制凸轮16在其上侧区域中形成贴靠面,其接触控制滑槽15的弯曲的启动斜面。控制滑槽15从封盖7的底侧向下伸出。

控制滑阀19具有指向盒壳体5的中间的突起26,其可形成用于控制滑阀19的导向延长部且/或可形成与控制滑阀的另一滑阀区段的连接,其可以未示出的方式与封盖7的另一滑槽区段共同起作用。该第二滑阀区段以及第二滑槽区段的功能与根据图2至10示出的功能相同,从而就此而言无须详细探讨未示出的区段。

控制滑阀19在面向导轨4且因此面向驱动传递器件10和带动件11的端侧外部区域处具有长孔导向装置20,经由其借助于铰接点21铰接摆杆的杆臂27。长孔导向装置20横向于控制滑阀19的直线运动方向定向。摆杆绕旋转轴线18被可摆动地支承且具有除了杆臂27之外大约垂直于杆臂27由旋转轴线18起侧面向外伸出的传动臂12,其伸入到带动件11的运动轨迹中。盒壳体5在传动臂12的区域中被省去,以便于使得传动臂12的受限制的可摆动性成为可能。如根据图2至6可识别出,传动臂12具有垂直地偏移到带动件11的运动轨迹中的突起。支承轴18平行于铰接点21的铰接轴线定向,使得摆杆以杆臂27和传动臂12被可摆动地支承在摆动平面中,该摆动平面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平行于盒壳体5的外壁伸延。摆杆经由支承轴18被可摆动地支承在盒壳体5处。

在铰接点21处作用有设计成拉力弹簧单元24的弹簧单元24,其实施成螺旋拉力弹簧。由此,绕支承轴18将转矩施加到杆臂27上,其将杆臂27持续地压向控制滑阀19。杆臂27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在其可摆动性上受限。一终端位置根据图2,5,6,7,8,9示出而另一终端位置通过图3,4,10示出。最终的终端位置定义了封盖7的打开位置。第一终端位置与之相反定义了封盖7的闭合位置。在定义封盖7的打开位置的终端位置中,控制滑阀19经由未详细标明的但在图10中可识别的止挡部轴向地贴靠在导向通道的导向壳体处。摆杆的另外的终端位置通过传动臂12在处于原始位置中的带动件11处的贴靠来定义。因为,只要带动件11和拉出型材6处于原始位置中,则传动臂12的支撑突起在带动件11的底侧区域中贴靠在其处。

用作拉出弹簧单元24的螺旋拉力弹簧在杆臂27的两个终端位置中处于预紧下,使得将持续的拉力施加到杆臂27上。为此,螺旋拉力弹簧利用一弹簧端被铰接在铰接点21处且以相对的弹簧端被铰接在与盒壳体5牢固地相连接的支架25处。

如根据图3和9,10示出的那样,控制滑槽15在其底侧区域中具有呈弧形或呈S形弯曲的启动斜面23,一旦控制滑阀19在导向壳体28的导向通道中被推动,控制凸轮16的贴靠面沿着启动斜面被顺着引导。

在遮光结构8的原始位置中且因此在带动件11和拉出型材6的原始位置中,传动臂12从下方到这里支撑在带动件11处且将控制滑阀19经由杆臂27和铰接点21以及长孔导向装置20保持在终端位置中,在该终端位置中根据图2和5至9的控制凸轮16贴靠在控制滑槽15的启动斜面23的谷区段处。螺旋拉力弹簧24在该位置中被最大地预紧。

一旦此时带动件11借助于驱动传递器件10被向上移动,传动臂12被释放,由此,螺旋拉力弹簧24在支架25的方向上摆动杆臂27。由此,控制滑阀19被强制带动,其在导向通道中被直线移动。在此,控制凸轮16的贴靠面从启动斜面23的谷区段经由倾斜区段滑动直至控制滑槽15的峰区段,由此,封盖7被强制地向上摆动到其打开位置中。控制凸轮16在该运动期间在纵间隙17内被推动。一旦控制凸轮16达到启动斜面23的峰区段,控制滑阀19轴向碰撞在导向通道的端侧处。同样地在控制滑阀19的该终端位置中,螺旋拉力弹簧24还将拉应力施加到杆臂27上,从而使得控制滑阀19以其止挡部相对导向通道的端侧挤压地被保持。因此,封盖7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直至遮光结构8借助于拉出型材6又被向下移动且带动件11又贴靠在传动臂12处且又向下带动传动臂12。经由带动件11在相应的向下运动的情况中施加到传动臂12上的转矩大于螺旋拉力弹簧24的反向地起作用的作用到杆臂27上的转矩,使杆臂27与螺旋拉力弹簧24的拉力相反地又回摆,由此控制滑阀19也又被推回到其原来的起始位置中。

长孔导向装置20用于引起在控制滑阀19的直线可移动性与杆臂27的可摆动性之间的长度补偿。

封盖7的开启借助于所说明的与闭合弹簧装置22的弹簧力相反的强制引导实现。因此,一旦控制滑阀19又被移回,闭合弹簧装置22将封盖7强制地又压回到闭合位置中,其中,启动斜面23和控制凸轮16的贴靠面彼此持续地保持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