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571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尤其指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节油、低排放等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指标,混合动力汽车适应这种节能与环保的要求,正日益成为汽车发展的前沿方向,已被广大汽车制造商认同。不同于传统汽车对发动机或者自动变速器进行冷却,混合动力汽车还需要对电机与电机控制器等新增零部件进行冷却。由于同时装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装置,因此对冷却系统的布置有较高的要求。
[0003]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系统常用的布置方式是将中冷器、电机散热器、冷凝器、发动机散热器依次平行布置前舱,如说明书附图中图5中所示的布置方式,中冷器I'、电机散热器2'、冷凝器3'、发动机散热器4'与风扇5'依次平行布置于前舱中,这种布置方式的电机散热器2'与发动机散热器4'共用同一个风扇。
[0004]然而在整车散热需求较大时,此种布置方式由于热交换器的层数较多,如果前后重叠布置,进气口的冷却气流要穿过多层热交换器,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需要依次通过中冷器P、电机散热器2'、冷凝器4'、发动机散热器4'与风扇5',空气流动阻力增大,风阻很大导致空气侧流量严重下降,风量会明显降低,从而使冷却散热能力降低。同时冷却气流每经过一层热交换器,温度就会上升一些,热量累积使得后排热交换器的散热恶化。严重影响冷却系统的散热效果,难以满足散热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难以满足散热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000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总成及电机散热总成;
[0007]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安装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中;位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格栅进气口后方;
[0008]其中,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安装在所述前舱中,位于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的侧面。
[0009]本实用新型将电机散热总成布置在前舱侧面,与发动机散热总成形成并列布置关系,一方面既可以减少冷却系统前后重叠的层数,降低风阻,又可以减小前后布置的热量累积作用,大大的改善了电机与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条件,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系统散热性能。
[0010]优选地,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包括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第二电机散热总成;
[0011]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所述第二电机散热总成分别位于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的一侧。
[0012]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安装于所述前舱横梁上;
[0013]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所述第二电机散热总成位于前防撞梁的后方两侧,以及位于所述前舱纵梁外侧。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所述第二电机散热总成均设置在前舱中组合大灯的下方、发动机挡泥板上方和轮罩挡泥板的前方。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安装在一侧的组合大灯的支架安装点上;所述第二电机散热总成安装在另一侧的组合大灯的支架安装点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第二电机散热总成关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纵向平面对称。
[0017]优选地,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包括电机散热器及电机风扇;
[0018]所述电机风扇安装于所述电机散热器上。
[0019]优选地,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中冷器、冷凝器、发动机散热器与发动机风扇。
[0020]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水箱和冷却管路;
[0021]所述冷却水箱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和所述电机散热总成相通;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通过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发动机热交换;所述电机散热总成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热交换。
[002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
[0023]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其对发动机、变速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效果大大提升,也提高了其车辆的动力性能,汽车成本亦进一步降低。
[0024]优选地,所述轮罩挡泥板上设有若干散热条孔。
[0025]优选地,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前方前保险杠处开有进风口或者增加有格栅。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系统安装于混合动力汽车前舱中的俯视不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系统安装于混合动力汽车前舱中的正视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系统安装于混合动力汽车前舱中的侧视不意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轮罩挡泥板的局部示意图;
[00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管路布置示意图;
[0031]图6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0032]其中,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中冷器;2、发动机散热器;3、发动机风扇;4、冷凝器;5、第一电机散热器;6、第一风扇;7、第二电机散热器;8、第二风扇;9、前保险杠;10、组合大灯;11、车轮;12、纵梁;13、前防撞梁;14、电机;15、变速器;16、发动机;17、轮罩挡泥板;18、散热条孔;19、发动机挡泥板;A、副水箱;141、前电机;142、后电机;143、前电机控制器;144、后电机控制器;145、水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4]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冷却系统,先对附图中的方向做简单规定,规定车身前后向为X向,车身高度方向为Z向,车身左右方向为Y向。
[0035]实施例
[0036]如图1-图3所示,本例将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及其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具体描述,该混合动力汽车冷却系统安装于混合动力汽车上。其混合动力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散热总成及电机散热总成;
[0037]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安装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舱中;位于所述混合动力汽车的前格栅进气口后方;
[0038]其中,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安装在所述前舱中,位于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的侧面。该发动机散热总成用来对发动机16和变速器15进行散热冷却,该电机散热总成用来对电机14和电机控制器进行散热冷却。
[0039]本例将电机散热总成布置在前舱侧面,与发动机散热总成形成并列布置关系,一方面既可以减少冷却系统前后重叠的层数,降低风阻,又可以减小前后布置的热量累积作用,大大的改善了电机14与电机控制器的散热条件,提高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冷却系统散热性能。
[0040]其中,所述发动机散热总成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中冷器1、冷凝器4、发动机散热器2与发动机风扇3。中冷器1、冷凝器4、发动机散热器2与发动机风扇3由前到后依次平行布置于前舱内,中冷器I位于冷凝器4的前面偏下方,并且中冷器1、冷凝器4、发动机风扇3固连在发动机散热器2上,成为一整体,然后固定汽车的横梁上。这种布置方式与传统燃油车冷却系统布置一致,能充分利用汽车前格栅进气口的散热面积,在燃油车改型混合动力车型时不需要对车身或外造型进行大幅度的更改。
[0041]从图1中来看,其从前往后依次是前保险杠9、前防撞梁13、中冷器1、冷凝器4、发动机散热器2、发动机风扇3 ;然后在发动机风扇3的后方区域内安装有发动机16、变速器15和电机14,而在上述部件的两侧各布置一个电机散热总成,它们处于车身两侧,在前保险杠9的侧边缘,位于车身纵梁12的外面,且离车轮11有一定的空间距离。
[0042]由于该中冷器I设置在所述冷凝器4的前下方,前面没有电机散热器。这样布置原因如下,由于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通常电机散热器内冷却液温度较低,需要将其放在最前端,即冷凝器4的前面,这样对冷凝器4形成了遮挡,使流经冷凝器4的风速下降。同时,前端进气口的气流需先流过电机散热器,空气温度已上升,然后才能再进入冷凝器4,使冷凝器4的散热条件恶化。故本发明冷凝器4的前面只有中冷器I没有电机散热器,电机散热器布置在车身两侧,冷凝器4的前面只有中冷器1,且中冷器I在冷凝器4的前下方,这样布置可以使得冷凝器4的进风面积加大,改善其散热条件,进而也使得发动机16能进行良好的散热。
[0043]本例中,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包括电机散热器及电机风扇;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电机散热器上。所述电机风扇与电机散热器优选采用固连在一起,这种布置也是参考燃油车冷却系统布置方案,将系统零部件集成,充分利用混合动力车型前舱空间。
[0044]本例中,该电机散热总成至少为一个,根据需要散热的需求大小还可以设置多个,当其散热需求较小时,可以仅采用一个电机散热总成安装在发动机散热总成的侧面;当散热需求较大时,比如四轮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中,一般在前舱中安装有前电机141,而在后仓中安装有后电机142,此时,其对前电机141和后电机142的散热需求较大,此时可以选择2个以上的电机散热总成,为方便描述,如图1-图3中所示,所述电机散热总成包括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第二电机散热总成;所述第一电机散热总成和所述第二电机散热总成分别位于所述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