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31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



背景技术:

在MPV、SUV等重心较高车辆上,通常在立柱上设置登车把手,为乘客上车或下车提供辅助。现在有的登车把手一般在登车把手本体两端设置带有螺栓孔的凹槽,通过螺栓将其固定于立柱上,还包括与凹槽匹配的装饰盖。如图1,现有登车把手1’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辆B柱上,分别与B柱上饰板2’和B柱下饰板3’相连,给乘客提供受力点,辅助上下车。

现有MPV及SUV车型登车把手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在立柱中上部,当儿童上下车时无法把握登车把手,需大人协助,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为儿童上下重心较高车辆时提供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包括:车辆B柱总成,所述车辆B柱总成包括:车辆B柱上饰板与车辆B柱下饰板,所述儿童登车把手总成还包括:设置在车辆B柱下饰板中部并与车辆B柱下饰板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儿童登车把手,所述儿童登车把手包括:把持部、凹槽以及位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凹槽背部的加强筋;所述把持部通过倒圆角过渡到所述凹槽;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相抵。

优选地,所述把持部处圆角大于等于6mm。

优选地,所述凹槽深度大于等于20mm,所述凹槽开口宽度大于等于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登车把手总成,包括:车辆B柱总成,所述车辆B柱总成包括:车辆B柱上饰板与车辆B柱下饰板,还包括:设置在车辆B柱下饰板中部并与车辆B柱下饰板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儿童登车把手,此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儿童上下车;所述儿童登车把手包括:把持部、凹槽以及加强筋,所述把持部通过倒圆角过渡到所述凹槽;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相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登车把手总成,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为儿童上下重心较高车辆时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儿童登车把手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儿童登车把手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儿童登车把手总成背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1’、登车把手 2’、B柱上饰板 3’、B柱下饰板 1、儿童登车把手11、把持部 12、凹槽 13、加强筋 2、车辆B柱下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儿童登车把手总成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车辆B柱总成,所述车辆B柱总成包括:车辆B柱上饰板(图中未示)与车辆B柱下饰板2,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车辆B柱下饰板2中部并与车辆B柱下饰板2一体化注塑成型的儿童登车把手1,如图3与图4所示,所述儿童登车把手1包括:把持部11、凹槽12以及位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凹槽背部的加强筋13;所述把持部11通过倒圆角过渡到所述凹槽12;所述加强筋13与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B柱总成包括:车辆B柱上饰板与车辆B柱下饰板,所述车辆B柱上饰板一端与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另一端与车辆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车辆B柱上饰板另一端与车顶钣金固定连接;所述车辆B柱上饰板可以用于分割车辆前门玻璃与后门玻璃;所述车辆B柱下饰板可以用于分割车辆前后门上除前门玻璃与后门玻璃之外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儿童登车把手1与车辆B柱下饰板2为一体注塑成型,无需单独开发模具,减少了零部件加工成型的成本,节省开发费用,同时无需单独装配,能够节省汽车的装配程序和装配时间,提高效率;所述儿童登车把手1呈凹槽状,所述儿童登车把手1位于车辆B柱下饰板2中部,因此儿童乘客能够方便把握;通过在儿童登车把手1背部设置加强筋13,并且加强筋13抵住车辆B柱下饰板的钣金,支撑和加强儿童登车把手1,以承受儿童乘客上车时的拉力。

具体地,所述把持部11处圆角大于等于6mm。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把持部11圆角的设置,可以防止乘客把持儿童登车把手1时出现割手等不适影响。

具体地,所述凹槽12深度大于等于20mm,所述凹槽12开口宽度大于等于35mm。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凹槽的设置,可以满足儿童乘客上下车辆时所需的操作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儿童登车把手总成与车辆B柱下饰板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于B柱下饰板中部,能为儿童上下MPV、SUV等重心较高车辆时提供辅助,方便儿童乘客上下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单独安装,提高装配效率、经久耐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