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8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根据各车辆大小所需的需求液量来简便地变更泵活塞的冲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为了提高燃料效率及减少尾气排放,积极开展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等的开发。

这种车辆中必需安装制动装置即车辆用制动装置,车辆用制动装置是指具有使行驶中的车辆降低速度或停止行驶的功能的装置。

通常的车辆用制动装置具有利用引擎的吸入压力产生制动力的真空制动器和利用液压产生制动力的液压制动器。

真空制动器是使得真空助力器利用车辆引擎的吸入压力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以最小的力量发挥最大制动力的装置。即,是产生的输出远大于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施加到踏板的力量的装置。

这种传统的真空制动器为了形成真空而需要向真空助力器供给车辆引擎的吸入压力,因此存在燃料效率降低的问题。并且,存在车辆停车时为了形成真空也需一直驱动引擎的问题。

并且,燃料电池汽车及电动汽车没有引擎,因此制动时无法适用放大驾驶员的踏板操作力的现有的真空制动器,混合动力汽车为了提高燃料效率,需实现停车时停止空运转的功能,因此需要采用液压制动器。

即,如上所述,所有车辆为了提高燃料效率而需实现再生制动,采用液压制动器就能易于实现该功能。

另外,作为液压制动器的一种,电子控制液压制动系统(electrohydraulicbrakesystem)是电子控制单元感应到驾驶员踩踏板并向主缸供给液压,从而向各车轮的轮缸传递制动液压来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系统。

这种电子控制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器驱动单元(brakeactuationunit,bau),为了控制传递到轮缸的制动液压,由主缸、储液槽、踏板模拟器、输入杆组件等构成;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abs)/电子稳定控制(electronicstabilitycontrol,esc),独立制动各车轮的制动力;及液压生成单元,由马达、活塞泵、控制阀等构成。最近,开发出将制动器驱动单元和液压生成单元整合成一个模块的电子控制制动装置,以提高制动的稳定性及车辆的安装性。

但是,如所述的传统的整合型电子控制制动装置中,若在bau壳体(brakeactuationunithousing)内配置活塞泵,需增加bau壳体的大小,因此需要另外的大铸造模具或挤压模具等,存在增加作业量的问题。

除此之外,将制动装置适用到又大又重的车辆时,需要更多的液量,因此必需增大泵活塞的冲程,因此存在制作时需要增大bau壳体(brakeactuationunithousing)整体大小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5-0012340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目的在于解决如下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即使在bau壳体(brakeactuationunithousing)内配置活塞泵,也无需增加bau壳体的大小,可根据各车辆大小所需的需求液量来简便地变更泵活塞的冲程。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到的,未提到的其他问题可通过如下记载内容而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明确理解。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包括:主缸,接收踏板的操作力;主壳体,容纳所述主缸,一侧形成有通孔;马达,提供驱动力;泵活塞,容纳在所述主壳体中,从所述马达接收驱动力,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主壳体的外部出没;齿轮单元,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到所述泵活塞;泵壳体,容纳所述泵活塞,一侧形成有开口,可拆卸地紧固到所述主壳体,以使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主缸和所述泵活塞相互并排地配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

所述马达配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部,所述马达的旋转轴与所述泵活塞可相互垂直地配置。

所述齿轮单元可包括:蜗轴,与所述马达的旋转轴同轴连接;蜗轮,与所述蜗轴直角交叉啮合;行星齿轮,与所述蜗轮同轴连接;齿条,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随所述行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向左右直线移动,使得与其一端部连接的所述泵活塞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开口形成突出的延长部,以插入到所述主壳体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面与所述延长部的外侧面之间包括用于密封的垫圈。

所述泵壳体的所述开口形成向外侧延长的法兰,所述法兰可通过螺栓与所述主壳体紧固。

所述泵活塞形成有多个,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各泵活塞出没,所述泵壳体形成有多个,以分别与多个所述通孔紧固。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效果在于,即使在bau壳体(brakeactuationunithousing)内配置活塞泵,也无需增加bau壳体的大小,可根据各车辆大小所需的需求液量来简便地变更泵活塞的冲程。

并且,容纳活塞泵的泵壳体向bau壳体的外部暴露,易于检查及维修,在车辆安装性上具有有利的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到的,未提到的其他效果可通过如下记载内容而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明确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中分离泵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中抽出的液压生成单元的立体图。

附图说明标记

110:主缸120:输入杆

200:主壳体210:通孔

310:马达320:泵活塞

330:齿轮单元331:蜗轴

332:蜗轮333:行星齿轮

334:齿条340:泵壳体

341:开口342:容纳空间

343:延长部344:突出部

345:法兰350:垫圈

36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与附图编号无关地,相同或类似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

