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煞车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37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煞车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煞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同步式自行车煞车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自行车煞车装置为夹具式的煞车装置,由两对称的夹臂交错枢接而 成。夹具式的煞车装置用以夹置于自行车轮圈的两侧,使自行车轮圈停止转动。当自行车轮圈两侧的倾斜角度相同,两相对称的夹臂即可稳固地夹置自行车轮 圈。但,一般常见的自行车轮圈,由于制作上的误差,或是长期使用的结果,自行车轮 圈的两侧经常未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或是组装后发现轮圈歪斜的问题。而当前述状况 下,以往夹具式的煞车装置夹置于轮圈两侧时,将造成无法稳固的夹持(单边煞车或局 部磨擦煞车),进而导致煞车不稳定,容易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产生危险。为解决前述问题,以往多是需要高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进行校准,藉由增加校 准元件或精密的偏移校准方式,让自行车煞车装置能稳定进行煞车;但此种调校方式不 仅费时费工,且高技术人员的成本很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 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自 行车煞车夹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 创设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煞车夹具,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自行车煞车夹具,使其更具有实 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 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 一种新型的自行车煞车夹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用至少一偏心套件设计来自动微 调偏差,藉以稳固地夹置自行车轮圈,以进行煞车,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 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安装于一自行车叉管上,该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至少一夹杆,枢接于该自行车叉管且进行煞车,该夹杆包含一枢动臂;一煞车夹置臂,受该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并包含[0013]一穿设孔,穿设于该夹置臂且供该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 空间;以及[0014]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00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0016]前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中所述的煞车夹置臂包含一筒状套件,同轴设置 于该穿设孔中,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形成该环状空间,用以供该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0017]前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中所述的夹杆包含一枢转套件,套设于该偏心套 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间,该枢转套件包含多个凹凸防滑结构。[00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 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其包含[0019]一第一夹杆,包含[0020]一第一枢动臂;[0021]一第一煞车夹置臂,受该第一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的一侧,该第一 煞车夹置臂包含[0022]一穿设孔,穿设于该第一煞车夹置臂且供一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 有一环状空间;以及[0023]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0024]一第二夹杆,枢接该第一夹杆且同步作动煞车,该第二夹杆包含[0025]一第二枢动臂;[0026]一第二煞车夹置臂,受该第二枢动臂带动而夹置该自行车轮圈的另一侧,该第 二煞车夹置臂包含[0027]—穿设孔,穿设于该第二煞车夹置臂且供一自行车叉管的另一连接轴枢穿;以 及[0028]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002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0030]前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中所述的第一煞车夹置臂以及该第二煞车夹置分别 包含一筒状套件,同轴设置于该穿设孔中,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形成该环状空间,用 以供该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0031]前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中所述的第一夹杆以及该第二夹杆分别包含一枢 转套件,套设于该偏心套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间,该枢转套件包含多个凹凸防滑结 构。[003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 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可用至少一偏心套件设计来自 动微调偏差,藉以稳固地夹置自行车轮圈,以进行煞车。[0033]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安装于一自行车叉管 上。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至少一夹杆枢接于自行车叉管且进行煞车。夹杆包含一枢动臂、一煞车夹置臂以及一偏心套件。煞车夹置臂受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并 包含一穿设孔。穿设孔穿设于夹置臂且供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空 间。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藉此,本实施方式的偏心套件在受力不均时会活动旋动(在夹杆受力不足、过 度或产生偏向力时),故夹杆配合自行旋动的偏心套件会产生外张、内收、上倾或下倾的 微调,确是一种可以进行自动微调校准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具体而言,煞车夹置臂可包含一筒状套件。