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15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加强结构,其使用加强元件加强驾驶室。
背景技术
一种在侧面板外区部和后立柱内区部之间的封闭空间中设置有用 于安装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并且加强其安装部的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加强
板的结构在日本未审实用新型出版物No.Hei-6-67217中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实用新型出版物No.Hei-6-672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在驾驶室的顶板上放置部件(比如气流导向器)时,可能会设 置气流导向器加强板,用于将气流导向器安装至侧面板外区部的内侧 并加强其安装部。此外,可能在其连接部处设置用于加强顶板、侧面 板外区部和后板的角部加强板。
然而,在这种结构中,相应的加强板独立地加强驾驶室。因此, 加强可能不能有效地实现,并且应力可在相应加强板的边界附近集中。
因此,本发明是在考虑到上面给出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并且目 标是提供一种允许驾驶室的有效加强的加强结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加强结构,其使用加强元件加强驾驶室,其中 驾驶室包括顶板、侧面板外区部、后立柱内区部以及后板。
侧面板外区部包括侧面板外部顶面部、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后 立柱外侧面部以及后立柱外后面部。侧面板外部顶面部沿着车辆宽度 方向向外延伸并且接合至顶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缘。侧面板外部 上侧面部从侧面板外部顶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缘向下弯曲并且
4隔开车门开口的顶部。后立柱外侧面部从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的外缘 连续向下延伸并且隔开车门开口的后部。后立柱外后面部从后立柱外 侧面部的后缘向内弯曲延伸。
后立柱内区部布置为面向后立柱外侧面部的内侧,与后立柱外侧 面部形成封闭空间,并且固定至侧面板外区部。
后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竖立在顶板和侧面板外区部的后面。后板 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接合至顶板的后缘以及后立柱外后面部的内缘。
加强元件包括顶面部、背面部、第一侧面部以及第二侧面部,它 们整体地形成为单个主体。
顶面部布置为面向侧面板外部顶面部的底面并且固定至侧面板外 部顶面部。背面部布置为面向后立柱外后面部的前表面,固定至侧面 板外区部或后立柱内区部的至少任意一个,并且从顶面部的后缘向下 弯曲延伸。第一侧面部布置为面向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的内表面,沿 着车辆宽度方向从顶面部的外缘向下弯曲延伸。第二侧面部布置为面 向后立柱外侧面部的内表面,固定至侧面板外区部或后立柱内区部的 至少任意一个,并且从背面部的外缘向前弯曲延伸。
顶面部具有第一安装部。布置于顶板上方的安装部件可安装至第 一安装部。第二侧面部包括基部和第二安装部。基部形成于与第一侧 面部大致相同的平面中。第二安装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从基部向内延 伸并且与后立柱内区部相接触。布置于后立柱内区部的内侧上的座椅 安全带锚固件可安装至第二安装部。
在这个结构中,第一安装部支撑布置于顶板上方的安装部件,并 且第二安装部支撑布置于后立柱内区部的内侧上的座椅安全带锚固 件。第一安装部由第一侧面部和背面部加强,并且第二安装部由基部 加强。此外,顶面部、背面部、第一侧面部以及第二侧面部整体地形 成为单个主体,并且第二侧面部和基部形成于与第一侧面部大致相同 的平面中。因此,来自安装部件和座椅安全带锚固件的负担可在前后、 上下以及车辆宽度(左右)的三个方向上分散并且被支撑,并且应力 集中可以得到抑制。另外,驾驶室角部的坚固加强是可能的。因此, 驾驶室的有效加强是可能的。
5此外,由于安装部件的支撑、座椅安全带锚固件的支撑以及角部 的加强可由单个加强元件实现,部件数目的减少和安装处理数目的减 少是可能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驾驶室的有效加强是可能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加强元件安装于此的驾驶室在从后 面倾斜地看时的透视图2是加强元件在从后面倾斜地看时的透视图3是沿着图1的线Ill-Ill切割的横截面;并且
图4是沿着图1的线IV-IV切割的横截面。 附图标记描述
1驾驶室
2顶板
3侧面板外区部
4后板
前面板
6后立柱内区部
9封闭空间
10侧面板外部顶面部
11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
12后立柱外侧面部
13后立柱外后面部
14后立柱外前面部
30加强元件
31顶面部
32背面部
33第一侧面部
34第二侧面部35气流导向器安装部(第一安装部)
37 气流导向器(安装部件)
40 基部
41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第二安装部) 42座椅安全带锚固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驾驶室加强结构的实施例根据附图进行描述。图1 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加强元件安装于此的驾驶室在从后面倾斜地 看时的透视图。图2是加强元件在从后面倾斜地看时的透视图。图3 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切割的横截面。图4是沿着图1的线IV-IV切 割的横截面。注意到在下面的描述中,前后方向指示车辆行进方向上 的前面和后面,并且内外方向指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和外侧。