并且,本发明的说明中,认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混淆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该具体说明。并且,需要指出的是,附图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因附图而受限。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中分离泵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包括主缸110、主壳体200、马达310、泵活塞320、齿轮单元330、泵壳体340。

首先,主壳体200是指bau壳体(brakeactuationunithousing),其内部容纳有包括所述主缸110的制动器驱动单元(brakeactuationunit,bau)和包括所述马达310、泵活塞320、齿轮单元330及泵壳体340的液压生成单元300。

所述制动器驱动单元(brakeactuationunit)包括接收制动踏板的操作力的主缸110和根据制动踏板的位移生成反力并向驾驶员提供适当的踏板感觉的踏板模拟器(pedalsimulator)等。

如上所述,容纳主缸110及踏板模拟器的主壳体200可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到引擎室内的车身板件上。

另外,主缸110内部可具备两个活塞,以具有向轮缸供给液压的两个液压回路。

并且,主缸110的上部与储存向主缸110供给的制动油的储液槽(reservoir)结合。

并且,主缸110的一侧具备输入杆120,用于连接制动踏板与主缸110之间,并将制动踏板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主缸110。

输入杆120与主缸110配置在同轴上,以通过施加到制动踏板的操作力来前进,并与所述主缸110内的后方侧活塞隔开一定间隙地结合。

因此,向制动踏板施加操作力时,操作力可通过与所述活塞配置在同轴上的输入杆120传递至主缸110内部的活塞。

根据本发明,所述主壳体200的一侧面形成通孔210。所述通孔210用于泵活塞320的进出,与此相关的具体说明将后述。

图7是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中抽出的液压生成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7,液压生成单元300依据通过驾驶员的踏板操作量而启动的马达来生成制动所需的液压,包括:马达310,提供旋转动力;泵活塞320,从所述马达310接收驱动力,通过所述通孔210向所述主壳体200的外部出没;齿轮单元330,将所述马达310的旋转力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到所述泵活塞320。

马达310提供驱动力,即旋转力,通常可使用寿命长、效率高的三相交流马达即无刷交流(blushlessac,blac)马达。所述马达310的后端可具备将内部的三相线圈连接到接地线圈的三相连接器,马达310的旋转轴末端可设置有能够检测马达230转子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磁铁。所述位置传感器磁铁可实现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一同检测转子位置的编码器(encoder)和霍尔传感器(holesensor)的功能。

这种马达310通过齿轮单元330物理性地连接到泵活塞320,且电气性地连接到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controlunit,ecu)。

泵活塞320从所述马达310接收驱动力,通过所述通孔210向所述主壳体200的外部出没并进行直线运动。

泵壳体340在内部形成容纳空间342,以容纳所述泵活塞320,且一侧形成开口341,以向外部开放容纳空间342,整体上形成容器形状。

这种泵壳体340可拆卸地紧固在所述主壳体200上,以使所述开口341与所述通孔210连通。

因此,所述泵活塞320能够在所述泵壳体340内部进行直线运动,泵活塞320与泵壳体340能够起到活塞泵的作用。

因此,通过马达310实现泵活塞320的驱动时,在泵壳体340内部通过泵活塞320与泵壳体340实现泵吸动作。

此时,所述泵壳体340的内部可具备支撑泵活塞320并提供弹性反力的弹簧370。

实现如所述的泵吸动作时,可从储液槽吸入油并排出至蓄能器,还可将储存在蓄能器中的高压油排出至主缸110或液压制动器。

一般而言,又小又轻的车辆用于制动的液量也比较少。因此,泵活塞320的冲程也可与需求液量成比例地变小。

相反,又大又重的车辆用于制动的液量较大。为此,泵活塞320的冲程应与需求液量成比例地增大。

以往的情况下,需要变更泵活塞320的冲程时,需要变更主壳体200整体大小,以符合泵活塞320的冲程。尤其,又大又重的车辆为了制动而需要较多液量时,为了增大泵活塞320的冲程,只能增大主壳体200的整体大小。

这种情况下,为了制作大尺寸的主壳体200,需要大的铸造模具或挤压模具等,随之增加作业量之外,还存在增加制造费用的问题。

但是,本发明的情况是,无需变更主壳体200的大小,仅变更可分离地紧固在主壳体200上的泵壳体340的大小就可变更泵活塞320的冲程。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剖面图。