筒状套件同轴设置于穿设孔中,并 与穿设孔的内侧形成环状空间,用以供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夹杆更可包含一枢转套件。枢转套件套设于偏心套件与穿设孔的内侧间。枢转 套件的外侧可包含多个凹凸防滑结构。另外,自行车煞车夹具更可包含推抵件,其装设于煞车夹置臂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可用同步式设计安装二 偏心套件来自动微调偏差,藉以稳固地夹置自行车轮圈,以进行煞车。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其包含一第一夹杆 以及一第二夹杆,其中第二夹杆枢接第一夹杆且同步作动煞车。第一夹杆包含一第一枢 动臂、一第一煞车夹置臂以及一偏心套件。第一煞车夹置臂受第一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 自行车轮圈的一侧。第一煞车夹置臂包含一穿设孔。穿设孔穿设于第一煞车夹置臂且供 一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空间。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煞车夹置 臂的环状空间内。第二夹杆包含一第二枢动臂、一第二煞车夹置臂以及一偏心套件。第 二煞车夹置臂受第二枢动臂带动而夹置自行车轮圈的另一侧。第二煞车夹置臂包含一穿 设孔。穿设孔穿设于第二煞车夹置臂且供一自行车叉管的另一连接轴枢穿。偏心套件可 活动地安装在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藉此,本实施方式的二个偏心套件在受力不均时会同步活动旋动(在夹杆受力 不足、过度或产生偏向力时),故二夹杆配合二自行旋动的偏心套件,将会产生更大调整 量(外张、内收、上倾或下倾的微调量)。具体而言,第一煞车夹置臂以及第二煞车夹置可分别包含一筒状套件,其同轴 设置于穿设孔中,并与穿设孔的内侧形成环状空间,用以供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第一夹杆以及第二夹杆可分别包含一枢转套件,套设于偏心套件与穿设孔的内 侧间。第一夹杆的枢转套件的外侧及第二夹杆的枢转套件的外侧分别包含多个凹凸防滑 结构。第一夹杆的偏心套件以及第二夹杆的偏心套件可为偏心筒状体。另外,自行车煞车夹具更可包含二推抵件,其分别相对装设于第一煞车夹置臂 的端部以及第二煞车夹置臂的端部。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自行车煞车夹具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 果本实用新型可用至少一偏心套件设计来自动微调偏差,藉以稳固地夹置自行车轮 圈,以进行煞车,非常适于实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安装于一自行车叉管 上。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至少一夹杆,枢接于自行车叉管且进行煞车。夹杆包含一枢动 臂、一煞车夹置臂以及一偏心套件。煞车夹置臂受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并 包含一穿设孔。穿设孔穿设于夹置臂且供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空间。
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
在夹杆受力不足1过度或偏向力时,藉此偏心套件自行旋动可以进行自动微调校准。
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1进步1实用的新设计。[0046]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1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47] 图l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的部分分解立体图。[0048] 图2绘示依照图l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夹置一轮圈的状态示意图。[0049] 图3绘示依照其图l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夹置另一轮圈的状态示意图。[0050] lOO第一夹杆[0051] 110第一枢动臂[0052] 120第一煞车夹置臂[0053] 12l穿设孔[0054] 122筒状套件[0055] 123环状空间[0056] 130偏移调整装置[0057] 13l枢转套件[0058] 132凹凸防滑结构[0059] 133偏心套件[0060] 140推抵件[0061] 200第二夹杆[0062] 2lo第二枢动臂[0063] 220第二煞车夹置臂[0064] 22l穿设孔[0065] 222筒状套件[0066] 223环状空间[0067] 230偏移调整装置[0068] 23l枢转套件[0069] 232凹凸防滑结构[0070] 233偏心套件[0071] 240推抵件[0072] 300轮圈[0073] 30l第一侧[0074] 302第二侧[0075] 400轮圈[0076] 40l第一侧[0077]402 第二侧500 自行车叉管510 连接轴520 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 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具体实施方式
、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相同的 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的部分分 解立体图。由图1可知,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第一夹杆100以及第二夹杆200,第二夹杆 200枢接第一夹杆100且同步作动煞车。自行车煞车夹具可安装于自行车叉管500上,并 夹置自行车轮圈进行煞车。第一夹杆100包含第一枢动臂110、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以及偏移调整装置 130。第一煞车夹置臂120受第一枢动臂110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的一侧。第一煞 车夹置臂120包含穿设孔121以及筒状套件122。穿设孔121穿设于第一煞车夹置臂120 且供一自行车叉管500的一连接轴510枢穿。筒状套件122同轴设置于穿设孔121中, 筒状套件122与穿设孔121间具有一环状空间123。偏移调整装置130贯穿枢设于第一煞 车夹置臂120的穿设孔121,其包含枢转套件131以及偏心套件133。枢转套件131套设 于第一煞车夹置臂120的环状空间123内。偏心套件133可活动地安装在枢转套件131 与筒状套件122间。第二夹杆200包含第二枢动臂210、第二煞车夹置臂220以及偏移调整装置 230。第二煞车夹置臂220受第二枢动臂210带动而夹置自行车轮圈的另一侧。第二煞 车夹置臂220包含穿设孔221以及筒状套件222。穿设孔221穿设于第二煞车夹置臂220 且供一自行车叉管500的另一连接轴520枢穿。筒状套件222同轴设置于穿设孔221中, 筒状套件222与穿设孔221间具有一环状空间223。偏移调整装置230贯穿枢设于第二煞 车夹置臂220的穿设孔221,其包含枢转套件231以及偏心套件233。枢转套件231套设 于环状空间223内。偏心套件233可活动地安装在枢转套件231与筒状套件222间。藉此,第一夹杆100的第一枢动臂110与第二夹杆200的第二枢动臂210可与自 行车煞车启动装置连动。当骑乘者煞车时,自行车煞车启动装置会连动第一夹杆100及 第二夹杆200,第一夹杆100的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与第二夹杆200的第二煞车夹置臂220 会夹置于自行车轮圈,使自行车轮圈停止转动。