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57595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在乘员P肩部PS侧面膨胀。换而言之,倾斜部101a后方的后上膨胀室74部分包括第三区段,第三区段在乘员P肩部PS侧面膨胀。上限制部90位于后上膨胀室74中处于倾斜部101a之下的区域(图22和图24)。
[0194]这种结构允许后上膨胀室74在乘员P肩部PS与车身侧部11之间的狭窄空间中展开并膨胀,同时,改进后上膨胀室74对于胸部PT后半部的保护性能。
[0195]第三实施例
[0196]下面,参照图26和图27,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侧气囊装置。
[0197]在第三实施例中,除了上膨胀室73中的两个上限制部90之外,在下膨胀室72中设置一对下限制部110。下限制部110限制在乘员P腰部PP侧面膨胀的下膨胀室72于前后方向的膨胀尺寸,从而,增大了于横向的膨胀尺寸。
[0198]各下限制部110是与主体织物部43、44相同材料的矩形织物片。织物片以桥接方式安装至形成下膨胀室72的主体织物部43、44区段。
[0199]如图26中所示,在各主体织物部43、44中,以桥接方式安装下限制部110的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定义为周边长度L2L,以及,下限制部110于前后方向的长度定义为前后长度L1L。下限制部110各形成为,使得前后长度L1L短于周边长度L2L。
[0200]如图26和图27中所示,下限制部110置于主体织物部43、44的下部。
[0201]以一对第四和第五竖向结合部111、112,使各下限制部110与主体织物部43、44之一结合。各第四竖向结合部111设置成在对应下限制部110的前缘处大致竖向延伸,并且将该边缘结合至对应一个主体织物部43、44的前部。各第五竖向结合部112设置成在对应下限制部110的后缘处大致竖向延伸,并且将该边缘结合至对应一个主体织物部43、44的后部。换而言之,在靠近气囊主体41固定至车辆10 (侧框部15)所在区段的区段处,使下限制部110的后缘分别结合至主体织物部43、44。以这种方式,各下限制部110位于对应一个主体织物部43、44中形成下膨胀室72的部分中,并且桥接于前后方向分开的两个区段。前、后竖向结合部111、112之间的各主体织物部43、44的区段是松弛的。
[0202]如上所述,下限制部110的前后长度L1L设定为短于下膨胀室72的周边长度L2L。据此,当由于下膨胀室72的膨胀而张紧时,下限制部110限制主体织物部43、44于前后方向的膨胀尺寸。据此,如图26中所示,在设置下限制部110的区段处,下膨胀室72于横向的膨胀尺寸TL,大于没有设置下限制部110情况下的膨胀尺寸T0L。
[0203]膨胀尺寸的增大量Δ TL( △ TL = TL-T0L)随周边长度L2L与前后长度L1L之差增大而增大。在第三实施例中,周边长度L2L与前后长度L1L之差设定为,使得当气囊主体41完成膨胀时,下膨胀室72的膨胀尺寸TL小于上膨胀室73的膨胀尺寸TU(参见图21)。
[0204]除了这些差异,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对应构成部件相同或相似的那些构成部件,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具体说明。在图27中,没有示出内管80和通气孔85。
[0205]在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侧气囊装置中,上膨胀室73和下膨胀室72的膨胀促使朝横向相反侧牵拉横向隔壁60。处于张紧状态的横向隔壁60限制下膨胀室72和上膨胀室73于横向的膨胀尺寸。
[0206]然而,随着下膨胀室72展开并膨胀,使下限制部110在乘员P腰部PP侧面于前后方向张紧。各下限制部110的前后长度L1L短于以桥接方式安装有下限制部110的下膨胀室72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L2L。
[0207]此外,在靠近于气囊主体41固定至车辆10 (侧框部15)所在区域的区域处,使下限制部110的后缘分别与主体织物部43、44结合。相反,在被固定区段前方分开的位置处,使下限制部110的前缘分别与主体织物部43、44结合。
