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踏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3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踏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踏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都配置有踏板(Pedal),该踏板主要设于该自行车的曲柄上,以供骑 乘者踩踏使自行车产生一向前或向后的动力。参阅


图1,惯用踏板包含有一踏板本体11以及一踏板轴12,其中该踏板本体11两 侧内部各设有轴承111、112,该踏板轴12具有一螺设于该曲柄13的第一端121以及一穿置 各该轴承111、112且锁设有一定位螺帽14的第二端122,使该踏板本体11得以相对于该 踏板轴12枢转。然而,此习用踏板的结构设计造成该踏板本体11厚度过厚,而具有制作该 踏板本体11的材料成本过高、容易造成骑乘不稳的情事发生、以及造成动力传达不佳等缺 陷。为此,参阅图2,为中国台湾的申请第99207825号“自行车踏板结构”第一实施例 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主要包含一踏板本体21藉由一踏板轴22而枢设于一螺设于曲柄23 上的接头对,藉由将该踏板本体21为一无轴承设置的结构设计,而使得其踏板本体21厚度 较上述习用踏板本体11而言得以减少其厚度,以解决高成本、骑乘不稳、以及动力传达不 佳等问题,然而,该“自行车踏板结构”专利前案仍具有须立即改善的缺陷其一、该踏板在组装时,必须先将该踏板轴22对准并穿置于该踏板本体21后再拿 取工具将螺帽25锁设于该踏板轴22的一端,使该踏板轴22与该踏板本体21两者完成锁 定,且组装后该踏板轴22又必须嵌设于该接头M的轴承Ml内,是以,该踏板本体21无法 直接枢设于该接头M上,因而造成组装工时增加。其二,该踏板在制作时,由于该踏板本体21须与该踏板轴22进行组装,且该踏板 轴22须与该接头M组装,因此,在制作上须严格的控制各构件彼此之间的公差,增加该踏 板的制作成本。因此,需开发出一种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该自行车踏板总成不 仅能降低该踏板的组装工时,还能降低该踏板的制作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踏板总成,适用于组装在自行车的曲 柄上,该踏板总成包含有一转接头,其具有一第一组合部以及一组设于该曲柄的第二组合 部;一无轴承踏板本体,其具有二供踩踏的端面以及一连接该二端面的外侧面,且该外侧面 一体成型有一枢设于该第一组合部的嵌合部。较佳地,该转接头的第一组合部呈凹槽型态,且其内至少组设有一供该嵌合部嵌 设的轴承。较佳地,该曲柄具有一螺孔,该转接头的第二组合部外表面具螺纹以螺设于该螺 孔。较佳地,该无轴承踏板本体具有一贯穿该二端面的通孔,该通孔具有一相对于该外侧面的内侧面。较佳地,该无轴承踏板本体的内侧面成型有补强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本体厚度较惯用踏板本体而言得以减少其 厚度,藉以达到降低该踏板的材料成本,而且还能降低该踏板的组装工时,增加骑乘者骑乘 时的稳定性、增加骑乘时有较佳的动力传达效果、降低该踏板整体重量、以及增加该踏板与 地面之间的距离。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惯用自行车踏板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中国台湾的申请第99207825号“自行车踏板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 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显示补强肋为复数支肋条相互交叉的型态;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显示补强肋为单一肋条的型态;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显示补强肋为Y字型的型态。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公知部分踏板本体11踏板轴12第二端122定位螺帽14踏板本体21曲柄 23车由 7承241本实用新型部分曲柄 31转接头40轴承 411[0040]螺纹无轴承踏板本体50外侧面52通孔 54补强肋M2J43J4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举一较佳 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详述如下
轴承 111、112 第一端121 曲柄13
踏板轴22 接头M 螺帽25
螺孔311
第一组合部41 第二组合部42
端面51 嵌合部53 内侧面[0046]参阅图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适用于组装在自行 车的曲柄31上,该曲柄31 —端具有一螺孔311,该踏板总成主要由一转接头40以及一无轴 承踏板本体50所组成,其中该转接头40,其具有一第一组合部41以及一组设于该曲柄31的第二组合部42 ; 更进一步界定,该第一组合部41呈凹槽型态,且其内组设有二轴承411,而该第二组合部42 呈凸柱型态,且其外表面具螺纹421以螺设于该曲柄31的螺孔311。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其具有二供踩踏的端面51以及一连接该二端面51的外侧 面52,且该外侧面52 —体成型有一嵌设于该二轴承411的嵌合部53,使该无轴承踏板本体 50枢设于该转接头40,另外,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具有一贯穿该二端面51的通孔M,该通 孔讨具有一相对于该外侧面52的内侧面Ml。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据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无轴承踏板本体50为一无轴承设置的结构设计,因此, 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在设计上,仅需考虑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的厚度大于其嵌合部53的 轴径即可,而无须考虑设置轴承所需的厚度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得以使该无轴承踏板本 体50的厚度大大的降低,而得以解决制作踏板本体的材料成本过高、容易造成骑乘不稳的 情事发生、以及造成动力传达不佳等缺陷。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更得以达到下述目的。其一、由于本创作于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的外侧面52—体成型有该嵌合部53,因 此,该踏板在组装时,直接将该嵌合部53嵌设于该转接头40的轴承411,即可完成该踏板的 组装,藉以达到降低该踏板组装工时的目的。其二、由于本实用新型透过一体成型于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外侧面52的嵌合部 53直接嵌设于该转接头40的轴承411内即可完成该踏板的组装,因此,该踏板在制作时,仅 需控制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的嵌合部53与该转接头40的轴承411之间的公差即可,俾防 止因组成构件过多造成公差控制不易的缺陷,藉以达到降低该踏板制作成本的目的。参阅图6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其中该无轴承 踏板本体可具有下述变化由于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具有一贯穿该二端面51的通孔M,且该通孔M具有一 相对于该外侧面52的内侧面M1,因此,可于该内侧面541成型有补强肋M2543544,例 如图6所示,该补强肋542可为复数支肋条相互交叉的型态、又如图7所示,该补强肋543可 为单一肋条跨接于该内侧面Ml的型态、再如图8所示,该补强肋544可呈Y字型的型态, 藉以增佳该无轴承踏板本体50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此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 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适用于组装在自行车的曲柄上,其特征在于该踏板总成包 含有一转接头,其具有一第一组合部以及一组设于该曲柄的第二组合部;一无轴承踏板本体,其具有二供踩踏的端面以及一连接该二端面的外侧面,且该外侧 面一体成型有一枢设于该第一组合部的嵌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组合部呈凹 槽型态,且其内至少组设有一供该嵌合部嵌设的轴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具有一螺孔,该转接头 的第二组合部外表面具螺纹以螺设于该螺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具有一贯 穿该二端面的通孔,该通孔具有一相对于该外侧面的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的内侧面 成型有补强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轴承踏板本体的内侧面 成型的补强肋为复数支肋条相互交叉的型态、单一肋条的型态或Y字型的型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踏板总成,该踏板总成包含有一转接头、一无轴承踏板本体。本实用新型的踏板本体厚度较惯用踏板本体而言得以减少其厚度,藉以达到降低该踏板的材料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还能降低该踏板的组装工时,增加骑乘者骑乘时的稳定性、增加骑乘时有较佳的动力传达效果、降低该踏板整体重量、以及增加该踏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B62M3/08GK201863982SQ2010205404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5日
发明者川井修司 申请人:川井修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