当自行车轮圈的两侧并非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而使第一夹杆100的第一煞车 夹置臂120与第二夹杆200的第二煞车夹置臂220无法皆抵压夹置自行车轮圈的两侧时, 可藉由第一夹杆100的偏移调整装置130中的偏心套件133与第二夹杆200的偏移调整装 置230中的偏心套件233对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与第二煞车夹置臂220的夹置位置作调整,使自行车煞车夹具可配合使用在不同的自行车轮圈上,作为安全的煞车装置。[0088]另外,枢转套件131、231的外侧分别包含多个凹凸防滑结构132、232。当偏心 套件133、233在做偏心枢转的动作使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与第二煞车夹置臂220皆可稳 固地夹置自行车轮圈时,枢转套件131、231可藉由外侧的多个凹凸防滑结构132、232与 穿设孔121、221的内壁摩擦而避免随着偏心套件133、233旋转。[0089]就形状而言,偏心套件133、233为偏心筒状体。[0090]再者,自行车煞车夹具更包含二推抵件140、240,分别相对装设于第一煞车夹 置臂120的端部以及第二煞车夹置臂220的端部。推抵件140、240的侧边可具有止滑的 凹凸结构,进一步使第一煞车夹置臂120及第二煞车夹置臂220更可稳固的夹置轮圈。[0091]以下为图1自行车煞车夹具配合不同自行车轮圈对于第一煞车夹置臂120及第二 煞车夹置臂220所做的调整。[0092]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图1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夹置一轮圈300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中,轮圈300的两侧倾斜角度不平均,其第一侧301较第二侧302突出,因此,当第 一夹杆100与第二夹杆200同步枢转夹置于轮圈300时,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会先抵顶至 轮圈300的第一侧301,此时,第二煞车夹置臂220并未能碰到轮圈300的第二侧302。 当第一枢动臂110与第二枢动臂210持续带动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与第二煞车夹置臂220 朝轮圈300夹置,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会更紧密地朝向轮圈300压抵,而偏移调整装置 130中的偏心套件133会在筒状套件122与枢转套件131间旋转,使第一煞车夹置臂120 不会过度紧密压抵轮圈300。藉此,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与第二煞车夹置臂220皆可稳固 地抵顶夹置轮圈300,且第一煞车夹置臂120可朝外稍作偏移。[0093]再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其绘示依照图1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夹置另一轮圈400的 状态示意图。图3中,轮圈400的设置使第一侧401高于第二侧402,而当第一夹杆100 与第二夹杆200同步枢转夹置于轮圈400时,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会先抵顶至轮圈400的 第一侧401。而再进一步使第二煞车夹置臂220 —抵顶至轮圈400的第二侧402时,第 一煞车夹置臂120中的偏心套件133会因第二煞车夹置臂220与轮圈400的压抵而枢转。 藉此,可使第一煞车夹置臂120不会过度压迫轮圈400,且第一煞车夹置臂120及第二煞 车夹置臂220皆可稳固夹置轮圈400。[0094]另外,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可仅包含一夹杆,枢接于自行车叉管 来进行煞车,并在夹杆受力不足、过度或产生偏向力时,透过偏移调整装置内会自行旋 动的偏心套件产生自动微调(外张、内收、上倾或下倾的微调),故本实用新型设计调整 夹杆会以稳固夹置具偏差状况的自行车轮圈。[009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 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 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安装于一自行车叉管上,其特征在于 该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至少一夹杆,枢接于该自行车叉管且进行煞车,该夹杆包含 一枢动臂;一煞车夹置臂,受该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并包含 一穿设孔,穿设于该夹置臂且供该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空 间;以及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煞车夹置臂包含一筒状套件,同轴设置于该穿设孔中,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形成该环状空间,用以 供该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夹杆包含 一枢转套件,套设于该偏心套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间,该枢转套件包含 多个凹凸防滑结构。
4.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夹杆,包含一第一枢动臂;一第一煞车夹置臂,受该第一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的一侧,该第一煞车 夹置臂包含一穿设孔,穿设于该第一煞车夹置臂且供一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 环状空间;以及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 一第二夹杆,枢接该第一夹杆且同步作动煞车,该第二夹杆包含 一第二枢动臂;一第二煞车夹置臂,受该第二枢动臂带动而夹置该自行车轮圈的另一侧,该第二煞 车夹置臂包含一穿设孔,穿设于该第二煞车夹置臂且供一自行车叉管的另一连接轴枢穿;以及 一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煞车夹置臂以 及该第二煞车夹置分别包含一筒状套件,同轴设置于该穿设孔中,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形成该环状空间,用以 供该自行车叉管的连接轴枢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煞车夹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夹杆以及该第 二夹杆分别包含一枢转套件,套设于该偏心套件与该穿设孔的内侧间,该枢转套件包含 多个凹凸防滑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煞车夹具,安装于一自行车叉管上。自行车煞车夹具包含至少一夹杆,枢接于自行车叉管且进行煞车。夹杆包含一枢动臂、一煞车夹置臂以及一偏心套件。煞车夹置臂受枢动臂带动而夹置一自行车轮圈,并包含一穿设孔。穿设孔穿设于夹置臂且供自行车叉管的一连接轴枢穿,且具有一环状空间。偏心套件可活动地安装在煞车夹置臂的环状空间内。在夹杆受力不足、过度或偏向力时,藉此偏心套件自行旋动可以进行自动微调校准。
文档编号B62L1/06GK201800851SQ2010205419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志元 申请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