[0208]所以,下膨胀室72的向前展开及膨胀受到于前后方向张紧的下限制部110的限制。这限制了下膨胀室72于前后方向的膨胀尺寸。
[0209]在主体织物部43、44中,位于和下限制部110前缘结合的区域与和下限制部110后缘结合的区域之间的部分作用为于横向膨胀,其中,膨胀尺寸不受下限制部110限制。因此,当气囊主体41膨胀完成时,下限制部72该区段的膨胀尺寸TL大于没有设置下限制部110情况下的膨胀尺寸T0L,同时,对其加以限制,以免大于上膨胀室73的膨胀尺寸TU(图
21) ο
[0210]在第三实施例中,主体织物部43、44各具有下限制部110。因此,使下膨胀室72中以桥接方式安装下限制部110区段的膨胀尺寸TL于横向相对侧增大。所以,与主体织物部43,44中只有一个具有下限制部110的情况相比,使下膨胀室72的该区段于横向以更大的量膨胀。这增大了下膨胀室72的该区段的膨胀尺寸TL。这进一步增大了由下膨胀室72的该区段所吸收的能量。
[0211]因此,除了上述优点⑴至(5)之外,第三实施例还具有下列优点。
[0212](8)在乘员Ρ腰部ΡΡ侧面展开并膨胀的下膨胀室72加入了一对片状下限制部110,随着下膨胀室72膨胀,下限制部110于前后方向张紧。各下限制部110的前后长度L1L设定为,短于以桥接方式安装有下限制部110的下膨胀室72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L2L(图26和图27)。
[0213]因此,以桥接方式安装有下限制部110的下膨胀室72区段于横向较大地膨胀。这进一步增大了由下膨胀室72所吸收的能量,并改善了对腰部PP的保护性能。
[0214]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如下修改。
[0215]〈关于膨胀部46>
[0216]大致整个气囊主体41可以由膨胀部46形成,如上述实施例中那样,但也可以局部包括非膨胀部,非膨胀部既不供以膨胀气体,也不膨胀。
[0217]〈关于内管80>
[0218]内管80的形状可以改变,只要满足下列条件。
[0219]条件1:内管80至少包围充气器31的出气口。
[0220]条件2:内管80大致于竖向延伸,并且桥接上膨胀室73 (后上膨胀室74)与下膨胀室72。
[0221]因此,内管80可以例如包围整个充气器31。
[0222]<关于上限制部90和下限制部110〉
[0223]主体织物部43、44中可以省略上限制部90之一和/或下限制部110之一。
[0224]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上限制部90可以设置于在乘员P胸部PT —部分的旁边或在整个胸部PT的旁边膨胀的上膨胀室73区段处。
[0225]<关于气囊模组AM的收纳部18>
[0226]取代车辆座椅12的靠背14,收纳部18可以位于车身侧部11中,以容纳气囊模组AM ο
[0227]<其它变更>
[0228]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压力调节阀,其调节连通部105的开度,以调节后上膨胀室74和前上膨胀室75的内压。
[0229]在这种情况下,压力调节阀可以限制膨胀气体从后上膨胀室74向前上膨胀室75的流动,或者在用后上膨胀室74限制乘员Ρ之前,或者在膨胀气体向后上膨胀室74供给的早期阶段。响应于因后上膨胀室74限制乘员Ρ所施加的外力、或者后上膨胀室74的内压增大,压力调节阀可以取消对流动的限制。
[0230]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这样一种车辆侧气囊装置,其中座椅12布置成,使得靠背14面向除前向之外的其他方向例如侧向。在这种情况下,当向车辆座椅12侧面(于车辆前后方向)施加冲击时,侧气囊装置保护乘员Ρ免受冲击。
[0231]除了私家车之外,应用根据本发明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包括各种工业车辆。
[0232]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安装在除汽车之外的其他交通工具的侧气囊装置中,例如,飞机、游艇及轮船上的侧气囊装置,并保护就座在交通工具座椅中的乘员免受冲击。
【主权项】