如图1中所示,驾驶室1的外表面主要由顶板2、侧面板外区部3、 后板4以及前面板5构成。侧面板外区部3隔开车门开口 7。侧面板 外区部3、后板4以及前面板5分别连接至顶板2。后板4和前面板5 分别连接至侧面板外区部3。
在侧面板外区部3的后立柱部分的内侧上安装后立柱内区部6 (图3中所示)。在侧面板外区部3的上部的内侧上安装侧面板内区部 28 (图3中所示)。侧面板内区部28的后缘连接至后立柱内区部6的 顶部的前缘。加强元件30如由虚线所示安装至驾驶室1的左后角部8。 注意到尽管没有特别示出,但是在驾驶室1的右侧,侧面外区部也连 接至顶板2,并且加强元件30以相同的方式连接至驾驶室1的右后角。
接着,参照图1、 3和4详细描述加强元件30安装于此的驾驶室 1的左后角部8的结构。
侧面板外区部3包括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 11、后立柱外侧面部12、后立柱外后面部13以及后立柱外前面部14。
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内缘接合至顶板2的外缘2a并且向外延 伸。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11从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外缘向下弯曲, 并且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11的下缘隔开车门开口 7的顶部。侧面板内区部28布置为面向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底面和侧面 板外部上侧面部11的内侧,并且封闭空间29由侧面板内区部28、侧 面板外部顶面部IO和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11形成。侧面板内区部28 的上缘和下缘分别接合至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内缘和侧面板外部 上侧面部11的下缘。
后立柱外侧面部12从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11的后缘以大致L形 连续向下延伸。后立柱外侧面部12的前缘隔开车门开口 7的后面。后 立柱外后面部13从后立柱外侧面部12的后缘向内弯曲延伸。后立柱 外前面部14从后立柱外侧面部12的前缘向内弯曲延伸。
后立柱内区部6布置为面向后立柱外侧面部12的内侧,并且封闭 空间9形成于后立柱内区部6和后立柱外侧面部12之间。封闭空间9 的顶部与封闭空间29的后部连通。后立柱内区部6的前缘接合至后立 柱外侧面部12的前缘,并且后立柱内区部6的后缘接合至后立柱外侧 面部12的后缘。
后板4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竖立于顶板2和侧面板外区部3的后面。 后板4的上缘接合至顶板2的后缘。后板4的外缘、后立柱外后面部 13的内缘以及后立柱内区部6叠置在一起,产生接合的叠置部分25。
下面,参照图2至4描述加强元件30的结构。
加强元件30包括顶面部31、背面部32、第一侧面部33以及第二 侧面部34,它们整体地形成为单个主体。
顶面部31布置在封闭空间29内,面向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底 面。顶面部31的内缘、顶板2的外缘2a、侧面板外部顶面部10的内 缘以及侧面板内区部28的上缘叠置在一起,并且产生接合的叠置部分 26。
背面部32布置在封闭空间9内,面向后立柱外后面部13的前表 面,并且从顶面部31的后缘向下弯曲延伸。顶面部31和背面部31 以弯曲状连续。背面部32的内缘接合至后立柱内区部6。注意到背面 部32可接合至侧面板外区部3。
第一侧面部33布置在封闭空间29内,面向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 ll的内表面,并且从顶面部31的外缘向下弯曲延伸。第二侧面部34布置在封闭空间9中,面向后立柱外侧面部12的 内表面和后立柱内区部6的后表面(隔开封闭空间9的表面),并且从 背面部32的外缘向前弯曲延伸。后立柱外前面部14的内缘向前弯曲, 并且第二侧面部34的前缘、后立柱外前面部14的内缘以及后立柱内 区部6的前缘叠置在一起,产生接合的叠置部分27。
顶面部31包括气流导向器安装部(第一安装部)35,多个螺栓通 孔36形成于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中。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与侧面板 外部顶面部10的底面相邻或与之相接触。布置于顶板2上方的气流导 向器(安装部)37由分别穿过螺栓通孔36的螺栓38和分别与螺栓螺 合在一起并且因此被支撑的螺母39安装至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
第二侧面部34包括基部40和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第二安 装部)41。基部40形成于与第一侧面部33大致相同的平面中。座椅 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41从基部40以大致U形向内延伸并且具有与后 立柱内区部6的后表面相接触的表面。注意到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 部41可接合至后立柱内区部6。