比较图1和图4,可见主壳体200的大小相同,仅变更了泵壳体340的大小。即,可见图4中泵壳体340的大小比图1中变得更大。

并且,比较图3和图5,可见主壳体200的大小相同且仅变更泵壳体340大小的情况下,泵活塞320的冲程也产生了变化。即,相比图3示出的泵活塞320的冲程d1,图5示出的泵活塞320的冲程d2变得更长。

如上所述,可分离主壳体200与泵壳体340时,仅靠替换泵壳体340尺寸的作业,即可按各车辆所需的泵的液量来容易地变更泵活塞320的冲程。

并且,不变更主壳体200而仅替换泵壳体340,因此能够用较小且廉价的模具进行制造,能够使得重量及体积的增加最小化,并使加工所需的作业量最小化。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壳体200的内部,可将所述主缸110和所述泵活塞320并排配置在两侧。如上所述,并排配置主缸110和泵活塞320时,相比交叉或垂直地配置主缸110与所述泵活塞320的情况,能够更容易地利用空间。因此,能够减小主壳体200的大小,进而能够缩小制动装置的整体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马达310可配置在所述主壳体200的外部,所述马达310的旋转轴与所述泵活塞320可相互垂直地配置。

如上所述,在主壳体200的外部与泵活塞320垂直地配置马达310时,易于马达310的检查及维修,因马达310与泵活塞320不在一条直线上,能够实现有效的配置,除了主壳体200的大小变小之外,还能缩小制动装置的整体尺寸。

参照图2至图3,在所述泵壳体340上沿着所述开口341的周围形成插入到所述主壳体200的通孔210的延长部343,所述通孔的210内侧面与所述延长部343的外侧面之间可具备用于密封的垫圈350。

即,为了将泵壳体340连接到主壳体200,而将泵壳体340的延长部343插入到主壳体200的通孔210。

并且,为了密封而向通孔的210内侧面与所述延长部343的外侧面之间插入弹性材质的垫圈350,当实现泵活塞320的泵吸时,防止其内部容纳的制动液通过泵壳体340与主壳体200之间泄漏。

进而,沿着所述延长部343的端部周围,形成与所述延长部343垂直地向外侧延长的突出部344,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撑插入到延长部343外周面的垫圈350。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泵壳体340形成所述开口341的一侧,沿着周围形成向外侧突出的法兰345,所述法兰345可通过螺栓360与所述主壳体200紧固。

所述法兰345与主壳体200的通孔210周边接触而被支撑,泵壳体340的法兰345与主壳体200通过螺栓360紧固。如上所述,泵壳体340的法兰345与主壳体200通过螺栓360紧固时,能够易于实现主壳体200与泵壳体340的固定及分离。

再参照图7,所述齿轮单元330可包括:蜗轴331,与所述马达310的旋转轴同轴连接;蜗轮332,与所述蜗轴331直角交叉啮合;行星齿轮333,与所述蜗轮332同轴连接;齿条334,与所述行星齿轮333啮合而随所述行星齿轮333的旋转方向向左右直线移动,使得连接到其一端部的所述泵活塞320进行直线运动。

具体而言,所述蜗轮332与连接到马达210旋转轴的蜗轴331啮合而进行旋转,随着所述蜗轮332旋转,与所述蜗轮332具有同心轴且一体结合的行星齿轮333进行旋转。并且,与所述行星齿轮333啮合的齿条334进行直线运动。所述齿条334的一侧末端与泵活塞320结合,根据基于蜗轮332旋转的齿条334的直线移动,泵壳体340内部的泵活塞320可进行直线运动。

如上所述,进行直线运动的泵活塞320通过对泵壳体340内部的制动油加压以向主缸110或液压制动器排出液压。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泵壳体分离型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泵活塞320形成有多个,所述主壳体20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210,以使各个泵活塞320出没,所述泵壳体340具备多个而能够与各个通孔210紧固。

如上所述,主壳体20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210,每个通孔210都连接泵壳体340时,可适用于一个马达310上连接两个泵活塞320的情况或一个马达上连接三个以上的泵活塞320的制动系统。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即使在主壳体200内配置泵活塞320,也无需增加主壳体200的大小,可根据各车辆大小所求的需求液量来简便地变更泵活塞320的冲程,容纳泵活塞320的泵壳体340向主壳体200的外部暴露,易于检查及维修,在车辆安装性方面具有有利的效果。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例和附图只是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所包括的技术思想的一部分。因此,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因这些实施例而受限。应理解为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所包括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类推的变形例和具体的实施例都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