1.一种侧气囊装置,包括: 气囊主体,其在就座于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的旁边展开并膨胀,以约束所述乘员; 充气器,其响应于从侧面施加至所述车辆座椅的冲击,向所述气囊主体供给膨胀气体;以及 横向隔壁,其以桥接方式设置在所述气囊主体中,以将所述气囊主体内部的至少一部分分成所述横向隔壁之上的上膨胀室、和所述横向隔壁之下的下膨胀室, 所述侧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膨胀室包括第一区段,以及,所述下膨胀室包括第二区段, 所述上膨胀室位于所述下膨胀室的所述第二区段之上,以及,使所述下膨胀室膨胀所用的内压高于所述上膨胀室的内压, 在所述上膨胀室的所述第一区段中,以桥接方式设置片状上限制部,其中,所述上限制部限制所述上膨胀室的膨胀尺寸, 所述上限制部具有的前后长度短于所述上膨胀室的第一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以及,随着所述上膨胀室膨胀,使所述上限制部于前后方向张紧,以及 所述上限制部构造成,限制所述上膨胀室于前后方向的膨胀尺寸,使得当完成所述气囊主体膨胀时,所述上膨胀室的第一区段于所述车辆座椅宽度方向的膨胀尺寸,大于所述下膨胀室于所述车辆座椅宽度方向的膨胀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与所述上膨胀室相比,来自所述充气器的膨胀气体更多地供至所述下膨胀室,以及所述横向隔壁包括止回阀,该止回阀限制供自所述充气器并且流进所述下膨胀室的膨胀气体向所述上膨胀室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上膨胀室被具有连通部的竖向隔壁分成后上膨胀室和前上膨胀室, 所述后上膨胀室位于所述竖向隔壁的后方,并且供以来自所述充气器的膨胀气体, 所述前上膨胀室位于所述竖向隔壁的前方,并且经由所述连通部供以膨胀气体,以及 所述上限制部以桥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后上膨胀室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竖向隔壁的上部由向前倾斜的倾斜部构成, 所述后上膨胀室中位于所述倾斜部后方的部分包括第三区段,以及 所述上限制部位于所述后上膨胀部中所述倾斜部之下的区域中。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通过于所述车辆座椅宽度方向相对彼此铺置两个主体织物部,并且使所述主体织物部的周边部互相结合,形成所述气囊主体, 所述上限制部包括前缘和后缘,以及 在所述前缘以及所述后缘处,使所述上限制部与所述主体织物部之一结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上限制部是多个上限制部之一,以及 在各主体织物部上设置所述上限制部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气囊主体的后端处,将所述气囊主体固定至所述车辆,以及在一区域,其靠近于所述气囊主体固定至所述车辆的区域,使所述上限制部的所述后缘与所述主体织物部之一结合。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中: 以桥接方式在所述下膨胀室中设置片状下限制部,其中,随着所述下膨胀室膨胀,所述下限制部于前后方向张紧,以及 所述下限制部具有的前后长度,短于所述下膨胀室中以桥接方式设置有所述下限制部的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气囊装置,横向隔壁将气囊主体内部划分成包括第一区段的上膨胀室、以及包括第二区段的下膨胀室。上膨胀室位于下膨胀室的第二区段之上。在第一区段中,以桥接方式设置上限制部。上限制部具有的前后长度短于第一区段于前后方向的周边长度。当上膨胀室膨胀时,使上限制部于前后方向张紧。上限制部限制上膨胀室于前后方向的膨胀尺寸,使得第一区段于车辆横向的膨胀尺寸大于下膨胀室于横向的膨胀尺寸。
【IPC分类】B60R21/207, B60R21/2334
【公开号】CN105416224
【申请号】CN201510566401
【发明人】饭田崇, 田谷典久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公告号】US20160075303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