多个螺栓通孔43形成于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41中。内饰部 件(trim)连接至后立柱内区部6的表面,并且座椅安全带锚固件42 布置于内饰部件上。注意到内饰部件的示出在图3中省略。座椅安全 带锚固件42由分别穿过螺栓通孔43的螺栓44和分别与螺栓螺合在一 起并且因此被支撑的螺母45安装至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41。
根据这个实施例,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从下面支撑气流导向器 37,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41从侧面支撑座椅安全带锚固件42。
这里,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由第一侧面部33和背面部32加强。 此外,座椅安全带安装部41由基部40加强。此外,顶面部31、背面 部32、第一侧面部33以及第二侧面部34整体地形成为单个主体,并 且第二侧面部34和基部40形成于与第一侧面部33大致相同的平面 中。因此,即使过大的负担突然从气流导向器37和座椅安全带锚固件 42施加,这个负担也可以在前后、上下,以及车辆宽度(左右)这三 个方向上分散并被支撑,并且应力集中可得到抑制。另外,驾驶室1 的角部8的坚固加强是可能的。因此,驾驶室1的有效加强是可能的。
9此外,由于气流导向器37的支撑、座椅安全带锚固件42的支撑、 以及角部8的加强可由单个加强元件30来实现,所以部件数目的减少 和安装处理数目的减少是可能的。
注意到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给出了将气流导向器37安装在顶板2上 的示例,在安装另一安装部件(举例来说顶盖,比如载装体)的情况 下,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应当是顶盖的安装部。
这个实施例的描述仅是本发明的示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面 给出的实施例。这里没有描述的各种变型在没有偏离本发明的技术范 围之下自然是可能的。 工业可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至各种驾驶室加强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加强结构,其使用加强元件加强驾驶室,其中,所述驾驶室包括顶板;侧面板外区部,其包括侧面板外部顶面部,侧面板外部顶面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且接合至顶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缘;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从所述侧面板外部顶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缘向下弯曲并且隔开车门开口的顶部;后立柱外侧面部,后立柱外侧面部从所述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的后缘连续地向下延伸并且隔开车门开口的后部;以及后立柱外后面部,后立柱外后面部沿车辆宽度方向从所述后立柱外侧面部的后缘向内弯曲延伸;后立柱内区部,其布置为面向后立柱外侧面部的内侧,与所述后立柱外侧面部形成封闭空间,并且固定至所述侧面板外区部;以及后板,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竖立于顶板和侧面板外区部的后面,并且接合至所述顶板的后缘以及接合至所述后立柱外后面部的内缘,其中,所述加强元件包括顶面部,其布置为面向所述侧面板外部顶面部的底面并且固定至所述侧面板外部顶面部;背面部,其布置为面向所述后立柱外后面部的前表面,固定至所述侧面板外区部或所述后立柱内区部的至少任意一个,并且从所述顶面部的后缘向下弯曲延伸;第一侧面部,其布置为面向所述侧面板外部上侧面部的所述内表面,从所述顶面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缘向下弯曲延伸;以及第二侧面部,其布置在封闭空间内,面向所述后立柱外侧面部的内表面,固定至所述侧面板外区部或所述后立柱内区部的至少任意一个,并且从所述背面部的外缘向前弯曲延伸;顶面部、背面部、第一侧面部以及第二侧面部整体地形成为单个主体;顶面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布置于所述顶板上方的安装部件可安装至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侧面部包括形成于与所述第一侧面部大致相同的平面中的基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从基部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起,与所述后立柱内区部相接触,并且布置于所述后立柱内区部的内侧上的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可安装至第二安装部。
全文摘要
一种加强元件30整体地包括顶面部31、背面部32、第一侧面部33以及第二侧面部34。顶面部31具有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布置于顶板2的顶部上的气流导向器可安装至气流导向器安装部35。第二侧面部34包括基部40和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安装部41。基部40形成为与第一侧面部33大致相同的平面中。座椅安全带安装部41沿着车辆宽度从基部40向内延伸并且与后立柱内区部相接触。布置于后立柱内区部的内侧上的座椅安全带锚固件可安装至气流导向器安装部41。
文档编号B62D33/06GK101541624SQ20078004326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4日
发明者折井拓 申请人: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